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5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五冊 (57)

1. 不能食

末之,煉蜜丸,每丸二錢重。每服一丸,醉飽後二丸,細嚼,淡薑湯下。

健脾丸,治一應脾胃不和,飲食勞倦。

白朮(白者,二兩半,炒),木香(另研),黃連(酒炒),甘草(各七錢半),白茯苓(去皮,二兩),人參(一兩五錢),神麯(炒),陳皮,砂仁,麥芽(炒,取面),山藥,肉豆蔻(麵裹煨熟,紙包捶去油。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、下午各一次,陳米湯下。

沖和丸,養心扶脾,疏肝開胃。

人參,石斛,白豆蔻仁,廣陳皮(各一兩),山楂肉(二兩)

上各取淨末和勻,碗盛葉蓋,飯上蒸過,候冷方開。此調胃補心,接丹田之氣也。

遠志(甘草湯泡,去心,一兩),香附(童便浸半日,洗淨醋炒),山梔仁(炒焦。各二兩)

上各取淨末,如上法蒸過,勿令泄氣。此透暢心胞,達膈間之滯氣也。

海石,蒼朮(米泔浸洗,去皮,炒黃。各二兩)

如上法蒸。此消痰飲,通內外之用也。

川芎(二兩),北柴胡青黛(各一兩)

如上法蒸。此疏肝鬱,伐肝邪者也。夫心為脾母,補母則子旺;肝為脾賊,平賊則脾安,安穀則昌。用谷糵取粉,打糊為丸,如梧子大,曬乾,用益元散五錢、飛過辰砂五錢為衣。食後少頃白湯下五十丸。胃開氣順,少覺舒泰,則減數服之。可與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相兼服。

白話文:

不能食
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每顆丸子重約二錢。每次服用一顆,若酒足飯飽後則服用兩顆,細嚼慢嚥後,用淡薑湯送服。

健脾丸

此藥方可治療各種脾胃不和、因飲食或勞累導致的疾病。

藥材包含:白朮(選用白色的部分,二兩半,炒過)、木香(另外研磨)、黃連(用酒炒過)、甘草(各七錢半)、白茯苓(去皮,二兩)、人參(一兩五錢)、神麯(炒過)、陳皮、砂仁、麥芽(炒過,取粉)、山藥、肉豆蔻(用麵包裹煨熟,再用紙包住搗碎去除油脂。以上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早晨空腹和下午各一次,用陳米湯送服。

沖和丸

此藥方可滋養心臟、扶助脾臟、疏通肝氣、開胃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石斛、白豆蔻仁、廣陳皮(各一兩)、山楂肉(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粉,混合均勻,用碗盛裝,蓋上葉子,在飯上蒸過,等冷卻後才打開。此藥方可調理脾胃、補益心臟,接續丹田之氣。

遠志(用甘草湯浸泡後,去除心,一兩)、香附(用童子小便浸泡半天,洗淨後用醋炒過)、山梔仁(炒焦。各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分別研磨成粉,用上述方法蒸過,不要讓蒸汽洩漏。此藥方可疏通心包,消除胸膈間的滯氣。

海石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清洗,去除表皮,炒黃。各二兩)。

用上述方法蒸過。此藥方可消除痰飲,打通身體內外。

川芎(二兩)、北柴胡、青黛(各一兩)。

用上述方法蒸過。此藥方可疏解肝氣鬱結,消除肝臟邪氣。

心臟是脾臟的母親,補養母親則兒子強壯;肝臟是脾臟的敵人,平定敵人則脾臟安穩,脾臟安穩則消化良好。用谷芽研磨取粉,加入米糊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,曬乾後,用益元散五錢、飛過辰砂五錢做外衣。飯後稍等片刻,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。胃口開了,氣也順暢,感覺稍微舒適了,就減少服用的量。可以搭配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一起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