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
1. 卷十六·數集
2. 調經
調經乃治女病之首重。蓋女子以血為主。一月一行,謂之月經。經者常也,如月之盈虧有常期也,若或前或後,或乍前乍後,或閉或通,此皆失其常候,不可不用藥以調之。調之之法,昔人專以理氣補養心脾為主。以脾為生化之源,心統諸經之血,若心脾和平,則經候自調。
然推其不調之因,亦復不一。須審其為熱則寒之,虛則補之,滯者行之,留者攻之,滑者固之,陷者舉之,隨症施治,自無不效。丹溪云:先期而至者熱血也,其色鮮紅,若紫黑者,為熱之甚,成片成塊者;雖雲氣之滯,亦熱極所致。治宜涼血清熱而補肝腎。然有因恚怒傷肝,肝火盛而沸血妄行先期者,有因鬱結傷脾,鬱火發而逼血妄行先期者,有因思慮傷心,虛火動而致血錯行先期者,各隨其所因以施治。後期而至者,血虛也,其色淡紅;若淡白者,為虛之甚。
亦有因恚怒傷肝,因鬱結傷脾,致血少後期,甚至經閉者,有因肥人濕痰壅滯,而經水後期,或致行不省,或補血,或消痰,隨症治之。至若經。期乍前乍後,不一其症,氣亂悉從虛治。經閉不行,宜分虛實。無有他病,而經閉不行者,乃屬陰虛,血少火盛,不可以毒藥通經。
有病虛勞而經閉不行者,因腎水不足,相火妄動,煎熬真陰,熏蒸血海,血日以枯,俗謂乾血勞是也。有因情欲傷心,勞倦傷脾,以致病及於胃,失生化精血之源,而經閉不行者,此即經所謂二陽〔胄與大腸。〕之病發心脾,在女子則為不月者是也。有因心事不遂,致心血虧少,乏血歸肝,而經閉不行者,此皆屬虛之所致。
其有因血瘀內積而閉者,有因恚怒鬱結,氣滯血凝而閉者,有因經水適來,形寒飲冷,血凝而閉者,此皆易治,不過一通之而已。若經水過多,但責之熱,亦宜涼血清熱,補肝腎為主。過多而不止者,當加酸澀之藥,或兼升舉之品。若經水來少者血虛也,肥人或屬之痰壅、氣滯所致。
凡經將行而腰腹作痛者,責之氣滯血實;行後綿綿作痛者,責之血虛氣滯。此調經大旨之常法如是。復有變常,而古人未言及者。如士材云:有終身不月,而血錯行,從大便出者,有至經期而血逆行,或吐或衄,或從耳目出,謂之倒經者,有三月一行,而謂之居經者;有一年一行,而謂之避年者,有一生不行,而受胎,謂之暗經者,有受胎之後,月月行經,而產子,謂之垢胎者,有受胎數月,血忽大下,而胎仍不隕,謂之漏胎者,雖以氣血有餘不足為言,亦異於常矣。經言。
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七七而天癸絕,其常也。有女年十二、十三而產子者,有婦年五十、六十而產子者,此又異常之尤者也。醫者亦不可不知。
歸脾湯,〔見虛勞。〕治心、脾、肝虛,經水不調,或前或後,或乍前乍後,或經閉不行,或月事過多,淋瀝不斷,悉主此方加減。
宜加地、芍、四制香附。〔為血中氣藥。氣調則血亦從之而和暢。同艾醋浸二宿,分作四分。一分鹽水浸炒,一分酒浸炒,一分童便浸炒,一分人乳浸炒。〕如因鬱結傷脾先期者,加柴胡、〔取其能引脾胃之氣上行,兼賴其升提之力。〕山梔、〔能清鬱火血熱。〕麥冬、鱉甲,〔益陰除熱,〕或再加吳茱萸、炒黃連。
〔能達心脾之鬱火。〕如因鬱結傷脾後期,或經來血少、或經閉不行者,加柏仁、枸杞、糜角、人乳。〔皆補血之品。日飲人乳一碗,能通經水。〕如過多淋瀝不止加麥冬、鱉甲。〔寒以清熱。〕蓮鬚、牡蠣。〔澀以固脫。〕五味、萸肉、〔酸以收斂。〕發灰。〔發為血之餘,同氣相求也。
〕
此方乃心、脾、肝三經之藥也。立齋云:心主血,肝藏血,皆統攝於脾,補脾和胃,血自生矣。故調經每多用之,胃弱脾虛者更宜。
按此方宋嚴用和所創,以治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者也。陽明胃與大腸為二陽。蓋人之情欲,本以傷心,母傷則病及其子;勞倦本以傷脾,臟傷則病連於腑。故凡內而傷精,外而傷形,皆能病及於胃,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。不得隱曲,陽道病也。夫胃為水穀氣血之海,主化營衛而潤宗筋,如經云: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:太陰、陽明之所合也。胃病則失生化精血之原,故為陽衰少精。
