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21)
卷六·射集 (21)
1. 舉例
一,一人面赤作渴,痰多盛頭暈。立齋曰:此腎虛水泛為痰。用六味而愈。
二,一閨女患痰症,累月不食,起居如常,每發厥逆,不省人事,良久而蘇。諸藥不效。余曰:中焦有痰,胃氣亦賴以養,方能不食不飢。以琥珀丸服之而愈。廣筆記載:治一小兒尪甚,善哭。周歲,每哭即氣絕,一飯時方蘇。至三歲外,其病日深,哭而氣絕,甚至經時方蘇。
初或一月一發,半月一發,後則頻發,有日再發者。投以此藥,人參圓肉湯數丸,遂愈。
三,一人患病抽痛,手不能舉,或左右時復轉移。此由伏痰在內,中脘停滯:四肢屬脾,脾滯而氣不下,故上行攻臂作痛。以茯苓丸治之,得愈。方書云:有人為痰所苦,夜間兩臂如人抽牽,兩手戰掉,不能舉動,服者遂愈。痰藥多方,惟此立效。
四,一人遍體如蟲螫,口舌糜爛,朝起必見二鬼執盤飧以獻。士材診其脈,乍大乍小,疑其為鬼祟。細察兩關弦滑而大,遂作痰飲治。投滾痰丸三錢,雖微有所下,而患病如故。更以小胃丹與之,〔即十棗湯之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五錢,加製大黃一兩五錢,黃柏三兩,白朮煎膏丸,如卜子大。臨臥白湯送下四、五分,取膈下濕熱痰積。
欲利、空心下一錢。〕復下痰積十餘碗,遍體之痛減半,至明早,鬼亦不見矣。更以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煎湯服小胃丹二錢,大瀉十餘行,約有二十碗,病若失矣。乃以六君子為丸,服四斤而痊。
五,一人患寒濕,不食久之,勢甚危。以治寒熱劑投之,不應。仲淳作飲症治之,立愈。蓋飲症原有作寒熱之條,故治飲病自去矣。
六,一婦因作家郁勞,患飲症,每發嘔吐不已,腸如欲出,所吐俱清水盈盆,日夜不止,不思飲食。醫以健脾消痰,行氣開鬱藥投之。愈劇。仲淳即以前方加人參三錢,一劑吐止,再劑霍然。隨食粥,脾氣漸復。至後每病作,檢方服之即平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,有個人臉色赤紅,容易口渴,痰很多,而且常常頭暈。醫生說: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水濕停聚而形成痰。服用六味地黃丸後就痊癒了。
二,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子患了痰病,好幾個月都吃不下東西,日常生活卻和常人一樣,只是每次發病時會突然昏厥,不省人事,過很久才會醒來。用了很多藥都沒效。醫生說:這是因為中焦有痰,胃氣也依賴中焦的滋養,才能讓人不覺得餓。用琥珀丸給她服用後就痊癒了。 另外有筆記記載:曾經治療過一個發育不良的小孩,很愛哭鬧。滿周歲時,每次哭就會氣絕,要過一頓飯的時間才會醒來。到了三歲多,病情越來越嚴重,哭鬧時氣絕的時間甚至長達一小時。起初可能一個月發作一次,後來變成半個月發作一次,最後頻繁到一天發作兩次。後來用人參圓肉湯做成藥丸給他服用,就痊癒了。
三,有個人患病,身體抽痛,手臂抬不起來,疼痛的位置有時在左邊,有時在右邊。這是因為體內有潛伏的痰,停留在中脘(胃部),四肢屬於脾,脾氣停滯不通,氣無法往下走,所以會往上跑到手臂造成疼痛。用茯苓丸治療後就痊癒了。 醫書上說:有人被痰所苦,晚上兩臂像被人拉扯一樣,兩手顫抖,無法舉起,服用這個藥就能治好。治療痰的藥方有很多,只有這個藥方效果最快。
