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數集 (2)

1. 舉例

一,一女子頭痛作嘔,米飲不納。仲淳云:因於血熱、血虛、虛火上炎所致。用白芍〔三錢。〕涼血,斂逆氣,甘菊〔二錢。〕益血治頭痛,麥冬〔三錢。〕清胃止嘔吐,木瓜和胃制肝止嘔,蘇子、茯苓、橘紅、〔各二錢。〕枇杷葉、〔三大片。〕竹瀝〔一杯。〕降氣消痰止嘔,蘆根汁〔一杯。

白話文:

一位女子頭痛且想吐,喝米湯都無法進食。仲淳醫生說,這是由於血熱、血虛、虛火上炎所導致。

方劑如下:

  • 白芍 三錢:涼血,斂逆氣
  • 甘菊 二錢:益血治頭痛
  • 麥冬 三錢:清胃止嘔吐
  • 木瓜 二錢:和胃制肝止嘔
  • 蘇子 二錢:
  • 茯苓 二錢:
  • 橘紅 二錢:
  • 枇杷葉 三大片:
  • 竹瀝 一杯:降氣消痰止嘔
  • 蘆根汁 一杯:

〕除熱除火止嘔,烏梅〔二枚。〕斂攝虛火下降。二劑嘔止,頭尚痛。加天冬〔二錢。〕頭痛少緩,再加土茯苓、黑小豆〔一撮。二兩。〕痊愈。

二,一婦頭風痛甚,欲自縊。用金銀花〔三錢。〕玄參〔一錢。〕清熱,防風、蔓荊、天麻〔各一錢。〕川芎、辛夷〔各五分。〕散風,加燈心〔三十莖。〕松蘿〔五錢。〕黑豆〔一撮。〕以土茯苓〔四兩。〕煎湯煎藥,二劑而痛止,數年不發。

白話文:

治療熱火上炎導致的嘔吐,用烏梅兩枚降火止嘔,兩劑後嘔吐停止,但頭仍然痛。再加天冬兩錢緩解頭痛,頭痛稍減,接著加土茯苓一撮和黑小豆兩兩,患者痊癒。

另一個案例,一位婦人頭風痛得厲害,想要自殺。用金銀花三錢、玄參一錢清熱,防風、蔓荊、天麻各一錢,川芎、辛夷各五分散風,再加燈心三十莖、松蘿五錢、黑豆一撮,以及土茯苓四兩煎湯服用,兩劑後疼痛停止,多年未再發作。

三,一儒者酒色過度,頭腦及兩脅作痛。立齋曰:此腎虛而肝病也。用六味丸料,加柴胡、當歸而安。

四,一人素陰虛夢遺,患頭痛,用風藥下效。余用六味加甘菊、鉤藤、二冬、白芍、黑豆、松蘿,用土茯苓三兩煎湯代水,三劑痊愈。

五,一人素患頭風,暑月偶感風寒復作,綿帕包裹,始覺稍安。余曰:此症《明醫雜著》言屬鬱熱,本熱而標寒。因內有鬱熱,毛竅常疏,故風寒易入,外寒束其內熱,閉逆而為痛。辛熱之藥,雖能開通閉逆,散在標之寒邪,然以熱濟熱,病本益深,惡寒愈甚矣。當涼血清火為主,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。用清上散,加防風、川芎等藥而愈。

白話文:

一位儒者因沉溺酒色,導致頭腦和兩側肋骨疼痛。醫生診斷為腎虛肝病,便使用六味丸的藥方,加入柴胡和當歸,使患者病情穩定。

另一人平時體虛,經常夢遺,並伴有頭痛,服用風寒藥後病情有所緩解。醫生用六味丸的藥方,再加入甘菊、鉤藤、二冬、白芍、黑豆、松蘿,並以土茯苓煎湯代水服用,三劑後患者痊癒。

還有一個人常年患有頭風,在夏季偶感風寒後病情加重,用毛巾包裹頭部才稍微緩解。醫生認為此病症根據《明醫雜著》的記載屬於鬱熱,本質是熱症,但表現為寒症。由於體內有鬱熱,毛孔長期開張,所以容易受風寒侵襲。外寒阻礙內熱,導致閉塞不通而引起疼痛。辛熱藥雖然可以通暢閉塞,散除表面的寒邪,但以熱治熱,只會加重病情,惡寒症狀反而更加嚴重。應以涼血清火為主,輔以辛溫散表的藥物。醫生使用清上散的藥方,再加入防風、川芎等藥,患者最終痊癒。

