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數集 (7)

1. 脅痛

脅為肝膽之區。故脅痛。昔人多從肝治。推其致痛之因,亦各不同。有因忿怒氣鬱,有因肝膽火盛,有因痰飲流注。有因瘀血停留,有因閃挫跌撲,有因食壓肝氣,治亦有異。其陰虛火旺,而脅肋作痛者,宜從虛勞門治之。仲淳云:胸脅痛屬肝血虛,肝氣實而上逆所致。治宜養血和肝,〔生地、歸、芍、甘草、續斷。

〕除熱下氣〔羚角、蘇子、鬱金、降香。〕古云:肝無補法。此論肝氣則不可亢,而肝血仍當自養也。

加味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治鬱怒傷肝,胸膈脅肋肚腹等處作痛,〔肝氣喜條達。若因忿怒氣鬱衝上,則胸胃痛、奔下則少腹痛,橫行則脅肋脹痛。〕加減用之。

宜加木香、香附、〔開鬱快氣。〕枳殼、〔治氣結刺痛。〕青皮。〔疏肝膽滯氣。〕如肺金氣盛,而制肝木太過,而脅痛者,宜瀉白散〔抑金。〕合逍遙散〔扶木。〕加減治之。

此方辛散酸收,甘緩養血,而兼寧心扶脾之劑,乃肝經之要藥也。

龍膽瀉肝湯,治肝膽實火,或胸膈脅肋刺痛,〔以肝脈上貫膈中,布脅肋也。〕或兩拗陰囊腫痛,〔肝脈循股內側,入毛中,過陰器也。〕或頭目脹痛,〔肝脈連目系,上出額至巔,〕或少腹作痛,〔肝脈抵少腹也。〕或下部生瘡,〔如下疳、便毒、囊癰、懸癰、婦人陰腫、陰瘡、陰中突出如挺。〕或乍寒發熱,或大便燥結,或大便赤澀等症。

龍膽草〔專瀉肝膽之火。〕黃芩,山梔〔君以膽草,同入肝膽。〕生地,白芍〔以涼肝血。〕甘草〔以緩火勢。〕木通,澤瀉,車前,〔以泄火邪。〕或加羚羊角〔鹹寒入肝,除熱下氣。〕黃連〔吳茱萸汁炒。〕寒熱加柴胡,便秘加大黃。

左金丸,〔亦可小劑作湯。〕治肝經實火,脅肋作痛,一切肝火之症。〔外用大黃、朴硝搗貼痛處。〕

黃連〔瀉心火,使肺金清肅,得行令於左,而肝平。豬膽汁炒,徑入肝膽。六兩。〕吳茱萸〔獨入厥陰有功,引連入肝瀉火。此從治之義。湯泡三次,炒一兩。入湯劑,但浸汁拌炒。〕可加羚羊角。〔能治胸脅痛滿。〕
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

四苓散,〔見濕。〕痰飲流注,脅下支滿而痛,〔甚至有形腫色赤,堅硬不移。〕或咳或嘔者,合二方加減用之。

宜加枳殼,青皮,竹瀝,白芥子〔痰在脅下,非白芥子不能達。如有熱者,少加寒涼藥中為引導。〕黃連。〔吳茱萸浸炒。〕如人強壯實,脈滑有力痛甚者,〔去甘草。〕量加甘遂〔驅逐胸胃痰飲之峻藥,半分至一分,須同大棗數枚用。〕

犀角地黃湯,〔見傷寒。〕,失笑散,〔見胃脘痛,〕均治瘀血停留,脅肋作痛,及閃挫瘀凝脅痛,隨宜採用。

保和湯,〔見泄瀉。〕治飲食填塞太陰,肝氣被壓,莫能舒泄,橫行脅肋作痛,主此加減。

宜加香砂,香附,青皮,黃連〔吳茱萸浸炒。〕

此七方或瀉火,或驅痰,或祛瘀,或消食,皆宗肝無補法之良治也。然肝為藏血之海,若失血則空虛,是仍宜補之,慎勿膠執。

白話文:

脅肋部位是肝膽所處的區域。所以脅肋疼痛,古人大多從肝臟的角度來治療。探究造成疼痛的原因,各不相同。有的因為憤怒生氣導致氣機鬱結,有的因為肝膽火氣旺盛,有的因為痰飲流注,有的因為瘀血停留,有的因為跌打損傷,有的因為飲食積滯壓迫肝氣,治療方法也因此不同。如果屬於陰虛火旺而導致脅肋疼痛,應該按照虛勞的病症來治療。張仲淳說:胸脅疼痛屬於肝血虛,肝氣實而上逆所導致。治療應該滋養肝血、調和肝氣,可以使用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草、續斷等藥材。同時也要清熱降氣,可以使用羚羊角、蘇子、鬱金、降香等藥材。古人說:肝臟沒有補法。這是說肝氣不能太過亢奮,但是肝血仍然應該要滋養。

加味逍遙散,(詳見虛勞篇)治療因為情緒鬱悶憤怒導致肝臟受損,胸膈、脅肋、肚腹等處疼痛。(肝氣喜歡舒暢條達。如果因為憤怒氣機鬱結衝向上,就會導致胸胃痛;向下衝則導致少腹痛;橫行則導致脅肋脹痛。)可以根據情況加減用藥。

可以加木香、香附(開解鬱結、疏通氣機),枳殼(治療氣機凝結刺痛),青皮(疏理肝膽的滯氣)。如果肺金之氣太盛,抑制肝木太過,而導致脅肋疼痛,應該使用瀉白散(抑制金氣)配合逍遙散(扶助木氣),加減用藥治療。

