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3)
卷十一·書集 (3)
1. 舉例
一,一人患陰虛內熱。仲淳曰:法當用甘寒,不當用苦寒,然非百劑不效,慎勿更吾方,欲加減,使吾徒略為增損也。藥用二冬滋陰清肺,蘇子、枇杷葉、貝母下氣消痰,桑皮瀉火,骨皮、鱉甲、除蒸,白芍、五味、收斂,果百劑而安。大抵此症,傷損未重,內熱未甚,初起即便調治,大劑久服自效。
二,一人患目珠痛,如欲墜,胸脅及背,如捶碎狀,晝夜咳嗽,眠食俱廢,自分不起。仲淳令日進童便三大碗,七日下黑血無數,病即除,嗽熱如故。再投二冬、童便,以清肺熱,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貝母、竹瀝以下痰氣,青蒿、鱉甲、白芍以治肝火,久之未痊。病家疑其虛,自投黃耆二錢,入藥嘗之,竟夕悶熱不寐,始守前方,兼服噙化丸不輟,逾月而平。蓋此病本於親喪過哀,更觸惱怒,肺經熱甚,肝火上衝所致,故不宜參、耆。
白話文:
一位病人患有陰虛內熱,仲淳說:「應該用甘寒的藥物,不應該用苦寒的藥物,但要連續服用一百劑才能見效,不要隨意更改我的藥方,想要加減藥量,就讓我的弟子略微增減就好。」藥方使用二冬滋陰清肺,蘇子、枇杷葉、貝母下氣消痰,桑皮瀉火,骨皮、鱉甲除蒸,白芍、五味收斂,果真服用了一百劑後病就好了。總之,這種病症,損傷程度不嚴重,內熱也不很明顯,初期就開始治療,大劑量長期服用就能見效。
另一位病人患有眼球疼痛,好像要掉出來一樣,胸脅及背部像是被人用錘子打碎了一樣,晝夜咳嗽,睡眠和飲食都無法正常進行,自己感覺快要不行了。仲淳讓病人每天喝三碗童便,七天後排出了很多黑色的血,病就好了,但是咳嗽依然很熱。接著又給病人服用二冬和童便,用來清肺熱,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貝母、竹瀝用來化痰氣,青蒿、鱉甲、白芍用來治療肝火,但很久了還是沒有痊癒。病人家人懷疑他虛弱,自行服用黃耆兩錢,加入藥物一起吃,結果整晚悶熱難眠,才又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,並同時服用噙化丸,不間斷地服用,一個多月後才康復。這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親人過世過度哀傷,又遭受刺激生氣,導致肺經熱氣很重,肝火上衝所致,所以不適合服用參、耆。
三,一童子年十五,患寒熱咳嗽,面赤鼻塞,夜劇。家人以為傷風。仲淳視之曰:陰虛也。蓋傷風之症,面色宜黯,今反赤而明;傷風發熱,必晝夜無間,今只夜劇。鼻塞者,因火上升壅肺,故鼻塞,以是知其陰虛也。投龜甲以除寒熱,生地以補腎陰,麥冬、桑皮、貝母、沙參、百部清肺降火,五味救肺斂火,不四劑而安。
四,一人客邸耽於青樓,且多拂意之事,至冬底,忽大發寒熱咳嗽。醫者皆用發表和解,以外感治之。神色消耗,脈數虛中,時復一結,咳嗽有血,臥不貼席。仲淳曰:此陰虛症也。水虧火旺,故脈虛數;內有瘀血,故脈時見結,肺肝葉損,所以臥不能下,症屬不治。況誤認外感,多服發散,復蹈虛虛之戒耶!不數日而歿。
白話文:
三、
一位十五歲的童子,患了寒熱咳嗽,面色發紅鼻塞,夜間症狀加劇。家人以為是傷風。仲淳醫生診視後說:這是陰虛所致。因為傷風的症狀,面色應該黯淡,現在反而是紅潤光亮;傷風發熱,應該晝夜無間,現在只有夜間症狀加重。鼻塞是因為火氣上升阻塞肺部,所以鼻塞,由此可知是陰虛。
仲淳醫生開了龜甲來除寒熱,生地來補腎陰,麥冬、桑皮、貝母、沙參、百部來清肺降火,五味子來救肺斂火,不到四劑藥就痊癒了。
四、
有一個人在客棧裡沉迷於青樓,而且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,到了冬末,突然發作寒熱咳嗽。醫生都用發散解表的方法,當作外感來治療。患者面色憔悴,脈象虛數,有時又出現結脈,咳嗽帶血,臥床不能安穩。仲淳醫生說:這是陰虛的症狀。水虧火旺,所以脈象虛數;內有瘀血,所以脈象有時出現結脈;肺肝受損,所以臥床不能安穩,屬於不治之症。更何況誤以為外感,服用大量發散藥物,又犯了虛虛之戒!
