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5)
卷十四·數集 (5)
1. 舉例
一,一婦耳內外腫痛,胸脅不利,寒熱往來,小便不調。立齋曰:此肝火傷血所致。先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諸症頓退,又用加味逍遙散而愈。
二,一人耳內不時作痛,痛極欲死,痛止如故。立齋診之,六脈皆安,意其有蟲誤入,令急取貓尿〔生薑擦鼻、即出〕滴耳,果出臭蟲而安。
三,一小兒患耳聾,經年服藥不效,殊不知此腎疳也,用六味丸加桑螵蛸,服之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耳內外腫痛,胸脅疼痛不適,寒熱交替,小便不順暢。立齋醫生診斷認為這是肝火傷血所導致的。先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症狀迅速減退,接著再用加味逍遙散治療,最終痊癒。
另有一人耳內時常疼痛,痛到想死,痛止後又如常。立齋醫生診斷,脈象正常,懷疑是有蟲子誤入耳中,便請他趕緊找貓尿,用生薑擦鼻,蟲子就會出來,然後滴入耳中,果然有一隻臭蟲出來,病人便痊癒了。
還有一個小孩患耳聾,服藥多年不見效,立齋醫生發現這是腎虛所致,便用六味丸加上桑螵蛸,服用後痊癒。
2. 胃脘痛(胸痛、心痛、腹痛。)
胃脘痛,俗呼心痛。蓋胃之上口名賁門,與心相近,故經亦言胃脘當心而痛,若真心痛必死。經曰: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,其臟堅固,邪不能客也,客之則心傷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矣。故諸邪之在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,其心痛之與包絡痛別者,包絡之痛,在兩乳中間;其與胃脘痛別者,心痛在岐骨陷處,胃脘痛在心之下;其與胸痛別者,胸痛在心之上。橫滿胸間也。
但胸痛宜分屬肺屬心、屬肝,辯之既明,治之自效。而胃痛之因亦異,有因氣鬱,因血瘀。有因食積,因痰飲,因寒,因火,因蟲,因虛之不同。宜分別而治之。包絡之痛,皆因思慮傷神,涸血所致,須參胃痛之條分治,但無食耳。按丹溪云:治胃痛宜分新久,若明知身受寒氣,口食寒物,於初病之時,當用溫散溫利之劑。
白話文:
胃痛俗稱心痛,因為胃的上口賁門與心臟相近,所以經書上也說胃痛會感覺到心臟痛。但是真正的心臟痛會致命,因為心臟是五臟六腑的主宰,也是精神所寄託的地方,它堅固強健,邪氣難以入侵。一旦邪氣入侵,就會傷害心臟,心臟受傷就會導致神魂離去,神魂離去就會死亡。所以,邪氣侵犯心臟,其實是侵犯了心臟的包絡。心痛與包絡痛的區別在於,包絡痛位於兩乳之間,而心痛則位於胸骨凹陷處。心痛與胃痛的區別在於,心痛位於胸骨凹陷處,而胃痛則位於心臟下方。心痛與胸痛的區別在於,胸痛位於心臟上方,橫向充滿胸腔。
胸痛要區分是屬於肺、心還是肝,只要辨別清楚,治療就能奏效。而胃痛的原因也很多,有因氣鬱、血瘀,也有因食積、痰飲、寒、火、蟲,以及虛弱等。需要根據不同的原因分別治療。包絡痛都是因為思慮過度傷神,耗損血液所致,治療上可以參考胃痛的分類,但不用考慮飲食因素。丹溪先生說,治療胃痛要分新舊,如果明確知道是受寒或食用寒涼食物引起的,在初期就應該使用溫散溫利的中藥。