這個方劑藥性辛散、酸收,甘緩能夠養血,同時兼顧寧心健脾的功效,是治療肝經病症的重要方藥。

龍膽瀉肝湯,治療肝膽實火,或胸膈脅肋刺痛(因為肝脈上行貫穿膈膜,分佈於脅肋部位),或兩側陰囊腫痛(因為肝脈沿著大腿內側,進入陰毛中,經過陰器),或頭目脹痛(因為肝脈連結眼部,上行到額頭到頭頂),或少腹疼痛(因為肝脈抵達少腹),或下部生瘡(例如下疳、便毒、囊癰、懸癰、婦人陰部腫痛、陰瘡、陰道突出像肉瘤),或忽冷忽熱,或大便乾燥,或大便赤澀等症狀。

龍膽草(專門瀉肝膽之火),黃芩、山梔(以龍膽草為主,共同歸入肝膽經),生地、白芍(用來涼血),甘草(用來緩解火氣),木通、澤瀉、車前子(用來洩除火邪),可以加羚羊角(鹹寒入肝,清熱降氣),黃連(用吳茱萸汁炒過)。寒熱交替可以加柴胡,便秘可以加大黃。

左金丸,(也可以少量作湯劑服用)治療肝經實火,脅肋作痛,以及一切肝火的病症。(外用大黃、芒硝搗碎外敷在疼痛處)。

黃連(瀉心火,使肺氣清肅,使得肺氣得以左升,肝氣平和。用豬膽汁炒過,可以直接入肝膽。六兩),吳茱萸(獨入厥陰經,能引黃連入肝瀉火。這是從治之義。用湯浸泡三次,炒過。一兩。如果入湯劑,只需浸泡汁拌炒。)可以加羚羊角(能夠治療胸脅脹痛)。

二陳湯,(詳見中風篇)

四苓散,(詳見濕病篇)痰飲流注,脅下脹滿而痛(甚至有形的腫塊,顏色發紅,堅硬不移動),或者有咳嗽、嘔吐症狀,可以將兩個方子合用,加減藥物使用。

可以加枳殼、青皮、竹瀝、白芥子(痰在脅下,不用白芥子就不能到達。如果有熱症,可以少量加寒涼藥物引導),黃連(用吳茱萸浸泡後炒過)。如果人體強壯體實,脈搏滑動有力,疼痛劇烈(可以去掉甘草),可以酌量加入甘遂(是驅逐胸胃痰飲的峻猛藥,用半分至一分,必須和大棗幾枚一起使用)。

犀角地黃湯,(詳見傷寒篇),失笑散(詳見胃脘痛篇),都可用於治療瘀血停留導致的脅肋疼痛,以及跌打損傷造成的瘀血凝結的脅痛,可以根據情況選用。

保和湯,(詳見泄瀉篇)治療因為飲食積滯太陰,肝氣被壓迫,不能舒展宣洩,橫行到脅肋導致疼痛,可用此方加減治療。

可以加香砂、香附、青皮、黃連(用吳茱萸浸泡後炒過)。

這七個方子,有的瀉火,有的驅痰,有的祛瘀,有的消食,都是根據肝臟沒有補法的原理而制定的良方。然而肝臟是藏血的器官,如果失血則會出現虛弱,這時仍然需要補養,切記不要固執己見。

2. 舉例

一,一童子痘後,餘熱未除,服滋腎等劑,半載無功,骨蒸消瘦,頸頂生核,肚腹脹大,午後發寒熱。忽左脅大痛,手不可按。余用左金丸,加青皮、楂肉等藥,痛止。數日忽發腫大痛,意其脅內生癰,用夏枯草〔五兩煎湯代水〕連翹、貝母。〔各三錢。〕除熱散結,生甘菊、〔二兩。

〕金銀花〔五錢。〕紫花地丁、〔一兩。〕甘草節〔三錢。〕除熱解毒;地榆〔五錢。〕涼血瀉熱:牛蒡〔二錢。〕白芷〔一錢五分。〕散結消腫;當歸〔一錢五分。〕赤芍〔三錢。〕活血破瘀;皂刺〔一錢五分。〕宣壅通滯;穿三甲〔三錢。〕破血逐痰;二味均能直達瘡所,排毒散腫。

服二劑果腫消痛止,寒熱亦不作,諸症亦漸愈。

白話文:

一個小孩長痘痘後,身體的餘熱還沒完全消除,吃了滋補腎臟的藥,過了半年也沒效果,反而骨頭發熱、身體消瘦,脖子和頭頂長出腫塊,肚子也脹大,下午會發冷發熱。突然左邊肋骨劇烈疼痛,不能讓人按壓。我用了左金丸,加上青皮、山楂肉等藥,疼痛就停止了。幾天後,突然又腫大疼痛,認為是肋骨裡面長了癰瘡,於是用了夏枯草(五兩煎湯當水喝),加上連翹、貝母(各三錢),來清除熱氣、散開結塊,又加上生甘菊(二兩)、金銀花(五錢)、紫花地丁(一兩)、甘草節(三錢)來清除熱毒;用上地榆(五錢)來涼血、瀉熱;用牛蒡(二錢)、白芷(一錢五分)來散開結塊、消除腫脹;用當歸(一錢五分)、赤芍(三錢)來活血、破除瘀血;用皂刺(一錢五分)來疏通壅塞;用穿山甲(三錢)來破除血瘀、驅散痰結。這兩種藥都能直接到達瘡所在的位置,排除毒素、散開腫脹。

吃了兩劑藥後,果然腫脹消退、疼痛停止,寒熱也沒再發生,其他症狀也逐漸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