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醫道積習通弊論 (2)

回本書目錄

醫道積習通弊論 (2)

1. 醫道積習通弊論

余每宗治外感症,活者甚眾,亦曾有白虎回生之說,諄諄相告,乃猶不加察,反譏余之善用寒涼。一見手足厥冷,發呃吐蛔,筋跳肉動,仍疑為陰症,而投熱劑,千中千死,萬中萬死,間有一二臟厚耐毒不死,或素稟陰寒,或過用寒冷,與藥偶合得生,遂為再造奇方,附、桂神丹。此今時治外感之通弊,可為痛哭者一也。

如雜症中之虛勞,盡屬陰虛,大要宜壯水清金,培脾健中,一以甘寒為主,大劑久服,才有裨益。向緣方書,氣血陰陽,混列論治,是以後人漫無指歸。每見治斯症者,見其畏寒足冷,輒用八味引火歸原,是抱薪救火,而上焦愈熱。更有因泄瀉而投以理中之燥熱,復助陽劫陰,補中之升提,愈使陰火上逆。

又有因寒熱鼻塞,頭脹而微痛,遂用辛溫升散以發表,婦女骨蒸,血枯經閉,遂用辛熱行血以通經,皆令促其速斃。又如腫脹一症,今人亦不審其因食因痰,思所消之,因水因血,思所行之;菀氣凝結,何藥開之;脾腎虛弱,何方補之。彼曰我宗薛氏也,此曰我宗趙氏也,不論寒熱,弗分虛實,概投腎氣、補中等湯,比比受害。

又如膈症,實者可治,血衰液耗火炎者,本難挽回,今復投以補氣健脾,香燥開鬱等劑,𤟍求延挨時日,尚不可得。他如陰虛痰火之用薑、半、星、術,胃熱嘔吐之用薑、半、藿、蔻,類中之概投六君、參附,下痢之妄施八味、理中,中暑冷汗脈虛之誤用溫熱,產後瘀血未盡之遽用補益,常見服藥之後,輕者益篤,重者即殞,此今時治雜症之種種通弊,可為痛哭者二也。又如老人天真漸絕,只有孤陽。

譬如樹老則滋膏干少,今乃血枯精竭之軀,不補陰之是務,而反用純陽之桂、附,劫盡殘陰,是猶枯木而加之以烈火也,禍也!福也!此言故亦自有說。趙氏以人身譬之走馬燈,火盛則動速,火微則動遲,火熄則不動。景岳亦言,真陽為人身之大寶。嘉言於中寒門謂:倘治病者以貴陰賤陽為藥石,則治乖其治。

復述高年妾多、服參附湯之如意,由是腎虛補火之藥,舉國信用而不惑。獨不思火之盛衰,繫於油之多少。經曰:五臟者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之則失守而陰虛,陰虛無氣,無氣,則死,非油盡則火滅之謂歟!又不考景岳復言:余及中年,方悟補陰之理,活人之效,不能盡述。又言:陽和之火則生物,亢烈之火則害物。

嘉言亦即於中寒門復云:辛熱始先不得已而暫用,陽既安堵,即宜養陰,不可多服,轉生他患。又言:盞中加油,則燈愈明。就二公之言以觀,其意見皎然矣。故治老人大要,宜用添精填髓,血氣有情之劑,峻補其陰方是良法。今人未悟此理,而老人又自妄用桂、附,助陽逞欲,致令一團熱火內燔,灼盡津液,促其天年,此今時治老人之通弊,可為痛哭者三也。

白話文:

我每次治療外感疾病,治好的非常多,甚至有像「白虎湯」救活病人的說法。我苦口婆心地告誡大家,但大家還是不加以注意,反而譏笑我喜歡用寒涼藥。一看到病人手腳冰冷、打嗝、吐蛔蟲、肌肉跳動,就仍然懷疑是陰虛的病症,而用熱性的藥物治療,結果一千個病人有一千個死,一萬個病人有一萬個死。偶爾有一兩個體質強壯、耐毒的病人沒死,或是本來體質就偏陰寒,或之前過度使用了寒涼藥,剛好和藥性湊合才得以活命,於是就被當成是起死回生的奇方、附子、桂枝的神藥。這是現在治療外感疾病普遍的錯誤觀念,實在令人痛心疾首,這算第一件值得痛哭的事情。

