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書集 (1)

1. 虛勞

虛勞之病,無外邪相干,皆由內傷臟腑所致。如酒傷肺,濕熱熏蒸,則肺陰消灼。色傷腎,精室空虛,則相火無制。思慮傷心,神傷血耗,血耗則火易上炎。勞倦傷脾,最能生熱,熱盛則內伐真陰。忿怒傷肝,鬱怒則肝火內熾而灼血,大怒則肝火上衝而吐血。此五者,皆能勞其精血。

《道經》云:涕、唾、精、津、汗、血、液,七般靈物總屬陰。陰虛則內熱生,而成虛勞之症。大抵因酒色成勞者為多耳,然有童子未室,而亦患此症者,此則由於先天稟受之不足,而稟於母氣者尤多。如母陰虛者,生子必多弱症也。其師、尼。寡婦、室女愆期,思欲不遂,氣血鬱結,以致寒熱如瘧,朝涼暮熱,飲食不思,經期不準,或致閉絕,成此病症者甚多,多由鬱火內蒸所致。方書之言虛勞,皆以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,混同論治,是以學者漫無指歸。

白話文:

虛勞病症並非外邪入侵所致,而是內傷臟腑引發的。比如過度飲酒傷肺,濕熱蒸熏,導致肺陰耗損;縱慾傷腎,精氣虛耗,導致相火失控;思慮過度傷心,神氣耗損,血氣虧虛,引發內火上炎;勞累過度傷脾,易生內熱,熱盛傷及陰液;憤怒傷肝,鬱怒積聚,肝火內熾灼傷血氣,大怒則肝火上衝,甚至吐血。這五種因素都能損耗精血。

道經記載,涕、唾、精、津、汗、血、液,這七種精華皆屬陰氣。陰氣虛損則內熱生長,導致虛勞症狀。多數虛勞症狀是由於過度飲酒和縱慾造成的,但也有一些童子未婚者也會患上此病,這往往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,尤其是母親體質虛弱,所生孩子更容易患病。另外,師尼、寡婦、未婚女子因情感壓抑,氣血鬱結,導致寒熱交替,食慾不振,月經不調甚至閉經,也容易發展成虛勞病症,主要原因是鬱火內蒸所致。古籍中論述虛勞病症時,往往將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混為一談,缺乏明確的治療方向,令學者無所適從。

不知氣虛者,面白無神,語言輕微,四肢無力,脈來微弱,陽虛者,體冷畏寒,手足逆冷,溺清溏泄,脈沉小遲,可投溫補。故謂虛勞之能服參、耆,為受補可治者,氣虛、附虛之症也。虛勞之不能服參、耆,為不受補不治者,血虛、陰虛之症也。雖血脫有補氣之法,此指卒暴失血,素非血虛之人,如新產之類,非所論於血因火燥致虛之症,其致使火之燥血者,水虛無以制之也。故經曰:一水不能勝五火。

五火者,五志之火也,一水者,腎中真陰之水也。水即精也。觀經言: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男子二八而天癸至。非陰生在後,而陰成之難乎?又言,人年四十,而陰氣自半也。非陰衰在前,而陰之易凋乎?所謂陰者,即我之精而造我之形者也。人生全盛之數,前後止二十餘年,而形體漸衰。

白話文:

氣虛的人,臉色蒼白無光,說話聲音輕微,四肢無力,脈搏微弱。陽虛的人,身體怕冷,手腳冰涼,小便清稀,大便溏瀉,脈搏沉細緩慢,可以服用溫補藥物。因此,虛勞症狀中,能夠服用人蔘、黃芪等補藥的,屬於氣虛、陽虛等症狀,可以治癒。而無法服用人蔘、黃芪等補藥的,則屬於血虛、陰虛等症狀,無法治癒。雖然血虛也有補氣的方法,但這是指突然失血,本身並不血虛的人,比如產婦等,不屬於血因火燥致虛的症狀。導致火燥血虛的原因,是水虛無法抑制火氣。因此經書上說:一水不能勝五火。

五火指的是五臟的火氣,一水指的是腎中真陰之水,也就是精氣。經書上說:女子二十七歲天癸至,男子二十八歲天癸至。這說明陰氣的生成並不容易,而且陰氣容易衰退。經書又說:人到四十歲,陰氣就衰減一半了。這也說明陰氣衰退是先於其他衰老現象的。所謂陰氣,就是精氣,它構成了我們的形體。人一生最旺盛的時期只有二十多年,之後形體就會逐漸衰老。