四,有個人全身像被蟲咬一樣,嘴巴和舌頭都潰爛,早上起床一定會看到兩個鬼拿著食物來獻給他。醫生診斷他的脈象,一下大一下小,懷疑是鬼怪作祟。仔細檢查他的兩手關脈,發現脈象弦滑而有力,於是判斷是痰飲引起的。給他服用滾痰丸三錢,雖然稍微排了一些痰,但病情沒有好轉。接著又給他服用小胃丹(用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五錢,加上製大黃一兩五錢、黃柏三兩,白朮熬膏做成的藥丸,像小豆子一樣大。睡前用開水送服四、五分,目的是排除膈下的濕熱痰積。)又排出了十幾碗的痰液,全身的疼痛減輕了一半,到第二天早上,鬼也不見了。接著再用人參三錢、白朮二錢煎湯,配著小胃丹二錢服用,結果大瀉了十幾次,排出約二十碗的穢物,病就好了。最後再用六君子湯做成藥丸,服用了四斤就痊癒了。
五,有個人患了寒濕病,長期吃不下東西,情況非常危急。用治療寒熱的藥物治療,沒有效果。醫生改用治療水飲的方法,立刻就治好了。因為水飲的病證中本來就有出現寒熱的情況,所以治療水飲的病就能治好。
六,有個婦人因為操勞家務,心情鬱悶,得了水飲病,每次發病都會不停嘔吐,腸子好像要跑出來一樣,吐出來的都是清水,而且一直吐不停,不想吃東西。醫生用健脾消痰、疏理氣機、開解鬱悶的藥物治療,結果病情反而更嚴重。醫生立刻用之前的藥方加上人參三錢,服用一次就止吐了,再服一次病就完全好了。之後就可以吃稀粥了,脾胃功能也漸漸恢復。之後每次病發,只要用這個藥方就立刻能治好。
2. 喘
喘病無不本於肺。故經曰: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。蓋肺主氣,氣逆則喘。肺位最高,故曰屬上也。巢氏、嚴氏、本《內經》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之說止言實熱。獨王海藏辨華陀肺氣盛為喘,《活人書》氣有餘則喘,二語云:氣盛則當氣衰,有餘當作不足。若肺氣果盛,果有餘,則清肅之令下行,豈復為喘?皆以火入於肺,炎灼真氣,真氣衰與不足而喘。所謂盛與有餘者,乃肺中之火,而非肺之真氣也。
斯言誠超出前人。然余觀昔賢之論,悉有所本,不可偏廢。審果實熱有餘所致者,則從巢之諸說治之。審果火爍肺金,真氣不足所致者,則從海藏治之。故因風寒者解其邪;因暑濕者,滌其煩;火實者,清之;氣鬱者,疏之;痰壅者,開之,食滯者,消之。氣虛而火入於肺者,補氣為主;陰虛而火乘金者,壯水為急;腎虛氣不歸原,納氣歸根;腎虛水邪氾濫,逐水下流。如上諸款,皆其大綱。
然致喘之因甚多,須一隅三反,方不愧為明通之醫矣。
疏邪利金湯,〔見傷風。〕
此治風寒致喘之劑。
竹葉石膏湯,〔見傷寒。〕
此治傷暑致喘之劑。
瀉白散,〔見火。〕
加茅根。〔肺熱喘急,一味煎飲如神。〕
此治肺熱致喘之劑,實火加苦寒,虛火加甘寒。
沉香降氣散
真沉香,砂仁,蘇子,橘紅,鬱金,枇杷葉〔治喘蜜炙,治嘔姜炙。〕白茯苓,麥冬〔皆下氣降逆之品。〕肺壅喘甚者加甜葶藶,〔以瀉肺氣之壅逆。〕挾熱者加茅根,〔涼金定喘。三、五兩。〕煎湯煎藥。
此治氣鬱致喘之劑。
順氣開痰飲,〔見中風。〕
或加二冬、沙參之屬。