若稍久則鬱蒸成熱,再用溫劑,寧不助火添痛乎?故古方多用山梔為君,稍加溫熱,為之嚮導,則邪易伏,病易起。腹痛之因,亦同胃痛分治,但有應下一法。又須辯其因食積,因瘀血,因痰飲之異。更有內癰作痛,最宜審慎。如胃脘生癰,亦在中脘,手不可按,或寒熱作渴。
腸癰則小腹硬痛,頻數如淋。丹溪言:內癰症,因飲食之毒,七情之火,相鬱而成。故初起時,急宜清熱解毒,涼血破瘀之劑下之,須參外科諸書治之則善。按景岳云:近治痛,有以諸痛為實,痛無補法者,有以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者,有以痛隨利減者,皆為不易之法。不知形實病實,秘不通者,乃為相宜;若形弱脈弱,食少便泄者,豈容混治。
白話文:
如果病情持續時間較久,就會積聚成熱,再用溫熱的藥物,豈不是火上澆油,加重疼痛嗎?因此古方大多以山梔子為主要藥材,稍微加入溫熱之物引導,這樣邪氣更容易消退,病症更容易痊癒。腹痛的原因也和胃痛一樣需要分治,但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向下治療。另外,還要區分腹痛是因食物積滯、瘀血、痰飲引起的,還有內部膿腫引起的疼痛,都需要謹慎對待。例如胃脘部生瘡,也在中脘穴的位置,用手按壓會痛,患者可能伴隨寒熱交替、口渴等症狀。腸道膿腫則表現為小腹疼痛、硬結,排尿次數頻繁,類似於尿淋。丹溪翁說:內部膿腫是因為飲食中毒,七情郁結而導致的。因此,剛開始時,應該及時服用清熱解毒、涼血化瘀的藥物,並且要參考外科書籍進行治療才能收到好的效果。景岳先生說:治療疼痛的方法很多,有以所有疼痛都屬實證,不適合補虛的;有以暢通則不痛,阻塞則疼痛的;有以疼痛隨著排泄減輕的,這些都是不易改變的原則。但是,對於形體肥胖、脈象有力、大便秘結的實證患者,這些原則才是適合的;而對於形體瘦弱、脈象虛弱、食量少、大便稀溏的虛證患者,就不能混為一談。
須知拒按者為實,可按者為虛;疼痛而脹閉者多實,不脹不閉者多虛;喜寒者多按實,愛熱者多虛;飽則甚者多實,飢則甚者多虛;脈實氣粗多實,脈虛氣少者多虛,新病年壯者多實,久病年老者多者虛;補而不效者多實,攻而愈劇者多虛。必以望、聞、問、切,四者詳辯,則虛實自明。
仲景云:陽明中土,萬物所歸。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,而其治病之因,亦難以悉數,臨症之際,當潛心會通各門,參究施治,庶不致誤。
芍甘湯,胃脘心腹諸痛,主此隨症加減。
白芍〔制肝補脾,活血止痛。酒炒。三、四錢。〕木香,豆蔻〔快氣,各五、七分。〕香附〔制,各二、三錢。〕甘草〔和中緩痛。炙錢許〕。可加枳殼、橘紅、玄胡、鬱金〔行瘀各一、二錢。〕蘇子〔炒研。〕茯苓〔消痰。〕山楂,麥芽〔化食。各二、三錢。〕如挾熱。〔時作時止,得熱更甚〕。
白話文:
要判斷一個人的身體是實證還是虛證,可以觀察以下幾個方面:拒按者為實證,可按者為虛證;疼痛且脹閉者多為實證,不脹不閉者多為虛證;喜寒者多為實證,愛熱者多為虛證;飽食後症狀加重者多為實證,飢餓時症狀加重者多為虛證;脈象實而氣粗者多為實證,脈象虛而氣少者多為虛證;新病且年壯者多為實證,久病且年老者多為虛證;補益無效者多為實證,攻伐後病情加劇者多為虛證。必須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方法,仔細辨證,才能明確虛實。
