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射集 (26)

1. 舉例

一,一婦方食時,觸暴怒,忽仆地,氣遂絕。用皂莢灰吹鼻不嚏,湯藥灌之不受。延至半夜,皆謂不治。莊一生視之,六脈尚全,而獨氣口脈沉伏,細尋之滑甚。曰:此因暴怒,怒則氣逆,衝入胃中,胃素有痰,夾食壅閉胃口,氣不得行而暴厥也。但歷時久,湯藥不入矣,急宜吐之可活。

令以鵝翎蘸桐油,探入喉中,吐出痰與食才一口,氣遂通。再探吐至二三口,便覺油臭,以手推翎,但不能言。一生曰:無妨矣。知其體怯,不宜多吐,急煎枳、橘推盪之劑灌之,盡劑而蘇。後以平肝和胃藥調理,數劑而安。

二,一閨女病多年,食減肌削。診脈時,手間筋掣肉顫,身倦氣怯。嘉言用茯神、棗仁等補藥,數劑不應。因疑處女素無家,惟其神情渾似喪敗之餘,此何故也?問其面色,曰:時赤時黃,每晚睡去,口流白沫,戰慄而絕,以薑湯灌之,良久方蘇。嘉言曰:此症確有邪祟附入臟腑,吾有神藥驅之,一劑可愈。

乃用犀角、羚羊角、龍齒骨、虎威骨、牡蠣粉、鹿角霜、人參、黃耆等藥為末,以羊肉半斤,煎濃汁三盞,盡調其末,一次服之,果得安寢,竟不再發。

白話文:

[舉例]

一,有一位婦人正在吃飯時,突然受到強烈的怒氣刺激,立刻昏倒在地,氣息也斷絕了。有人用皂莢灰吹入她的鼻孔,想讓她打噴嚏,但她沒有反應,灌湯藥也灌不進去。一直拖到半夜,大家都認為她沒救了。一位姓莊的醫生診視後,發現她其他脈象都正常,唯獨氣口脈沉伏,仔細摸卻非常滑。醫生說:「這是因為她突然發怒,怒氣使氣往上衝,進入胃中。她胃裡本來就有痰,加上食物堵塞了胃口,氣無法運行,才會突然昏厥。只是時間拖太久,湯藥已經灌不進去了,現在要趕快讓她吐出來,或許能活。」

於是醫生用鵝毛沾桐油,伸入她的喉嚨,讓她吐出一口痰和食物,氣就順了。又再探入喉嚨讓她吐了兩三口,她覺得油味很臭,就用手推開鵝毛,但無法說話。醫生說:「沒事了。」他知道她身體虛弱,不宜多吐,趕緊煎煮枳實、橘皮等幫助消化的藥給她灌下去,喝完藥就醒了。之後用平肝和胃的藥調理,幾帖藥後就痊癒了。

二,有一位年輕女子生病多年,食慾不振,身體消瘦。診脈時,發現她的手指間的筋會抽動,肌肉會顫抖,身體疲倦無力。醫生用茯神、棗仁等補藥治療,幾帖藥都沒效。醫生懷疑她未婚,家中沒有什麼憂慮,但她神情卻像經歷喪事一般頹廢,這是什麼原因呢?問她面色,她說:「時而紅潤,時而發黃,每晚睡著時,會口吐白沫,全身發抖然後昏過去,要用薑湯灌下去,很久才能醒來。」醫生說:「這病確實是邪祟侵入內臟,我有神藥可以驅趕它,一帖就見效。」

醫生便用犀角、羚羊角、龍齒骨、虎威骨、牡蠣粉、鹿角霜、人參、黃耆等藥磨成粉,用半斤羊肉熬成濃汁三碗,將藥粉調入汁中,讓她一次服下。結果她當晚就安穩睡著,病症也不再復發。

2. 疝(疝字從山,取根深重著之義。)

疝病初起,未有不因寒受濕者。其邪或結少腹,或結陰丸,或結陰丸之上下左右,而筋急絞痛,以寒主收引故也。經言諸寒收引,皆屬於腎。又腎主陰也,故仲淳以疝病責之腎虛,寒濕之邪乘虛客之所致。又按:經言,足厥陰之脈,入毛中,過陰器,抵少腹。又言足厥陰病,丈夫㿗疝,婦人少腹腫。

㿗疝者,以其頑腫不仁也。疝為前陰少腹之病,男女皆有之。故婦人少腹腫,即疝病也。又言肝所生病為狐疝,以其如狐之出入無常也。又言足厥陰氣逆,則睪〔陰丸。〕腫卒疝,實則挺長,虛則暴癢。故昔人論疝病,所以皆屬之肝經。要之,疝病雖經言五臟、膀胱、小腸皆有,然無有不關於肝腎二經。

