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三·樂集 (4)
卷三·樂集 (4)
1. 先哲名言
夫人之生,惟是精氣神三者而已。精氣即血氣,而神則難見,人非是神,無以主宰血氣,故脈非他,即神之別名也。然神依於氣,氣依於血,血資於谷,谷本於胃。所以《內經》診脈云: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東垣曰:脈貴有神。正指胃氣也。是知胃氣充則血旺,血旺則氣強,氣強則神昌,故神之昌與否,皆以脈為徵兆。
從大指後魚際穴至高骨,卻有一寸,因名曰寸。從肘內廉尺澤穴至高骨,卻有一尺,因名曰尺。界乎尺寸之關,因名曰關。寸主上焦,關主中焦,尺主下焦。
三部者,寸關尺也。凡診脈者,先將中指,取定關部,方下前後二指於尺寸之上,掌後有高骨隆起,即是關部也。病人長則下指宜疏,病人短則下指宜密。先候寸部,次候關部,終候尺部。
九候者,浮中沉也。浮者,輕下指於皮毛之間,探其腑脈也,表也。中者,略重指於肌肉之間,候其胃氣也,半表半裡也。沉者,重下指於筋骨之間,察其臟脈也,里也。每部有浮中沉三候,合寸關尺三部,算之,共得九候之數也。
脈不行於寸口,由列缺絡入臂後,手陽明大腸經也,以其不正行於關上,故日反關,必反其手而診之,乃可見也。診脈之道,先調自己氣息,一呼一吸之間,脈行四至為率;若當太息之時,五至亦為平脈;此因息之長,非脈急也。其有太過不及,則為病脈,各以部位斷之。
診貴提綱,如左手為陽,右手為陰,數躁為陽,遲慢為陰,浮取為陽,沉取為陰,有力為陽,無力為陰,長大為陽,短小為陰。明乎此,而脈之大綱已在是矣。故曰:約而言之,只浮沉遲數,已見其梗概。經云: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,不知其要,流散無窮,此之謂也。
脈貴有神,如六數七極,熱也,脈中有力,即有神矣,為泄其熱,三遲二敗,寒也,脈中有力,即有神矣,為去其寒。若數極遲,則脈中不復有力,為無神也,而遽泄之,去之,神將何依耶?
關前一分,人命之主,左為人迎,以察外因。故曰:人迎盛堅者,傷於寒。右為氣口,以察內因。故曰:氣口盛堅者,傷於食。蓋寸關尺各佔三分,共成寸口,故知關前一分,正在關之前一分也。
凡人生死之機,吉凶之故,蔑不於是推求,以肝膽主天地春升之令,萬物之始生,故人迎違度則生生之本虧;脾胃得天地中和之氣,萬物之長養,故氣口先撥,則資生之元廢,所以為人命之主也。
脈無根,有兩說:一以尺中為根。脈之有根,猶樹之有根,枝葉雖枯槁,根本將自生。蓋兩尺屬腎水,水為天一之元,先天命根也。難經曰:上部無脈,下部有脈,雖困無害。叔和曰:寸關雖無,尺猶不絕,何憂殞滅。謂其有根也。若腎脈獨敗,是無根矣。一以沉候為根。經曰:諸浮無根者死,是謂有表無里,是謂孤陽不生。
白話文:
人活著,依靠的就是精、氣、神這三樣東西。精氣就是指血氣,而神比較難以察覺。人不是神仙,就沒辦法主宰血氣,所以脈搏其實就是神的一種表現形式。但是,神依賴於氣,氣依賴於血,血的來源是食物,食物的消化吸收又依靠胃。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說診脈時要觀察胃氣,有胃氣就活,沒胃氣就死。東垣也說,脈搏的重點在於是否有神,這其實就是在說胃氣。由此可知,胃氣充足則血旺盛,血旺盛則氣強壯,氣強壯則神旺盛。所以,神是否旺盛,可以從脈搏的狀況來判斷。