故丹溪引日月之盈虧,以為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。而王節齋則以為陰虛成病者,十之八、九,陽虛成病者,百無一、二。蓋以節欲者少,縱欲者多耳。夫人但知縱欲勞精,抑孰知陰精日損,飲食無味,轉勞轉虛,轉虛轉勞,脈從內變,色不外華。其為病也,在腎則為腰脊腿脛痠軟,或悠隱而痛,為骨蒸內熱盜汗,或至夜發熱,為遍身骨酸,或疼痛如折,為夢交失精,或自遺滑瀉,為耳中嗚,為足心熱。在心則為驚悸怔忡,為掌中乾熱,為虛煩無寐或夢魘不寧,為口苦舌乾,或口舌糜爛。

在肺則為咳嗽多痰,或乾咳少痰,為胸滿氣逆,或喘息促急,為兩顴紅若胭脂,為鼻中氣如火熱,為咳血,為衄血,甚則吐涎如白沫,一邊不能睡,咽疼喉爛,聲嘶音啞。在於肝則為寒熱如瘧,為頸項瘰癘,為脅作脹作疼,為兩目或澀或痛,為頭暈,為眼花,為多怒,為吐血。在脾則為飲食少思,為噁心嘔吐,為脹滿腹痛,食不消化,為腸鳴泄瀉,肌。

白話文:

因此丹溪認為,日月盈虧代表陽氣常盛,陰氣常不足。而王節齋則認為,陰虛導致疾病的佔八九成,陽虛導致疾病的則不到百分之一二。這主要因為節制慾望的人少,放縱慾望的人多。人們只知道放縱慾望會損耗精氣,卻不知道陰精日漸損耗,會導致食慾不振、越勞越虛、越虛越勞,脈象從內部發生變化,面色也變得不好看。因此產生的病症,在腎臟方面,會表現為腰背腿腳酸軟,或者隱隱作痛,骨蒸內熱盗汗,或者夜間發熱,全身骨頭酸痛,甚至疼痛如斷裂,夢中遺精,或者自遺滑瀉,耳鳴,腳心發熱。在心臟方面,會表現為心悸怔忡,手掌乾燥發熱,心煩失眠或者夢魘不安,口苦舌乾,或者口舌糜爛。在肺臟方面,會表現為咳嗽痰多,或者乾咳少痰,胸悶氣逆,或者呼吸急促,兩頰紅如胭脂,鼻中氣息像火一樣熱,咳血,鼻出血,嚴重者還會吐出白色泡沫,一邊睡不著,咽喉疼痛糜爛,聲音嘶啞。在肝臟方面,會表現為寒熱交替如瘧疾,頸項瘰癘,脅肋脹痛,眼睛澀痛,頭暈眼花,容易生氣,吐血。在脾臟方面,會表現為食慾不振,噁心嘔吐,腹脹腹痛,消化不良,腸鳴泄瀉,肌肉无力。

肉消瘦。此皆五臟虛勞之本症。經曰:治病必求其本。須審其因何致損,何臟受傷。如因於色者,則知其傷在腎,縱有他經現症,亦當以補腎為本,而兼治他經之症。其因於酒者,又當以清肺為先。標本即審,然病之傳變無窮,不可不察。如腎傳心、心傳肺、肺傳肝、肝傳脾、脾再傳腎,此傳其所勝之臟,侮而乘之,謂之賊克,大凶之兆。經云:諸病以次相傳者死。

謂五臟以次相傳而克遍也。《難經》云:七傳者死,謂如病始於腎,而脾復傳腎,是謂六傳,已盡一臟,不可再傷也。如腎病不傳心而傳肺,此間一臟,而傳於生我之母,以母子氣通,子病及母也。如腎病不傳心傳肺,而傳肝,此間二臟而傳於己生之子,母病及子也。如腎病不傳心、傳肺、傳肝,而傳脾,此間三臟而傳己所不勝之臟,經所謂輕而侮之也。

白話文:

人體如果出現肉體消瘦的情況,通常是五臟虛勞的根本病症。醫書上說,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,要仔細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五臟受損,哪個臟器受到了傷害。如果因為房事過度導致虛勞,就知道腎臟受損,即使其他臟器也有症狀,也應該以補腎為根本,同時兼顧其他臟器的治療。如果因為過量飲酒導致虛勞,就應該以清肺為先。