至於雜病中的虛勞,多半是陰虛,治療的重點應該是滋養腎水、清降肺金,培養脾胃的中氣,以甘寒的藥物為主,長期大量服用,才能有所幫助。以前的醫書,把氣、血、陰、陽混在一起論述,導致後人沒有明確的遵循方向。經常看到治療虛勞的人,看到病人怕冷、腳冷,就用「八味丸」來引火歸元,這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,反而讓上焦更加燥熱。更有人因為腹瀉而用「理中湯」這種燥熱的藥,反而助長陽氣耗損陰液,用「補中益氣湯」這種升提的藥,更讓虛火上逆。

還有因為感冒發熱、鼻塞、頭脹而且輕微疼痛,就用辛溫發散的藥物來解表;婦女出現骨蒸潮熱、血枯經閉,就用辛熱的藥物來活血通經,這些都加速病人的死亡。又比如腫脹這個病症,現在的人也不去仔細辨別是因為飲食或痰造成的,要想辦法消除它,還是因為水或血造成的,要想辦法疏導它;氣機鬱結,要用什麼藥打開;脾腎虛弱,要用什麼方劑補養。他們只會說「我學的是薛氏的醫術」,或者說「我學的是趙氏的醫術」,不論病是寒還是熱,不分虛證還是實證,一概投以「腎氣丸」、「補中益氣湯」等藥方,結果人人受害。

又比如膈症,如果是實證還能治療,但如果是氣血衰敗、陰液耗竭、虛火上炎的,本來就難以挽救,現在又用補氣健脾、芳香燥烈的藥物,只是想勉強拖延時間,連這樣都做不到。其他像陰虛痰火還用薑、半夏、星、蒼朮等燥熱藥物,胃熱嘔吐還用薑、半夏、藿香、豆蔻等溫燥藥物,病症明明是虛證還一概投以「六君子湯」、「參附湯」,下痢還亂用「八味丸」、「理中湯」,中暑後冷汗不止、脈象虛弱還誤用溫熱藥物,產後瘀血未盡就急著用補益藥物。常見服用藥物之後,輕的加重,重的直接死亡,這是現在治療雜病種種普遍的弊病,實在令人痛心疾首,這算第二件值得痛哭的事情。還有老人,天生的精氣逐漸衰竭,只剩下微弱的陽氣。

就像樹老了,汁液會乾枯減少一樣,老人現在是氣血枯竭、精氣耗盡的身體,不以滋養陰液為要務,反而用純陽的桂枝、附子來耗盡殘餘的陰液,這就像枯木上再放一把烈火一樣,是禍不是福!說到這裡也有我的道理。趙氏把人體比喻成走馬燈,火旺就轉得快,火微就轉得慢,火熄滅就不動了。張景岳也說,真陽是人體的大寶。嘉言在《中寒門》中說:如果醫生把重視陰液輕視陽氣當成至理名言,治療就會出現偏差。

還有人說年紀大的男子有很多妻妾,服用「參附湯」可以滿足性慾,因此補腎壯陽的藥物,全國上下都相信而不懷疑。卻沒有想到陽氣的盛衰,取決於陰液的多少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五臟是儲藏精氣的,不能損傷,損傷就會導致精氣散失而陰液虛少,陰液虛少就會沒有氣,沒有氣就會死亡,這不就是油盡燈滅的意思嗎?又不考證張景岳說過的:「我到了中年,才領悟到滋養陰液的道理,救活的人數之不盡。」又說:「溫和的陽火可以產生萬物,過於亢盛的火反而會傷害萬物。」

嘉言也在《中寒門》中說:「辛熱的藥物是不得已才暫時用一下,陽氣穩定後,就應該滋養陰液,不能多用,以免產生其他疾病。」又說:「燈裡加了油,燈就會更亮。」根據兩位醫家的說法來看,他們的觀點很明確了。所以治療老人病的大要,應該用填精補髓、滋養氣血的藥物,大補陰液才是好的方法。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而老人又自己亂用桂枝、附子等藥物,助長陽氣來滿足慾望,導致體內一把火燒個不停,把津液都燒乾,加速死亡,這是現在治療老人病普遍的弊病,實在令人痛心疾首,這算第三件值得痛哭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