從大拇指後面的魚際穴到手腕上的高骨,有一寸的距離,所以叫寸;從手肘內側的尺澤穴到手腕上的高骨,有一尺的距離,所以叫尺。介於寸和尺之間的部位,就叫做關。寸主要對應上焦,關主要對應中焦,尺主要對應下焦。
所謂的三部,指的就是寸、關、尺。診脈時,先用中指按在關部,然後再把食指和無名指分別放在寸和尺的位置。手腕後面的高骨就是關部。如果病人個子高大,手指之間的距離就要放寬一些;如果病人個子矮小,手指之間的距離就要靠近一些。診脈的順序是先診寸部,再診關部,最後診尺部。
所謂的九候,指的是浮、中、沉。浮,就是輕輕把手指放在皮膚表面,探查臟腑的脈象,屬於表;中,就是稍微用力把手指按在肌肉之間,探查胃氣,屬於半表半裡;沉,就是用力把手指按在筋骨之間,探查臟的脈象,屬於裡。每一部(寸、關、尺)都有浮、中、沉三種按法,三部加起來,總共有九候。
脈搏並不是都從寸口走,有時候也會從列缺穴進入手臂後側,經過手陽明大腸經,因為它不是從關部正常走,所以叫做反關脈。診反關脈的時候,必須把手反過來才能診到。診脈的時候,先要調整自己的呼吸,正常情況下,一呼一吸之間,脈搏跳動四次;當嘆氣的時候,脈搏跳動五次也是正常的,這是因為呼吸變長,並不是脈搏跳動太快。如果脈搏跳動太快或者太慢,就屬於病態的脈搏,要根據脈搏出現的部位來判斷病情。
診脈的重點是要把握綱領。例如左手脈屬於陽,右手脈屬於陰;脈搏跳動快而躁動屬於陽,慢而遲緩屬於陰;輕按就能摸到的屬於陽,重按才能摸到的屬於陰;有力度的屬於陽,沒有力度的屬於陰;脈搏跳動的幅度大而長屬於陽,小而短屬於陰。掌握了這些,就掌握了脈象的總綱。所以說,簡單來說,只要掌握浮、沉、遲、數這四種脈象,就能把握脈象的大概情況。經書說,知道重點的人,一句話就能說清楚,不知道重點的人,說再多也沒用,這就是這個意思。
脈搏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神。例如,脈搏跳動六到七次,是熱證,如果脈搏跳動有力,就說明脈搏有神,這是應該把熱瀉出去的;脈搏跳動兩到三次,是寒證,如果脈搏跳動有力,就說明脈搏有神,這是應該把寒去除的。如果脈搏跳動非常快或者非常慢,而且脈搏沒有力氣,就說明脈搏無神,如果這時候就隨便瀉或者去除,神就沒有依靠了。
關部前面一點的地方,是人體生命的重要部位。左手關部前面是人迎脈,用來觀察外部原因引起的疾病。所以說,人迎脈跳動強勁有力,多半是受寒引起的。右手關部前面是氣口脈,用來觀察內部原因引起的疾病。所以說,氣口脈跳動強勁有力,多半是飲食不當引起的。寸、關、尺各佔一寸的三分之一,組成了寸口脈,所以關部前面一點,就是關部的前三分之一。
人的一生,生死的關鍵,吉凶的預兆,都可以在這裡推測。肝膽對應天地之間春季升發的氣息,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,所以人迎脈的變化超出常規,說明生命力的根本受到了損害;脾胃得到天地之間平和的氣息,是萬物生長發育的基礎,所以氣口脈出現問題,說明營養的根本受到了損害。這就是它們是生命關鍵所在的原因。
脈搏無根,有兩種說法:一種認為尺脈是脈的根本。脈有根,就像樹有根一樣,即使枝葉枯萎,只要根還在,就能重新生長。尺脈對應腎水,腎水是先天之本。醫書說,上部沒有脈,下部有脈,即使身體虛弱也沒有危害。有的醫家認為,寸和關都沒有脈,只要尺脈不斷,就不用擔心生命危險。這就是說尺脈是脈之根。如果腎脈衰敗,就說明脈無根了。另一種認為沉脈是脈的根本。經書說,浮脈無根就表示要死了,這說明只有表面而沒有裡面,是孤陽不生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