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醫道積習通弊論 (4)

回本書目錄

醫道積習通弊論 (4)

1. 醫道積習通弊論

更堪笑者,如病已陰虛咳嗽,反謂服地、冬、貝母、枇杷葉之類,則成虛勞;症屬大實極熱,金云宜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附、桂之品,恐防虛脫,嘗見探疾親切,自逞明鑑,言虛道實,指熱稱寒,搖亂人心,莫知所就,求卜無靈,陷害死亡。每聞延醫不至,或有氣質相加,果明良耶,其人必端,非能激之可致,如庸淺也,其術不工,何必強之使來。復奇病家,最喜議酬包痊,自為一無妄費,深得勝算。

而醫者不料病變難測,但知惟賄是圖,冀幸成功,多致重財損命,嗜利者遭辱,或至追悔而無及。又如毀牌凌醫之事,每出朱門,故富貴人病愈危篤,則藥愈平淡,皆思免怨避禍,誰願養病害身。若宜溫補者,或不至死;倘應寒瀉者,決難保生。如此之弊,難以悉數。

余今披心腹,竭螢明,聊指諸訛,略陳積習,伏冀業醫仁人,衛生君子,不厭瑣聽,得賜周覽,恕其狂妄,鑑此愚誠,附採芻蕘,互相倡導,共紹聖道之真傳、同挽時俗之流弊,將見由近以及遠,由今時以及將來,其德其功,寧有量哉!而余之索願,不亦愜乎?然猶有憾者,倘先大人有靈,尚必起九泉而責之曰:小子何歧黃之義,弗當年之是究,使我半百而殺於庸醫之熱藥乎?嗚呼!痛哉!懼哉!余故嘗嘆且泣下而言,凡為人子者,不可以不知醫。

太史徐道績曰:余因兒病痿,嘗延松兄至舍,得以見其著述詩、文、醫學,洵稱三絕。余於此論,三複讀之,而知其存心之仁,好學之篤,立品之端,慕親之孝,誠君子人也。

太史喬學齋曰:余與松兄,友而戚也,交甚厚。每過吳門,輒至其家。余亦篤好岐黃書,嘗抽奧問難,松兄談之鑿鑿,幾忘寢食。性喜自適,淡於勢利,從御醫院告假歸,下帷誦讀,著述甚富。此論暢發治療之通弊,力挽習俗之囂風,真救世藥言,余極歎服。茲有贅者,如癰疽症,皆由榮家實熱氣逆所結,治宜涼血活血,散結解毒,乃是常法。

今外科開口,非說風寒,便云陰症,動輒桂枝、薑、附,自居大方手筆。受害甚多,毫不覺悟。更有喪心宵人,故意釀成大患,勒索厚報,及至勢篤不救,委之天命,造孽莫懺。倘因余言知省,痛改前非,庶不至閻君殿下追悔無及。

孝廉曹枚穎曰:吾甥松園,髫齡遊庠,累試未第,苦攻舉業。身多羸疾,已有志學醫。旋因先姊丈患時症,遍請名醫,議投溫補者十居五、六,因誤聽用之,卒為參、附所誤,深自悔恨,遂矢志岐黃,面壁九年,心得三昧,每立方療治,無不奇中。茲論無一段不快徹,無一語不確切,俱從其學識久而閱歷深得之。

貳守叔殿旭曰:先文康公以相業著宇宙,至今崇祀弗替,吾侄松園,以醫書惠蒼生,亦復垂名不朽,昔賢云:不為良相,當作良醫。良相燮理陰陽,平治天下,良醫燮理陰陽,挽回造化。今觀此論,不獨挽回造化,直欲轉移風俗。

白話文:

更可笑的是,有些病症明明是陰虛咳嗽,反而說服用生地、麥冬、貝母、枇杷葉之類藥物會變成虛勞;有些病症明明是大實大熱,卻有人說應該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附子、桂枝等藥,擔心病人虛脫。我曾經看見有些醫生自以為醫術高明,探視病情時信口開河,明明是虛說成實,明明是熱說成寒,擾亂人心,讓人不知所措,求神問卜也不靈驗,結果是害人性命。每次聽說延請醫生卻不來,或是醫生的資質學識不夠,果真是名醫嗎?他們的人品一定端正,不是能用錢請來的。如果醫生庸俗淺薄,醫術不高明,何必勉強請他來呢?

