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三冊 (21)
第三冊 (21)
1. 咯血
四物湯(見虛勞。),白扁豆散(見嗽血。),黑神散,小烏沉湯(俱見鼻衄。),七珍散(見不能食。)
白芨枇杷丸(戴氏)
白芨(一兩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藕節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另以阿膠五錢,銼如豆大,蛤粉炒成珠,生地黃自然汁調之,火上頓化,入前件為丸,如龍眼大。每服一丸,噙化。
白芨蓮鬚散(《戴氏》)
白芨(一兩),蓮花須(金色者佳),側柏葉,沙參(各五錢)
上為極細末,入藕節汁、地黃汁,磨京墨令黑,調藥二錢,如稀糊啜服。
白話文:
咯血
可以使用四物湯(相關內容請參考虛勞篇)、白扁豆散(相關內容請參考嗽血篇)、黑神散、小烏沉湯(這兩種請參考鼻衄篇)、七珍散(相關內容請參考不能食篇)來治療。
白芨枇杷丸(戴氏)
使用白芨一兩,枇杷葉(去除絨毛後用蜂蜜炙烤過)和藕節各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另外準備阿膠五錢,切成豆子大小,用蛤粉炒成珠狀,再加入生地黃的自然汁調和,用小火加熱使其融化,再加入之前的藥末混合均勻,製成如同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。
白芨蓮鬚散(《戴氏》)
使用白芨一兩,蓮花鬚(以金黃色的為佳),側柏葉,沙參各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藕節汁、地黃汁,再用京墨磨成黑色的汁液混合調和,每次取藥粉二錢,調成稀糊狀服用。
2. 溲血
五苓散(見消癉。),四物湯(見虛勞。)
膠艾湯(《和劑》)
阿膠(碎,炒燥),芎藭,甘草(炙,各一兩),當歸,艾葉(微炒,各三兩),白芍藥,熟乾地黃(各四兩)
每服三錢,水一盞,酒六分,煎八分,空心稍熱服。
鹿茸丸(《濟生》)
川牛膝(去蘆,酒浸),鹿茸(去毛,酒蒸),五味子(各二兩),石斛(去根),棘刺,杜仲(去皮,炒),陽起石(煅),川巴戟(去心),山藥(炒),菟絲子(淘淨,酒蒸),附子(炮,去皮尖),川楝子(取肉,炒),磁石(煅),官桂(不見火),澤瀉(各一兩),沉香(半兩,另研)
上為末,酒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八味地黃丸(見虛勞。)
鹿角膠丸(《濟生》),治房室勞傷,小便尿血。
鹿角膠(半兩),沒藥(另研),油頭髮灰(各三錢)
上為末,用茅根汁打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鹽湯下。
辰砂妙香散(見心痛。),調胃承氣湯(見發熱。)
玉屑膏(《三因》),治尿血並五淋砂石,疼痛不可忍受者。
黃耆,人參(各等分)
上為末。用蘿蔔大者,切一指厚,三指大,四五片,蜜淹少時,蘸蜜炙乾,復蘸復炙,盡蜜二兩為度,勿令焦,至熟蘸黃耆、人參末吃,不以時,仍以鹽湯送下。
小薊飲子(《濟生》),治下焦結熱,尿血成淋。
生地黃(四兩),小薊根,滑石,通草,蒲黃(炒),藕節,淡竹葉,當歸(去蘆,酒浸),山梔仁,甘草(炙,各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八分,空心溫服。
當歸散(《玄珠》),治婦人小便出血,或時尿血。
當歸,羚羊角,赤芍藥(各五錢),生地黃(一兩),大薊葉(七錢半)
分作三帖,水煎,食前服。
治血淋方
牛膝(一兩),黃柏,知母,澤瀉(各一兩),麥門冬,天門冬,山梔仁(各一兩半),生地黃(二兩)
上為末,粥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空心白湯吞下八九十丸。
又方
人參,白朮,川當歸,熟地黃,川芎,山楂,茯苓(各八分),黃耆(七分),升麻(三分)
上水煎服。
又方
牡丹皮,當歸,生地黃,山梔子,白芍藥,甘草梢,滑石,澤瀉,白茯苓,木通(各等分)
每服五七錢,加生薑皮二分,燈芯一分,水煎,食前服。
瞿麥散(《奇效》下同),治血淋尿血。
