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63)
第六冊 (63)
1. 痔
龍腦散,治痔瘡熱痛。
鯽魚(一條,去腸肚,入殼精草填滿,燒存性)
上為末,入龍腦少許,蜜調敷之。
白金散,治久新痔痛如神。
上用海螵蛸,去粗皮,為細末,每用二三錢,生麻油調成膏,以雞翎拂上,每日夜用之,日久自消。
煙燻方,治痔漏痛。
白鱔魚骨,熟艾(各等分)
上銼碎和勻,用新盆子一個,盛藥在內,用紙封盆口上,通一竅,以火燒藥,候煙出竅上,坐熏之,煙盡即止。
黑玉丹,治新久腸風痔痿,著床疼痛不可忍者,服此藥不過三四次,便見功效。初得此疾,發癢或疼,穀道周迴多生梗核,此是痔,如破是瘻,只下血是腸風。皆酒、色、氣、風、食五事過度,即成此疾。人多以外醫塗治,病在腸,自有蟲,若不去根本,其病不除,此藥真有奇效。
刺蝟皮,槐角(各三兩),豬後懸蹄甲(四十九枚),牛角腮(銼),亂髮(皂角水,洗),敗棕(各二兩,以上六味,俱裝鍋內燒存性),苦楝皮(一兩二錢半),芝麻(生),雷丸(各一兩),乳香(五錢),麝香(一錢)
上為末,酒煮麵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八粒,先嚼胡桃一枚,以溫酒吞下,或海藻煎酒吞下,空心食前日三服。切忌別藥,不過三五日,永除根本。
地榆散,治痔瘡腫痛。
地榆,黃耆,枳殼,檳榔,川芎,黃芩,槐花,赤芍藥,羌活(各一錢),白蘞,蜂房(炒焦),甘草(炙。各半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〔癢〕
秦艽羌活湯(見前。)
皂刺丸,治痔漏而復癢。
皂角刺(二兩,燒煙盡存性),防風,槐花(各七錢半),蛇床子,白礬(煅),枳殼,白蒺藜(炒,去刺),羌活(各半兩),蜂房(炒焦),五倍子(各二錢半)
上為細末,醋調綠豆粉煮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用苦楝根煎湯送下。仍用熱童便入白礬末,淋洗肛門。
蒲黃散,治痔漏。
蒲黃,血竭(半兩)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貼患處。
斗門方,治痔有頭如雞冠者。用黃連末敷之,更加赤小豆末尤良。(一方,用黃連,木香末敷妙。)
〔下血不止〕
芎歸丸,黑丸子,臭樗皮散,二礬丸(並下血。)
槐角地榆湯,治痔漏,脈芤下血者。
地榆,槐角,白芍藥(炒),梔子(炒焦),枳殼(炒),黃芩,荊芥
上入生地黃,水煎服。
槐角枳殼湯,治痔漏下血。
槐角(炒),枳殼(炒),黃連,黃芩,當歸,白芍藥,赤茯苓,甘草,烏梅(燒存性)
上入生地黃煎服。
〔氣滯〕
荊枳湯
荊芥穗,枳殼(炒),槐花,紫蘇莖葉,香附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〔血瘀〕
逐瘀湯,通利大小便腸,取下惡物。
白話文:
[痔]
龍腦散:治療痔瘡發熱疼痛。
將鯽魚一條,去除內臟,塞滿殼精草,燒成炭,磨成粉末。加入少量龍腦,用蜂蜜調和,塗抹患處。
白金散:治療新舊痔瘡,止痛效果神奇。
將海螵蛸去除粗皮,磨成細粉。每次取二三錢,用生麻油調成膏狀,用雞毛輕輕塗抹於患處,每日早晚使用,長期使用痔瘡會自然消失。
煙燻方:治療痔瘡瘺管疼痛。
將白鱔魚骨和熟艾草等量磨碎混合,放入新盆中,用紙封住盆口,留一個小孔。點燃藥物,待煙從小孔冒出時,坐於上方薰蒸,待煙盡停止。
黑玉丹:治療新舊腸風痔痿,因疼痛難忍而臥床不起者,服用此藥三四次即可見效。初患此病時,可能會有發癢或疼痛感,肛門周圍會出現許多硬塊,這就是痔瘡;若破潰則為瘻管;僅出血者為腸風。這些都是因為飲酒、色慾、情緒、風邪和飲食等五方面過度所致。很多人會尋求外敷藥治療,但病根在腸道,有蟲在作祟,若不從根本解決,病症難以根除。此藥效果極佳。
將刺蝟皮、槐角各三兩,豬後蹄甲四十九枚,牛角腮磨碎,亂髮用皂角水洗淨,敗棕各二兩,以上六味藥材一同放入鍋中燒成炭。另取苦楝皮一兩二錢半,生芝麻、雷丸各一兩,乳香五錢,麝香一錢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八粒,先嚼碎一個核桃,用溫酒送服,或用海藻煎酒送服,於空腹、飯前服用,每日三次。服藥期間忌服其他藥物,三五日即可徹底根除病根。
地榆散:治療痔瘡腫痛。
地榆、黃耆、枳殼、檳榔、川芎、黃芩、槐花、赤芍藥、羌活各一錢,白蘞、炒焦的蜂房、炙甘草各半錢。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,用水兩盅煎至一盅,飯前服用。
[癢]
秦艽羌活湯:參見前方藥方。
皂刺丸:治療痔瘡瘻管復發搔癢。
將皂角刺二兩燒至煙盡成炭,防風、槐花各七錢半,蛇床子、煅白礬、枳殼、炒過的白蒺藜(去刺)、羌活各半兩,炒焦的蜂房、五倍子各二錢半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調綠豆粉煮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苦楝根煎湯送服。同時,用熱童便加入白礬末,沖洗肛門。
蒲黃散:治療痔瘡瘻管。
蒲黃、血竭各半兩,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取少量塗抹於患處。
斗門方:治療痔瘡有如雞冠狀突起者。用黃連粉末敷於患處,加入赤小豆粉效果更佳。(另一方用黃連、木香粉末敷用效果亦佳。)
[下血不止]
芎歸丸、黑丸子、臭樗皮散、二礬丸:(皆可用於止下血)。
槐角地榆湯:治療痔瘡瘻管,脈象芤虛且下血者。
地榆、槐角、炒白芍藥、炒焦的梔子、炒枳殼、黃芩、荊芥,加入生地黃,用水煎服。
槐角枳殼湯:治療痔瘡瘻管下血。
炒槐角、炒枳殼、黃連、黃芩、當歸、白芍藥、赤茯苓、甘草、燒炭的烏梅,加入生地黃煎服。
[氣滯]
荊枳湯:
荊芥穗、炒枳殼、槐花、紫蘇莖葉、香附、炙甘草等量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用米湯調服。
[血瘀]
逐瘀湯:可疏通大小便,排出體內瘀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