要治療疾病,必須先弄清楚本病和標證,但是疾病的變化無窮,不能不仔細觀察。比如腎虛會傳到心臟,心虛會傳到肺臟,肺虛會傳到肝臟,肝虛會傳到脾臟,最後脾虛又會傳回腎臟,這就是臟氣相傳,互相克制,稱為賊克,是大凶之兆。醫書上說,疾病一環扣一環地傳下去,最終就會導致死亡。

這就是指五臟互相克制,逐漸傳遍全身。醫書上說,如果疾病傳了七次就會死亡,比如疾病一開始從腎臟開始,然後傳到脾臟,再傳回腎臟,這樣就已經傳了六次,一個臟器已經受損,不能再被傷害了。如果腎虛沒有傳到心臟,而是傳到肺臟,這就跳過了一個臟器,傳到了生我之母,因為母子之間氣血相通,所以子病也會影響到母親。如果腎虛沒有傳到心臟和肺臟,而是傳到肝臟,這就是跳過兩個臟器,傳到了己生之子,因為母親的病會影響到孩子。如果腎虛沒有傳到心臟、肺臟和肝臟,而是傳到脾臟,這就是跳過三個臟器,傳到了自己不克制的臟器,醫書上稱為輕而侮之。

傳乘不明,豈能治病。虛勞一症,世之偏於陰虛者,比比皆是,而醫者每不深晰氣血陰陽,模糊調治,甚為夭亡者,何可數哉!試詳言之,其誤有七。一曰:引火歸元之誤。命門之火,謂之龍火,亦謂之真陽。如果衰弱,腎中陰盛,龍火不能安其位,浮越於上,而為上焦假熱,面赤煩躁口渴,甚者舌苔等症。

但口雖渴而不欲飲水,苔雖有而舌必滑軟,足冷過膝,小便清長,其右尺脈必沉小而遲,或浮大無根。此陰盛於下,逼陽於上之假症。如夏至一陰生,水底冷而天上熱,龍為陽物,故隨陽而上升,此正宜用八味之屬,冰冷與飲,假寒之藥,騙之下咽之後,冷性既除,熱性始發,浮游之火,可得引之歸原,如冬至一陽來復,地中水暖,而龍歸大海也。至若虛勞之症,是因腎水真陰虛極,水不攝火,火因上炎。

白話文:

很多疾病的病因不明確,這樣怎麼能治病呢?虛勞是一種常見的病症,大多數患者都屬於陰虛,但很多醫生對氣血陰陽的關係理解不夠透徹,治療方法模糊不清,導致許多患者因此喪命,實在令人痛心。以下就來分析一下常見的七種治療錯誤。

第一種錯誤是:錯誤地使用引火歸元的方法。命門之火,又稱龍火,也叫真陽。如果命門之火衰弱,腎中陰氣過盛,龍火就會失去位置,浮游向上,導致上焦假熱,表現為面紅、煩躁、口渴,嚴重者還會出現舌苔等症狀。

但這種情況下,患者雖然口渴,卻不願喝水,舌苔雖然有,但舌頭一定很滑軟,雙腳冰冷超過膝蓋,小便清長,右尺脈一定沉細而遲,或者浮大無根。這是因為陰氣在下面過盛,逼迫陽氣向上浮游而引起的假症。就像夏至時節陰氣開始生長,水底冰冷而天空炎熱一樣,龍火屬於陽性之物,所以會隨著陽氣上升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八味地黃丸等性質寒涼的藥物,用虛寒的藥物騙過患者,讓藥物進入胃腸之後,寒性去除,熱性就會顯現出來,浮游的龍火就能被引導回到原位,就像冬至時節陽氣開始復甦,地下的水變得溫暖,龍火就會回到大海一樣。

至於虛勞病症,是因為腎水真陰嚴重虧虛,水無法約束火,火因此向上炎熱而導致的。

而致面赤唇紅,口鼻出血。齒痛齒衄,種種上焦虛熱之症,雖亦龍火上炎,與虛陽上浮不同,縱有下部惡寒足冷,此因虛火上升所致,非真陽衰而然。故其小便必黃赤,其脈必帶數,有內熱的症之可據。設誤用桂、附引火歸原之法,是抱薪救火,上焦愈熱,而咳喘燥渴益甚,咽痛喉爛諸症至矣。二曰:理中溫補之誤。