,廣筆記治腦漏效方,主此加減。

薄荷,牛蒡,桑皮,麥冬〔清肺。〕,柴胡,甘菊花

白芍,羚羊角〔清肝膽。〕生地,天冬,玄參〔補養腎水。〕犀角,連翹,硃砂〔鎮墜心火。〕

腦者諸陽之會,為髓之海,其位高其氣清,忽下濁者,其變也。《內經》曰,上焦元氣不足,則腦為之不滿。又云:膽移熱於腦,則為鼻淵。夫髓者,至精之物,為水之屬。腦者,至陽之物,清氣所居。今為濁氣邪熱所幹,遂下臭濁上汁,是火能消物,腦有所傷也。治之大法,宜清肺、肝、膽三經之熱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治療腦漏的方劑,主要根據這個方子加減用藥。藥物包括薄荷、牛蒡、桑皮、麥冬清肺;柴胡、甘菊花清肝膽;白芍、羚羊角清肝膽;生地、天冬、玄參補養腎水;犀角、連翹、硃砂鎮墜心火。腦是諸陽之會,是髓之海,位置高氣清,如果突然變得混濁,就會發生變化。內經記載,上焦元氣不足,腦就會不滿。又說膽移熱於腦,就會導致鼻淵。髓是至精之物,屬水。腦是至陽之物,清氣所居。現在因為濁氣邪熱侵犯,導致臭濁的汁液下流,這是因為火能消物,腦受到損傷。治療的大法是清肺、肝、膽三經之熱。

以鼻乃肺竅,而為腦氣宣通之路,又治乎上焦,而行清肅之令;膽為春升少陽之氣,與厥陰為表裡,而上屬於腦,經為肝熱所幹故也;又宜兼補養腎水,鎮墜心火,使水旺制火,火不上炎灼肺,而金得平木,則此疾庶可得愈。

白話文:

鼻子是肺的門戶,也是腦氣流通的通道,主管上焦,負責清肅體內。膽氣是春季少陽之氣,與厥陰經互為表裡,向上通達腦部,因為肝火旺盛而導致膽經受熱所致。因此,應該兼顧補養腎水,鎮壓心火,讓水氣旺盛抑制火氣,防止火氣上炎灼傷肺部,金氣才能平息木氣,這樣這病才有可能治癒。

2. 眩暈

眩暈者,目花黑暗旋倒也。其狀頭眩目閉,身轉耳聾,如立舟車上,惕惕然不能鎮定之象。經曰: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又曰: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酸眩冒。故仲淳以眩暈責之肝血少,兼腎水虛所致。丹溪云:無痰不作眩,痰在上,火在下,火炎上而動其痰,故作眩暈。

然致眩之因亦不一,有外感六淫之邪而眩暈者,宜各從本門以施治。如因血少陰虛者,補其肝腎;因火炎痰動者,治其痰火,有因氣虛眩暈者,宜用異功、補中益氣之屬;因失血過多〔或上或下皆是。〕眩暈者,選用保陰、集靈、歸脾之屬;有腎中陽衰,濁陰上逆眩暈者,最惡之候,急用人參、沉、砂、八味之屬,直達陽氣歸原為主。有產婦眩暈,不省人事,謂之血暈,亦最惡之候,治在本門。

白話文:

眩暈是指頭昏眼花、視力模糊、天旋地轉,身體失去平衡,像是站在船上或車子上,感到搖晃不安,無法穩定站立的症狀。古代醫書指出,所有風引起的頭昏眼花,都屬於肝臟的問題。另外也提到,如果腦髓不足,就會出現頭昏眼花、耳鳴、腿酸等症狀。因此,醫家認為眩暈主要是由於肝血不足、腎水虧虛所導致。也有人認為眩暈與痰濕有關,痰在上,火在下,火氣上炎,就會帶動痰濕,造成眩暈。

