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四冊 (5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53)

1. 腳氣

上為末,酒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空心日午冷酒送下,荊芥湯下亦可。

虎骨四斤丸(《和劑》)

宣州木瓜(去瓤),天麻(去蘆),肉蓯蓉(洗淨),牛膝(去蘆。各焙乾秤,一斤),附子(炮,去皮尖,二兩),虎骨(塗酥炙,一兩)

上以上各如法修制,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,春秋各五日,夏三日,冬十日,取出焙乾,入附子、虎骨共研為末,用浸藥酒打麵糊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鹽湯送下。

〔生瘡〕

犀角散,治腳氣風毒,生瘡腫痛,心神煩熱。

犀角屑,天麻,羌活(去蘆),枳殼(去瓤,麩炒),防風(去蘆),黃耆,白蒺藜,黃芩,白鮮皮(各七錢半),檳榔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),烏蛇(二兩,酒浸)

上為㕮咀,每服八錢,以水一中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一大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候。

鹿茸丸,治腳氣腿腕生瘡。

鹿茸(酥炙,另搗成泥),五味子,當歸(去蘆),熟地黃

上等分,為細末,酒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溫酒或鹽湯食前下,次服後方。

芎歸散,川芎,當歸(去蘆)

上二味等分,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煎荊芥湯調下,食後空心,日進二服。

〔腳心痛〕

大聖散(《濟生》)

木香(不見火),人參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白茯苓(去皮),川芎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去蘆,蜜炙),當歸(去蘆,酒浸,各一兩)

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五片,煎七分,溫服,不拘時。

雞鳴散,治腳氣疼痛,不問男女皆可服。如人感風濕,流注腳足,痛不可忍,筋脈浮腫,宜服之。

檳榔(七枚),陳皮(去白),木瓜(各一兩),吳茱萸,紫蘇葉(各三錢),桔梗(去蘆),生薑(和皮。各半兩)

上㕮咀,只作一遍煎,用水三大碗,慢火煎至一碗半,去渣,再入水二碗煎渣,取一小碗,兩次藥汁相和,安置床頭,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,只是冷服,冬月略溫服亦得。服了用乾物壓下,如服不盡,留次日漸漸服之亦可,服藥至天明,大便當下黑糞水,即是元腎家感寒濕毒之氣下也。至早飯痛住腫消,只宜遲吃飯,候藥力作效。此藥不是宣藥,並無所忌。

加減檳榔湯,治一切腳氣腳弱,名曰壅疾,貴乎疏通,春夏多宜服之。

檳榔,陳皮(去白),紫蘇(莖葉。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

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。

如腳痛不已者,加木瓜、五加皮煎。婦人腳痛,加當歸煎。室女腳痛,多是肝血盈實,宜加赤芍藥煎,師尼寡婦亦然。中滿不食者,加枳實煎。痰厥或嘔者,加半夏煎。腹痛大便不通者,用此湯下青木香丸;如更不通,加大黃煎。小便不利者,加木通煎。轉筋者,加吳茱萸煎。腳腫而痛者,加大腹皮、木瓜煎。足痛而熱,加地骨皮煎。

白話文:

[腳氣]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和麵糊混合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。在早上空腹或中午時用冷酒送服,也可以用荊芥湯送服。

虎骨四斤丸(出自《和劑局方》)

選用宣州木瓜(去除內瓤)、天麻(去除蘆頭)、肉蓯蓉(洗淨)、牛膝(去除蘆頭),各取一斤,分別烘乾並秤重,另外取附子(炮製過,去除外皮尖端)二兩,虎骨(塗上酥油後炙烤)一兩。

將上述藥材按照方法處理好後,先將前四味藥材用五升無灰酒浸泡,春天和秋天浸泡五天,夏天浸泡三天,冬天浸泡十天。取出後烘乾,再與附子、虎骨一同研磨成粉末,用浸泡藥材的酒和麵糊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鹽湯送服。

[腳部生瘡]

犀角散,治療腳氣引起的風毒,導致生瘡腫痛,以及心神煩躁發熱。

藥材包含:犀角屑、天麻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枳殼(去除內瓤,用麩皮炒過)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黃耆、白蒺藜、黃芩、白鮮皮(各七錢半),檳榔(一兩),甘草(半兩,炙烤過),烏蛇(二兩,用酒浸泡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八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下一大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
鹿茸丸,治療腳氣引起的腿部和腳腕生瘡。

藥材包含:鹿茸(用酥油炙烤過,另外搗成泥),五味子,當歸(去除蘆頭),熟地黃。

將上述藥材等分,研磨成細粉,用酒和麵糊混合製成丸子,像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之後再服用其他藥方。

芎歸散,包含川芎、當歸(去除蘆頭)。

將上述兩種藥材等分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三錢,用煎煮過的荊芥湯調和後服用,飯後或空腹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

[腳心痛]

大聖散(出自《濟生方》)

藥材包含:木香(不可見火)、人參、甘草(炙烤過,各半兩),白茯苓(去除外皮),川芎,麥門冬(去除內心),黃耆(去除蘆頭,用蜂蜜炙烤過),當歸(去除蘆頭,用酒浸泡過,各一兩)。

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七分,溫服,不限時間。

雞鳴散,治療腳氣疼痛,男女都可服用。如果有人感覺風濕,導致風邪流注腳部,疼痛難忍,筋脈浮腫,適合服用此藥。

藥材包含:檳榔(七枚)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,木瓜(各一兩),吳茱萸,紫蘇葉(各三錢),桔梗(去除蘆頭),生薑(帶皮,各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,只煎煮一次,用水三大碗,用慢火煎至一碗半,去除藥渣後,再用水二碗煎煮藥渣,取出一小碗藥汁,將兩次藥汁混合,放在床頭,次日五更時分作三至五次分服,需要冷服,冬天可以稍微溫熱服用。服藥後用乾燥的食物壓住,如果沒有服完,可以留到第二天慢慢服用。服藥至天亮,大便應當排出黑色糞水,這是因為腎臟感受到的寒濕毒氣被排出。早飯時疼痛會停止腫脹消退,應該晚點吃飯,等待藥效發揮。此藥不是宣洩藥物,沒有什麼禁忌。

加減檳榔湯,治療一切腳氣腳軟,也叫做壅疾,重點在於疏通,春夏季節更適合服用。

藥材包含:檳榔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,紫蘇(莖葉,各一兩),甘草(炙烤過,半兩)。

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。

如果腳痛不止,可以加入木瓜、五加皮一同煎煮。婦人腳痛,可以加入當歸一同煎煮。未婚女子腳痛,多半是肝血充盛,應該加入赤芍藥一同煎煮,尼姑或寡婦也是如此。如果感到腹脹不消化,可以加入枳實一同煎煮。如果痰多或嘔吐,可以加入半夏一同煎煮。如果腹痛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此湯送服青木香丸;如果仍然不通暢,可以加入大黃一同煎煮。如果小便不利,可以加入木通一同煎煮。如果出現轉筋,可以加入吳茱萸一同煎煮。如果腳腫痛,可以加入大腹皮、木瓜一同煎煮。如果腳痛發熱,可以加入地骨皮一同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