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29)
卷六·射集 (29)
1. 舉例
一,一婦時多暴怒,以致經水復止。入秋以來,漸覺氣逆上厥,如畏舟舡之狀,動輒暈去,久久臥於床中,時若天翻地覆,不能強起,百般醫治不效。因用人參三、五分,略寧片刻,最後服至五錢,一劑,病轉凶危,大熱引飲,腦間如刀劈,食少溺多,已治棺木,無他望矣。嘉言診之,許以可救。
蓋怒甚則血鬱於上,而氣不返於下者,名曰厥巔疾。厥者逆也,巔者高也,氣與血俱逆於高巔,故動輒眩暈也。又以上盛下虛者,過在足少陽膽經。膽之穴,皆絡於腦,鬱怒之火,上攻於腦,得補而熾,其痛如劈,因為厥巔之疾也。風火相煽,故振搖而熱蒸;木土相凌,故艱食而多瀉也。
於是會《內經》鐵落鎮墜之意,以代赭石、龍膽草、蘆薈、黃連之屬,降其上逆之氣;以三七、丹皮、赤芍之屬,行其上郁之血;以龍骨、牡蠣、五味之屬,斂其浮游之神。最要在每劑藥中,生入豬膽汁二枚;蓋以少陽熱熾,膽汁必干,亟以同類之物濟之。藥一入口,便覺神返其舍忘,其口苦,連進十數劑,服豬膽二十餘枚,熱退身涼,飲食有加,便瀉自止,始能起床,行動數武。然尚覺身輕如葉,不能久支。
恐藥味太苦,不宜多服,減去豬膽、龍薈,加入當歸一錢,人參三分,薑、棗為引,平調數日痊愈。
二,一人頭暈惡寒,形體倦怠,得食少愈,勞而益甚。立齋曰:此脾肺虛弱,用補中益氣,加蔓荊子而愈。
三,一人臍下有熱氣上衝,甚則有時眩暈,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也。余以人參〔二錢。〕熟地〔一兩。〕砂仁〔二錢。〕服之而愈。
四,一人因房勞過度,氣短頭暈吐痰。服辛香之劑,痰甚遺尿。兩尺脈浮大,按之如無。立齋曰: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元,而為頭暈;不能攝水,而為痰涎,香燥致甚耳。用八味丸料,三劑而愈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, 有位婦人時常容易暴怒,導致月經停止。入秋以來,漸漸感到氣往上衝,像是害怕坐船一樣,動不動就暈倒,長期臥床,有時覺得天翻地覆,無法起身,嘗試各種治療都無效。吃少量人參,會稍微好轉片刻,最後吃到五錢的人參,病情反而更加危險,變得發高燒、喝大量的水、頭痛欲裂,食量減少、小便增多,已經準備棺材,沒有其他希望了。後來請來嘉言診斷,他認為可以救治。
因為過度憤怒會使血氣鬱積在上方,而氣無法回到下方,這種情況稱為「厥巔疾」。厥的意思是氣逆,巔的意思是頭頂,氣與血都逆行到頭頂,所以容易眩暈。這種上盛下虛的情況,問題出在足少陽膽經。膽經的穴位與腦部相連,鬱怒的火氣上攻到腦部,得到補養反而更旺盛,痛得像刀劈一樣,因此是屬於厥巔之疾。風與火互相助長,所以身體搖晃、發熱;木氣與土氣互相欺凌,所以食慾不振、容易腹瀉。
於是嘉言借鑒《內經》中利用鐵落鎮壓的原理,使用代赭石、龍膽草、蘆薈、黃連等藥材,來平息上逆的氣;用三七、丹皮、赤芍等藥材,來疏通行上鬱的血;用龍骨、牡蠣、五味子等藥材,來收斂浮動的神。最重要的是每帖藥都加入生豬膽汁兩枚;因為少陽經熱氣旺盛,膽汁必定乾枯,因此用同類物質來補充。藥一入口,就覺得神志清醒,口中的苦味也消失了。連續服用了十幾帖藥,也吃了二十幾枚豬膽,熱退了,身體也涼了,飲食也增加了,腹瀉也停止了,終於可以下床走路,走幾步路了。但仍覺得身體輕飄飄的,無法久站。
考慮到藥味太苦,不適合多服,便減去了豬膽、龍薈,加入了當歸一錢、人參三分,用薑、棗引導藥性,調養幾天就痊癒了。
