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五·樂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·樂集 (2)

1. 論治大綱

製藥貴在適中,不及則功效難求,太過則氣味反失。火制四,煅、炮、炙、炒也。水制三,漬、泡、洗也。水火共制,蒸煮二者焉。法造雖多,不離於此。酒製升提,薑製發散,入鹽走腎而軟堅,用醋注肝而住痛,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,米泔制祛燥性而和中,乳制潤枯生血,蜜制甘緩益元。

陳壁土炒,竊土氣驟補中焦;麥麩皮製,抑酷性勿傷上膈;黑豆湯甘草湯漬曬,並解毒致令平和:羊酥油、豬脂油塗燒,咸滲骨容易脆斷。去穰者免脹,抽心者除煩。完物〔杏、桃仁、棗、蘇子等類。〕皆要劈破研碎,一起同煎,則滋味得出;香藥〔乳、沒、香、蔻等類是也。

〕必須煎成加入,一沸即起,則香氣不故,大概具陳,初學熟玩。

酸鹹無升,甘幸無降,寒無浮,熱無沉,其性然也。而升者引之以鹹寒,則沉而直達下焦;沉著引之以酒,則浮而上至巔頂。

酒之氣暴,如人身虛氣逆氣之暴。酒得肉食,則其氣纏綿而不暴,如人之虛氣逆氣,得金石之劑沉墜,則其氣亦纏綿而不暴。故金石之纏綿,在氣不在質。世人但知金石墜氣,而不知所以墜氣之故也。有用質陰味厚以沉降之者,蓋氣陽質陰,陰陽相遇,則自然相得而不升走,亦金石纏綿之義。

如寒疝遠在少腹,治法宜先用桂、附為小丸,曝令乾堅,然後用參、術厚為外廓,俾喉胃間知有參、術而不知有桂、附,遞送達於積塊之所,猛烈始露,庶幾堅者削而窠囊可盡空也,否則毒藥從喉入胃,必致舊病未除,新病復起矣!

湯者蕩也,煎成清汁是也,祛大病用之。散者散也,研成細末是也,祛急病用之。又曰:細末者不循經絡,止祛胃中及臟腑之積,與治肺病咳嗽為宜。丸者緩也,作成圓粒是也,不能速祛病,舒緩而治之也。祛下部之病者,其丸宜極大而光且圓,治中焦者次之,治上焦者宜小滴水丸,取其最易化。

煉蜜丸取其遲化而氣循經絡也。蠟丸者,取其難化,過關膈而作效,又能固護毒藥之氣味,使不傷脾胃也。

病在上者,不厭頻而少;病在下者,不厭頓而多。少服則滋榮於上,多服則峻補於下。

病在胸膈以上者,先食而後服藥;病在心腹以下者,先服藥而後食;病在四肢血脈及下部者,宜空腹而在旦;病在頭目骨髓者,宜飽滿而在夜。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,食氣稍消則服藥,藥氣稍消則進食,所為食先食後,蓋有一定之義在其中也。

治病當明八要,表裡、虛實、寒熱、邪正也。表者病不在裡也、里者病不在表也。虛者五虛也,脈細、皮寒、氣少,飲食不入,泄痢前後是也。實者五實也。脈盛、皮熱、腹脹、悶瞀、前後不通是也。寒者,臟腑受其積冷也。熱者。臟腑受其積熱也。邪者,外邪相干,非臟腑正病也。正者,臟腑自病,非外邪所中也。審此八要,參以脈症,庶不致誤。

白話文:

藥物製作的關鍵在於掌握適中的度,如果藥材處理不足,藥效就難以發揮;如果處理過度,藥材的氣味反而會喪失。火製方法有四種:煅燒、炮製、炙烤、炒製。水製方法有三種:浸泡、浸漬、洗滌。水火共同製備的有蒸和煮這兩種方法。藥材的製備方法雖然多種多樣,但都離不開這些基本方法。

用酒製的藥材,能使藥性向上升提;用薑製的藥材,能發散藥性;用鹽製的藥材,能使藥性入腎,並軟化堅硬的物質;用醋製的藥材,能使藥性入肝,並止痛;用童便製的藥材,能去除藥材的副作用,並使藥性下降;用米泔水製的藥材,能去除藥材的燥性,並調和藥性;用乳汁製的藥材,能滋潤乾燥並產生血液;用蜂蜜製的藥材,能使藥性甘甜緩和,並有補益元氣的作用。