張仲景說,陽明經是中土,萬物都歸屬於它。因此,世人患胃痛、腹痛的人很多,而引起這些病症的原因也難以盡數,在臨床上,應該深入學習各家學說,綜合考量,才能制定治療方案,避免誤診。
芍甘湯主要用於治療胃脘、心腹諸痛,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以加減藥物。方劑中包含白芍(制肝補脾,活血止痛,酒炒,三至四錢)、木香、豆蔻(快氣,各五至七分)、香附(制,各二至三錢)、甘草(和中緩痛,炙錢許)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枳殼、橘紅、玄胡、鬱金(行瘀各一至二錢)、蘇子(炒研)、茯苓(消痰)、山楂、麥芽(化食,各二至三錢)。如果伴有熱證(時作時止,得熱更甚),則需加用清熱藥物。
本方採加芩、連、山梔、川楝〔瀉火則痛自止。〕羚羊角〔能療腹病熱滿。〕如挾寒〔痛無增減,得熱則止。〕本方採加桂、附、乾薑、沉香〔溫中則痛自停。〕吳茱萸〔能除腹痛冷服。〕挾虛〔重按之則痛緩。〕本方採加參、朮、當歸。〔氣旺脾健血充,虛痛自止。〕
此方以芍甘湯為主,乃健脾最勝之劑,能治血虛腹痛。夫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須此二味。又、凡痛定因氣滯,氣滯則血為之凝,痰為之結,食亦為不消。以上加入諸藥,皆快氣行瘀,消食化痰之品,常用頗效,至若挾寒、挾熱、挾虛,各隨其所宜,加藥以治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以芍甘湯為基礎,擅長補脾,能治血虛導致的腹痛。病邪入侵,氣虛是主要原因,因此必須用芍藥、甘草補氣。腹痛如果疼痛固定,通常是氣滯導致,氣滯會讓血凝固,痰積聚,也影響消化。方中加入其他藥物,可以快速疏通氣血、化瘀,消食化痰,效果很好。如果腹痛伴隨寒氣、熱氣或虛弱,可以根據情況加入其他藥物治療。
四磨湯,胃脘胸腹因氣鬱不舒,痞結脹滿,攻刺而痛者宜之。
木香,真沉香〔調氣開鬱。〕枳實,尖檳榔、降氣破結〕。加烏藥名五磨飲,白湯磨服。
此一派調氣降氣之劑,氣實者宜之。
聚寶丹,凡一切因氣滯血凝作痛者,用俱神效。
木香、沉香、砂仁〔各三錢。〕麝香〔快氣,八分。〕玄胡、乳香、沒藥〔各三錢。〕真血竭〔活血,一錢五分。〕〔另研入藥。若同藥研,即化作塵〕。
白話文:
四磨湯適合治療因氣鬱不舒導致胃脘、胸腹痞結脹滿,並伴隨刺痛的症狀。它以木香、沉香、枳實、檳榔和烏藥組成,其中木香和沉香能調氣開鬱,枳實和檳榔能降氣破結,加入烏藥的方子稱為五磨飲。使用白湯磨服,此方屬於調氣降氣的藥劑,適合氣實者服用。
聚寶丹則針對一切因氣滯血凝而引起的疼痛,具有顯著療效。它由木香、沉香、砂仁、麝香、玄胡、乳香、沒藥和血竭組成。其中木香、沉香、砂仁各三錢,麝香八分,玄胡、乳香、沒藥各三錢,血竭一錢五分。麝香能快氣,血竭能活血。製作時,血竭需單獨研磨後再加入其他藥材中,若一同研磨,藥效會變差。
〔為細末,糯米糊丸如彈子,硃砂為衣,或酒或隨症用湯化服〕。
此快氣活血之劑,昔人謂其能治胃脘寒痰結阻,致反胃嘔吐,飲食不進者,亦甚神驗。乃痰隨氣降之義。
失笑散,〔治胃脘胸腹,因瘀血停留,滿痛拒按。〕
