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四·樂集 (19)
卷四·樂集 (19)
1. 病機
〕期六月死。〔一歲陰陽之更變也。〕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。〔可因克賊之日,而決死期,不在六月之例矣。〕大骨枯搞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內痛引肩項,〔病及心也。〕期一月死。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內痛引肩項,身熱,〔陰氣去也。
〕脫肉破膕,〔破膕者,臥久骨露而筋肉敗也。〕真臟見,十日之內死。〔天干盡而旬氣易也,〕大骨枯蒿,大肉陷下,肩髓內消,動作益衰,真臟未見,期一歲死。〔雖諸證未全,真臟未見,然脾腎敗竭己兆,僅支一年,歲易氣新,不能再振矣。〕見其真臟,乃予之期日。
大骨枯搞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腹內痛,心中不便,肩項身熱,破膕脫肉,目匡陷,真臟見,目不見人,立死。〔五臟敗症既見,而目匡陷,真臟見,目不見人,神氣已脫也。〕其見人者,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。〔神氣猶在,必待克賊之時死耳。〕急虛,〔言元氣暴傷而忽易也。
〕身中卒至,〔邪中於身,必猝然而死。〕五臟絕閉,脈道不通,氣不往來,譬猶墮溺,不可為期。〔譬之墮者溺者,旦夕莫測,不可以常期論。〕其脈絕不來,〔脈絕不至。〕若人一呼五、六至,〔皆臟氣絕而命當盡也。〕其形肉不脫,真臟雖不見,猶死也。〔非如上之一漸衰憊而死有期也。
〕脈盛,〔心受邪也。〕皮熱,〔肺受邪也。〕腹脹,〔脾受邪也,〕悶瞀,〔即昏悶,肝受邪也。脈貫膈氣逆上也。〕前後不通,〔腎受邪也。〕此謂五實死。身汗,〔則表邪解。〕得後利,〔則里邪除。〕則實者活。〔內外通和故也。〕脈細,〔心虛。〕皮寒,〔肺虛。
〕氣少,〔肝虛。〕飲食不入,〔脾虛。〕泄利前後,〔腎虛。〕此謂五虛死。漿粥入胃,〔脾漸蘇也。〕泄注止,〔腎漸固也。〕則虛者活。〔根本氣回故也。〕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奪氣也,〔氣虛之甚,聲不接續。肺臟失守也。〕衣被不斂,言語善惡,不避親疏者,此神明之亂也。
〔心臟失守。〕倉廩不藏者,是門戶不要也。〔門戶不固,所以泄利不禁,為脾臟之失守。〕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〔遺溲不禁,為腎臟之失守。〕氣脫者目不明,〔五臟六腑精陽之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精,故陽氣脫,則目不明也。〕血脫者色白,天然不澤,其脈空虛。
津脫者,腠理開,汗大泄。液脫者,骨屬屈伸不利,色夭,〔色枯而夭。〕腦髓消,脛酸,耳數鳴。精脫者,耳聾,目內陷者死,〔陽精脫矣。〕皮膚著者死,〔謂皮膚枯者著骨。〕脫肉身不去者死。〔不去者,身重不能動搖來去也。〕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者何如?曰:手足溫則生,〔四肢為諸陽之本,溫則陽氣猶存。
白話文:
病機