嵇之丹溪,以為疝病皆由肝經有濕熱之邪,又得寒氣外束,不得疏散,是以痛甚,宜祛逐肝經之濕熱,消導下焦之瘀血,而以寒因熱用之法,立方處治,誠發前人之所未備。景岳謂方書疝病繁多,議論紛紜,難以悉舉,余求其要,大抵此症寒則多痛,熱則多縱,濕則多腫墜,虛者亦然。

在血分者不移,在氣分者多動,能察其因寒、因熱、因濕,又當分三氣孰多、孰少,為虛、為實,在氣、在血,分別治之,自無不效。又考子和大辟巢氏七疝之謬,亦自立寒、水、筋、血、氣、狐、㿗七疝之名。謂囊冷堅硬,陰莖不舉,或連睪丸而痛,曰寒疝。治宜溫散,囊腫光亮,陰汗時出,或按少腹作水聲,曰水疝。

治宜除濕。陰莖腫脹,或潰而為膿,裡急筋縮,或莖中作痛,痛極則癢,或挺縱不收,或白物如精隨溺而下,曰筋疝。治宜清火。少腹兩旁狀如黃瓜,血滲脬囊,留而不去,結成癰腫,膿少血多,曰血疝。治宜行血。上連肩,下極囊,或因怒哭則氣脹,怒哭罷則氣散,曰氣疝。

治宜開鬱快氣。臥則入少腹,立則歸囊中,出入上下,與狐相似,曰狐疝。宜用疏氣之劑,囊大如斗如升,不痛不癢,曰㿗疝。亦宜除濕之劑,後人譏其刺謬,與巢氏無異。然自丹溪以來,皆宗其說,亦未可盡非之,當合參以治可也。

茴香烏藥湯,〔自制。〕治疝病初感寒邪,或寒濕兼感,未郁為熱者,主此加減。

茴香〔炒研,錢許。〕烏藥〔二錢。〕吳茱萸〔湯泡,三、五、七分。〕破故紙〔均治寒虛疝氣之藥。炒研,錢許。〕川萆薢〔除下部濕邪。五錢。〕木瓜〔治筋病緩急。二錢。〕木香,砂仁〔止冷氣腹痛。各錢許。〕荔枝核〔甘溫散滯,善止疝痛。炒研,五錢。〕或加豬胞〔用為引導。

炙研,錢許。〕痛引腰脊加牛膝、杜仲,寒甚可加肉桂,〔五分至一錢。〕虛甚可加人參,亦可浸酒服。

此辛溫散寒祛溫之劑,如郁久成熱者,不宜服之。按《金匱》有大烏頭煎,治寒疝繞臍絞痛,拘急不得轉側,發則白津出,〔自汗冷涎皆是。〕手足厥冷,使人陰筋縮,其脈沉緊者,用烏頭一味,專驅寒邪,加白蜜以潤其燥烈之性,功效最捷。如因濕熱者,切勿誤投。

廣筆記方,〔重訂。〕治疝痛。

七味丸去萸肉,加枸杞〔四兩。〕巴戟,牛膝〔各二兩。〕茴香,沉香〔各一兩。將糯米一升拌藥,如常造白酒法,俟漿足,用燒酒五十斤入糟中,封置大缸內,一月開用,空心飢時飲一、二杯神驗。〕

此方腎虛人感寒濕成疝作痛者宜之。

金鈴黃柏散,〔自制。〕治諸疝病屬濕熱者,主此加減。

金鈴子〔導小腸膀胱,濕熱疝氣,要藥。去核。〕黃柏〔苦寒除濕熱。〕車前,茯苓〔各二錢。〕澤瀉〔利水滲濕熱。錢許。〕川萆薢〔同熱藥祛寒濕。同涼藥祛濕熱。五錢。〕玄胡,山楂〔行瘀血,各二錢。〕青皮〔疏滯氣,錢許。〕橘核〔苦平下氣,最止疝痛。炒研,五錢。

〕,如濕熱內蘊,寒氣外束者,加茴香、吳茱萸。〔以散外寒。錢許。外煎濃紫蘇湯,熏洗。〕如墜逆氣,檳榔、代儲石。散瘀血,蒲黃、五靈脂。清肝火,龍膽、黑山梔。舒筋,羚羊角。燥濕,蒼朮。隨宜採用。

此苦寒清熱祛濕之劑,合丹溪治疝法也。

海藏瀉腎湯,〔見火。〕治疝痛。

原方宜加知母黃柏牛膝車前橘核之屬。

此方腎虛人,屬濕熱疝痛者宜之。

龍膽瀉肝湯,〔見脅痛。〕治肝經濕熱火旺,莖中作痛,裡急筋縮,或作癢、或作挺縱不收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,名曰筋疝,主此加減。

此方但責之肝經濕熱之火旺,腎不虛者宜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