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四·樂集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·樂集 (9)

1. 治則

凡未診病,必問常貴後賤,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脫營。〔心志不舒,則血無以生,脈日以竭,故為營脫。〕常富後貧,名曰失精。〔憂煎日迫,奉養日廉,故其五臟之積,日加消敗,故為失精。〕凡欲診病者,必問飲食居處,〔飲食有膏粱藜藿之殊,居處有寒溫燥濕之異。

〕暴樂暴苦,始樂後苦,皆傷精氣,精氣竭絕,形體毀沮。〔苦樂失常,皆傷精氣,甚至竭絕,則形體毀壞。〕診有三常,〔即常貴賤,常貧富,常苦樂之義。〕必問貴賤,封君敗傷,〔追悔已往也。〕及欲侯王,〔妄想將來也,皆致病之因。〕故貴脫勢,雖不中邪,精神內傷,身必敗亡。

〔抑鬱不伸,故精神內傷,迷而不達,不亡不已也。〕始富後貧,雖不傷邪,皮焦筋屈,痿躄為攣。〔憂愁思慮,則心肺俱傷,氣血俱損,故為是病。〕凡診者必知終始,〔謂原其始要其終也。〕有知餘緒,〔謂察其本知其末也。〕切脈問名,〔欲得其素履之詳也。〕當合男女,〔脈有順逆之別。

〕離絕鬱結,〔離者失其所愛,絕者斷其所懷,郁者思慮抑鬱,結者深情難解。〕憂恐喜怒,〔憂則氣沉,恐則氣怯,喜則氣緩,怒則氣逆。〕五臟空虛,血氣離守,〔凡此皆傷其內故也。〕工不能知,何術之語。常富大傷,〔謂甚勞甚苦也。〕斬筋絕脈,〔其筋如斬,其脈如絕。

〕身體復行,令澤不息。〔澤,津液也。息,生長也。言身雖復舊能行,然令澤不息矣。〕故傷敗結,留薄歸陽,膿積寒熱。〔言舊之所侮有所敗結,血氣留薄不散,則鬱而成熱歸於陽分,故膿血蓄積,令人寒熱交作也。〕粗工治之,亟刺陰陽,身體解散,四股轉筋,死日有期。

〔不知膿積以勞傷所致,刺則氣血復傷而死矣。〕喜傷心,恐勝喜,憂傷肺,喜勝憂,思傷脾,怒勝思,怒傷肝,悲勝怒,恐傷腎,〔恐則足不能行,恐則遺尿,恐則陽痿,是其徵也。〕思勝恐。病生於本,〔言受病之根原。〕余知之矣,生於標者,〔言目前之多變。〕治之奈何?曰:病反其本,得標之病,〔謂病有標本,但反求其所致之本,則現在之標病,可得其陰陽表裡之的矣。〕治反其本,得標之方。

〔治有本末,但反求其拔本之道,則治標之運用,可得其七方十劑之妙矣。〕治有取標而得者,有取本而得者,〔病之先受者為本,病之後變者為標。〕有逆取而得者,有從取而得者。〔各有所宜也。〕故知逆與從,正行無問,〔正理而行,無所疑問。〕知標本者,萬舉萬當,不知標本,是謂妄行。

粗工嘻嘻,以為可知,言熱未已,寒病復始。〔假熱未已,真寒復起。〕粗工凶凶,以為可攻,故病未已,新病復起。〔假實未去,真虛更至。〕血之與氣。異名同類,〔以血化於液,液化於氣也。〕故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。〔血與汗亦同類,但血主營,為陰為里,汗屬衛,為陽為表,若表裡俱奪,則不脫於陰,即脫於陽。〕故人有兩死,〔脫陽亦死,脫陰亦死。

白話文:

通常在還沒開始看病前,一定要先問清楚這個人從過去到現在的生活狀況,例如以前是富貴還是貧賤。就算沒有受到外來的邪氣侵擾,疾病也可能從體內產生,這種情況叫做「脫營」,也就是因為心情不好,導致氣血無法生成,脈象日益衰弱,最終造成身體的營養耗盡。反之,如果從富有變成貧窮,這叫做「失精」,意思是長期憂慮焦躁,飲食營養也逐漸減少,導致五臟功能日漸衰敗,精氣逐漸耗竭。