理中者,理中焦之虛寒也。虛寒腹痛,綿綿痛而無增減,喜熱手按,熱飲食,虛寒泄瀉,水穀不化,而澄澈清冷,必有虛寒之症脈可憑,然後用之有效。今人一見脹滿腹痛,食不消化,腸鳴泄瀉等症,便認為虛寒,而投以白朮之香燥,又濟以乾薑之辛熱,甚者更加桂、附;殊不知虛勞患在傷陰,再補其陽,則陽益亢,而陰益竭,諸熱悉加,是促之死也。

白話文:

這會導致臉紅唇紅、鼻出血、牙痛牙齦出血,各種上焦虛熱的症狀。雖然也是龍火上炎,但和虛陽上浮不同,即使有下半身怕冷腳冷,也是因為虛火上升造成的,不是真陽衰弱。因此,他們的尿液一定會呈黃色或紅色,脈象一定會帶有數脈,這可以作為內熱的依據。如果錯誤地使用桂枝、附子引火歸原的方法,就相當於抱著柴火救火,上焦會更加炎熱,咳嗽、喘息、口乾舌燥等症狀會更加嚴重,咽喉疼痛、喉嚨潰爛等症狀也會出現。

第二種錯誤是理中溫補。

理中指的是調理中焦的虛寒。虛寒腹痛、持續疼痛但沒有增減,喜歡熱敷、吃熱食,虛寒性腹瀉、食物消化不良,排泄物清澈冷淡,這些都屬於虛寒的症狀,有相應的脈象可以佐證,之後再使用理中湯才能有效。現在有些人只要看到腹脹腹痛、消化不良、腸鳴腹瀉等症狀,就認為是虛寒,就服用白朮的香燥、乾薑的辛熱,甚至加用桂枝、附子;殊不知虛勞患者的病根在於傷陰,再補陽,就會導致陽氣過盛、陰氣更加虛弱,各種熱症都會加重,等於是加速死亡。

更有見其脹滿泄瀉,遂引經文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,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,而用補中益氣湯,以升清降濁,誤施升柴,反提陰火上逆,以致咳喘頻增,吐衄交至,而危亡見矣。然使其溫補得售者,亦病家不明有以致之耳。蓋助陽之藥,能使胃氣一時暫壯,飲食增加,彼此誇功,固執不改,至死不悟,良為可憫。

三曰:參、耆助火之誤。夫虛勞之可受參、耆者,肺必無熱者也,肺脈按之而虛必不數者也。故有土旺而金生,勿拘拘於保肺之說,古人每用之而奏功。而今則火已灼金而咳矣,火蒸津液而化為濃痰矣,君相亢甚,而血隨之上逆矣,猶引無陽則陰無以生,虛火可補,參、耆之屬,富貴之家,大劑投之。因之陽火愈旺,而金益受傷。

白話文:

更有人看到病人腹脹腹瀉,就引用經文說:「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;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」,於是就使用補中益氣湯,想要升清降濁,結果卻錯誤地使用了升柴,反而把陰火提上逆流,導致咳嗽喘息加劇,嘔吐鼻血不斷,最終危及生命。然而,即使是那些靠溫補藥物治好病的人,也是因為病人自己不清楚病因造成的。因為助陽的藥物,雖然能讓胃氣暫時強壯,食慾增加,彼此互相誇耀療效,固執己見,不肯改變,直到死亡也不明白原因,實在令人同情。

第三點錯誤是:人參、黃耆助火。其實,只有肺部沒有熱,脈象按之虛弱而不數的人,才能服用人參、黃耆。這是因為土旺生金,不必拘泥於保護肺部的說法,古人經常使用人參、黃耆,而且取得了成功。但現在病人已經是火灼金而咳嗽,火蒸津液而化為濃痰,君相之氣互相亢奮,導致血液上逆,仍然認為沒有陽氣,陰氣就無法滋生,虛火可以補,於是富貴人家就大量服用人參、黃耆。結果,陽火更加旺盛,肺金受到的傷害就更嚴重了。

所以好古有肺熱還傷肺,節齋有服參必死之叮嚀也。四曰:苦寒瀉火之誤。實火為病,可以苦寒直折之,然當熱去即止,不可過用。虛火為病,陰之虧也,豈知、柏苦寒之劑可能清之!服之者,非惟不能清熱,抑且有損其陰,徒敗胃氣,食少瀉多,將何療治。甚者,見其大便燥結,肆用硝、黃以通之。

