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射集 (25)

1. 舉例

一,一婦患痹症,右手連臂肩腫痛,不能移動。余用行痹主方,加減治之不愈。改用草烏搜風勝濕祛寒,蒼朮、白朮燥濕,當歸養榮,乳香、沒藥活血散血,止痛消腫,各一兩為末,每服五分,陳酒調下,一日二服,〔如覺麻,飲米湯即止,不麻漸加至一錢止。〕盡劑而愈。

二,一人胸中不舒者經年,不能自名其狀。嘉言投以栝蔞薤白湯,一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翻譯:

[舉例]

一,有一個婦人得了痹症,右邊的手連著手臂和肩膀都腫痛,不能動彈。我用治療行痹的主要方子,加減藥材來醫治,卻沒有好轉。後來改用草烏來疏散風邪、去除濕氣和寒氣,用蒼朮、白朮來乾燥濕氣,用當歸來滋養氣血,用乳香、沒藥來活絡氣血、散瘀止痛、消除腫脹,每種藥材都用一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陳酒調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(如果覺得麻木,喝米湯就能停止,不麻木就逐漸增加劑量,到一錢就停止。)吃完藥劑就好了。

二,有一個人胸口不舒服,持續一年了,說不出是什麼狀況。我用栝蔞薤白湯來醫治,吃了一劑就好了。

2. 麻木

麻木之症,有但麻而不木者,有麻木兼作者,麻為輕而木為重;木則不知痛癢寒熱,即經所謂不仁也。有因風傷衛氣,氣凝不行而致者,有因寒傷榮血,皮膚不榮〔無血以和之。〕而致者,有因濕傷肌肉,脈理不通而致者,宜參治痹方治之。亦有因氣虛,因血少,因氣滯,因死血,因濕痰之不一,各有的症可憑,詳審投劑,庶不致誤。

養陰清熱潤燥湯,〔見燥。〕治血液苦澀,虛火作麻,甚則不仁。

原方宜加甘菊,首烏,秦艽之屬,手臂麻木,宜桑枝煎湯代水,兩足麻木加牛膝。

補中益氣湯,〔見泄瀉。〕果屬氣虛麻木者,主此加減。

順氣開痰飲,〔見中風。〕治肺氣鬱滯不行麻木者,加減用之。

犀角地黃湯,〔見傷寒。〕果屬瘀血停留中宮,氣滯不行於四肢作麻木者用之。

原方宜加桃仁,紅花,降香之屬。
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果屬濕痰停留,氣滯不行麻木者用之。

原方宜加蒼朮,天麻,膽星之屬。

此五方審其所因而用之。按東垣言麻木是氣不行所致,宜疏利肺氣,開散鬱滯。又丹溪曰:麻是氣虛,木屬濕痰死血。愚謂瘦弱人麻木,多因血液枯澀,虛火所致。

經曰:榮氣虛則不仁,〔不知痛癢。〕衛氣虛則不用,〔不能舉動。〕俱虛則不仁且不用,肉如故也。人身與志不相有,〔身不與五志相有。〕曰死。

白話文:

麻木這種病症,有的只有麻的感覺而沒有木的感覺,有的則是麻和木的感覺同時出現。麻的程度比較輕,木的程度比較重;木的感覺是感覺不到疼痛、搔癢、寒冷或熱的,也就是醫書上所說的「不仁」。

麻木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風邪傷害了衛氣,導致氣凝結不順暢而引起的;有的是因為寒邪傷害了榮血,導致皮膚得不到滋養(沒有足夠的血液來調和)而引起的;有的是因為濕邪傷害了肌肉,導致經絡不通暢而引起的。這些情況應該參考治療痺症的方法來治療。

另外,也有因為氣虛、血少、氣滯、死血、濕痰等不同原因造成的麻木,這些都有各自的症狀可以辨別,仔細審視判斷後再投藥,才不會造成誤診。

「養陰清熱潤燥湯」(見燥症)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血液枯澀、虛火引起的麻木,嚴重的話甚至會失去感覺。

原方可以加入菊花、何首烏、秦艽等藥材。如果是手臂麻木,可以用桑枝煎湯代替水來服用;如果是雙腳麻木,可以加入牛膝。

「補中益氣湯」(見泄瀉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氣虛引起的,可以以此方為基礎進行加減。

「順氣開痰飲」(見中風),可以治療因為肺氣鬱結不通暢引起的麻木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

「犀角地黃湯」(見傷寒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瘀血停留在身體中間部位,導致氣滯不通暢,無法到達四肢而引起的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
原方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、降香等藥材。

