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5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59)

1. 交腸

五苓散(見消癉。),木香調氣散(見氣。),黃連阿膠丸(滯下。),四物湯(虛勞。)

白話文:

五苓散(功效詳見消渴病條目),木香調氣散(功效詳見氣病條目),黃連阿膠丸(用於治療下痢不止),四物湯(用於治療虛勞病)。

2. 腸鳴

升陽除濕湯(泄瀉。),二陳湯(痰飲。)

河間葶藶丸,治湧水,疾行則腹鳴,如囊裹水漿之聲。

葶藶(隔紙炒),澤瀉,椒目,杏仁,桑白皮,豬苓(去黑皮。各五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蔥白湯下,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腸鳴

升陽除濕湯(用於腹瀉)。二陳湯(用於痰飲)。

河間葶藶丸,治療水腫,走路快時肚子會發出鳴叫聲,像裝著水漿的袋子晃動的聲音。

藥方內容:葶藶子(隔著紙炒過)、澤瀉、椒目、杏仁、桑白皮、豬苓(去除黑皮,各取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像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蔥白湯送服,以排泄通暢為度。

3. 脫肛

涼血清腸散

生地黃,當歸,芍藥(各一錢二分),防風,升麻,荊芥(各一錢),黃芩(炒),黃連,香附(炒),川芎,甘草(各五分)

上水煎服。

參木實脾湯

白朮(黃土炒,二錢),人參(二錢),肉果(麵裹煨,一錢半),白茯苓,白芍藥(炒),陳皮(各一錢),附子(炮,八分),甘草(炙,七分)

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一盅服。下陷加升麻。

十全大補湯(見虛勞。)

參朮芎歸湯,治瀉痢,產育氣虛脫肛,脈濡而弦者。

人參,白朮,川芎,當歸,升麻,白茯苓,山藥,黃耆(酒炒),白芍藥(炒。各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

上生薑水煎服。

訶子人參湯,治證同前。

訶子(煨,去核),人參,白茯苓,白朮,炙甘草,蓮肉,升麻,柴胡(各等分)

上水加生薑煎服。

縮砂散,治大腸虛而挾熱,脫肛紅腫。

縮砂仁,黃連,木賊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
槐花散

槐花,槐角(炒香黃。各等分)

上為末,用羊血蘸藥,炙熱食之,以酒送下。

薄荷散,治陽證脫肛。

薄荷,骨碎補,金櫻根,甘草

上水煎,入酒一匙,空心服。

蝟皮散,治肛門脫出不收。

蝟皮(一張,罐內燒存性),磁石(半兩,火煅醋淬七次),桂心(三錢),鱉頭(一枚,慢火炙焦黃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食前米飲調下。

香荊散

香附,荊芥穗(各半兩),縮砂(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食前白湯下。

收腸養血和氣丸,治脫肛,日久腸虛,大腸不時脫。

白朮(炒),當歸,白芍藥(炒),川芎,槐角(炒),山藥,蓮肉(各一兩),人參(七錢),龍骨(煅),五倍子(炒),赤石脂(各五錢)

上末之,米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米飲送下。

龍骨散,治大腸虛,肛門脫出。

龍骨,訶子(各二錢半),沒石子(二枚),粟殼,赤石脂(各二錢)

上末之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

澀腸散,治久痢大腸脫。

訶子,赤石脂,龍骨(各等分)

上末之,臘茶少許和藥摻腸頭上,絹帛揉入。又以鱉頭骨煅,少入枯礬為末,入藥同上。

蟠龍散,治陽證脫肛。

地龍(一兩),風化硝(二兩)

上末之,用一二錢,肛門濕則干塗,燥則清油調塗,先以見毒消、荊芥、生蔥煮水,候溫洗,輕輕拭乾,然後傳藥。

伏龍肝散,治陰證脫肛。

伏龍肝(一兩),鱉頭骨(五錢),百藥煎(二錢半)

上末之,每用一二錢,濃煎紫蘇湯,候溫洗,和清油調塗,並如前法。

磁石散

磁石(半兩,火煅醋淬七次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涼血清腸散

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(各4.5克),防風、升麻、荊芥(各3克),炒黃芩、黃連、炒香附、川芎、甘草(各1.5克)。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參木實脾湯

炒白朮(7.5克),人參(7.5克),麵粉包裹後煨熟的肉豆蔻(6克),白茯苓、炒白芍藥、陳皮(各3克),炮附子(2.4克),炙甘草(2.1克)。

用水兩盅(約240毫升)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,煎煮至一盅(約120毫升)服用。若有下陷感,可加入升麻。

十全大補湯 (此處註明請參考虛勞篇)

參朮芎歸湯,用於治療腹瀉、痢疾,產後氣虛引起的脫肛,脈象虛弱而弦的人。

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、升麻、白茯苓、山藥、酒炒黃耆、炒白芍藥(各3克),炙甘草(1.5克)。

以上藥材加生薑水煎煮後服用。

訶子人參湯,治療與上述相同的病症。

煨過的訶子(去核)、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蓮子肉、升麻、柴胡(各等份)。

以上藥材加水及生薑煎煮後服用。

縮砂散,治療大腸虛弱兼有熱,導致脫肛紅腫的狀況。

縮砂仁、黃連、木賊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6克,空腹時用米湯調服。

槐花散

槐花、炒香黃的槐角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羊血沾藥粉,加熱後食用,再以酒送服。

薄荷散,治療屬於陽證的脫肛。

薄荷、骨碎補、金櫻根、甘草。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,加入一匙酒,空腹服用。

蝟皮散,治療肛門脫出後無法收回。

燒存性的蝟皮(一張),煅燒後醋淬七次的磁石(15克),桂心(9克),慢火炙烤至焦黃的鱉頭(一枚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9克,飯前用米湯調服。

香荊散

香附、荊芥穗(各15克),縮砂(7.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9克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
收腸養血和氣丸,治療脫肛,長期腸虛,大腸不時脫出的狀況。

炒白朮、當歸、炒白芍藥、川芎、炒槐角、山藥、蓮子肉(各30克),人參(21克),煅龍骨、炒五倍子、赤石脂(各1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70丸,用米湯送服。

龍骨散,治療大腸虛弱導致肛門脫出。

龍骨、訶子(各7.5克),沒食子(兩枚),粟殼、赤石脂(各6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3克,用米湯調服。

澀腸散,治療長期痢疾導致大腸脫出。

訶子、赤石脂、龍骨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臘茶,將藥粉敷在脫出的腸頭上,用絹布揉入。再將煅燒過的鱉頭骨,加入少量枯礬研磨成粉,混合藥粉一同使用。

蟠龍散,治療屬於陽證的脫肛。

地龍(30克),風化硝(60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3-6克,肛門潮濕則直接塗抹,乾燥則用清油調和塗抹。先用見毒消、荊芥、生蔥煮水,待溫後清洗,輕輕擦乾,然後塗抹藥粉。

伏龍肝散,治療屬於陰證的脫肛。

伏龍肝(30克),鱉頭骨(15克),百藥煎(7.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3-6克,用濃煎的紫蘇湯清洗,待溫後用清油調和塗抹,方法與前述相同。

磁石散

煅燒後醋淬七次的磁石(1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3克,空腹時用米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