此治痰壅致喘之劑。按士材云:《內經》論喘,其因眾多,究不越於火逆上而氣不降。斯言深得要領。所以仲淳云:喘病屬肺虛有熱,因而痰壅,此方可宗而加減用之。若果屬痰,因而致喘,方可用二陳、六君子等湯治之。
保和丸,〔見泄瀉。〕
此治傷食致喘之劑,加減用之。
生脈散,〔見暑。〕
本方加蘇子,茅根,貝母。〔氣虛則喘,人參補之。喘則氣耗,五味斂之。肺喜潤,故用麥冬,肺欲利,故用蘇子,肺惡熱以茅根清火,肺惡塞,以貝母消痰。〕
此方喘因氣虛、而火入於肺者宜之。
八仙長壽丸,〔見虛勞。〕
原方加麥冬〔合麥冬以清肺。〕牛膝〔各六兩。〕
紫河車〔峻補其腎,一、,二具。〕或再加青鉛〔色黑導腎鎮墜之劑,降痰如神,鐵銚內溶化,去渣腳,收用,二兩。〕真沉香,砂仁〔如氣從臍逆沖而上者,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非沉香、砂仁引導不濟。各五錢。〕〔茅根湯送下。〕
此方、喘因陰虛而火乘金者宜之。
六味腎氣丸,〔見腫脹。〕
此方喘因腎虛,水邪氾濫者宜之。若果有火衰症脈者,方可用濟生腎氣丸。
參附湯,治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頭暈,〔陽欲上脫。〕汗出肢冷。〔陽欲外脫。〕
人參〔一、二、三兩。〕製附子〔一、三、五錢。〕
此方果系真陽欲脫致喘者,急用以挽之,否則切勿妄投。
麻杏甘石湯,治哮喘。
麻黃〔炒。三、五、七錢。〕杏仁〔散風寒。〕甘草,石膏〔清肺熱。〕合二陳加栝蔞〔消痰。〕蘇子,桑皮,枳殼〔下氣。〕
此降氣消痰清火而兼散邪之劑。此病禁用熱劑,亦不可純用寒涼,恐外邪難解。蓋哮症良由痰火鬱於內,風寒束於外而致者居多。或因過食酸鹹,或因積火熏蒸,病根深久,難以卒除,宜避風寒,節厚味可也。
喘病之脈,不宜急疾。
喘病汗出小便利者死,若下利不止者亦死,汗出如油、喘而不休者死。久病肉脫作喘,六脈如平者〔燈盡火焰之兆。〕必死。
白話文:
喘的病症沒有不是源於肺的。所以古書說:「各種痿軟、喘咳、嘔吐,都屬於上部的毛病。」這是因為肺主管氣,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喘。肺的位置最高,所以說屬於上部。巢元方、嚴用和等人,根據《內經》所說的「各種氣逆衝上」都屬於火的觀點,只認為是實熱引起的。只有王海藏分辨出華佗認為的肺氣盛也是喘,以及《活人書》所說的氣有餘會導致喘,並解釋說:「氣盛應當是氣衰,有餘應當是不足。」如果肺氣真的旺盛,真的有餘,那麼肺的清肅之氣就會向下運行,怎麼還會喘呢?這些都是因為火進入肺中,燃燒真氣,導致真氣衰弱不足而喘。所謂的盛和有餘,是指肺中的火,而不是肺的真氣。
這個說法確實超越了前人的觀點。但我認為過去賢人的論述,都有其依據,不能偏廢。如果確實是實熱有餘引起的,就按照巢元方等人的說法治療。如果確實是火灼傷肺金,導致真氣不足引起的,就按照王海藏的說法治療。所以,因為風寒引起的,要解除其邪氣;因為暑濕引起的,要清除其煩躁;火實引起的,要清火;氣鬱引起的,要疏通氣機;痰壅引起的,要開解痰液;食滯引起的,要消化積食。因為氣虛而導致火入肺的,要以補氣為主;因為陰虛而導致火侵犯肺金的,要以滋陰為急;腎虛導致氣不歸於丹田的,要引導氣回歸根本;腎虛導致水邪氾濫的,要疏導水往下流。以上這些,都是治療的大綱。
然而,導致喘的原因很多,必須要舉一反三,才能稱得上是明智通達的醫生。
疏邪利金湯(參見傷風):這是治療風寒導致喘的方劑。