「二陳湯」(見中風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濕痰停滯,導致氣滯不通暢引起的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
原方可以加入蒼朮、天麻、膽星等藥材。

以上這五個方子,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來選擇使用。按照李東垣的說法,麻木是因為氣不通暢引起的,所以應該疏通肺氣,打開鬱結。朱丹溪則認為,麻是由於氣虛,木是由於濕痰和死血。我認為,瘦弱的人出現麻木,大多是因為血液枯澀,虛火引起的。

醫書說:「榮氣虛弱就會失去感覺(不知痛癢),衛氣虛弱就無法運動(不能舉動);如果兩者都虛弱,就會既失去感覺又無法運動,但肌肉外觀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。人體如果與意志不相協調(身體無法配合五種情志),就表示這個人快要死了。」

3. 舉例

一,一人因失意久郁,又平日勞心,致心血耗散。孟冬晨起,忽左足五指麻冷,倏已至膝,便不省人事,良久而蘇,乍醒乍迷,一日夜十餘次。咸謂痰厥。仲淳云:純是虛火。服丸藥一劑,至春覺體稍健。至四月後,丸藥不繼,而房事稍過,至六月,前症復發,良久方醒。過六日,天雨稍感寒氣,又發二次。

現今兩足無力,畏寒之甚,自腹以上不畏寒。仲淳云:夫人志意不遂,則心病;房勞不節,則腎病。心腎交病,則陰陽將離,離則大病必作,以二臟不交故也。法當以麥冬、茯神、棗仁清熱補心,蘇子、貝母、牛黃、竹瀝降氣豁痰,以治其上。牛膝、石斛、遠志益精補腎強志。

以治其下。更當清心寡慾。則病本必拔矣。前方中復加人參、霞天膏各五錢,丸藥用二冬、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生地、牛膝、杜仲、五味、黃柏等藥,以石斛湯加竹瀝送下。

白話文:

[舉例]

有一個人因為長期心情不順,鬱悶不樂,加上平常又操勞費心,導致心血耗損散失。在初冬早晨起床時,突然左腳五根腳趾頭麻木冰冷,一下子就蔓延到膝蓋,接著就昏迷不醒,過了很久才甦醒,醒來後又時而清醒時而迷糊,一天內反覆十幾次。大家都認為這是痰引起的昏厥。仲淳卻說:這完全是虛火引起的。服用了一劑丸藥後,到了春天感覺身體稍微好轉。到了四月之後,丸藥沒有繼續服用,加上性生活稍微過度,到了六月,之前的症狀又復發了,昏迷了很久才醒來。過了六天,因為下雨稍微感到寒氣,又發作了兩次。

現在兩腿無力,非常怕冷,從肚子以上則不覺得冷。仲淳說:人的意志如果不能實現,就會傷心;性生活沒有節制,就會傷腎。心腎同時生病,就會導致陰陽失調即將分離,陰陽分離就會引發大病,這是因為心腎二臟無法互相協調。治療方法應該用麥冬、茯神、酸棗仁來清熱補心,用蘇子、貝母、牛黃、竹瀝來降氣化痰,治療上焦的問題。用牛膝、石斛、遠志來益精補腎,強健意志,治療下焦的問題。更重要的是要清心寡慾,才能徹底根除病根。之前開的藥方中又加入了人參和霞天膏各五錢,丸藥則用二冬(天門冬、麥門冬)、茯神、遠志、酸棗仁、生地、牛膝、杜仲、五味子、黃柏等藥材,用石斛湯加竹瀝送服。

4.

厥者,逆也。氣逆則亂,故忽為眩僕脫絕,是名為厥。經曰:暴厥者,不知與人言。謂卒然厥逆而不知人也。又曰:血之與氣,並走於上,則為大厥,厥則暴死,氣復返則生,不返則死。血氣並走於上,則上實下虛,下虛則陰脫,根本離絕則暴死。若氣極而返,則陰必漸回而可復甦,故此症最為急候。

後人但以手足冷為厥,其說本於仲景。《傷寒論》云:凡厥者,陰陽氣不相順接,便為厥。厥者,手足逆冷者是也。然豈可謂厥症止如此耶?雖《內經》厥論亦以手足為言,云: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。其論寒厥之因,則謂其人自恃質壯,於秋冬陰盛之時,縱欲以奪腎中之精氣,陽氣衰不能滲榮其經絡,陽氣日損,陰氣獨在,故手足為之寒。又云: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。

