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三·樂集 (9)
卷三·樂集 (9)
1. 持脈真訣
弱,〔屬陰〕弱脈細小,見於沉分,舉之則無,按之乃得。
弱脈陰虛陽氣衰,惡寒發熱骨筋痿,多驚多汗精神減,益氣調營急早醫。
寸弱陽虛病可知,關為胃弱與脾衰,欲求陽陷〔右尺〕陰虛〔左尺〕,病須把神門兩部推。〔弱主氣虛之症,陽陷入陰,故惡寒發熱。弱主筋,沉主骨,氣虛則脈弱,寸弱陽虛,尺弱陰虛,關弱胃虛。〕
緊,〔陰中之陽。〕緊脈有力,左右彈人,如絞轉索,如切緊繩。
緊為諸痛主於寒,喘咳風癇吐冷痰,浮緊表寒鬚髮越,緊沉溫散自然安。
寸緊人迎氣口分〔左為人迎,右為氣口,當取關前一分。〕當關心腹痛沉沉,〔左關浮緊傷寒,右關浮緊傷食。〕尺中有緊為陰冷,定是奔豚與疝疼。〔緊為寒為痛,人迎緊傷於寒,氣口緊盛傷於食。〕
緊脈之挺勁而急,與弦脈相類,但比弦脈更加挺勁之異,及轉如繩索之異。〔中惡浮緊,咳嗽沉緊,皆主死。〕
緩,〔屬陰〕緩脈四至,往來和勻,微風輕氈,楊柳初春。
緩脈營衰衛有餘,或風或濕或脾虛,上為項強下痿痹,分別浮沉大小區。
寸緩風邪項背拘,關為風眩胃家虛,神門濡泄或風秘,或是蹣跚足力迂。〔浮緩為風,沉緩為濕,緩大風虛,緩細濕痹,緩澀脾虛,緩弱氣虛。〕
緩而和勻,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不疾不遲,應手中和,意思欣欣,悠悠揚揚,難以名狀者,此真胃氣脈也。一切脈中,皆須挾緩,謂之胃氣。如春脈微弦,夏脈微洪,秋脈微毛,冬脈微實,皆為平脈。但得本臟之脈,如但弦但洪,但毛但石,無胃氣以和之,則真臟脈見,而主死矣。
故曰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,是以緩脈不主疾病,惟考其兼見之脈,方可斷其為病耳。
弦,〔陽中之陰。〕弦如琴絃,輕虛而滑,端直以長,指下挺然。
弦應東方肝膽經,飲痰寒熱瘧纏身,浮沉遲數須分別,大小單雙有重輕。
寸弦頭痛膈多痰〔左寸心痛。〕寒熱癥瘕察左關,關右胃寒心腹痛,尺中陰疝腳拘攣。
弦為初春之象,天氣猶寒,如琴絃之稍緊。長為暮春之象,純陽無寒,故如木干之迢直。弦而軟,其病輕;弦而硬,其病重。兩關俱弦,謂之雙弦,若不能食,為木來賊土,土已敗也,必不可治。
動,〔屬陽〕動無頭尾,其形如豆,厥厥動搖,必兼滑數。
動脈兼司痛與驚,汗因陽動〔關前為陽。〕熱因陰,〔關後為陰。〕或為泄痢拘攣病,男子亡精女子崩。
經曰:婦人手少陰動甚者,妊子也。動脈兩頭俯下,中間突起,有類於短,但短脈為陰,不數不硬不滑,動脈為陽,且數且硬且滑也。
促,〔屬陽〕促為急促,數時一止,如趨而厥,進則必死。
促脈惟將火病醫,〔左寸心火,右寸脈火。〕氣血痰食飲推之,〔右關食滯,左關血滯。〕時時喘咳皆痰積,或發狂斑與毒疽。
白話文:
弱脈
弱脈的脈象細小,在皮膚表層很難摸到,要用力按下去才能感覺到。
這種脈象代表身體陰虛,陽氣衰弱,容易怕冷發熱,骨骼和肌肉無力,常常感到驚恐、多汗,精神不振。需要及早用補氣、調理營血的方法治療。
如果寸脈摸到弱脈,表示是陽氣虛弱的病症;關脈摸到弱脈,表示是脾胃虛弱;想要了解陽氣下陷或陰虛的情況,就要按壓右手尺部(陽陷)和左手尺部(陰虛),並且要同時參考兩手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的脈象來綜合判斷。
(弱脈主要代表氣虛的症狀,陽氣下陷到陰分,所以會怕冷發熱。弱脈主筋,沉脈主骨,氣虛就會脈弱。寸脈弱代表陽虛,尺脈弱代表陰虛,關脈弱代表脾胃虛弱。)
