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六·數集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·數集 (3)

1. 帶下

帶下有赤白之分。人有帶脈,橫於腰間,如束帶之狀,病生於此,故名為帶。赤帶〔即赤淋。〕多緣憂思鬱怒,損傷心脾,肝火時發,因之血不歸經,遂下赤矣。治宜補養心脾,益肝涼血清火。若下久則陰血漸虛,中氣漸損是當大補氣血為主。白帶是濕熱夾痰,有虛有實。按仲淳云:白帶多屬脾虛。

蓋肝氣鬱則脾受傷,脾傷則濕士之氣下陷,而下白滑之物不止矣。皆由風水鬱於地中使然耳。當開提肝氣,補助脾元為主,佐以清熱除濕之藥。又云:若帶下如濃泔而臭穢者,濕熱甚也,宜清熱除濕為主,而佐以升提之劑,若帶下如雞子清者,脾腎虛極也。面色必不華,足脛必浮腫,腰腿必酸。

白話文:

帶下有赤白之分。人體有帶脈,橫跨腰間,形狀如同束帶,若疾病發生於此,因此稱為帶。赤帶,也就是赤淋,多半源於憂思鬱怒,損傷心脾,肝火時常發作,導致血液無法歸於經脈,而從下流出赤色的分泌物。治療應以補養心脾,滋養肝臟、涼血清火為主。若赤帶持續時間過久,則陰血逐漸虛弱,中氣也漸漸受損,此時應以大補氣血為主要治療方向。白帶則是由於濕熱夾雜痰濕,有虛有實兩種情況。根據仲淳的說法,白帶多屬於脾虛。

因為肝氣鬱結會傷及脾臟,脾臟受損就會導致濕氣下陷,使白滑分泌物不斷流出。這些都是由於風水鬱結在地中而引起的。治療應以疏解肝氣、補益脾元為主,輔以清熱除濕的藥物。此外,仲淳也提到,如果帶下如同濃稠的泔水,並且散發臭味,則說明濕熱嚴重,治療應以清熱除濕為主,並輔以升提藥物。若帶下如同雞蛋清般稀薄,則說明脾腎虛弱至極,患者的面色必定不紅潤,足脛必定浮腫,腰腿必定酸痛。

宜益氣健脾,兼滋陰補腎二方,分進以治之。陳自明論帶下有五色之異,分屬五臟。東垣治帶下有主寒之說,臨症者並宜精察焉。

加味歸脾湯,加味逍遙散,天王補心丹,〔俱見虛勞。〕

此三方通治赤帶,臨症合宜加減用之。歸脾、逍遙,亦並治白帶。

補中益氣湯,〔見泄瀉。〕白帶主此加減。

原方〔補助脾元,開提肝氣。〕宜合二妙散,加麥冬、茯苓、車前,〔清熱除濕。〕棗仁。〔斂收。〕〔濃煎不時飲之。〕兼用六味地黃;加牛膝、杜仲、牡蠣、海螵蛸,〔蜜丸空心服。〕

白話文:

應該針對益氣健脾和滋陰補腎兩方面進行治療,分別選用方劑分開服用。陳自明認為帶下有五種顏色,分別對應五臟,東垣認為帶下以寒為主,臨床醫生應該仔細觀察。

加味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、天王補心丹,這三個方劑都適用於虛勞引起的赤帶,臨床醫生可以根據情況加減用藥。歸脾湯和逍遙散也同時可以治療白帶。

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泄瀉,治療白帶時可以根據情況加減用藥。

補中益氣湯原本用於補脾益氣,疏肝理氣,可以配合二妙散,再加入麥冬、茯苓、車前清熱除濕,最後加入棗仁斂收,濃煎後分次服用。同時也可以配合六味地黃丸,加入牛膝、杜仲、牡蠣、海螵蛸製成蜜丸,空腹服用。

仲淳云:白帶屬氣虛,補氣健脾,乃治法之大綱。又叔和云: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,當脾腎兼補。