竹葉石膏湯(參見傷寒):這是治療暑熱導致喘的方劑。
瀉白散(參見火): 加茅根(肺熱導致喘急,單獨煎服茅根效果極佳)。 這是治療肺熱導致喘的方劑,實火加苦寒藥,虛火加甘寒藥。
沉香降氣散: 真沉香、砂仁、蘇子、橘紅、鬱金、枇杷葉(治療喘,用蜜炙;治療嘔吐,用薑炙)、白茯苓、麥冬(都是降氣的藥物)。肺氣壅滯,喘得很厲害的,要加甜葶藶(用來瀉肺氣的壅逆)。有熱的要加茅根(清肺熱,平喘,用三到五兩)。用水煎服。 這是治療氣鬱導致喘的方劑。
順氣開痰飲(參見中風): 或加二冬、沙參之類。 這是治療痰壅導致喘的方劑。按醫家說《內經》論述喘,原因很多,但都不外乎是火氣上逆導致氣不下降。這個說法深得要領。所以張仲淳說:喘病屬於肺虛有熱,因而痰液壅塞,這個方子可以作為基礎加減使用。如果確實是因為痰而導致喘的,就可以用二陳湯、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。
保和丸(參見泄瀉): 這是治療因飲食積滯導致喘的方劑,可以加減使用。
生脈散(參見暑): 原方加蘇子、茅根、貝母(氣虛就會喘,用人參來補氣。喘說明氣消耗,用五味子來收斂。肺喜歡滋潤,所以用麥冬;肺需要疏通,所以用蘇子;肺討厭熱,用茅根來清火;肺討厭阻塞,用貝母來化痰。)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氣虛,導致火入於肺引起的喘。
八仙長壽丸(參見虛勞): 原方加麥冬(合用麥冬來清肺)、牛膝(各六兩)、紫河車(大補腎,一兩個),或者再加青鉛(黑色的可以引導腎氣下沉的藥物,化痰效果很好。在鐵鍋中融化,去除雜質,收集使用,二兩),真沉香、砂仁(如果氣從肚臍向上衝,這是腎虛不能納氣歸於根本,不是沉香、砂仁引導不能有效。各五錢。用茅根湯送服)。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陰虛導致火侵犯肺金引起的喘。
六味腎氣丸(參見腫脹):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腎虛導致水邪氾濫引起的喘。如果確實有腎陽衰弱的症狀和脈象,才可以用濟生腎氣丸。
參附湯:治療真陽不足,導致氣喘急迫、氣短頭暈(陽氣要向上脫散)、出汗、四肢冰冷(陽氣要向外脫散)。 人參(一到三兩)、製附子(一到五錢)。 這個方子如果真的是因為真陽將要脫散而導致的喘,要趕緊用來挽救,否則不要胡亂使用。
麻杏甘石湯:治療哮喘。 麻黃(炒,三到七錢)、杏仁(散風寒)、甘草、石膏(清肺熱)。合用二陳湯加瓜蔞(化痰)、蘇子、桑白皮、枳殼(降氣)。 這是降氣、化痰、清火,兼有散邪作用的方劑。這個病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,也不能純粹使用寒涼的藥物,擔心外邪難以解除。哮喘大多是由於痰火鬱積在內,風寒束縛在外的原因導致的。也可能是因為過食酸鹹的食物,或者是因為積熱熏蒸,病根很深,難以立即消除,應該避免風寒,節制油膩厚味的食物。
喘病的脈象,不應該是急促的。
喘病如果出汗且小便順暢的,就會死亡。如果腹瀉不止,也會死亡。如果出汗像油一樣、喘個不停的,就會死亡。久病導致肌肉消瘦而喘,六脈看起來正常的(像是燈油燃盡的徵兆),必定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