其論熱厥之因,則謂其人醉飽入房,脾腎之陰俱傷,熱盛於中,故熱遍於身,內熱而溺赤,腎氣日衰,陽氣獨勝,故手足為之熱。景岳謂此《內經》辨厥之將發,以手足寒者,是為寒厥,以手足熱者,是為熱厥,註解甚明。寒熱二厥,皆由酒色致傷真元。故寒厥當益火之源,熱厥當壯水之主,與傷寒厥症治法不同。

他如怒氣傷肝,則為氣厥,惡血衝心,則為血厥;熱痰逆悶,則為痰厥;飲食過傷,則為食厥:卒中惡邪,則為屍厥;此皆暴眩僕絕之厥,當有之病,學者詳其症以施治,則寒熱攻補,不致有誤。厥症之名甚多,不能悉數。《內經》厥逆諸篇,有志深造者,所當究心焉。

獨參湯,治暴眩僕絕,喉無痰聲,身無邪熱,陰虛陽暴脫之症。

人參〔一兩至三兩。〕一加熟地〔責之陰虛,孤陽無附而欲脫。〕一加竹瀝〔責之虛而有痰。〕一加童便〔責之虛而有火。〕一加附子〔責之虛而無火。〕

此治諸虛氣弱危急之神方。景岳言厥逆者,直因精氣之內奪。丹溪言厥症多屬氣血虛,氣虛脈細,血虛脈大如蔥管,並宜補劑。虞天民云:其人必本體原虛,或老年人,或大病後得之則可,若實人得此,當急治其標可也。虛實寒熱之間,最當明辨。

五磨飲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暴怒傷肝,牙關緊急,手足厥冷,面青身冷,〔氣為人身之陽,一有鬱則陽氣不能四布,故肢冷身寒。〕六脈沉伏,〔經曰:無故而喑,脈不至者,雖不治自已。謂氣暴逆也,氣復則愈。〕名曰氣厥。

此治氣厥之方也。經曰:大怒則形盛氣絕,而血鬱於上,使人薄厥。大怒則氣血皆逆,甚至形氣俱絕,血逆妄行,鬱積上焦,相迫曰薄,氣逆曰厥,氣血俱亂,故為薄厥。宜本方加降香、三七、鬱金、羚羊角之屬。

犀角地黃湯,〔見傷寒。〕治惡血衝心,令人昏暈,四肢厥冷,名曰血厥。

原方宜加降香〔降氣最效,行瘀如神。〕三七,童便〔行瘀不峻,止血不凝。〕羚羊角〔祛惡血、下逆氣。〕甚者加花蕊石〔能使瘀血化為黃水。煅研調服。一、三、五錢。〕

此方血厥者宜之。方書云:有人平居無疾苦,忽如死人,身不動搖,目閉口噤,或微知人,眩暈移時方寤。此由出汗過多,榮血衰少,陽氣獨上,氣塞不行,故身如死,氣過血還,陰陽復通,故移時方寤,亦名血厥,又名鬱冒。婦人尤多此症,宜白薇湯〔白薇一兩為君,當歸、人參、甘草〕治之。

順氣開痰飲,〔見中風。〕治熱痰壅盛昏冒,四肢厥冷,名曰痰厥。

此方熱痰厥逆者宜之,若系肥人濕痰壅盛厥逆者,則宜二陳湯合星香散,加枳殼、竹瀝、薑汁之屬。

保和湯,〔見泄瀉。〕治飲食醉飽之後,或感風寒,或著氣惱,食填太陰,胃氣不行,須臾厥逆,昏迷不醒,名曰食厥。〔晚村云:胃氣不行,陽並於上。其症上半身熱,腹悶,或心煩頭痛,自臍以下,至足冷如冰鐵,擁爐不熱,誤以為陰寒而溫補之,必死。〕

本方宜合五磨飲加減。如食在上脘,急以鹽湯探吐之。

此方食厥者宜之,隨症加減。

驅邪散,〔自制。〕治卒中邪惡,頭面青黑,口噤眼閉,昏不知人,手足厥冷,肌膚粟起,或錯言妄語。或直視握拳,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。

犀角,羚羊角,龍齒,虎頭骨〔俱為末。〕木香,沉香,檀香,降香〔各淨一錢。〕,麝香〔邪氣著人,則關竅閉塞。麝之辛香走竄,引芳香正氣辟邪諸品,自內達外,則毫髮骨節俱開,邪亦從此而出。二分。〕雄黃〔二錢。〕牛黃〔亦最辟邪之物。二分。〕硃砂〔同茯神、棗仁、遠志鎮心神。

二錢。〕羊肉〔二、三兩。胃弱者不用,〕茯神,棗仁,遠志〔各五錢。〕煎湯調藥末,〔三錢。〕日服二次。

此仿嘉言驅祟之法加減,以治中惡症,大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