蒲黃〔涼血活血。〕五靈脂〔散血活血。〕何氏加玄胡、山楂、赤芍、沒藥、薑黃〔行瘀血。〕尖檳榔〔破滯氣。〕木通〔通血脈。〕臨服入鹽滷。〔入血軟堅,二、三匙。〕可加犀角〔辛寒破蓄血。〕羚羊角〔鹹寒祛惡血。〕如可下者,宜桃仁承氣加減下之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糯米糊做成彈子大小的丸藥,再用硃砂包裹,可以酒或其他適合的湯劑送服。這是一種快速化氣活血的藥方,古人認為它能治療胃脘寒痰凝結阻塞,導致反胃嘔吐、飲食不進的症狀,效果非常顯著,主要原理是讓痰氣隨氣機下降。失笑散則用於治療胃脘、胸腹因瘀血停滯導致的滿痛拒按。蒲黃涼血活血,五靈脂散血活血。何氏在此方基礎上加了玄胡、山楂、赤芍、沒藥、薑黃,用以行瘀血;尖檳榔破滯氣;木通通血脈。服用前加入鹽滷,能夠入血軟堅,一般兩三匙即可。還可以加犀角,辛寒破蓄血;羚羊角鹹寒祛惡血。如果需要瀉下,可以加桃仁承氣湯加減服用。
此係何氏秘方,稱其能治九種心疼,諸藥不應者。蓋以痛久氣滯血凝,用此得效者,血行則氣和而痛止也。
保和丸,〔見泄瀉。〕治傷食胃脘腹痛,〔如食在上,胸膈飽悶,噯腐吞酸。如食在中,腹滿硬痛拒按。如食在下,繞臍硬病拒按。〕主此加減。〔外用陳糟炒熱,加鹽、麝香熨之,內已熱甚者忌之。〕如可下者,宜承氣之屬下之。
大棗,〔見中風。〕治胃脘胸腹因停痰留飲作痛,或吐清涎,或發眩暈,主此加減。如可下者,礞石丸微利之。
白話文:
這是何氏的秘方,據說可以治療九種心痛,其他藥物無效的。因為疼痛時間長了,氣滯血凝,使用這個秘方就能有效,因為血行通暢,氣就和順,疼痛也就停止了。
保和丸,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的胃脘腹痛,比如食積在上,胸膈飽悶,噯腐吞酸;食積在中,腹滿硬痛拒按;食積在下,繞臍硬痛拒按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量。外用陳糟炒熱,加鹽、麝香熨之,內熱過甚者忌用。如果可以下瀉者,宜用承氣類藥物來瀉下。
大棗,治療胃脘胸腹因停痰留飲引起的疼痛,或者吐清涎,或者頭昏眼花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量。如果可以下瀉者,可以用礞石丸微利之。
黃芩湯,竹葉石膏湯,〔俱見傷寒。〕治胃脘胸腹,因火熱痛甚者,選而用之。
香蘇散,〔見傷寒。〕治外感寒,內食冷,胃脘心腹作痛。
宜加草豆蔻,生薑〔寒散溫中。〕香砂〔利氣止痛。〕甚者加桂心、吳茱萸等。〔治心腹冷痛。〕
盞落湯,〔言盞落痛即止。〕治胃脘心腹,因虛寒痛者。
胡桃肉〔益命門火,則寒可除;利三焦氣,則痛自止。三枚。〕大棗〔同胡桃肉,補脾胃而兼溫,同生姜,調榮衛而兼散。三枚,去核,夾桃肉,紙裹煨熟。〕生薑〔三片。煎湯,細嚼送下,永不再發。〕可加沉砂。如果虛寒甚者,可選用理中湯、參附湯之屬。
白話文:
黃芩湯和竹葉石膏湯都是出自傷寒論的方劑,用於治療胃脘、胸腹因火熱而劇烈疼痛的症狀。香蘇散也出自傷寒論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、內食生冷導致的胃脘、心腹疼痛。可以加入草豆蔻溫中散寒、香砂理氣止痛,嚴重者可加桂心、吳茱萸等治療心腹冷痛。盞落湯的功效是治療胃脘、心腹因虛寒導致的疼痛。胡桃肉可以益命門火,去除寒氣,利三焦氣,止痛,可用三枚。大棗補脾胃兼溫,與胡桃肉、生姜同用,調和營衛,兼具散寒功效,三枚去核,夾桃肉,紙裹煨熟。生姜三片,煎湯後細嚼服下,可以有效預防復發。也可以加入沉砂。如果虛寒症狀嚴重,可以選擇理中湯、參附湯等方劑。
