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四·樂集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·樂集 (12)

1. 病機

然而寒則筋急,如冬月嚴寒,則角弓增勁,心腎不足,多有便濁,經云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讀者通之。〕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;〔胃膈熱甚則為嘔,火炎之象也。酸者,肝木之實也。暴注者,卒暴注泄,腸胃熱甚,而傳化失常,火性急速故也。下迫者,後重裡急迫痛,火性急速而能燥熱故也。

〕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;〔暴,猝也。強直,筋病強直不柔和也。肝主筋,其化風,故曰屬風,非外來虛風八風之謂。內風多燥,若與風劑則益燥,故有治風光治血,血行風自滅之說也。輕與疏風則益燥,且腠理開張,反招風入。〕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:〔痙者,風濕而屈伸不利也。

項屬足太陽寒水,水即濕也。〕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屬於寒。〔水液者,上下所出皆是也。澄沏清冷者,皆得寒水之化,如秋冬寒冷,水必澄清也。〕肺,手太陰也。是動則病肺脹滿,膨膨而喘咳,〔動者變也,變常而病也。肺脈起中焦,循胃口上膈屬肺,故病如此。〕缺盆中痛,〔缺盆近肺,肺病則痛。

〕甚者交兩手而瞀,此為臂厥。〔瞀,麻木也。肺脈出腋下,行肘臂者臂厥。〕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上氣喘渴,〔渴者金令燥也。〕煩心胸滿,臑臂內前廉痛厥,掌中熱。〔太陰之脈,直入掌中,故為痛厥掌熱。〕氣盛有餘,則肩臂痛,〔手太陰經結於肩,臟附於背,邪氣盛則痛。

〕風寒汗出中風,〔肺主皮毛,而風寒在表,故汗出中風。〕小便數而欠,〔母病及子也,〕氣虛則肩背痛寒,少氣不足以息,〔肩背處上焦,為陽分,氣虛則陽病,故為寒為痛,而怯然少氣。〕溺色變。〔金衰則水涸,故溺變黃赤。〕大腸,手陽明也。是動則病齒痛頸腫。

〔大腸支脈,從缺盆上頸貫頰,入下齒中。〕是主津液所生病者,〔大腸或泄或秘,皆津液病也。〕目黃口乾,鼽衄喉痹,肩前臑痛,大指次指痛不用。〔皆大腸脈所及。〕氣有餘,則當脈所過者熱腫,虛則寒慓不復。〔言不易溫也。〕胃,足陽明也,是動則病洒洒振寒,〔肝風盛也。

〕善呻數欠,〔胃之郁也。〕顏黑,〔土病則黑色反見於顏。〕病至則惡人與火,〔陽明熱甚也。〕聞木音則惕然而驚,〔土惡木也。〕心欲動,獨閉戶塞牖而處,〔火動則畏光明也。〕甚則欲上高而歌,〔火性上越也。〕棄衣而走。〔熱盛於身也。〕責響腹脹,是為骭厥。

〔賁響者,腹如雷鳴也。骭,足脛也。陽明之脈,自膝下脛,故脛骭厥逆。〕是主血所生病者,〔陽明受谷,而為多血之經。〕狂瘧溫淫,汗出,〔熱盛則狂,風盛則瘧,溫氣淫䴇則汗出。〕鼽衄,口喎,唇胗,頸腫,喉痹,〔皆胃脈所及。〕大腹水腫,〔土病不能制水。〕膝臏腫痛,循膺乳氣衝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,中指不用。

白話文:

病機

然而,寒邪會導致筋脈拘急,就像冬天的嚴寒會使弓箭更難拉開一樣。心腎功能不足的人,小便常常會混濁,這就像古書說的:「中氣不足,小便的狀況就會改變」,讀者應該要理解這個道理。

各種嘔吐酸水、突然腹瀉並有便意急迫的症狀,都屬於熱證;這是因為胃部熱盛就會導致嘔吐,屬於火熱上炎的表現。酸水是肝木的實證表現。突然腹瀉,是腸胃熱盛,導致消化功能失常,因為火的性質是急速的。便意急迫,是因為肛門有重墜感、裡急後重和迫切的疼痛感,這是因為火的性質急速且能使身體燥熱的緣故。

