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六冊 (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9)

1. 滯下

大黃湯(潔古),治瀉痢久不愈,膿血稠黏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。

上用大黃一兩,銼碎,好酒二大盞,浸半日許,煎至一盞半,去滓,分作二服,頓服之,痢止勿服,如未止再服,取利為度。後服芍藥湯和之,痢止再服白朮黃芩湯,蓋徹其毒也。

芍藥湯,行血調氣。經曰:溲而便膿血,知氣行而血止,行血則便自愈,調氣則後重除。

芍藥(一兩),當歸,黃連,黃芩(各半兩),大黃(三錢),桂(二錢半),甘草(炒),檳榔(各二錢),木香(一錢)

如便後臟毒,加黃柏半兩。

上九味,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如痢不減,漸加大黃,食後。

白朮黃芩湯,服前藥痢疾雖除,更宜調和。

白朮(一兩),黃芩(七錢),甘草(三錢)

上㕮咀,作三服,水一盞半,煎一盞,溫服清。

調胃承氣湯(發熱。),大小承氣湯(大便不通。),小胃丹(痰飲。),益元散(傷暑。),保和丸(傷食。)

玄青丸,治下痢勢惡,頻並窘痛,或久不愈,諸藥不能止,須吐下之,以開除濕熱,痞悶積滯,而使氣液宣行者,宜此逐之。更兼宣利積熱,酒食積,黃瘦中滿,水氣腫脹。兼療小兒驚疳,積熱、乳癖諸證。

黃連,黃柏,大黃,甘遂,芫花(醋拌炒),大戟(各五錢),輕粉(二錢),青黛(一兩),牽牛(四兩,取頭末二兩)

上九味,為末研勻,水丸小豆大。初服十丸,每服加十丸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三服,以快利為度,後常服十五丸。數日後得食力,如利尚未痊,再加取利,利後卻常服,以意消息,病去為度,後隨證止之。小兒丸如黍米大,退驚疳積熱,不須下者,常服十丸。(此藥峻利,非有實積者,不宜輕用,慎之。)

利積丸(《玄珠》,下同)

黃連(四兩),天水散(八兩),當歸(二兩),蘿蔔子(炒),巴豆(去油,同黃連炒),乳香(各一兩)

上為末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弱者服十五丸,實者二十五丸。

導氣丸

青木香,蘿蔔子,茴香,檳榔,黑牽牛(各四兩)

為細末,薄粥為丸,如梧子大,每服參十丸。

舟車神佑丸(見痰飲。),藿香正氣散(中風。),感應丸(見傷食。),蘇合香丸(卒中。),五苓散(消癉。)

黃連丸(《濟生》)

乾薑(炮),黃連(去須),縮砂仁(炒),川芎,阿膠(蛤粉炒),白朮(各一兩),乳香(另研,三錢),枳殼(去穰,麩炒,半兩)

上為末,用鹽梅三個取肉,少入醋同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四十丸,白痢乾薑湯下,赤痢甘草湯下,赤白痢乾薑、甘草湯下,俱食前服。

黃連阿膠丸(《和劑》),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臍腹疼痛,口燥煩渴,小便不利。

白話文:

[滯下]

大黃湯(出自潔古的醫方),治療腹瀉痢疾很久都沒好,膿血濃稠黏膩,肚子裡急迫想大便卻又拉不出來,整天不分白天晚上都想跑廁所。

藥方使用大黃一兩,搗碎,用好的酒兩大杯浸泡約半天,然後煎煮至剩下一杯半,去除藥渣,分成兩次,一次喝完。痢疾止住就不要再喝,如果沒止住再喝一次,直到腹瀉暢快為止。之後服用芍藥湯來調和,痢疾止住再服用白朮黃芩湯,徹底清除體內的毒素。

芍藥湯,可以活血調氣。經書上說:小便排出膿血,是因為氣運行了,血就會停止,活血就可以治好痢疾,調氣就可以解除裡急後重。

藥方包含:芍藥(一兩)、當歸、黃連、黃芩(各半兩)、大黃(三錢)、桂枝(二錢半)、甘草(炒過)、檳榔(各二錢)、木香(一錢)。如果大便後仍有腸道毒素,加入黃柏半兩。

以上九味藥,稍微搗碎,每次取五錢,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如果痢疾沒有減輕,可以逐漸增加大黃的用量,在飯後服用。

白朮黃芩湯,服用之前的藥方痢疾雖然好了,但還需要用此方來調理。

藥方包含:白朮(一兩)、黃芩(七錢)、甘草(三錢)。

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分成三份,每次取一份,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一杯,溫服即可。

另外,調胃承氣湯(用於發熱)、大小承氣湯(用於大便不通)、小胃丹(用於痰飲)、益元散(用於中暑)、保和丸(用於消化不良)。

玄青丸,治療痢疾來勢兇猛,頻繁發作且腹痛難忍,或是久久不癒,各種藥都無法止住,必須使用催吐或通便的方法,來清除體內的濕熱、胸悶、積滯,使氣血運行順暢。此方適用於此類情況。同時還可以疏通腸道積熱、消化不良引起的積食、黃瘦、腹脹、水腫等症狀。也可以治療小兒驚風、疳積、積熱、乳癖等疾病。

藥方包含: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、甘遂、芫花(醋拌炒)、大戟(各五錢)、輕粉(二錢)、青黛(一兩)、牽牛(四兩,取頭端磨成的粉末二兩)。

以上九味藥,研磨成細粉,用水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剛開始服用十丸,每次服用增加十丸,在空腹、中午、睡前服用,直到腹瀉暢快為止,之後經常服用十五丸。數日後如果食慾恢復,但腹瀉還沒有完全痊癒,可以再次加藥通便,腹瀉停止後再常服,根據病情調整用量,直到病癒為止,之後再根據其他症狀停止服用。小兒的藥丸要做成如黍米般大小,用於治療驚風、疳積、積熱,如果不需要通便,則常服十丸。(這個藥藥性峻猛,沒有確實的積滯,不宜輕易使用,要謹慎。)

利積丸(出自《玄珠》),

藥方包含:黃連(四兩)、天水散(八兩)、當歸(二兩)、蘿蔔子(炒過)、巴豆(去油,與黃連一同炒過)、乳香(各一兩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醋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身體虛弱者服用十五丸,身體強壯者服用二十五丸。

導氣丸

藥方包含:青木香、蘿蔔子、茴香、檳榔、黑牽牛(各四兩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稀粥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另外,還有舟車神佑丸(用於痰飲)、藿香正氣散(用於中風)、感應丸(用於消化不良)、蘇合香丸(用於中風)、五苓散(用於消渴病)。

黃連丸(出自《濟生方》)

藥方包含:乾薑(炮製過)、黃連(去除鬚根)、縮砂仁(炒過)、川芎、阿膠(蛤粉炒過)、白朮(各一兩)、乳香(另外研磨,三錢)、枳殼(去除內瓤,用麩皮炒過,半兩)。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三個鹹梅肉,加入少許醋一同搗碎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治療白痢用乾薑湯送服,治療赤痢用甘草湯送服,治療赤白痢用乾薑、甘草湯送服,均在飯前服用。

黃連阿膠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,治療寒熱失調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肚臍腹部疼痛,口乾煩渴,小便不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