如果病情發展到這個階段,預計六個月內會死亡。這是因為一年中陰陽之氣會發生變化,當出現真臟脈象時,就可以確定具體的死亡日期。當然,也可以根據五行相剋的日子來判斷死亡時間,不一定局限於六個月。
如果病人出現骨頭枯槁、肌肉嚴重萎縮下陷、胸悶氣脹、呼吸困難、胸內疼痛牽引到肩頸等症狀,代表病情已經侵犯到心臟,預計一個月內就會死亡。當出現真臟脈象時,就可以確定具體的死亡日期。
如果病人出現骨頭枯槁、肌肉嚴重萎縮下陷、胸悶氣脹、呼吸困難、胸內疼痛牽引到肩頸,並且身體發熱,代表陰氣已經消散。
如果病人出現肌肉潰爛、膕窩(膝後部位)破損(這是因為長期臥床導致骨頭突出,壓迫肌肉腐爛),當出現真臟脈象時,會在十天之內死亡。這是因為天干運行一週即為十日,代表生命氣息已經到了盡頭。
如果病人出現骨頭枯槁、肌肉嚴重萎縮下陷、肩髓內耗、動作越來越遲緩無力,即使還沒有出現真臟脈象,也預計一年內會死亡。雖然各種症狀還沒有完全顯現,真臟脈象也沒有出現,但脾腎已經衰敗衰竭,只能勉強維持一年,等到歲末氣息變換時,就無法再振作了。如果出現真臟脈象,就可以確定具體的死亡日期。
如果病人出現骨頭枯槁、肌肉嚴重萎縮下陷、胸悶氣脹、腹內疼痛、心臟不適、肩頸發熱、膕窩破損、肌肉潰爛、眼眶深陷,並出現真臟脈象,而且眼睛看不見人,代表五臟敗壞,神氣已經完全脫失,會立刻死亡。如果還能看見人,則會在身體無法承受的時候死亡,也就是五行相剋的時辰才會死亡。
如果病人突然元氣大傷,病情急劇惡化,邪氣侵入身體,就會猝然死亡。此時五臟功能衰竭閉塞,脈絡不通,氣息不暢,就像溺水一樣,無法預測死亡時間。如果脈搏完全消失,或者呼吸頻率極快,一呼之間有五、六次脈搏跳動,都代表臟腑氣息已經衰竭,生命即將終結。即使身體肌肉沒有消瘦,沒有出現真臟脈象,也是會死亡的,但和之前提及的那些病情逐步衰敗而死,並能預測時間的情況不同。
如果脈象強盛(代表心臟受邪)、皮膚發熱(代表肺臟受邪)、腹部脹滿(代表脾臟受邪)、昏昏沉沉(代表肝臟受邪,脈象衝擊胸膈、氣息上逆)、大小便不通暢(代表腎臟受邪),這就是所謂的「五實死」。如果身體出汗(代表體表邪氣消散)、腹瀉(代表體內邪氣清除),那麼這種「實證」患者就能夠活下來,這是因為身體內外氣機暢通和諧。
如果脈象細微(代表心臟虛弱)、皮膚冰冷(代表肺臟虛弱)、氣息短少(代表肝臟虛弱)、食慾不振(代表脾臟虛弱)、腹瀉不止(代表腎臟虛弱),這就是所謂的「五虛死」。如果能夠喝下米粥,並且腹瀉停止,那麼這種「虛證」患者就能夠活下來,這是因為根本之氣已經恢復。
如果說話聲音微弱,需要過很長時間才能接續說話,代表氣虛到了極點,肺氣失守。如果病人不愛整理衣物,說話不分好壞,不避諱親疏,代表神志錯亂,心臟功能失守。如果連食物都無法儲存,代表脾臟功能失守,就像門戶不堅固,導致腹瀉不止。如果小便失禁,代表腎臟功能失守,就像水泉無法停止一樣。
如果陽氣脫失,眼睛就會看不清楚,因為五臟六腑的精陽之氣都要上注於眼睛。如果陰血脫失,臉色就會蒼白,沒有光澤,脈象也會空虛。如果津液脫失,皮膚就會開泄,汗液大量流失。如果體液脫失,就會導致關節屈伸不利,臉色枯槁,腦髓消減,小腿酸痛,耳朵經常鳴響。如果精氣脫失,就會導致耳聾、眼睛深陷,這時就代表生命即將終結。如果皮膚乾枯,緊貼著骨頭,或者肌肉嚴重萎縮,身體無法移動,也是將死的徵兆。
如果哺乳期的婦女發熱,脈象細小而懸浮,應該怎麼辦?如果手腳溫暖,就能活下來。因為四肢是陽氣的根本,如果手腳溫暖,就說明陽氣尚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