又奇怪的是,病家最喜歡談論要付多少酬金才能包治好病,自以為這樣就不會白花錢,能穩操勝算。然而醫生卻不料病情難以預測,只知道一味貪圖錢財,想僥倖成功,結果大多導致花費許多錢財卻賠上性命,貪圖利益的醫生遭到羞辱,甚至後悔也來不及了。還有,像毀壞招牌、欺凌醫生的事情,常常發生在富貴人家,所以富貴人家生病越危險,用藥反而越平淡,都是想避免被抱怨、惹禍上身,誰願意為了醫病而傷害自己呢?如果病人的體質適合溫補,或許還不會死;如果病人的體質應該寒涼瀉下,那就很難保住性命了。像這樣的弊病,實在是說也說不完。

我現在敞開心扉,竭盡自己微薄的智慧,略微指出這些錯誤,簡略陳述積習已久的弊端,希望從事醫療的仁人,以及注重養生的君子,不嫌我囉嗦,能仔細看看,原諒我的狂妄,看看我這片愚誠,採納我這些淺陋的意見,互相倡導,共同繼承醫道的真正傳承,一同挽回世俗的流弊,這樣一來,從近處推廣到遠處,從現在到將來,這種功德,哪裡可以用數量來衡量呢!而我所希望的,不也就能夠實現了嗎?然而我還是有所遺憾,如果我的先父在天有靈,一定會從墳墓裡起來責問我說:你這小子,為什麼沒有研究醫學的道理,不研究當年的問題,害得我五十多歲就死在庸醫的熱藥之下呢?唉!痛心啊!真是令人害怕!所以我常常感嘆並且流淚說,凡是做子女的,不可以不懂醫學。

太史徐道績說:我因為兒子生了痿症,曾經請松兄到我家,得以看到他的詩、文、醫學著作,確實稱得上是三絕。我對這篇文章,反覆閱讀,才知道他有仁慈的心,好學不倦,品德端正,孝順父母,真是個君子。

太史喬學齋說:我跟松兄,既是朋友又是親戚,交情很深厚。每次到蘇州,都會去他家。我也很喜歡研究醫學書籍,常常提出深奧的疑問請教他,松兄總能詳細解答,常常讓我忘了吃飯睡覺。他性情喜歡自在,淡泊名利,從御醫院請假回家,就關起門來讀書,寫了很多著作。這篇文章暢快地揭露了治療上的弊端,努力挽回社會上浮躁的風氣,真是救世良言,我非常佩服。這裡我再補充一點,像癰疽這種病症,都是因為身體內部氣血太過旺盛、熱氣上逆所造成的,治療上應該用涼血活血、散結解毒的方法,這是一般常用的方法。現在外科醫生開口,不是說風寒,就是說陰症,動不動就用桂枝、生薑、附子,自以為出手大方。受害的人很多,卻一點都不覺悟。更有一些喪盡天良的人,故意把小病拖成大病,藉此勒索高額報酬,等到病情危急無法挽救時,就把責任推給天命,造孽之深,真是無法懺悔。如果他們能因為我的話而有所醒悟,痛改前非,或許就不會到閻王殿後悔莫及。

孝廉曹枚穎說:我的外甥松園,從小就讀書,多次考試都沒考上,一心苦讀,準備科舉考試。因為自己身體不好,生了很多病,因此立志學醫。後來因為我的姊夫得了時疫,到處請名醫,多數醫生都說要溫補,結果聽信他們的話,被參、附等藥耽誤了,最後病逝,他因此深感懊悔,於是立志研究醫學,面壁九年,終於領悟醫學的真諦,每次開藥治療,都能夠精準有效。這篇文章沒有一句不暢快,沒有一句不精確,都來自他長久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。

貳守叔殿旭說:先人文康公以宰相的功績聞名於世,至今依然受到祭拜,我的姪子松園,以醫學書籍來幫助老百姓,也能夠流芳百世,古人說:不能當好宰相,就應該當好醫生。好宰相調理陰陽,治理天下,好醫生調理陰陽,挽救生命。現在看這篇文章,不僅能挽救生命,簡直想要轉變社會風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