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四·樂集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·樂集 (13)

1. 病機

〔胃脈從缺盆下乳,扶臍腹前陰,由股下足以入中趾。〕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,溺色黃。〔此陽明實熱,在經在臟之辨也。〕氣不足,則身以前寒慄,胃中寒則脹滿。〔此陽明虛寒在經在臟之辨也。〕脾,足太明也。是動則病舌本強,〔脾脈連舌本也。

〕食則嘔,〔脾病不運也。〕胃脘痛,腹脹善噫,〔陰盛而上走陽明,故氣滯為噫〕,得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,〔後,大便也。氣,轉矢氣也。通氣故快。〕身體行重。〔脾主肌肉,脾主濕,濕復則體重,〕是主脾所生病者,舌本痛,體不能搖動,食不下咽煩心,心下急痛,〔脾脈支者,上鬲注心。故為煩心心痛。

〕溏瘕泄,〔脾寒為溏瀉,脾滯為癥瘕。〕水閉黃疸不能臥,〔脾病不能制水,水閉則濕熱重而為疸,為不臥。〕強立股膝內腫、厥,足大指不用。〔脾脈起於足拇趾以上膝股也。〕心,手少陰也。是動則病嗌乾,心痛,〔心脈支者,從心系上咽也。〕渴而欲飲,〔火炎則液耗。

〕是為臂厥。〔脈循臂內也。〕是主所心生病者,目黃脅痛,臑臂內後廉痛厥,掌中熱痛。〔皆心脈所及也。〕小腸,手太陽也。是動則病嗌痛,頷腫,不可以顧,肩似拔,臑如折。〔小腸脈循咽下膈,支者循頸上頰,循臑繞肩故也。〕是主液所生病者,〔小腸分水穀故主液。

〕耳聾、目黃。頰腫、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。〔皆小腸脈所及。〕膀胱足太陽也。是動則病沖頭痛,〔膀胱脈上額,交巔入腦,故邪氣衝而頭痛。〕目似脫,項如拔,脊痛腰似析,髀不可以曲,膕如結,踹如裂,是為踝厥。〔皆膀胱脈所及之病。〕是主筋所生病者,〔周身筋脈,惟足太陽至多至大,故筋症皆足太陽水虧。

〕痔、瘧、狂、癲疾,〔脈入肛,故為痔。經屬表、故為瘧。邪入於陽明,故為癲狂,〕頭囟項痛,目黃淚出,鼽衄,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,小指不用。〔皆膀胱脈所過之病。〕腎,足少陰也。是動則病飢不欲食,〔水中有火,為脾之母,真火不能生土則脾虛,雖飢不能食。

〕面如漆柴,〔腎之本色見者,精衰故也。精衰則枯,故如漆柴。〕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〔吐血與喘,水虛而火刑金也。〕坐而欲起,〔陰虛則不能靜也。〕目䀮䀮如無所見,〔目之明在瞳子,瞳子者腎之精也,腎水虧則目昏〕。心如懸,若飢狀。〔心腎不交,則精神離散,故心如懸。

陰虛則內餒,故常若飢狀。〕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〔腎主恐,腎氣怯,故如捕也。〕是為骨厥。〔厥逆在骨,腎主骨也。〕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咽腫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心痛,〔皆腎脈所過之病。〕黃疸腸澼,〔皆由熱濕,水虛者亦有之。〕脊骨內後廉痛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

白話文:

病機

胃經的脈絡從鎖骨下凹陷處向下,經過乳房,沿著肚臍,到達腹部前陰部位,然後沿著大腿向下,進入腳中趾。

如果胃氣過盛,身體前部會發熱,胃裡有餘熱就會容易餓且食量大,小便顏色會黃。這是陽明經實熱的表現,是經絡和臟腑都有熱的辨證。如果胃氣不足,身體前部會感到寒冷發抖,胃裡發冷就會覺得脹滿。這是陽明經虛寒的表現,也是經絡和臟腑虛寒的辨證。