二, 有個人頭暈怕冷,身體疲倦,吃點東西會稍微好轉,勞累後會更加嚴重。立齋認為這是脾肺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蔓荊子就痊癒了。
三, 有個人肚臍下方有股熱氣向上衝,嚴重時會感到眩暈,這是腎虛,無法使氣回歸丹田。我用人參二錢、熟地一兩、砂仁二錢,服用後就痊癒了。
四, 有個人因為房事過度,感到氣短、頭暈、吐痰。服用辛辣香燥的藥,反而使痰更多、還會遺尿。兩手寸關尺的尺部脈象浮大,按下去卻好像沒有。立齋認為這是腎虛,無法使氣回歸丹田,所以會頭暈;腎氣不足無法控制水液,所以會產生痰液,辛辣香燥的藥物反而加重了病情。用八味丸的藥材,服用三帖就痊癒了。
2. 目病
目者,肝之竅,經曰:肝受血而能視。又肝虛則目晃晃無所見。又曰:五十歲肝氣始衰,肝葉始薄,膽汁始減,目視不明。以肝為木臟,木得水則榮,失水則枯也。又曰:腎之精為瞳子。又曰:腎病則目晃晃如無所見。蓋目之精明在瞳子,故真水內虧,必目多昏黑,譬之水淺渾濁,則不能照物,故絕無障翳遮睛。是以治目者,當養肝血,補腎水為主。
然經又言:心者,五臟之轉精也。目者,其竅也。又云:目者,心使也,心者,神之舍也。因事冗心煩,則神勞血虛火旺而目病,故清心養血安神,亦為治目之要務。東垣云: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。而為精明之用。然臟腑之精氣,皆稟受於脾土,因飲食失節,勞役過度,致脾胃受傷,脾虛則臟腑之精氣皆失所司,不能歸於明目也。
是則脾胃所宜理也,故仲淳治目病,每用杞菊地黃丸,天王補心丹二方,朝夕並進,藥品甘寒,不傷脾胃。故云:久服自效,深合六經東垣之旨。丹溪云:目能遠視,不能近視者,腎水虛也,宜地黃丸;目能近視,不能遠視者,心血少也,宜補心丹。倪氏云:心為君火,肝為相火,火炎無治,神水受傷,上為內障。
又言諸脈皆屬於目。相火者,心胞火主百脈,上榮於目,火盛則百脈沸騰,上為內障。其症初起,視物微昏,空中常見黑花,神水色變淡綠,急宜杞菊地黃丸、補心丹治之。次則視歧,睹一成二,色變淡白,失此不治,久則不能睹物,色變純白,永為廢疾。此症亦有因暴怒傷肝,致神水漸散昏花者,急宜滋腎水,養肝血,收其散大之神瞳,鎮其上衝之逆氣,當宜杞菊地黃丸合磁朱丸治之。
但內障之病,最為難療,服藥須累月經年,又當遠房幃,戒惱怒,釋憂思,免勞碌,庶幾有效,不然必廢,終不可復。或有因大怒氣逆上衝空竅,神水隨散者,此屬不治之症。又有因為物所擊,神水隨散者,亦不可治。有因悲哀過度,淚多液竭,漸至喪明者,《內經》命曰奪精,亦最難治。
有因諸失血過多,睛珠作痛,不能視物,羞明酸澀,眼睫無力者,但宜滋陰養血為主,杞菊地黃丸加減,加白芍、胡麻、天冬、人乳之屬。若目暴赤腫,多淚痛癢,羞明緊澀者,此屬肝經火盛血熱,宜涼血清火。或熱極生風,是為內發,或因熱而召,是為外來,統於涼血清火藥中,加薄荷、荊、柴之屬。蓋熱極則翳生,加之以風則更易,譬之豆漿,其鍋下以火燔之,上以風揚之,翳即生焉。
治之者,但熄去風火,復加退翳之藥,其明自復。又如塵蒙清水之面,拂去之而仍能照物也。經言:熱甚目瞑眼黑。仲淳言:傷寒病熱極則不識人。皆由熱氣拂鬱於目,而致之然也。《正理論》云:目昏而見黑花者,由熱氣甚而發之於目,亢則害,承乃制,而反見其象。又衝風而即淚下者,經言:火氣燔目,故見風則泣下。
譬之火疾風生,乃能雨也。張子和云:夫目之五輪乃五臟之精華,宗脈之所聚。故經云:腎之精為瞳子,肝之精為黑珠,肺之精為白珠,心之精為眥絡,脾之精為眼胞,此人皆知之,及有目疾,則不知疾之理。豈知目不因火則不病,故白輪病赤,火乘肺也;肉輪赤腫,火乘脾也;赤脈貫目,心火自甚也;黑水神光被翳,火乘肝與腎也,能治火者,一句可了。趙氏云:子和一句可了,但一味寒涼治火。