緊脈
緊脈的脈象有力,左右彈動手指,感覺像擰轉繩索或繃緊的繩子。
這種脈象主要代表體內有寒邪引起的疼痛,常見症狀有喘咳、風癇、吐冷痰等。如果緊脈浮於表面,表示是表寒,需要發汗解表;如果緊脈沉於內部,則需要用溫散的方法來治療。
寸脈摸到緊脈,要分辨人迎(左手)和氣口(右手)的狀況(應取關脈前方一點的地方來判斷)。關脈摸到緊脈,表示心腹疼痛(左關浮緊是傷寒,右關浮緊是傷食)。尺脈摸到緊脈,表示體內有陰寒之氣,可能是奔豚或疝氣疼痛。
(緊脈代表寒邪和疼痛。人迎緊脈是傷於寒,氣口緊脈是傷於食。)
緊脈的脈勢挺勁而急,和弦脈相似,但比弦脈更挺勁,而且有像繩索轉動的感覺。(中惡病症摸到浮緊的脈象,咳嗽摸到沉緊的脈象,都表示病情危重。)
緩脈
緩脈的脈象一息四至,往來均勻柔和,感覺像微風輕拂、楊柳初春般的舒適。
這種脈象代表營氣衰弱,衛氣偏盛,可能是風邪、濕邪或脾虛引起的。常見症狀有頸項僵硬、下肢痿痹等,需要仔細分辨浮沉和大小的差異來判斷。
寸脈摸到緩脈,表示是風邪引起的項背拘攣;關脈摸到緩脈,表示是風邪引起的眩暈,或者脾胃虛弱;尺脈摸到緩脈,可能是大便溏泄或者大便不暢,也有可能是行走不穩、足部乏力等。
(浮緩代表風邪,沉緩代表濕邪,緩大代表風虛,緩細代表濕痹,緩澀代表脾虛,緩弱代表氣虛。)
緩脈如果脈象均勻柔和,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不快不慢,應指平和,感覺舒暢,就代表是真胃氣之脈。所有的脈象都需要帶有緩脈,才能說是正常的胃氣。例如,春季的脈象略帶弦,夏季的脈象略帶洪,秋季的脈象略帶毛,冬季的脈象略帶實,這些都是平脈。如果只有臟腑本身的脈象,例如單獨的弦、洪、毛、石脈,而沒有緩脈來調和,就表示是真臟脈顯現,病情危重。
所以說,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緩脈本身不主疾病,但需要參考兼見的其他脈象,才能判斷具體病症。
弦脈
弦脈的脈象像琴弦一樣,輕按感覺空虛滑動,脈體直長,指下感覺挺拔。
這種脈象對應東方的肝膽經,常見於有飲痰、寒熱、瘧疾等疾病。需要分辨脈象的浮沉、遲數、大小、單雙、輕重等情況來判斷具體病症。
寸脈摸到弦脈,表示頭痛、胸膈有痰(左寸弦脈表示心痛);左關弦脈表示寒熱癥瘕,右關弦脈表示胃寒心腹疼痛;尺脈弦脈表示陰疝、腳部拘攣。
弦脈代表初春的氣象,天氣還帶有寒意,像琴弦稍微繃緊。脈象長,代表暮春的氣象,純陽無寒,像樹幹一樣筆直。弦而軟,表示病情較輕;弦而硬,表示病情較重。兩關都摸到弦脈,稱為雙弦,如果無法進食,表示是木克土,脾土已經衰敗,難以治療。
動脈
動脈的脈象沒有頭尾,形狀像豆子,跳動不止,通常兼有滑數的脈象。
這種脈象主要代表疼痛和驚恐。關脈前摸到動脈,表示是陽氣妄動引起的出汗,關脈後摸到動脈,表示是陰虛發熱;也可能是腹瀉、肢體拘攣等病症,男性會出現遺精,女性則會出現崩漏。
古書說:婦女手少陰脈動得很厲害,是懷孕的徵兆。動脈兩頭向下俯,中間突起,有點像短脈,但短脈屬陰,不數、不硬、不滑;而動脈屬陽,且數、且硬、且滑。
促脈
促脈的脈象是急促且不規則,跳幾下會停止一下,感覺像奔跑時突然停頓,如果一直如此,表示病情危重。
這種脈象主要用來治療火熱之病。左寸脈摸到促脈,表示心火旺盛,右寸脈摸到促脈,表示脈有火熱之邪。也可能是因為氣血、痰、食積、飲邪等原因引起的。常見症狀有喘咳、痰積,或出現發狂、斑疹、癰疽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