脾是足太陰經,如果脾發生病變,會出現舌根僵硬的症狀(因為脾經連接著舌根),吃東西會想吐(因為脾的功能失常),胃脘會疼痛,肚子脹氣,喜歡打嗝(因為陰氣過盛,向上侵犯陽明,所以氣滯打嗝),排便和放屁後會覺得舒服(因為排便和放屁可以通氣,所以覺得舒服),身體感覺沉重(因為脾主肌肉,脾主濕,濕邪過多就會身體沉重)。這些都是脾病所引起的症狀,包括舌根痛,身體無法動彈,吃不下東西,心煩,心下部急痛(因為脾經分支向上進入胸膈,連繫心臟,所以會心煩心痛),大便稀溏,或腹中有硬塊(脾寒導致拉肚子,脾氣鬱滯導致硬塊),小便不暢,出現黃疸,無法平躺(脾功能失常導致不能控制水分,小便不通暢,濕熱嚴重就會出現黃疸,無法平躺)。還會有腿內側腫脹,厥冷,腳大拇指活動不便(因為脾經起於腳拇趾,向上延伸到膝蓋和大腿)。

心是手少陰經,如果心發生病變,會出現咽喉乾燥,心痛(因為心經的分支從心臟向上連繫咽喉),口渴想喝水(因為火熱之氣消耗了體液),這會導致手臂厥冷(因為心經沿著手臂內側走)。這些都是心病引起的症狀,包括眼睛發黃,脅肋疼痛,手臂內側後緣疼痛麻木,手掌發熱疼痛(這些都是心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症狀)。

小腸是手太陽經,如果小腸發生病變,會出現咽喉疼痛,下巴腫脹,頭不能向後轉,肩膀感覺像要脫臼,手臂感覺像要斷裂(因為小腸經沿著咽喉向下進入胸膈,分支沿著頸部向上到臉頰,沿著手臂繞過肩膀)。這些都是小腸功能失常導致的液體代謝問題所引起的症狀,包括耳聾,眼睛發黃,臉頰腫脹,頸部下巴肩膀手臂外側後緣疼痛(這些都是小腸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症狀)。

膀胱是足太陽經,如果膀胱發生病變,會出現頭痛,感覺像要衝破頭部(因為膀胱經向上到達額頭,交匯於頭頂進入腦部,所以邪氣衝擊會頭痛),眼睛感覺像要脫出,脖子感覺像要斷裂,脊椎疼痛,腰部感覺像要裂開,大腿根部不能彎曲,膝蓋後側感覺像打結,小腿肚子感覺像要裂開,這是足踝厥冷(這些都是膀胱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症狀)。這些都是筋脈病變引起的症狀(全身的筋脈,只有足太陽經最多最廣,所以筋的病症大多是足太陽經水液不足所導致)。還會有痔瘡,瘧疾,狂躁,癲癇(膀胱經進入肛門,所以會有痔瘡,經絡表現在外,所以會有瘧疾,邪氣進入陽明,就會出現癲狂),頭頂和後頸疼痛,眼睛發黃流淚,流鼻涕,鼻出血,後頸,背部,腰部,臀部,膝蓋後側,小腿肚子,腳部都會疼痛,小腳趾無法活動(這些都是膀胱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症狀)。

腎是足少陰經,如果腎發生病變,會出現餓了卻不想吃東西(因為腎水中的火是脾土的母親,真火不能生養脾土就會導致脾虛,即使餓了也不想吃東西),臉色像被漆染過的木柴一樣(這是腎精衰竭的表現,精衰就會枯槁,所以臉色像漆染過的木柴),咳嗽吐血,呼吸急促(吐血和喘息,是腎水不足,火邪侵犯肺金),坐著想起來(陰虛則不能安靜),眼睛昏花,看不清楚東西(眼睛的明亮取決於瞳孔,瞳孔是腎精的體現,腎水不足就會導致眼睛昏花),心裡感覺像懸掛在空中,常常感覺到飢餓(心腎不能相互協調,就會精神渙散,所以心裡感覺像懸掛在空中,陰虛就會體內空虛,所以常常覺得飢餓),腎氣不足就會容易感到害怕,心裡總是提心吊膽,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(腎主恐,腎氣不足,所以會有這種感覺),這會導致骨骼厥冷(厥冷在骨骼,因為腎主骨)。這些都是腎病引起的症狀,包括口乾發熱,舌頭乾燥,咽喉腫痛,呼吸困難,咽喉乾燥疼痛,心煩心痛(這些都是腎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的症狀),黃疸,痢疾(這些都是由於濕熱引起的,腎虛的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),脊椎內側後緣疼痛,痿軟無力,喜歡臥床,腳底發熱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