不知腎主二便,腎主五液,腎之津液既虧,自然不能濡潤,滋其陰,潤其燥,而便自通。彼既虛之陰,豈能勝硝黃之攻代乎?故士材之論,昧者徒從其溫補,自明者觀之,知其深戒苦寒之不可妄用也。五曰:二陳消痰之誤。痰在脾經者,名曰濕痰。其痰滑而易出,或稀如飲水者,名曰痰飲。

白話文:

因此古人有肺熱還會傷肺的說法,也會有節制飲食時服用人參必死的叮囑。第四點,苦寒瀉火容易犯錯。實火導致的疾病,可以用苦寒的藥物直接治療,但等到熱症消退就應該停止服用,不可過量使用。虛火導致的疾病,是陰氣不足造成的,怎麼會知道柏、苦寒的藥物能清熱呢?服用這些藥物,不僅不能清熱,反而會損傷陰氣,徒勞無功地敗壞胃氣,食慾不振,腹瀉不止,將如何治療?更甚者,看到患者大便乾燥,便肆意使用硝石、黃連來通便。

他們不知道腎臟主宰大小便,腎臟也主宰五液,腎臟的津液已經不足,自然無法滋潤,補充陰氣,潤滑乾燥,讓大便自然通暢。患者本來就虛弱,怎麼可能經得起硝石、黃連的攻伐呢?所以,精通藥理的人,愚昧者只會遵循溫補的藥方,明智的人則能深刻認識到苦寒藥物不可隨便使用的道理。第五點,二陳湯消痰容易犯錯。痰在脾經的,稱為濕痰,這種痰滑利易於排出,或者稀薄如水的,稱為痰飲。

濕者燥之,半夏為正治之藥。若陰水不足,陰火上升,肺受火侮,不得清肅下行,由是津液凝濁,不生血而生痰,此當以潤劑滋其陰,使上逆之火,得返其宅而息焉,則痰自清矣,投以二陳,立見其殆。六曰:辛劑發散之誤。世之真陰虛而發熱者,十之六、七,亦與外感無異。

火逆衝上,則頭脹微痛;火升壅肺,則有時鼻塞:陰虛陽陷入里,則灑淅惡寒;陰虛陽無所附,則浮越肌表發熱。但其發時,必在午後,先灑淅惡寒,少頃發熱,熱至雞鳴寅卯時分,盜汗出而身涼。或無微寒,而但午後發熱,必現前列腎虛諸症。或兼唇紅顴赤,口渴煩躁,六脈弦數,或虛數無力。

白話文:

濕氣重就需要乾燥,半夏是治療濕氣的良藥。如果陰液不足,陰火上炎,肺部受到火氣侵襲,無法正常下降,就會導致津液凝結成痰,無法生血。這時應該用滋潤的藥物補充陰液,讓逆行的火氣回到原本的位置,自然而然痰液就會消散。可以用二陳湯來治療,效果很快。第六點要注意:辛辣發散藥物使用錯誤。很多人是真陰虛導致發熱,這種情況跟外感很像。

火氣逆流向上,就會頭脹微痛;火氣上炎阻塞肺部,就會偶爾鼻塞;陰虛陽氣下陷,就會怕冷發抖;陰虛陽氣無所依附,就會浮於肌表發熱。這種發熱通常在下午出現,先怕冷發抖,過一會兒就發熱,熱到雞鳴寅卯時分,出盜汗,身體就涼了。有些人沒有明顯的怕冷,只在下午發熱,同時伴隨腎虛的症狀。也可能出現嘴唇紅、臉頰紅、口渴煩躁、脈搏弦數,或者脈象虛弱無力。

此宜大劑補陰,如保陰、六味之屬。若認為外感,而用風藥以表散之,則魄汗淋漓,諸虛蜂起。或有失血之人,表之無汗,經所謂奪血者無汗也,再強發之,血必從耳目口鼻中出,為上厥下竭,難治之症。今人一見發熱,便用表散,更以為邪尚未盡,禁其飲食,以致胃氣餒憊,至於死亡,可不寒心。七曰:治療過時之誤。

上古聖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。如勞神者,常養其心;勞倦者,常補其脾,多怒者,常滋其肝血;多飲者,常清其肺熱;好色者,峻補其腎水。及病之方萌,即為補救。仲景曰:凡人有病,不時即治,隱忍冀瘥,必成錮疾。所以虛勞終罕得愈者,以內熱之症,人多易忽,虛症漸見,猶不求治,自恃飲食起居如常,面顏如舊,仍縱恣酒色,且諱言虛勞,而醫者又逢迎遷就,致病日深。

白話文:

這類病症應該使用大劑量的補陰藥物,比如保陰、六味地黃丸等等。如果誤認為是外感風寒,而使用風藥來發散表邪,就會導致大量出汗,導致身體虛弱,各種虛症紛紛出現。或者有些失血的人,表面上沒有出汗,這是因為失血的人不會出汗,再強行發汗,血就會從耳、目、口、鼻中流出,導致上厥下竭,成為難以治療的病症。現在很多人一見發熱就用發散藥物,甚至認為邪氣尚未完全消除,就禁止病人飲食,導致胃氣虛弱,最終導致死亡,真是讓人心寒。

古代聖人治病,不等到病發才治療,而是預防疾病。比如,經常勞神的人,就要常養心;經常勞累的人,就要常補脾;容易生氣的人,就要常滋養肝血;經常喝酒的人,就要常清肺熱;好色的人,就要常補腎水。等到疾病剛要發作時,就及時採取措施治療。張仲景說:「人體有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一味忍耐希望自己能好轉,最終就會變成頑固的疾病。」所以,虛勞症很少能治癒的原因,是因為內熱的症狀,人們很容易忽略,虛症逐漸顯現,仍然不求醫治,自認為飲食起居如常,面容如舊,仍然縱情酒色,而且忌諱談論虛勞,醫生也迎合患者的想法,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。

迨至咳嗽痰紅,吐血寒熱,飲食少思,病已成而後藥之,譬之渴而穿井,鬥而鑄兵,不亦晚乎!然而治之最難,有三大要法,不可不講也,一曰,補腎水。經云: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。故五液皆歸乎精,而五精皆統乎腎,腎有精室,是曰命門,精藏於此,氣化於此,精即陰中之火也。故命門之水火,為十二臟之化源。

心賴之,則君主以明;肺賴之,則治節以行;脾胃賴之,濟倉廩之富;肝膽賴之,資謀慮之本;膀胱賴之,則三焦氣化,大小腸賴之,則傳導自分。故水火之功,缺一不可。然火衰者甚少,而水虛者恆多。王節齋云:少年腎水正旺,似不必補,然施泄過度,豈能充滿。中年欲心雖減,然少年斫喪既多,焉得復實。

白話文:

等到咳嗽時痰液呈紅色,吐血伴隨寒熱,飲食減少,思慮減退,疾病已經形成才開始用藥治療,這就好比口渴了才去挖井,打仗了才開始鑄造兵器,豈不是太晚了嗎?然而,這種情況下的治療最困難,有三大要點不可不講,第一點就是補腎水。

經書上說:腎臟主宰著水,接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起來。所以五種液體都歸於精華,而五種精華都由腎臟統轄,腎臟有貯藏精華的地方,稱為命門,精華儲存在這裡,氣化也發生在這裡,精華就如同陰中的火一樣。因此,命門的水火是十二臟腑化生的根源。

心臟依靠它,才能君主之明;肺臟依靠它,才能治節之道得以運行;脾胃依靠它,才能滋養倉廩的豐盛;肝膽依靠它,才能提供謀慮的根本;膀胱依靠它,才能三焦氣化;大小腸依靠它,才能傳導消化。所以,水火的功用缺一不可。然而,火衰的現象很少,而水虛的現象卻很多。

王節齋說:年輕人腎水正旺,似乎不需要補腎,然而過度泄瀉,又怎麼可能保持充盈呢?中年人慾望雖然減少,但年輕時過度耗損,又怎麼可能恢復充實呢?

既至老年,天真漸絕,只有孤陽。故人自少至老,所生疾病,靡不由於真陰不足。即童子稟賦弱者,從幼填補真陰,亦有可復之天。所以補陰之藥,亦自少至老,不可或缺,況虛勞因入房太甚而得者乎?故保陰、六味、左歸之屬,皆甘寒滋水添精之品,補陰以配陽,正王太樸所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,丹溪所謂滋其陰則火自降,譬之燈殘火焰,添油則焰光自小也。然須制大劑,長久服之。

蓋益陰之藥,必無旦夕之效,以陰無速補之法也。至若因於酒者,清金潤燥為主,而保陰之屬,仍不可廢。何則?好飲之人,仍有不患虛勞者,以腎水虛也。虛則必寡於畏,而復灼久傷之肺,焉得不病!補北方正所以瀉南方而救肺也。因於思慮者,清心養血為主,而保陰之屬,仍不可缺,所謂水壯而火熄,勿亟亟於瀉心是也。因於勞倦者,培補脾陰為主,而佐以保陰之劑。