各種突然發生的肢體僵硬,都屬於風證;這裡的「暴」是指突然發生的意思。「強直」是指筋脈病變導致僵硬不柔和。肝主筋,其性質屬風,所以說屬於風證,這裡指的並不是外來的虛風或八種風邪。內風多為燥熱,如果使用治療風邪的藥物反而會加重燥熱,所以有「治療風病先要治療血病,血行則風自滅」的說法。如果輕易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,反而會使燥邪加重,而且毛孔張開,反而招致風邪入侵。

各種頸項僵硬,都屬於濕證;「痙」是指風濕邪氣導致筋脈屈伸不利。頸項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而膀胱經屬寒水,水即為濕。

各種病所產生的水液,如果呈現清澈且冰冷的狀態,都屬於寒證。這裡的水液,是指身體上下所產生的各種液體。清澈冰冷的水液,都是寒水之氣的表現,如同秋冬寒冷時水會變得清澈一樣。

肺,屬於手太陰經。如果肺經有異動,就會出現肺脹滿,胸部膨脹且有喘咳的症狀。鎖骨上凹陷處會疼痛,嚴重時兩手會交握,並出現麻木的現象,這稱為「臂厥」。這些都屬於肺經所引起的疾病。主要表現為咳嗽、氣喘、口渴,因為口渴是金氣燥熱的表現。還會有心胸煩悶、胸滿、上臂內側前緣疼痛以及手掌發熱的症狀。這是因為太陰經的經脈直接進入手掌,所以會出現疼痛和手掌發熱的症狀。如果肺氣過盛,則會出現肩臂疼痛,因為手太陰經絡結於肩,臟腑附於背,邪氣盛就會疼痛。如果是因為風寒導致的表證,就會有出汗中風的症狀,因為肺主皮毛,風寒侵襲表層,所以會出汗中風。小便次數增多且感到排不乾淨,是因為母病會影響到子,這裡指肺與腎之間的關係。肺氣虛弱則會出現肩背部疼痛發冷、呼吸短淺不足,因為肩背部屬於上焦,為陽氣分布的區域,氣虛則陽氣不足,所以會發冷疼痛,並感到呼吸短淺。小便的顏色也會改變,因為金氣衰退則水液會枯竭,所以小便會變成黃色或紅色。

大腸,屬於手陽明經。如果大腸經有異動,就會出現牙痛和頸部腫脹的症狀。這些都是由於大腸經的支脈從鎖骨上凹陷處向上走到頸部,穿過面頰進入下牙齒中造成的。主要表現為津液的病變,大腸的病變導致腹瀉或便秘,都是津液病變所導致的。還會出現眼睛發黃、口乾、流鼻涕、鼻出血、咽喉腫痛、肩前臂部疼痛,以及大拇指和食指疼痛且無法正常活動。這些都屬於大腸經脈所及之處。如果大腸經氣有餘,則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會出現發熱腫脹,如果虛弱則會出現發冷且不容易溫暖的現象。

胃,屬於足陽明經。如果胃經有異動,就會出現發冷顫抖的症狀,這是因為肝風盛的緣故。還會常常發出呻吟聲、打呵欠,這是胃氣鬱滯的表現。臉色會發黑,因為土屬病則黑色會顯現在臉上。病情發作時會討厭人和火,因為陽明經熱盛。聽到木頭的聲音會感到害怕而驚恐,這是因為土畏懼木的關係。內心會感到煩躁,獨自關門閉戶,因為火性妄動則會害怕光線。嚴重時會想要登上高處歌唱,這是因為火性向上。還會脫掉衣服奔跑,因為身體熱盛。腹中會發出響聲,腹部脹滿,這稱為「脛厥」。「賁」是指腹中像雷鳴一樣。「脛」是指小腿。陽明經的經脈從膝蓋下到小腿,所以會出現小腿厥逆的症狀。這些都屬於血的病變,陽明經接受水穀,是多血的經脈。還會出現狂躁、瘧疾、發熱、出汗的症狀,熱盛則狂躁,風盛則瘧疾,溫熱邪氣旺盛則會出汗。還會出現流鼻涕、鼻出血、口眼歪斜、嘴唇腫脹、頸部腫脹、咽喉腫痛等症狀,這些都是胃經脈所經過的地方。還會有腹部腫脹水腫,這是因為土不能制水的緣故。膝蓋腫痛,以及循著手臂、乳房、小腿外側、腳背等處都會疼痛,中指也會無法正常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