加味二妙散

蒼朮,白朮〔燥濕。〕黃柏,黃芩〔清熱。〕茯苓〔消痰。〕車前〔利水。〕或加白芷〔升提。〕此治濕熱夾痰,帶下如膿泔臭穢者宜之。

白話文:

仲淳說:白帶屬於氣虛,補氣健脾是治療白帶的主要原則。又叔和說:崩漏日久導致白帶漏下,需要同時補脾腎。

加味二妙散

蒼朮、白朮(燥濕)。黃柏、黃芩(清熱)。茯苓(消痰)。車前(利水)。或加白芷(升提)。此方適用於濕熱夾痰,白帶如膿泔般臭穢的患者。

2. 舉例

一,孀婦,內熱脯熱,腹脹脅痛,肢體痠麻,不時吐痰,月經不調,帶下青黃。立齋曰:此鬱怒傷損肝脾所致。朝用歸脾湯,以解脾郁,生脾氣,夕用加味遣遙散以生肝血,清肝火,百餘劑而愈,

白話文:

寡婦由於心中鬱悶怒火,傷了肝脾,導致內熱外熱,腹部脹痛,肋骨疼痛,四肢酸麻,經常吐痰,月經不調,白帶發黃。醫生說這是鬱怒傷損肝脾導致的。早上服用歸脾湯,用來解除脾臟鬱結,滋養脾氣,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,用來滋養肝血,清熱解毒,服用百餘劑後痊癒。

3. 崩漏

崩漏之病,由衝任二脈氣血兩虛所致。經言:衝脈為五臟六腑之海,臟腑皆稟焉。又言:為十二經之血海。以其受納諸經之灌注,精血於此而蓄藏也。又言:衝脈任脈,皆起於胞中,衝脈並足少陰之經,俠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任脈上循腹裡,上至咽喉面目。又言: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

故二脈陰陽平和。外循經絡,內榮臟腑,何崩漏之有。若勞傷不能約束經血,則忽然暴下,如山崩然,故曰崩中。崩久則成漏下不止,其症有虛有熱,有虛熱相兼,有房勞致傷。虛則滲下,熱則流通,傷則失職。急則治其標,宜先止其血。若因怒動肝火,而血沸為崩漏者,加味逍遙散加減。

白話文:

崩漏病的病因及治療

崩漏之病,是由於衝任二脈氣血兩虛所造成的。古籍記載,衝脈為五臟六腑之海,各個臟腑都從衝脈中獲取精氣血。又說,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,因為它接受所有經脈的灌注,精血在衝脈中蓄積。

古籍還說,衝脈任脈都起源於胞中,衝脈沿著足少陰經脈,從臍上行至胸中散開;任脈則循著腹部內側,上至咽喉面目。

古人認為,任脈通暢,衝脈充盈,月事便能按時來潮。因此,衝任二脈陰陽平和,才能正常運行經絡,滋養臟腑,怎麼會有崩漏呢?

如果勞傷過度,無法約束經血,就會突然大量出血,如同山崩一樣,所以稱為「崩中」。崩血持續時間長,就會變成「漏下不止」。

崩漏的症狀可以分為虛、熱、虛熱相兼和房勞致傷等不同類型。虛則導致血液滲漏,熱則導致血液流通過快,勞傷則導致經脈失職。

治療崩漏,急則治標,應先止住出血。如果因怒氣傷肝,肝火旺盛,導致血液沸騰而造成崩漏,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加減治療。

若因腎水虛衰不能鎮守胞中相火,而血走為崩漏者,保陰、左歸加減。若因悲哀太甚,則心系急而胞絡絕。〔以胞脈屬心,而絡於胞中,即子宮。在女為血室。〕絕則上下不交,亢陽內動,而逼血下行者,天王補心加減。若因心血不足,鬱結傷脾,而血無主統者,加味歸脾加減。