白話文:

人到老年,天生之氣漸漸衰退,只剩下陽氣。因此,從小到老,各種疾病的發生,都源於陰氣不足。即使是體質虛弱的孩童,從小開始補充陰氣,也有恢復健康的機會。所以,補陰藥物,從小到老都不可或缺,特別是因房事過度導致虛勞的人。因此,保陰、六味、左歸等藥物,都屬於甘寒滋潤、補益精氣的藥品,用來補充陰氣以平衡陽氣,正如王太樸所說: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」,丹溪也說:「滋其陰則火自降」,就像燈火將滅,添加油料,火焰自然會變小。但是,需要服用大劑量,並且長期服用。

因為益陰藥物,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因為陰氣無法快速補充。如果是因飲酒導致虛勞,則以清熱潤燥為主,但保陰藥物仍不可廢棄。這是因為,嗜酒之人,也有人不患虛勞,這是因為腎水不足,水不足則無法克制火,容易導致肺部受損,自然會生病!補北方腎水,就是為了瀉南方心火,以救治肺部。如果是因思慮過度導致虛勞,則以清心養血為主,但保陰藥物仍然不可缺少,這就是「水壯而火熄,勿亟亟於瀉心」的道理。如果是因勞倦導致虛勞,則以培補脾陰為主,並輔以保陰藥物。

經曰: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於腎。故知勞倦傷脾,內熱者必及於腎也。若忿怒傷肝動血,保陰、六味丸為正治之劑。蓋水旺則龍水不炎,而雷火亦不能發,乃腎肝同治之法也。二曰,培脾土。脾胃為後天之根本,經曰,安穀則昌。蓋精生於穀,飲食多,自能生血化精,精血漸生,雖有邪熱,藥得以制之消之,久則火自降而陰自復。若脾胃一弱,則飲食少而血不生,血不生則陰不足以配陽,而五臟齊損。

故曰,又歸重於脾胃。而言一損損於肺,皮聚而毛落:二損損於心,血脈不能榮養臟腑;三損損於脾,飲食不為肌膚,四損損於肝,筋緩不能自收持,五損損於腎,骨痿不能起於床。從上而下者,過於胃則不治,至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;從下而上者,過於脾則不治,至皮聚而毛落者死。所以仲景治虛勞,惟用甘藥,建立中氣,以生血化精,充溢臟腑,為復虛勞諸症之良法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:如果有人長途跋涉勞累,遇到酷熱而感到口渴,口渴就代表陽氣內攻,陽氣內攻就會導致熱氣留在腎臟。因此可知勞累會傷脾,內熱必定會影響腎臟。如果生氣傷肝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服用保陰丸、六味丸是治療的正道。因為水氣旺盛,龍水就不會發炎,雷火也無法燃起,這是治療腎肝同時的方法。

第二,要滋補脾土。脾胃是後天之本,古籍記載:飲食安定,則人體昌盛。因為精氣源於食物,飲食充足,自然能生血化精,精血逐漸生成,即使有邪熱,藥物也能制伏消除,時間久了,火氣自然降下去,陰氣自然恢復。如果脾胃虛弱,就會飲食減少,血液不能生成,血液不足,陰氣就無法配合陽氣,五臟就會一起受損。

所以說,治病也要重視脾胃。如果脾胃受損,會導致肺氣虛弱,皮膚緊縮,毛髮脫落;脾胃受損更嚴重,會導致心氣虛弱,血液循環無法滋養臟腑;脾胃受損最嚴重,則飲食無法化為肌膚,身體消瘦;脾胃受損,會導致肝氣虛弱,筋骨鬆弛,無法自主收縮;脾胃受損最嚴重,則腎氣虛弱,骨骼痿軟,無法起床。從上往下受損,超過胃部就無法治療,嚴重到骨骼痿軟無法起床就會死亡;從下往上受損,超過脾臟就無法治療,嚴重到皮膚緊縮,毛髮脫落就會死亡。因此張仲景治療虛勞,只用甘味藥物,建立中氣,以生血化精,充盈臟腑,是治療虛勞諸症的良方。

一遵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之旨也。味非獨藥也,五穀之味皆味也,補以味而節其勞,則積貯漸富,大命不傾。經云:陰陽形氣俱不足者,調以甘藥。蓋藥食之入,必先脾胃,而後五臟得稟其氣。脾胃強,則五臟俱盛,脾胃弱,則五臟俱衰。故中氣不足者,非甘不可。況土強則金旺,金旺則水充。