不到幾天,病人就去世了。
五,一人形體卑弱,神氣短少,且素耽酒色,時常齒衄。春間偶患右乳傍及肩背作痛異常,手不可近,捫之如火,日夜不眠。醫用桃仁、紅花、乳、沒、延胡、靈脂等藥二十餘劑,不效。仲淳診視,六脈虛數,肝腎為甚,斷為陰虛火旺之症。當滋養陰血,扶持脾胃,俾陰血漸生,虛火降下,則痛不求止而自止。
如必以和傷治痛為急,則徒敗胃氣,克削真元,非所宜也。疏一方付之,用地、芍、枸杞、牛膝、麥冬滋養陰血,石斛、甘草扶持脾胃,桑枝、續斷、丹皮調和血脈,囑其十劑方有效。以陰無驟補之法耳。服至八劑後,脈氣漸和,精神漸旺,向未出房室,至此則能步至中堂,但痛處未盡除,然而生機則躍如矣。惜其欲速太過,惑於淺見,棄置不服,復以前方雜進。
白話文:
五、有一位身形瘦弱、精神不濟的病人,平時嗜酒好色,常有牙齦出血的毛病。春季時,突然患上右乳房及肩背疼痛,疼痛難忍,碰觸不得,摸起來像火燒一樣,日夜無法入眠。醫生開了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、延胡索、靈脂等藥物,服用了二十多劑,但沒有效果。
仲淳醫生診斷後,發現病人六脈虛弱,以肝腎虛弱為最嚴重,斷定是陰虛火旺的症狀。應該滋養陰血,扶持脾胃,讓陰血慢慢滋生,虛火慢慢下降,疼痛自然會消失。
如果執著於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來止痛,只會損傷脾胃,削弱元氣,是不適當的。於是仲淳醫生開了一張藥方,用生地、芍藥、枸杞、牛膝、麥冬滋養陰血,石斛、甘草扶持脾胃,桑枝、續斷、丹皮調和血脈。囑咐病人服用十劑藥,一定會有效果。這是採用慢慢滋養陰血的方法。
病人服用了八劑藥後,脈氣漸漸平穩,精神也逐漸好轉,之前一直臥床不起,現在已經可以走到大廳,但疼痛部位還沒有完全消除,但生機卻明顯增強。可惜病人急於求成,被淺薄的觀念所迷惑,棄置新藥方,又服用了以前的藥方。
一月後胃氣果敗,作嘔逆;陰血愈耗,發潮熱;脾氣傷盡,作腹脹,再半月而死矣。
六,一人病失血,歲二、三發。其後所出漸多,咳嗽發熱,食減肌削,屢至小康,不以為意。夏秋間偶發寒熱如瘧狀,每夜達曙,微汗始解。嗣後寒熱稍減,病轉下痢,進以參、術,胸膈迷悶,喉喑窒塞,服茯苓、山藥,預收紅鉛末,下黑血塊數升,胸喉頓舒,面容亦轉,以為得竹破竹補之法也。加用桂、附二劑,於是下利晝夜十數行,飲食難入,神識不清,病轉增劇。
嘉言診之,脾脈大而空,腎脈小而亂,肺脈沉而伏。病者問此為何症?曰:此症患在亡陰,今反用峻熱之藥,如權臣悍帥,不至犯上無等不已。行期在立冬後三日,於今計之,不過信宿,無以為方也。何以言之?經曰:暴病非陽,久病非陰,則數年失血,其為陽盛陰虛無疑。
白話文:
一個月後,胃氣衰敗,出現嘔吐反胃;陰血不斷消耗,發起潮熱;脾氣受損,腹部脹滿,再過半個月就去世了。
有個人患了失血症,每年發作兩三次。後來出血量越來越多,伴隨咳嗽發熱,食慾減退,身體消瘦,雖然多次恢復到健康狀態,但他卻不以為意。夏天秋天時,偶爾出現寒熱交替,像瘧疾一樣,每晚到天亮才稍微出汗退燒。之後寒熱症状減輕,轉而出現腹瀉,服用人參、黃芪,卻感到胸膈悶悶,喉嚨發啞,呼吸不暢。服用茯苓、山藥,預先服用紅鉛末,排出黑色血塊好幾升,胸喉頓時舒暢,面色也轉好,以為找到了對症下藥的方法。又加用桂枝、附子兩劑,結果腹瀉整天一夜不停,飲食難以下嚥,神志不清,病情加重。
