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三·樂集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·樂集 (8)

1. 持脈真訣

,〔屬陽〕實脈有力,長大而堅,應指愊愊,三候皆然。

實脈為陽火鬱成,發狂譫語吐頻頻,或為陽毒或傷食,大便不通或氣疼。

寸實應知而熱風,咽疼舌強氣填胸,當關胃熱中宮滿,〔右關見實,肝火脅痛。〕尺實腰腸痛不通。

實異於緊,緊脈繃急而不寬舒,寬滿而不和柔,實異於牢,牢則但見沉分,實則三候皆然。

,〔屬陽〕長脈迢迢,首尾俱端,直上直下,如循長竿。

長脈迢迢大小勻,反常為病似牽繩,若非腸毒顛狂病,即是陽明熱勢深。〔長主有餘之症。〕

經曰:長則氣治,須知長而和緩,即為平脈,長而硬滿,即屬病脈。首尾相應,非若他脈之上下參差,首尾不勻者也。凡實牢弦緊,皆兼長脈,故長主有餘之症。

,〔屬陰〕短脈澀小,首尾俱俯,中間突起,不能滿部。

短脈原於三部尋,短而滑數酒傷神,浮為血澀沉為痞,寸主頭疼尺腹疼。

經曰:短則氣病,蓋氣屬陽,主乎充沛,若短脈濁見,氣衰之候矣。短非兩頭斷絕也,特兩頭俯下,中間突而浮起,仍自貫通者也。經曰:短則氣病,短主不足之症。

,〔屬陽〕洪脈極大,狀如洪水,來盛去衰,滔滔滿指。

洪脈陽盛血應虛,相火炎炎熱病居,脹滿胃翻須早治,陰虛泄痢可愁如。

寸洪心火上焦炎,脈肺洪時金不堪,肝火胃熱關內察,腎虛陰火尺中看。

,〔屬陰〕微脈極細,而又極軟,似有若無,欲絕非絕。

氣血微時脈亦微,惡寒〔陽微〕發熱〔陰微〕汗淋漓,男為勞極諸虛候,女作崩中帶下醫。

寸微氣促或心驚,關脈微時脹滿胸,尺部見之精血弱,惡寒消疸痛呻吟。〔微主久虛血弱之病,故陽微惡寒,陰微發熱。〕

輕取之而如無,陽氣衰也,重按之而欲絕,陰氣絕也。微則模糊,細則顯明,故細比於微,稍稍較大也。

,〔屬陰〕細直而軟,累累縈縈,狀如絲線,較顯於微。

細脈縈縈血氣衰,諸虛勞損七情乖,若非濕氣侵腰腎,即是傷精汗泄來。

寸細應知嘔吐頻,〔左寸見細,怔忡不寐。〕入關腹脹胃虛形,〔左關細者,肝陰枯竭。〕尺逢定是丹田冷,〔屬右尺。〕泄痢遺精號脫陰〔屬左尺。〕

細為血少氣衰,故吐衄得沉細者生。憂勞過度者脈亦細。

,〔陰中之陽。〕濡脈細軟,見於浮分,舉之乃見,按之即空。

濡為亡血陰虛病,髓海丹田暗已虧,汗雨夜來蒸入骨,血山崩倒濕浸脾。

寸濡陽微自汗多,〔左寸見濡,健忘驚悸。〕關中其奈血虛何,〔右關濡,則脾虛濕浸。〕尺傷精血虛寒甚,溫補真陰可起疴。

濡之浮軟類於虛,但虛形大而坎形小,濡之細小類於弱,但弱在沉而濡在浮,濡之無根類於散,但散從浮大而漸至沉絕,濡從浮小而漸至不見。從大至無,為全凶之象;從小至無,為吉凶相半也。濡主血虛之病,又為傷濕。

白話文:

實脈:

實脈屬於陽性,摸起來感覺很有力道,脈象又長又大又堅硬,手指按下去感覺飽滿有力,無論輕按、中按或重按,都能清楚感受到。實脈通常是體內陽氣過盛、火氣鬱積所致,可能會出現發狂、胡言亂語、頻繁嘔吐等症狀,也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熱毒或飲食積滯,導致大便不通或氣脹疼痛。寸部出現實脈,代表上焦有熱,可能會有咽喉疼痛、舌頭僵硬、胸悶等情況;關部出現實脈,代表胃部有熱,中焦脹滿,右關出現實脈,可能代表肝火旺盛,導致脅肋疼痛;尺部出現實脈,則可能是腰部、腸道疼痛,大便不通。實脈與緊脈不同,緊脈是繃緊不舒展的,而實脈是飽滿有力但不柔和;實脈也與牢脈不同,牢脈只在深層才能摸到,而實脈無論在淺、中、深層都能感受到。

長脈:

長脈屬於陽性,脈象很長,從頭到尾都很明顯,直上直下,像摸到一根長竿子一樣。長脈長度均勻,如果脈象反常,像是被繩子牽住一樣,可能是腸道有毒素、或是有癲狂等精神疾病,也可能是陽明經的熱勢太過。長脈通常代表體內有餘的症狀。中醫認為,脈象長而平和舒緩是正常的脈象,如果長而硬滿,就屬於病態。長脈的頭尾呼應,不像其他脈象有時高低不齊。實脈、牢脈、弦脈、緊脈等脈象,往往都兼具長脈的特點,所以長脈通常代表體內有餘的症狀。

短脈:

短脈屬於陰性,脈象短而澀滯、細小,頭尾都向下彎曲,中間突起,無法充滿整個脈位。短脈在寸、關、尺三部都可摸到,如果短而滑數,可能是飲酒過量傷了精神。短脈如果浮在表面,代表血行不暢;如果沉在深層,則可能是體內有痞塊。寸部出現短脈,可能會有頭痛;尺部出現短脈,則可能是腹痛。中醫認為,短脈代表體內氣虛,因為氣屬陽,主宰充沛的能量,如果脈象短促不清,就代表氣衰弱了。短脈並不是完全斷絕不通,只是兩頭下彎,中間突起,但脈氣還是貫通的。短脈通常代表體內氣不足的症狀。

洪脈:

洪脈屬於陽性,脈象極大,就像洪水一樣,來勢洶湧,但後繼無力,消退很快,感覺脈搏充滿手指。洪脈通常代表陽氣過盛,但血液相對不足,多為體內相火旺盛,有發熱的症狀。可能會有腹脹、胃氣上逆,需要及早治療;如果是陰虛引起的泄瀉痢疾,則比較難處理。寸部出現洪脈,代表心火旺盛,上焦有炎症;肺部脈象出現洪脈,代表肺金無法承受;關部出現洪脈,要觀察是肝火還是胃熱;尺部出現洪脈,可能是腎陰虛,導致虛火上升。

微脈:

微脈屬於陰性,脈象非常細微,又軟弱無力,感覺似有似無,好像要消失但又沒完全消失。當氣血虛弱的時候,脈象也會變得很微弱,可能會有怕冷(陽虛)或發熱(陰虛)、盜汗等症狀。男性多為勞累過度導致的虛弱,女性可能是崩漏(大量出血)、帶下等疾病。寸部出現微脈,可能是氣促或心悸;關部出現微脈,可能是胸悶腹脹;尺部出現微脈,則可能是精血虛弱,怕冷,消瘦,疼痛呻吟。微脈通常代表久病虛弱、血氣不足。輕輕按脈幾乎摸不到,代表陽氣衰弱;用力按脈好像要斷絕了,代表陰氣衰竭。微脈模糊不清,細脈則比較明顯,所以細脈比微脈稍大一些。

細脈:

細脈屬於陰性,脈象直而柔軟,連續不斷,像絲線一樣,比微脈要明顯一些。細脈通常代表血氣衰弱,體內虛勞損傷、情志失調。也可能是因為濕氣侵襲腰腎,或是精液流失、過度出汗等原因。寸部出現細脈,可能會有嘔吐頻繁的症狀,左寸出現細脈,可能會有心悸失眠;關部出現細脈,可能會有腹脹,胃虛的症狀,左關出現細脈,可能代表肝陰枯竭;尺部出現細脈,多半是丹田寒冷,(右尺)或是泄瀉遺精,屬於脫陰(左尺)。細脈代表血少氣衰,所以吐血、流鼻血等症狀,如果脈象沉細,多半是好轉的現象。憂慮過度的人脈象也會出現細脈。

濡脈:

濡脈屬於陰中之陽,脈象細軟,浮在表面,輕輕按壓就能摸到,用力按壓就感覺空虛無力。濡脈通常代表失血、陰虛的疾病,髓海、丹田等部位可能已經虧損,可能會有晚上出汗,滲入骨頭的現象,也可能有崩漏、濕氣浸脾等問題。寸部出現濡脈,代表陽虛自汗,左寸出現濡脈,可能會有健忘心悸;關部出現濡脈,多半是血虛,右關出現濡脈,代表脾虛濕氣浸潤;尺部出現濡脈,代表精血虛寒嚴重,需要溫補真陰來恢復健康。濡脈的浮軟和虛脈相似,但虛脈脈象較大,濡脈脈象較小;濡脈的細小和弱脈相似,但弱脈沉在深層,濡脈浮在表面;濡脈的無根和散脈相似,但散脈是從浮大逐漸變得沉絕,而濡脈則是從浮小逐漸消失。脈象從大到無,是凶象;脈象從小到無,是吉凶參半。濡脈通常代表血虛的疾病,也代表體內有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