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三·樂集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·樂集 (6)

1. 先哲名言

室女尼姑,孤陰無陽,脈必沉弱。嬰兒赤子,純陽無陰,脈常七至。若斯數者,乃形氣之異同,可不隨人以變通哉!

男子之脈,左大為順,左為陽也,女人之脈,右大為順,右為陰也。男尺恆虛者,象離中虛也;女尺恆盛者,象坎中滿也。

老者脈宜衰弱,若過旺者病也,壯者脈宜充實,若衰弱者病也。雖然老者脈旺而非躁,此稟之厚,壽之徵也;如其躁疾,有表無里,此名孤陽,死期近矣。壯者脈細而和緩,三部同等,此稟之靜,養之定也,若細而勁直,前後不等,死期至矣。

春弦夏洪,秋毛〔澀也〕冬石,〔沉也〕各隨時令而見,此為平也,如春宜弦,而得洪脈者,至夏必死,得澀脈者,至秋必死,得沉脈者,至冬必死,為真臟之氣先泄也。其象先見於非時,當其時不能再見矣。

六脈有表無里,如濡脈之類,此名脫陰,六脈有里無表。如弱脈之類,此名脫陽;六脈暴絕,此陰陽俱脫也。脫陰者目盲,脫陽者見鬼,皆主死也。

經曰:人迎〔結喉之旁,陽明表脈。〕候陽,氣口〔六部為太陰里脈,〕候陰,故人迎獨盛〔盛於平常之脈,〕四倍以上為陽脈,偏盛之極,則六腑之陰脫,曰格陽,氣口獨盛四倍以上為陰脈,偏盛之極,則五臟之陰脫,名曰關陰;人迎與氣口俱盛四倍以上,為陰陽脈俱盛之極,則臟腑之陰俱脫,故曰關格。

皆謂之陰脫者,蓋以脈盛之極為無陰,無陰則無根,而孤陽浮露於外耳!凡犯此者,必死無疑。嘗見人有脈則堅盛至極,症則喘息日增,甚至手頸通身之脈,俱為振動不已,是皆酒色傷精所致,終至不救。故經曰:五臟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則失守而陰虛,陰虛則無氣,無氣則死矣!其即關陰格陽之謂歟!

遍考內經,並無三關名目,後世幼科察三關,特異端之說耳,不足憑也。凡治小兒者,必察氣口之脈,面部之色,呼吸之聲。小兒之脈,但求於大小緩急虛實六者之間,可以盡之,不必多岐也。

小兒脈法,以一指取寸關尺三部,六至為和平,七至為熱,四、五至為寒。

衝陽者,胃脈也。〔一名趺陽,在足面大指間,五寸骨間動脈是也。〕凡病勢危篤,當侯衝陽,衝陽絕,死不治,資生之本絕也。

太谿者,腎脈也。〔在足內踝後跟骨上,陷中動脈是也。〕凡病勢危篤,當候太谿,太谿絕,死不治,資始之本絕也。

白話文:

處女或尼姑,因為是只有陰而沒有陽,脈象一定會是沉弱的。而嬰兒,因為是純陽而沒有陰,脈象通常是快速的(每分鐘七次)。這些情況,都是因為形體和氣的差異,不能用一般人的脈象來判斷,需要靈活變通。

男性的脈象,左邊的脈比較強是正常的,因為左邊屬陽;女性的脈象,右邊的脈比較強是正常的,因為右邊屬陰。男性寸關尺的尺部脈象通常比較虛弱,這是因為對應離卦中間是虛的;女性寸關尺的尺部脈象通常比較充實,這是因為對應坎卦中間是滿的。

老年人的脈象應該是衰弱的,如果過於強盛就表示有病;壯年人的脈象應該是充實的,如果衰弱就表示有病。但是,老年人的脈象雖然強盛但不躁動,這表示先天稟賦很好,是長壽的徵兆;如果脈象躁動快速,表示只有表象沒有內裡,這種情況是孤陽外露,離死亡不遠了。壯年人的脈象細緩而且平和,寸關尺三部都一樣,表示先天稟賦平靜,後天調養得當;如果脈象細而強硬,前後不一致,也是離死亡不遠了。

春天脈象應該像琴弦一樣(弦脈),夏天脈象應該像洪水一樣(洪脈),秋天脈象應該像羽毛一樣(毛脈,即澀脈),冬天脈象應該像石頭一樣(石脈,即沉脈),脈象隨著季節變化出現,這是正常的。如果春天應該是弦脈,卻出現了洪脈,那這個人到夏天就會死亡;出現了澀脈,到秋天就會死亡;出現了沉脈,到冬天就會死亡,這是因為五臟的真氣提早洩漏了。這些不正常的脈象如果先在不該出現的季節出現,等到該出現的季節反而看不到了。

六脈(寸關尺三部脈象)如果只有表象而沒有內裡,像是濡脈那樣,就叫做陰氣脫失;六脈如果只有內裡而沒有表象,像是弱脈那樣,就叫做陽氣脫失;六脈突然消失,就表示陰陽二氣都脫失了。陰氣脫失的人會失明,陽氣脫失的人會產生幻覺,這些情況都是死亡的徵兆。

經典上說:人迎穴(喉結旁邊,屬於陽明經的表脈)可以診察陽氣,氣口穴(寸關尺三部,屬於太陰經的裡脈)可以診察陰氣。所以如果人迎穴的脈象比平常強盛四倍以上,就表示陽氣太盛,過於強盛就會導致六腑的陰氣脫失,這叫做格陽;如果氣口穴的脈象比平常強盛四倍以上,就表示陰氣太盛,過於強盛就會導致五臟的陰氣脫失,這叫做關陰;如果人迎穴和氣口穴的脈象都比平常強盛四倍以上,就表示陰陽二氣都太盛了,導致臟腑的陰氣都脫失了,這叫做關格。

以上這些情況都稱作陰氣脫失,因為脈象太過強盛就表示陰氣虛無,沒有陰氣就沒有根基,陽氣就單獨浮露在外面!凡是出現這種情況的人,必定會死亡。我曾經看過有人的脈象強盛到極點,症狀是喘息一天天加重,甚至手和脖子上的血管,都會震動不停,這些都是因為縱慾過度導致精氣虧損,最終無法救治。所以經典上說:五臟是儲藏精氣的,不能損傷,如果損傷就會失去固守能力,導致陰虛,陰虛就會沒有氣,沒有氣就會死亡!這就是所謂的關陰格陽吧!

遍查《內經》這本醫書,並沒有三關的說法,後世兒科診斷三關,只是特別的錯誤說法,不足以採信。凡是治療小兒疾病的人,一定要觀察氣口的脈象、面部的氣色、呼吸的聲音。小兒的脈象,只要從大小、快慢、虛實這六個方面去判斷就可以了,不必太過複雜。

診斷小兒脈象,用一隻手指按壓寸關尺三部,每分鐘跳動六次是正常,七次是發熱,四或五次是虛寒。

衝陽穴(也叫做趺陽穴,在腳面大腳趾之間五寸的骨頭間動脈)是胃經的脈。凡是病情危急,都要診察衝陽穴的脈象,如果衝陽穴的脈象消失,就表示難以救治,因為這是人體生存的根本脈象消失了。

太谿穴(在腳內踝後跟骨上的凹陷處的動脈)是腎經的脈。凡是病情危急,都要診察太谿穴的脈象,如果太谿穴的脈象消失,就表示難以救治,因為這是人體先天根本的脈象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