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五冊 (5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五冊 (55)

1. 不能食

煮樸丸(即厚朴煎丸《百一》),溫中下氣,理脾進食。常云:補腎不如補脾,胃壯則飲食進,而精血自盛矣。

紫油厚朴(一斤,銼),生薑(一斤,不去皮,切片),二味用水五升同煮乾,去姜,以厚朴焙乾。舶上茴香,乾薑(各四兩),附子(炮,二兩),甘草(二兩,銼半寸長),同乾薑二味,再用水五升,同前厚朴煮水盡去甘草,只用薑、樸二味焙乾。

上為細末,生薑煮棗肉為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飲下。

理中丸(見痞。)

鹿茸橘皮煎丸(《和劑》),治脾胃俱虛,不進飲食,肌體瘦悴,四肢乏力。常服壯脾胃,益腎。

荊三稜(煨),當歸,萆薢,厚朴(薑製),肉桂,肉蓯蓉(酒浸,焙),附子(炮),巴戟(去心),陽起石(酒浸,研如粉),石斛(去根),牛膝(去蘆,酒浸),鹿茸(茄子者,燎去毛,劈開酒浸,炙),菟絲子(酒浸,焙),吳茱萸(淘去浮者,焙),杜仲(薑汁炒去絲),乾薑(炮。各三兩),甘草(炙,一兩),橘皮(去白,十五兩,另為末)

上為細末,用酒五升,於銀石器內,將橘皮煎熬如餳,卻入諸藥末在內攪和,搗五百杵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
丁香煮散,治翻胃嘔逆。

丁香,石蓮肉(各十四枚),北棗(七枚,切碎),生薑(七片),黃秫米(半合,洗)

水一碗半,煮稀粥,去藥啜粥。

失笑丸(見痞。)

附方

參朮調中湯,治內傷自利,臍腹痛,肢體倦,不喜食,食即嘔,嗜臥懶言,足胻冷,頭目昏。

人參,黃耆(各五錢),當歸身,厚朴(薑製),益智仁,草豆蔻,木香,白朮,甘草(炙),神麯(炒),麥糵面,橘皮(各三錢)

上十二味,銼如麻豆大,每服一兩,水二盞,姜三片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,食前。

育氣湯,通流百脈,調暢脾元,補中脘,益氣海,祛陰寒,止腹痛,進飲食,大益臟虛疼痛。

木香,丁香,藿香,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縮砂,白豆蔻,蓽澄茄,炙甘草(各半兩),乾山藥(一兩),陳橘皮(去白),青皮(去白。各二錢半),加白檀香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至二錢,用木瓜湯調下,空心食前,鹽湯亦得。

凝神散,收斂胃氣,清涼肌表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山藥(各一錢半),白扁豆,知母,生地黃,粳米,甘草(各一錢),淡竹葉,地骨皮,麥門冬(各五分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姜三片,紅棗一枚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加減思食丸,治脾胃俱虛,水穀不化,胸膈痞悶,腹脅時脹,連年累月,食減嗜臥,口苦無味,虛羸少氣。又治胸中有寒,飲食不下,反胃噁心,霍亂嘔吐。及病後心虛不勝穀氣,或因病氣衰,食不復常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不能食

煮樸丸:這配方是厚朴煎丸的改良版,能溫暖中焦、下降氣機,調理脾胃幫助消化。俗話說:「補腎不如補脾」,脾胃強健,飲食就會增加,精血自然就會充足。

藥材包含紫油厚朴(一斤,切碎)、生薑(一斤,不去皮,切片),這兩味藥材加五升水一起煮到水乾,撈出生薑,把厚朴烘乾。再加上舶上茴香、乾薑(各四兩)、炮製過的附子(二兩)、甘草(二兩,切成半寸長),與乾薑兩味藥材,再加五升水,與前面煮過的厚朴一起煮到水乾,撈出甘草,只留下薑和厚朴兩味藥材烘乾。

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生薑煮過的棗肉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
(關於理中丸,請參考其他相關資訊。)

鹿茸橘皮煎丸:這配方出自《和劑》,能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身體消瘦、四肢無力的症狀,長期服用可以強壯脾胃、補益腎氣。

藥材包含:煨過的荊三稜、當歸、萆薢、用薑汁炮製過的厚朴、肉桂、酒浸後焙乾的肉蓯蓉、炮製過的附子、去除內心的巴戟天、酒浸後研磨成粉的陽起石、去除根部的石斛、去除蘆頭並用酒浸過的牛膝、燎去毛後切開並用酒浸泡後炙烤的鹿茸、酒浸後焙乾的菟絲子、淘去浮沫後焙乾的吳茱萸、用薑汁炒去絲的杜仲、炮製過的乾薑(各三兩)、炙甘草(一兩)、以及另外磨成粉的橘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,十五兩)。

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五升酒,在銀石器中將橘皮煎熬成糖稀狀,再加入其他藥材粉末攪拌均勻,搗五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
丁香煮散:這配方能治療胃部翻騰、嘔吐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丁香、石蓮肉(各十四枚)、北棗(七枚,切碎)、生薑(七片)、黃秫米(半合,洗淨)。

用一碗半水,煮成稀粥,撈出藥材,喝粥。

(關於失笑丸,請參考其他相關資訊。)

附方

參朮調中湯:這配方能治療因內傷引起的腹瀉、肚臍腹部疼痛、肢體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吃東西就嘔吐、喜歡躺著不愛說話、腳部冰冷、頭暈目眩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黃耆(各五錢)、當歸身、用薑汁炮製過的厚朴、益智仁、草豆蔻、木香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炒過的麥芽神麯、麥芽麵粉、橘皮(各三錢)。

將以上十二味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一兩,加兩盞水、三片生薑,煎煮至一盞,去渣後溫服,飯前服用。

育氣湯:這配方能疏通全身經脈,調理脾胃功能,補益中脘、增強氣海,祛除陰寒,止腹痛,增進食慾,對臟腑虛弱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療效。

藥材包含:木香、丁香、藿香、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縮砂、白豆蔻、蓽澄茄、炙甘草(各半兩)、乾山藥(一兩)、陳橘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青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。各二錢半),再加入白檀香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至二錢,用木瓜湯送服,空腹飯前服用,用鹽湯也可以。

凝神散:這配方能收斂胃氣,清涼肌膚表面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(各一錢半)、白扁豆、知母、生地黃、粳米、甘草(各一錢)、淡竹葉、地骨皮、麥門冬(各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,加兩盅水、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煎煮至一盅,在飯後服用。

加減思食丸:這配方能治療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胸悶痞脹、腹部脹痛、長期食慾減退、喜歡躺臥、口苦無味、身體虛弱、氣短等症狀。也能治療胸部有寒氣,導致飲食難以下嚥、反胃噁心、霍亂嘔吐,以及病後心虛無法承受穀物之氣,或因病後體虛導致食慾不振等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