檳黃丸,胃脘心腹因蟲作痛,痛有休止,面生白斑,或吐清水,淡食而飢則痛,厚味而飽則安,宜於上半月服之。〔蟲頭向上故也。下半月則蟲頭向下,先食雞肉汁,或蜜或糖,引之向上,隨後服藥。〕
雞心檳榔、雄黃、制綠礬〔皆主殺蟲。等分為末,飯丸米大,空心每服一錢至三錢,量人虛實用之。〕
萬應丸,下蟲積如神。
雷丸〔醋煮。〕檳榔〔殺蟲。〕黑醜〔下蟲積之迅藥。〕大黃〔攻積滯之要品。各六兩。〕木香〔一兩。〕沉香〔氣芳引蟲食,氣利使積行。五錢。〕
白話文:
檳黃丸治胃脘心腹因蟲作痛,痛時有時無,臉上長白斑,或吐清水,吃清淡的食物就餓肚子時痛,吃油膩的食物飽了就舒服,適合在上半個月服用。萬應丸則能有效地驅除蟲積。 配方如下:檳黃丸用雞心檳榔、雄黃、制綠礬等分研末,做成米粒大小的丸子,空腹每次服用一錢到三錢,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用量。萬應丸則用醋煮雷丸、檳榔殺蟲,黑醜快速驅除蟲積,大黃攻破積滯,木香一兩、沉香五錢,沉香氣味芳香引誘蟲子食用,氣味順暢使積滯排出。
〔共為末,用皂莢、苦楝根各四兩,煎湯泛為丸,綠豆大,外用二香末為衣。每服一錢至三錢,五更時砂糖湯下。〕
異功散,〔見中風。〕
歸脾湯,〔見虛勞。〕胃脘心腹因虛而痛者,宜主此加減治之。
此數方或因食、因痰、因熱、因寒、因蟲、因虛,宜各審明而採用之。
《金匱》大黃丹皮湯,治腸癰小腹堅腫如掌而熱,〔癰勢已成。〕疼痛拒按,肉色如故。〔癰不在軀殼也。〕或焮赤微腫,小便頻,〔火逼下行之故。〕汗出憎寒,〔因衛氣為熱毒壅遏,不行於表,表失其固護也。〕或發熱,〔經言熱盛於中,故熱遍於身。〕或肌膚甲錯如鱗,〔血瘀成癰,不充肌膚之故。〕脈數者,宜此方急下之。
白話文:
用皂莢和苦楝根各四兩,煎湯製成丸藥,藥丸大小如綠豆,外裹以二香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到三錢,在五更時用砂糖湯送服。異功散適用於中風,歸脾湯適用於虛勞。胃脘心腹因虛而痛者,也可用歸脾湯加減治療。這幾個方劑可根據病因,例如飲食、痰濕、熱邪、寒邪、蟲積、虛損等,分別審慎地選用。金匱要略的大黃丹皮湯,用於治療腸癰,表現為小腹堅腫如掌,伴有熱感,疼痛拒按,肉色如常,或伴有局部發紅腫脹、小便頻數、汗出怕冷、發熱、皮膚甲錯如鱗等症狀,脈搏數快的患者,應急用此方瀉下治療。
大黃,芒硝〔均能蕩熱,散結,逐血。各錢許,量加。〕丹皮〔涼血,二錢。〕桃仁〔破瘀。〕栝蔞仁〔利腸胃,消癰腫,各二錢。〕冬瓜仁〔散瘀毒,治腸癰。五錢。〕加宜犀角〔散邪清熱,涼血解毒,五錢。〕豬懸蹄甲〔祛腹中伏熱,能治腸癰。酒炙研末三錢。〕苡仁〔利腸胃,消毒腫。
〕鮮金銀藤〔數兩。〕煎湯煎藥。〔再加紫花地丁一、二兩同煎更佳。〕
此方雖為下藥,實內消藥也,故稍有膿則從下去,未成膿,即下出瘀熱毒血而腫消矣。按立齋云:如脈洪數,以手掩腫上熱極者,血已成膿,下恐傷腸胃之氣,宜苡仁湯排之,即本方去硝、黃加苡仁。
白話文:
大黃和芒硝可以蕩熱、散結、逐血,各取少許,根據情況加減。丹皮可以涼血,取兩錢。桃仁可以破瘀。栝蔞仁可以利腸胃、消癰腫,各取兩錢。冬瓜仁可以散瘀毒,治腸癰,取五錢。再加宜犀角,可以散邪清熱、涼血解毒,取五錢。豬懸蹄甲可以祛腹中伏熱,能治腸癰,用酒炙後研成末,取三錢。苡仁可以利腸胃、消毒腫。鮮金銀藤取數兩。煎湯煎藥。如果再加一、二兩紫花地丁一同煎煮效果更好。