用陳舊的灶土炒製藥材,能快速地補充中焦的氣;用麥麩皮炒製藥材,能抑制藥材的剛烈之性,避免傷害上膈;用黑豆湯或甘草湯浸泡後曬乾,能解藥毒並使藥性平和。用羊油或豬油塗抹後燒製的藥材,藥性容易滲入骨頭,但也容易使骨頭變得脆弱易斷。去除果實內的薄膜可以避免腹脹,去除果實的中心可以消除煩躁。像杏仁、桃仁、棗、蘇子等完整果實,都必須劈開研碎,一起煎煮,藥材的滋味才能充分釋放出來。像乳香、沒藥、香附、豆蔻等芳香藥材,必須在藥湯煎好後再加入,稍微煮沸一下就要撈出,這樣才能保留香氣。以上這些是藥材製備的大概方法,初學者要熟練地掌握它們。

酸味和鹹味的藥材沒有升提的作用,甘味和辛味的藥材沒有下降的作用,寒性的藥材不會浮散,熱性的藥材不會沉降,這是它們本身的藥性。但如果用鹹寒的藥材來引導,就能使藥性沉降,直接到達下焦;如果用酒來引導沉降的藥材,就能使藥性浮升,到達頭頂。

酒的藥性很猛烈,就像人體虛弱時氣血上逆一樣。如果酒和肉食一起食用,酒的藥性就會變得緩和而不猛烈,就像人體虛弱時氣血上逆,如果服用金石類藥物來鎮靜,氣血就會變得緩和而不猛烈。所以,金石類藥物的鎮靜作用,是在於它們的藥氣,而不是它們的物質本身。世人只知道金石類藥物能使氣下降,卻不知道它們為什麼能使氣下降。有些藥物用物質陰柔、味道醇厚的藥材來沉降藥性,這是因為氣為陽,物質為陰,陰陽相遇,就能自然融合而不升散,這也是金石類藥物鎮靜作用的道理。

如果寒疝病位在小腹深處,治療方法應該先用桂枝和附子製成小藥丸,曬乾使其堅硬,然後再用人參和白朮製成厚厚的藥丸外殼,讓喉嚨和胃只感覺到有人參和白朮,而感覺不到桂枝和附子,慢慢地將藥物送到積塊的地方,猛烈的藥力才會顯現,這樣才能使堅硬的積塊消散,使囊腫完全排空。否則,如果直接把毒藥從喉嚨吞入胃中,必然會導致舊病未除,新病又起。

湯劑的作用是蕩滌,煎煮成清澈的汁液就是湯劑,用來治療大病。散劑的作用是散開,研磨成細末就是散劑,用來治療急病。還有人說,細末藥不循經絡,只能治療胃和臟腑的積聚,適合治療肺病引起的咳嗽。丸劑的作用是緩慢,製作成圓形的藥丸就是丸劑,它不能快速地祛除疾病,而是舒緩地治療疾病。治療下部疾病的藥丸,應該儘量大且光滑圓潤;治療中焦疾病的藥丸,藥丸大小次之;治療上焦疾病的藥丸,應該做成極小的水滴丸,這樣最容易消化吸收。用蜂蜜煉製的藥丸,其藥效會緩慢地釋放,使藥氣沿著經絡運行。用蠟製成的藥丸,其藥效難以釋放,能通過膈膜而起作用,也能固護毒藥的氣味,使它不傷害脾胃。

疾病在上部的,不嫌多次少量地服用;疾病在下部的,不嫌一次大量地服用。少量服用,能滋養上部;大量服用,能峻補下部。

疾病在胸膈以上的,應該先吃飯後服藥;疾病在心腹以下的,應該先服藥後吃飯;疾病在四肢血脈和下部的,應該空腹在早上服用;疾病在頭目和骨髓的,應該飽餐後在晚上服用。藥氣和食氣不應同時相遇,食物的氣味稍稍消散後再服藥,藥的氣味稍稍消散後再進食,所謂的先食後食,其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
治療疾病應該明確八個要點,即表裡、虛實、寒熱、邪正。表是指疾病不在內部,裡是指疾病不在表面。虛是指五虛,脈象細弱、皮膚寒冷、氣短、食欲不振、腹瀉不止。實是指五實,脈象強盛、皮膚發熱、腹部脹滿、精神昏亂、大小便不通暢。寒是指臟腑受到積聚的寒冷。熱是指臟腑受到積聚的熱邪。邪是指外邪侵襲,並非臟腑自身的疾病。正是指臟腑自身發生的疾病,並非外邪侵入導致。仔細辨別這八個要點,並結合脈象和症狀,才不會導致誤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