余用壯水以制火,亦一句可了。以上諸論,皆治目之大略也,蓋目為五官之一,非明無以作哲,故甚重之,而有專科,若求詳悉,自有書存。
杞菊地黃丸,〔亦作煎服。〕通治肝血腎水虛衰目疾,主此加減。
六味去澤瀉〔嫌其利小便而耗腎陰,扁鵲謂其多服昏目故也。〕枸杞〔補腎經,益肝血。〕甘菊〔養目血,去翳膜。〕麥冬〔清心則火不炎,而神水不受傷,清肺則金生水,而腎精得充足。〕北五味〔滋不足之腎水,收散大之瞳神。各六兩。〕白蒺藜〔補肝明目,炒去刺,五兩。
〕可合磁朱丸用。〔磁石四兩,入腎,鎮養真精,使腎水不外移,硃砂二兩,入心。清鎮君火,使心火不上炎。原方治內障目昏,如因怒氣逆沖漸昏者,二方合用最效。〕如養血,白芍、胡麻、柏仁。清腎熱,玄參、女貞、龜甲。清肝熱,羚羊角、犀角、〔兼能退翳。〕槐角,〔兼止熱淚。
〕須用羊肝為引導。退翳,決明、穀精、木賊。隨意採用。〔煉蜜丸,桐子大,空心淡鹽湯下四錢。〕
此方滋陰固精明目,不寒不熱,和平之劑,久服最效。
天王補心丹,〔見虛勞。〕因事冗心煩,致神勞血虛火旺而目病者用之。
此生精養血,清熱鎮心安神之劑。仲淳云:世醫治目,多補腎,不知補心。余遇目疾久不愈者,令朝服杞菊地黃丸,晚服天王補心丹,久久自效。
廣筆記方,治虛人目疾,下焦有濕熱者。
生地,枸杞〔補肝腎。〕,麥冬〔清心火。各三錢。〕龍膽草〔清下焦濕熱,治目赤腫痛。酒炒,一錢。〕如脾氣不佳,加白蔻仁末。〔五、六分。〕
清肝明目飲,〔自制。〕治目暴赤腫,多淚痛癢,羞明緊澀等症。
龍膽草〔酒炒。〕槐角,黃芩〔清肝膽之火。豬膽汁炒。〕連翹仁〔清心胞之火。炒。〕黑山梔,木通〔利水以瀉火。〕生地,玄參〔壯水以制火。〕赤芍〔涼血行滯,以血熱極則干而凝也。〕生甘草〔瀉火緩急,以火勢甚則急而痛也,〕甘草〔祛風除熱,而治目疼欲脫。〕薄荷〔消風散熱,而治目赤腫痛。
〕火甚者加黃連〔瀉心火。〕或胡黃連,〔瀉肝火。〕或黃柏。〔瀉腎火。〕熱甚便秘者,加〔酒蒸。〕大黃。〔通泄其熱,所謂上病下療也。〕赤腫痛甚者,宜用三稜針刺破眼眶腫處,捋出熱血,立解。〔經謂火實宜決之,遲則血貫瞳神而損目。〕外用人乳浸黃連,入冰片少許點之。
〔內服宜苦寒以瀉火,是釜底去薪之義。外點佐辛溫以散邪,則火鬱則發之義。毋過用寒涼點洗。以遏火在內。〕
此一派苦寒瀉火之劑,宜中病即止,久服傷胃,蓋暫用之藥也。
決明夜靈散,治目至夜則昏,雖有燈月,亦不能睹,俗名雀盲。
石決明〔鹹寒。入血除熱,入腎補陰。〕夜明砂〔辛寒。乃蚊蚋之眼,夜視光明。故主明目,取其氣類相從也。另研,各二錢。〕豬肝或羊肝〔導引入肝。一兩。〕〔將肝用竹刀切作二片,以二藥末鋪於一片,上以一片合之,用麻皮纏定,勿令藥泄出,用米泔水一大碗,沙鍋內煮至半碗,臨臥連肝藥汁盡食之。忌犯鐵器。〕
搐鼻碧雲散,治目暴赤腫,多淚痛癢,羞明緊澀。
鵝不食草〔解毒,二錢。〕青黛〔清熱。〕川芎〔散邪,各一錢。〕
〔為細末,先噙水滿口,以少許搐入鼻內,淚出為度。〕
此方宜常用搐之,使邪毒有出路,則易愈。
仲淳洗眼方
皮硝〔治風眼、紅爛赤腫作痛,一兩。〕側柏葉〔祛風濕。三錢。〕甘菊,杏仁〔散風熱。〕桑白皮〔瀉火散血。各五錢。〕銅綠、明礬〔除熱燥濕。各三錢。〕
〔河水五碗,煎二大碗,置銅盆內,頻頻洗眼及眉稜骨兩太陽,淚出即爽然。一服,冬可半月,夏十日。〕
飛絲塵垢入目方
磨京墨濃汁,點入目中立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