嘉言診斷後發現,脾脈大而空虛,腎脈小而混亂,肺脈沉而隱沒。病人問這是什麼病症,嘉言說:「這個病症是因陰虛造成的,你卻使用峻熱的藥物,就像權臣悍將,不犯上作亂就沒完沒了。你離死亡的時間是立冬後三天,現在算起來,不過是一晚的時間,已經無法用藥物救治了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醫書上說,急性病不是陽盛,慢性病不是陰虛,你已經失血多年,這分明是陽盛陰虛。 」
況食減而血不生,漸至肌削而血日槁,虛者益虛,盛者益盛,勢必陰火大熾,上炎傷肺,咳嗽生痰,清肅下行之令盡雍。由是腎水無母氣以生,不足以蔭養百髓,柴柵瘦損,每申酉時,灑慄惡寒,轉而熱至天明,微汗始退,譬如夏日炎蒸,非雨不解,身中之象,明明有春夏無秋冬。用藥方法,不亟使金寒水冷,以殺其勢,一往不返矣。
乃因下利,誤用參、術補劑,不知肺熱已極,上有從皮毛透出一路;今補而不宣,勢必移熱於大腸,所謂肺移熱於大腸,傳為腸澼者是也。至用紅鉛末下黑血者,蓋陽明之血,隨清氣行者,久已嘔出,其陰分之血,隨濁氣行至胸中,為膜原所蔽,久瘀膈間。得經水陰分下出之血,引之而走下竅,聲應氣求之妙也。
白話文:
如果飲食減少,血液就無法生成,漸漸地肌肉消瘦,血液也逐漸枯竭,虛弱的人會更加虛弱,強壯的人則會更加強壯。這樣下去,必然會導致陰火熾盛,向上炎燒傷害肺部,引起咳嗽痰多,清肅下降的氣機完全被阻礙。因此腎水沒有母氣來滋生,無法滋養百髓,身體消瘦,每天申酉時分,就會感到寒冷發抖,轉而發熱到天明,微汗才退,就像夏天炎熱蒸烤,沒有雨水就無法解暑一樣,身體狀況分明是春天和夏天,卻沒有秋天和冬天。治療方法必須急用金寒水冷的藥物,以抑制病勢,否則就無法挽回。
因為腹瀉,誤用人參、黃芪等補藥,卻不知道肺熱已經非常嚴重,熱氣已經從皮毛透出。現在補而不宣,必然會把熱氣轉移到腸道,這就是所謂的肺熱移到腸道,導致腸澼的病症。至於使用紅鉛末下黑血,是因為陽明經的血液,隨著清氣向上運行,早就已經嘔吐出來了,陰分之血,隨著濁氣向下運行到胸部,被胸膜阻隔,長期淤積在膈肌之間。利用經水陰分下出的血液,引導它向下排出,這就是聲應氣求的妙用。
久積頓寬,面色稍轉,言笑稍適者,得其下之力,非其補之之力也。乃平日預蓄此藥,必為方士所惑,見為真陽大虧,遂放膽加用桂、附、燥熱,以盡劫其陰,致兩尺脈亂,火燔而泉竭,脾胃脈浮,下多亡陰,陽無所附,肺脈沉伏。金氣斂縮不行,神識不清,而魄已喪矣。昔醫云:亂世混濁,有同火化。
夫以火濟火,董曹乘權用事,漢祚焉得不終耶!
七,一人勞心太過、因食海鮮,嘔血有痰,喉間如鯁。日晡煩熱。士材診之曰:六脈不數,惟左寸澀而細,右關大而軟,思慮傷心脾也。以歸脾湯大劑,加生地、麥冬、丹皮、丹參二十餘劑,而症減六、七,兼服六味丸,三月遂不復發。
白話文:
長期積累的病症突然緩解,面色稍微好轉,說話和笑也稍微輕鬆,這是靠著身體本身的力量,而不是補藥的力量。這是因為病人平時服用錯誤的藥物,可能被道士迷惑,以為是陽氣大虧,所以放膽使用桂枝、附子等燥熱藥物,結果耗盡陰氣,導致兩尺脈亂,火氣過旺,陰液枯竭,脾胃脈浮,小便頻繁,陰氣消亡,陽氣無依,肺脈沉伏。金氣收縮不流通,神志不清,精魂已經喪失。古人說:亂世混濁,如同火燒一樣。
用火去救火,就像董卓、曹操專權用事,漢朝的江山焉能不滅亡!
一位患者因為過度勞心,又吃了海鮮,嘔血帶痰,喉嚨像卡了魚骨一樣,下午發熱。醫生診斷後發現脈象不規律,只有左寸脈澀細,右關脈大而軟,認為是思慮過度傷了心脾。用歸脾湯大劑量,再加上生地、麥冬、丹皮、丹參等藥物,二十多劑後病情減輕了六七成,再服用六味丸,三個月後就徹底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