這個方子雖然是下藥,但實際上是內消藥,所以如果有膿,就會從下排出,還沒形成膿,就會排出瘀熱毒血,腫消。按立齋說:如果脈象洪數,用手捂住腫塊上方感覺很熱,說明血已經化膿,往下排可能會傷及腸胃之氣,應該用苡仁湯來排膿,也就是說把這個方子裡面的芒硝和大黃去掉,加入苡仁。
會膿湯,治腹中腫毒。
大黃〔瀉血分之熱極。二兩。〕乳香,沒藥〔通血氣之壅滯。〕五靈脂〔散血化瘀。〕穿山甲〔破血逐瘀。〕殭蠶〔化痰散結。〕白芷〔散腫排膿。各五錢。〕
〔為末,每服五錢,酒下。膿從大便出,幼者服三錢。〕
《金匱》排膿散,諸瘡癰毒皆可宗用。
生雞子〔解熱毒。〕枳殼〔破結氣為君。〕赤芍〔行瘀血為臣。〕桔梗〔開提肺氣,〕宜加桑皮。〔清利肺氣。蓋肺主周身之氣,氣利血行,則膿成毒化。〕
白話文:
治療腹中腫毒,可用「排膿散」方:大黃瀉熱解毒,乳香、沒藥通血化瘀,五靈脂、穿山甲散瘀消腫,僵蠶化痰散結,白芷排膿散腫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酒送服。膿液會隨大便排出,小孩子服用三錢即可。此方可治療各種瘡癰毒症。另外,可用雞子解熱毒,枳殼破結氣,赤芍行瘀血,桔梗開提肺氣,並可加桑皮清利肺氣,因為肺主全身之氣,氣血通暢,則膿毒可化。
立齋云:余治胃脘癰,每用前方加清胃藥亦效。若吐膿血,飲食少思,則壯胃氣為主,而佐以前藥,不可專治其癰。又言腸癰不可驚之,驚則腸斷而死。故坐臥轉側,務宜徐緩,時少飲薄粥,及服固元氣藥,靜養調理,庶可得生。
痛甚者脈多伏,伏脈有因火者,有因氣鬱、血瘀、食滯、痰滯,亦有因寒者。〔陰氣盛,陽氣衰故也。〕促脈因火亢,亦有因氣血食痰停滯,阻其運行之機,皆致歇止。如止數漸稀,則為病瘥;止數漸增,則為病劇。代脈痛家不忌。滑伯仁曰:無病而瘦羸脈代者危候也。暴病而氣血乍損,只為病脈。
大痛而喘,人中黑者死。真心痛手足寒至節,心痛甚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
白話文:
我治療胃脘癰,通常會在原方中加入清胃藥,效果也很好。如果病人出現吐膿血、食慾不振、思慮減少的情況,就要以壯胃氣為主要治療方向,輔以之前的藥物,不能專注於治療癰瘡。
另外,腸癰忌諱驚嚇,驚嚇會導致腸子斷裂而死。因此,病人坐臥轉側都要緩慢,適時喝點稀粥,服用補益元氣的藥物,靜心休養調理,才有希望康復。
疼痛嚴重時,脈象多半沉伏。沉伏的脈象,有因火氣過盛造成的,也有因氣鬱、血瘀、食積、痰滯,甚至還有因寒氣造成的。〔這都是因為陰氣過盛,陽氣衰弱導致的。〕脈象急促,通常是因火氣旺盛,也有可能是因氣血、食物、痰積阻塞了經絡運行,導致脈象停滯。如果脈象停止的次數逐漸減少,就表示病情在好轉;如果脈象停止的次數逐漸增加,就表示病情加重。脈象代脈的病人,疼痛時不用忌諱。滑伯仁說:沒有病症卻出現脈象代脈的,是危險的徵兆。突然發病導致氣血驟然損傷,只會出現病理性的脈象。
疼痛劇烈並且喘不過氣,人中發黑的人會死亡。心臟疼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心痛得厲害,早晨發病晚上死亡,晚上發病早上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