按沈氏云:治崩漏,宜大補氣血,調養脾胃,微加清心火肝火之藥,補陰瀉陽,則血自止。立齋云:若大失血,當急用獨參湯救之。故崩漏無不由脾胃先損,故能受補者可治。若純用寒涼止血之藥,復傷脾胃,愈不能統血,是速其危也。考《金匱》用膠艾四物湯,治婦人陷經,漏下黑不解。

白話文:

如果因為腎水虛弱,無法鎮壓體內相火,導致血液外流造成崩漏,可以用保陰、左歸加減方。如果因為過度悲傷,導致心神急躁,胞絡受損,就會造成上下不通,陽氣亢盛,迫使血液下流,可以用天王補心加減方。如果因為心血不足,鬱結傷脾,導致血液無主無法統攝,可以用加味歸脾加減方。

沈氏認為治療崩漏應該大力補益氣血,調養脾胃,稍微加入清心火、肝火藥物,補陰瀉陽,就能止血。立齋認為如果大失血,應該緊急使用獨參湯救治。因此崩漏都源於脾胃先受損,所以能接受補益的患者就可以治療。如果單純使用寒涼止血藥物,反而會傷脾胃,更加無法統血,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。《金匱要略》使用膠艾四物湯,治療婦女經期延遲,漏下黑色血塊不止。

故東垣有屬寒之說。雖此症屬虛熱者多,然亦不可不察其病變之無窮焉。

廣筆記方,〔亦作丸服。〕治崩漏甚效。

人參,黃耆〔補血以統之。〕生地,白芍〔涼血以止之。各三錢。〕麥冬〔心主血,心清則血不妄行,五錢。〕棗仁,枸杞〔各三錢。〕杜仲〔二錢。〕續斷〔肝藏血,補肝則血有所歸。二錢。〕阿膠〔血去多則補益之。但真者甚難,或用熟地,或用鱉甲、龜甲各五錢代之,以龜通任脈,鱉入肝經,並補陰除熱。〕萸肉〔二錢。

白話文:

因此,東垣醫家有“屬寒”的說法。雖然這種疾病大多屬於虛熱,但也不能不細察其病變的無窮變化。

《廣筆記方》中記載:此方[亦可製成丸劑服用],治療崩漏效果極佳。

[人參]、[黃耆] [補血以使其凝聚不散]。生地、[白芍] [涼血以止住出血,各取三錢]。麥冬 [心主血,心氣清則血不妄行,取五錢]。棗仁、枸杞 [各取三錢]。[杜仲] [取二錢]。[續斷] [肝藏血,補肝則血有所歸,取二錢]。[阿膠] [失血过多则需补益,但真阿胶甚难寻,可以用[熟地],或用[鱉甲]、龜甲各五錢代替,因为龜通任脈,鱉入肝經,皆可補陰除熱]。萸肉 [取二錢]。

〕五味〔血滑脫,則酸斂之。〕荊芥〔血下滲,則升舉之。炒,各八分。〕熱甚者,可暫加地榆、槐花。

此補氣益血,滋陰清熱,兼酸斂升舉之劑,立法周備,用故輒效。按嘉言云:若天癸已盡,潮訊已絕,血下有如崩漏,此為脫榮,宜大補。急用涼血清火為治。

加味逍遙散,保陰煎,〔方中牛膝忌用。〕,左歸飲,天王補心丹,加味歸脾湯,〔俱見虛勞。〕

此五方皆可治崩漏,須審其因,加減取用。

脈宜微弱,不宜實大。

白話文:

如果血滑脫,就用酸味收斂它。血下滲,就用荊芥升舉它,炒製後各取八分。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暫時添加地榆和槐花。

這個方劑補氣益血,滋陰清熱,同時兼具酸斂升舉的作用,立法周備,所以效果顯著。根據經驗,如果天癸已盡,潮訊已絕,血下如崩漏,這是脫榮,需要大補,應急用涼血清火治療。

加味逍遙散、保陰煎(方中牛膝忌用)、左歸飲、天王補心丹、加味歸脾湯,這些方劑都適合治療虛勞。

這五個方劑都能治療崩漏,需要仔細辨別病因,加減用藥。脈象宜微弱,不宜實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