其在女子,則為不月。又云: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。胃家受病,久而傳變,則肝木勝土,風淫而肌體消削,胃病則肺失所養。故氣息奔急。氣竭於上,由精虧於下,敗及五臟,故死不治。所以病才見端,即為治療。原方無遠志、當歸,薛氏加入,以治血虛。又加丹皮、山梔,以治血熱,而陽生陰長之理乃備。
隨手變化,通於各症,無不神應。
地芍涼血湯,〔自制。〕治血熱經水先期。色鮮紅,或紫黑,或成片成塊。或過多不止。
生地,白芍〔涼血。〕骨皮,鱉甲〔清熱。〕竹葉〔或竹茹。〕麥冬〔清心以主血。〕山藥,甘草〔補脾以統血。〕枸杞,杜仲〔補肝益腎。〕或加白薇〔苦鹹性寒,益陰除熱,〕壯實人血熱,甚者可暫加知、柏、芩、梔之屬。如過多不止,加蓮鬚、〔固澀。〕棗仁〔斂攝。〕
此涼血清熱,而補肝腎之劑,隨宜加減用之。陰虛內熱人,不能服參、術者甚宜,或用六味地黃湯,參前藥治之。
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治肝脾經虛,經水不調,或前或後,或經閉不行,或過多不止。
宜加四制香附。如因鬱怒傷肝,而先期者,參加地、芍涼血湯方藥;如因鬱怒傷肝後期,或經來血少,或經閉不行者,加柏仁、枸杞、牛膝,熟地;如過多不止,加蓮鬚、棗仁、萸肉之屬。
此方辛散酸收,甘緩養血,而兼寧心扶脾之劑,乃肝經主要藥,女科之神劑,調經者多主此加減用之,多郁多怒者,最相宜也。
天王補心丹,〔見虛勞。〕治勞心虛火妄動,致血錯行先期,或因心事不遂,致心血虧少,乏血歸肝,而經閉不行。
經行先期,宜去當歸,〔嫌其辛溫活血〕遠志〔辛溫。〕加白芍、龜甲之屬。
如經閉,宜去五味、桔梗,加白芍、枸杞、牛膝、人乳之屬。此生津養血,清熱鎮心,安神之劑,勞心之人。宜取加減用之。
四物湯,〔見頭痛。〕治肝經血虛,後期不至。
宜加柏仁、枸杞、牛膝、鹿角膠、制香附之屬。
此方雖云調經之總司,然亦有不宜者。如血熱則忌用歸、芎,今人病陰虛血熱者多,故吐衄家、咳喘家、嘔惡家,均忌。歸性滑腸,泄瀉者並禁。
柏仁丸,〔稍訂亦可煎飲。〕治陰虛血少火盛,經閉不行。
柏仁〔補血。〕二地,二冬〔滋陰降火。〕牛膝〔熟補精血,生則通經,各四兩。〕續斷〔通宣血脈。〕澤蘭〔養榮血,行宿血。各二兩。煉蜜丸服。〕
此方滋陰養血。壯水制火為主,使其血充,則經水弗招自至。
失笑散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血瘀內積,經閉不行,少腹時痛。
原方〔有何氏加藥宜參用。〕可加香附、降香。如因恚怒鬱結,氣滯血凝者,再加鬱金、香砂。如少腹滿痛拒按,可用桃仁承氣,加減用之。
此散瘀行血之劑,所謂滯者行之,留者攻之是也。
香蘇散,〔見傷寒。〕治經水適來,形寒飲冷,血凝停止者。
宜加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玄胡之屬。
此溫散活血化氣之劑,亦通之法也。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治肥人飲食過多,脂滿閉塞,濕痰壅滯,而經水後期,或經水來少,或經閉不行。
宜加香附〔利氣。〕丹參、降香、牛膝。〔性皆行血,卻不滯痰。〕挾虛者,香砂六君子湯加上藥,益母草煎湯煎藥。〔凡用通經藥者,皆宜此湯煎之。〕此方以消痰理氣為主。氣利則痰行,痰去則經通,治病必求其本之法也。須審明施用,勿執肥人而概投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