又男子以脾胃為生身之本,女子以心脾為主命之根。故治虛勞者,毋論何臟致損,皆當以調養脾胃為主。三曰,慎調攝。虛勞之因,因於酒色者最多,其因於憂愁思慮,抑鬱多怒者,復亦不少。

所以童子、室女不生歡笑,及鰥、寡、僧、尼易犯此病者,謂非針藥之可治,必須消遣情懷,隨遇皆安,然後療治,庶能愈病,乃今之患此症者,徒仗諸草木,奉為復原之品,外則疲勞形體,內則沉湎七清,酒色不屏,辛熱不戒,此乃自趨死徑,間有知戒酒色,節勞逸,而於七情多所難釋。不知心有妄動,氣隨心散,氣散不聚,精逐氣亡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精氣不足的情況下,我們應該使用滋補的食物來補充。滋補並非僅限於藥物,五穀類食物的滋味都屬於滋補範疇,只要適度地食用這些滋補的食物,並避免過度勞累,那麼身體的能量會逐漸積累,生命的力量不會衰減。經典中提到,對於陰陽形氣都不足的人,應調理以甘甜的食物。因為食物進入人體,首先需由脾胃消化,然後再將能量轉移至五臟。如果脾胃健康,五臟都能得到充足的能量;相反,如果脾胃衰弱,五臟也會相對衰弱。因此,對於中氣不足的人來說,甘甜的食物是不可或缺的。此外,當脾胃強壯時,金屬(代表肺)的活力也會增加,而金屬的旺盛又會促使水(代表腎)的充盈。

再者,男性以脾胃為生命的基礎,女性則以心脾為生命的根本。因此,治療虛勞,無論是哪個臟器受損,首要的治療方法都應集中在調養脾胃上。第三點,要謹慎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。導致虛勞的原因很多,其中因於酒色的最多,因憂愁思慮、鬱悶多怒的情況也不少見。

兒童、未婚少女、寡婦、和尚、尼姑等,他們之所以容易患病,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情緒難以調節,不能適應生活中的變化,或者缺乏對情緒的控制。這種情況下,單靠針藥治療是不足以改善病情的,必須通過調節情緒,保持平靜的心態,隨遇而安,這樣纔能有效地治療疾病。現在的患者往往只依靠草藥,企圖恢復健康,但他們在外在表現疲憊,在內則沈溺於七情六慾,放縱飲酒、色慾,不顧忌辛辣熱烈的食物,這無疑是在走向死亡的道路。即使有些患者知道要戒除酒色,適當休息,但在處理情感問題上仍然感到困難。實際上,如果心有妄念,氣息就會隨心散失,氣息無法聚集,精氣就會隨之消散。

故廣成子曰:必靜必清,無勞汝形,無搖汝精,乃可以長生。斯言真可為虛勞調攝之良法也。余觀世人,患虛勞者,十常六、七,然百中難保其一者,以病者治之不早,醫者治之不善。余少得斯疾,調養二十餘年,至今無恙者,可見此病之非不可療也。

顧余每論此病,痛切憂心,故特發明致陰虛成病之因,次及方書之混列,更推真陰易虛之故,以及諸症標本傳乘,並誤治之弊,而始之以治要,其旨歸如是,非敢矯當世之偏,實本諸先哲之經驗發明,余又親歷之而不爽,故剖衷相告,幸醫者、病者,咸三複於茲篇云爾。

白話文:

因此廣成子說:「一定要靜心、保持心神清明,不要勞累身體,不要耗損精氣,才能長生不老。」這句話確實可以作為調養虛勞的最佳方法。我觀察世人,患有虛勞的人十之六七,但能痊癒的卻百中難得其一,這是因為病人治療不及时,醫生治療不當。我年輕時也得了這種病,調養了二十多年,至今仍然安好,可見這種病並非不可治癒。

然而,我每次談論這種病,都感到十分痛心,所以特地闡明陰虛導致疾病的原因,接著討論醫書中關於虛勞的混亂記載,進一步推論真陰容易虛弱的原因,以及各種症狀的本末源流和傳承,並指出誤治的弊端,最後才總結出治療要點,其主旨就是這樣。我並非有意要矯正當今醫學的偏頗,而是根據先賢的經驗發明,我本人也親身經歷過,絕無虛假,因此將我的心得坦誠相告,希望醫生和病人都能仔細閱讀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