凡是想要看病的人,一定要先問清楚他的飲食習慣和居住環境,因為飲食有豐盛和粗糙之分,居住環境也有寒冷溫熱乾燥潮濕之別。

突然大喜大悲,或從快樂轉為痛苦,都會傷害精氣。精氣一旦耗盡,身體就會衰敗毀壞。看病時有三個重點,也就是要了解病人過去的社會地位、經濟狀況和情緒變化。一定要問清楚病人過去的貴賤,如果曾經是富貴之人,如今卻衰敗受傷,這是因為懊悔過去的作為;或者一直想要成為達官顯貴,這是因為妄想未來,這些都是導致疾病的原因。所以,即使沒有受到外邪侵擾,但因為曾經位高權重卻失去勢力,精神內傷,身體必定會衰敗死亡。這都是因為心情鬱悶,無法抒發,導致精神內傷,如果不能看開,疾病就會持續不斷。如果從富有轉為貧窮,即使沒有受到外邪侵擾,也會因為憂愁思慮而導致皮膚乾枯、筋脈彎曲、肢體痿弱,甚至變為手腳攣縮的殘疾。

凡是看病的人一定要了解疾病的起因和結果,從最初開始了解疾病的發展,並觀察其細微的變化。要通過切脈和詢問姓名,來了解病人的詳細經歷,並且要根據男女的性別差異來辨別脈象的順逆。還要了解病人是否有離別、斷絕、鬱悶、情結等情況,以及是否有憂愁、恐懼、喜悅、憤怒等情緒變化,因為憂愁會使氣下沉,恐懼會使氣虛弱,喜悅會使氣渙散,憤怒會使氣上逆。五臟如果空虛,氣血就會離散,這些都是內傷的原因。如果醫生不能了解這些,還談什麼治療方法呢?

如果過於勞累或過於辛苦,身體的筋脈就會像被砍斷一樣,氣脈也會衰竭。雖然身體能夠恢復正常行動,但是體內的津液卻無法滋養身體,無法正常生長。這代表舊疾損傷已經造成內部阻塞,導致血氣滯留無法消散,鬱積成熱,並影響到陽分,所以會積蓄膿液,引起忽冷忽熱的症狀。如果遇到庸醫治療,隨意地針刺陰陽經脈,會使身體氣血解散,四肢肌肉抽搐,離死亡的日子就不遠了。因為庸醫不知道膿液積聚是勞傷造成的,胡亂針刺反而會使氣血再次受損而導致死亡。

喜悅過度會損傷心臟,恐懼可以克服喜悅;憂愁過度會損傷肺臟,喜悅可以克服憂愁;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臟,憤怒可以克服思慮;憤怒過度會損傷肝臟,悲傷可以克服憤怒;恐懼過度會損傷腎臟,思慮可以克服恐懼(恐懼會導致腿腳無力,小便失禁,陽痿,這些都是徵兆)。

疾病的根源在於最初發病的原因,我已經了解了。至於現在出現的各種變化,又該如何治療呢?我認為,疾病要從它的根源開始治療。要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要了解疾病的本質,才能使用正確的方法。治療方法有的要從「標」(表面症狀)著手,有的要從「本」(根本原因)著手,有時需要用相反的方法來治療,有時需要用順應的方法來治療,一切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。所以,了解順逆,按照正理來行事,就不會有問題。了解疾病的「標」和「本」,就能夠對症下藥,反之,則是在盲目行動。

庸醫自以為很了解病情,卻發現發熱還沒結束,寒症又開始了。庸醫自以為可以攻克病症,結果舊病還沒好,新病又出現了。血和氣雖然名稱不同,但本質是相同的,因為血會化為津液,津液會化為氣。所以,如果失血過多就會沒有汗,如果汗出過多就會失血。血和汗也是同類的,但血主內為陰,汗主外為陽,如果內外都受損,就會陰陽兩脫。所以,人有兩種死亡的方式,一種是陰脫,另一種是陽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