然而,導致眩暈的原因很多,有可能是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邪氣引起的,也有可能是身體內部失調造成的。如果是血少陰虛,就要補肝腎;如果是火炎痰動,就要清痰火;如果是氣虛,就要補益氣血;如果是失血過多,就要滋陰補血;如果是腎陽虛衰,濁陰上逆,就要溫陽補腎。對於產婦出現眩暈昏迷,稱為血暈,屬於危急症狀,需針對產婦的特殊情況進行治療。

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,多宜消痰降火,或兼補氣之藥,人黑瘦而作眩者,治宜滋陰補腎,而兼養肝之劑,此治眩暈之大旨也。

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

宜加甘菊,鉤藤。〔平肝降眩要藥,通可加用。〕因肝血虛者,再加棗仁、枸杞,因肝火甚者,用加味逍遙,再加羚羊角、天麻。

此肝經之要藥,諸風掉眩屬肝,通主此加減治之。

六味湯,左歸飲,〔俱見虛勞。〕

白話文:

總的來說,人體肥胖白皙,出現頭昏眼花,大多需要服用化痰降火,或者兼具補氣的藥物。人體瘦弱黝黑,出現頭昏眼花,治療上應當滋陰補腎,並兼顧養肝的藥物。這就是治療頭昏眼花的總體原則。

逍遙散,適用於虛勞。

可以加入甘菊、鉤藤。甘菊和鉤藤是平肝降眩的重要藥物,可以根據情況適量添加。由於肝血虛弱,可以再加入棗仁、枸杞;由於肝火旺盛,可以服用加味逍遙散,再加入羚羊角、天麻。

這些都是治療肝經病症的重要藥物。各種風邪導致的頭昏眼花都屬於肝經病症,可以用這些藥物進行加減治療。

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,都適用於虛勞。

宜加甘菊,鉤藤,白芍。〔丹溪言:治眩暈藥中,宜加制肝藥為佐使。菊、藤雖言平木、白芍,雖言制肝,然皆不克伐。〕棗仁〔補肝養陰。〕牛膝〔益精填髓。〕

此二方,眩暈屬腎水虛者,通可採用。

保陰煎,集靈膏,歸脾湯,〔俱見虛勞。〕

此三方,眩暈屬血虛者,宜分別用之。如吐衄過多,有肺熱痰嗽者,則宜保陰加甘菊、鈞藤、白芍、棗仁;無肺熱者,可用集靈膏加上藥;崩漏便血,及產後失血過多,則宜歸脾加甘菊、鉤藤、地、芍、天冬之屬。亦有不宜者,仍用保陰之屬。

白話文:

治療眩暈時,可以加入甘菊、鉤藤、白芍,因為這些藥物可以制肝。丹溪先生說,治療眩暈的藥方中,應該加入制肝的藥物作為輔助。甘菊、鉤藤雖然能平肝,白芍也能制肝,但都屬於溫和的藥性,不會過度攻擊肝臟。棗仁可以補肝養陰,牛膝則能益精填髓。

這兩種藥方適合腎水虛導致的眩暈。

保陰煎、集靈膏、歸脾湯,都是治療虛勞的藥方。

這三種藥方適合血虛導致的眩暈。如果患者出現吐血、鼻出血,伴隨肺熱痰嗽,則應該使用保陰煎,並加入甘菊、鉤藤、白芍、棗仁。如果沒有肺熱,則可以使用集靈膏並加入一些藥物。如果患者出現崩漏、便血,或產後失血過多,則應該使用歸脾湯,並加入甘菊、鉤藤、地黃、白芍、天冬等藥物。如果以上藥方都不適用,則可以使用保陰煎。

異功散,〔見中風。〕,補中益氣湯,〔見泄瀉。〕

此二方,眩暈屬氣虛者,可採用之。
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

宜加天麻,枳殼,香砂。如挾火者,加芩、連,挾虛者,加參、術。

此治濕痰厥逆眩暈之劑。

白話文:

異功散可用於中風,補中益氣湯可用於泄瀉。這兩個方子都適合氣虛導致的眩暈。二陳湯可用於中風,可以加天麻、枳殼、香砂,如果伴有火症,則加黃芩、黃連,如果伴有虛症,則加人參、黃芪。二陳湯用於治療濕痰阻滯、氣機逆亂導致的眩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