瞿麥穗,赤芍藥,車前子,白茅根(無根用花),赤茯苓,桑白皮(炒),石韋(去毛),生乾地黃,阿膠(炒),滑石,黃芩,甘草(炙。各二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血餘燒灰一錢,食前沸湯調服。
柿蒂散,治血淋
上用乾柿蒂,燒灰存性,為末。每服二錢,空心米飲調下。
當歸湯,治血淋及五淋等疾。
白話文:
溲血
膠艾湯
將阿膠(搗碎,炒乾)、川芎、炙甘草(各4克)、當歸、微炒的艾葉(各12克)、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16克),每服用12克,加水一杯,酒少量(約水量的六成)一同煎煮,煎至八分(約剩八成),空腹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鹿茸丸
將用酒浸泡過的去蘆川牛膝、酒蒸過的去毛鹿茸、五味子(各8克)、去根石斛、棘刺、去皮炒過的杜仲、煅燒過的陽起石、去心的川巴戟、炒過的淮山藥、洗淨酒蒸過的菟絲子、炮製過的去皮尖附子、取肉炒過的川楝子、煅燒過的磁石、不見火的肉桂、澤瀉(各4克)、另研磨的沉香(2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米糊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鹿角膠丸,治療因房事過度引起的勞損,小便尿血。
將鹿角膠(2克)、另研磨的沒藥、油頭髮灰(各1.2克)磨成粉末,用茅草根汁調和麵糊做成丸子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淡鹽水送服。
玉屑膏,治療尿血以及小便淋漓,砂石堵塞,疼痛難忍的情況。
將黃耆、人參(等量)磨成粉末。選用大的蘿蔔,切成約一指厚、三指寬的四五片,用蜂蜜浸泡一會兒,蘸上蜂蜜烤乾,再蘸再烤,直到用完約兩兩蜂蜜,不要烤焦,烤熟後蘸取黃耆、人參末吃下,不限制時間,然後用淡鹽水送服。
小薊飲子,治療下焦有熱,導致尿血或小便淋漓。
將生地黃(16克)、小薊根、滑石、通草、炒過的蒲黃、藕節、淡竹葉、去蘆並用酒浸泡過的當歸、山梔仁、炙甘草(各2克),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16克,加水一杯,煎煮至八分(約剩八成),空腹溫服。
當歸散,治療婦女小便出血,或者時常尿血。
將當歸、羚羊角、赤芍藥(各2克)、生地黃(4克)、大薊葉(3克)分成三份,用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
治療血淋的藥方
將牛膝(4克)、黃柏、知母、澤瀉(各4克)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山梔仁(各6克)、生地黃(8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粥糊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空腹用白開水吞服八九十丸。
又一方
將人參、白朮、川當歸、熟地黃、川芎、山楂、茯苓(各3克)、黃耆(2.8克)、升麻(1.2克),用水煎服。
又一方
將牡丹皮、當歸、生地黃、山梔子、白芍藥、甘草梢、滑石、澤瀉、白茯苓、木通(各等量),每次服用20~28克,加生薑皮少量(約0.8克),燈芯少量(約0.4克),用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
瞿麥散,治療血淋、尿血。
將瞿麥穗、赤芍藥、車前子、白茅根(沒有根就用花)、赤茯苓、炒過的桑白皮、去毛的石韋、生乾地黃、炒過的阿膠、滑石、黃芩、炙甘草(各8克),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8克,加入血餘炭(燒成灰的頭髮)4克,用沸水調和後在飯前服用。
柿蒂散,治療血淋
用乾柿蒂,燒成灰保留其藥性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8克,空腹用米湯調和後服用。
當歸湯,治療血淋以及五淋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