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二·禮集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禮集 (17)

1. 金石部

〔邪解心涼,煩躁自除〕。水煎傾盆中,凝結在下粗樸者為朴硝,〔又名皮硝、鹽硝〕,其質重濁,力緊急而不和,只可施於囪莽壯實之人,及敷塗腫毒火丹之用。在上如麥芒者為芒硝,如牙者為馬牙硝,其質稍清。用質清者,再經煎煉,為玄明粉,尤為精粹。究其功用皆同,無熱不蕩,無結不散,無堅不磨,無積不推,其性勇往直前,故邪熱深固,堅結不通者,用之如神。

若非邪結下焦,堅痛不可按者忌用,恐其誤伐真陰也。血涸津枯,以致大腸燥結者,切戒勿施。能利大便,墮胎,孕婦應下者,或以玄明粉代之,必兼用大黃引之,直入腸胃,潤燥軟堅瀉熱,母子俱安。然在三、四月及七、八月,不宜用之。方士濫誇玄明粉卻病延年,無根之說也。

風化硝,〔以芒硝於風日中消盡水氣,自成輕飄白粉。〕治上焦心、肺痰熱,而不泄利。

硝石,〔又名火硝、焰硝。〕丹灶家用制五金八石,銀工家用化金銀,兵家用作火藥、其功用相似朴硝。但朴硝其性只能下走,不能上升,陰中之陰也,硝石之性但能上升,水中之火也。

綠礬,〔酸澀涼,入醋煅赤研細。〕燥脾濕而化痰涎,消積滯而治疳蟲。〔凡腹中肉食堅積諸藥難化者,同健脾消食藥為丸,投之輒消。小兒疳蟲,食土及生物者亦神效。〕脹滿黃腫並效,腸風瘧疾均求。〔色青味酸,煅之則赤。能入血分,伐木又能燥濕,化涎消積,故脹滿黃腫瘧疾疳氣主之。治腸風瀉血者,燥濕除熱收澀之功也。〕

能令人作瀉,胃弱者不宜多用。服此終身忌食荍麥,河魨,犯之即死。

白礬,〔酸澀寒〕君黃蠟丸服,護膜防癰毒內攻,〔凡治癰疽,當服之以護膜,膜苟不破,雖劇必痊。一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,服此而愈。〕共苦參煎湯浸足,治腳氣衝心。〔取其除熱燥濕墜濁。〕可吹喉痹,〔取其除熱解毒。〕用洗脫肛。〔取其收澀。〕

墜濁解毒,除熱燥濕,性急收澀之藥,多服令人上湧下瀉。

赤石脂,〔辛甘酸溫,入心、腎、胃、大腸四經。研細宜調服。〕止久痢泄瀉,除崩淋赤滯。〔下焦虛脫,無以閉藏,他藥固澀,性多輕浮,惟此體重性澀,能直入下焦血分而固脫。〕吐飲無時,小便不禁,調服即止,〔有人頻吐稀清痰水,諸藥不效,服此而愈。〕肛門下脫,肌肉難生,敷之立效,〔一切瘡癰不斂,赤石脂研末摻之,即生肌如神。〕

痢疾積滯未盡,服之有禍。

花蕊石,〔酸辛溫,煅研如粉。〕消瘀血如神,〔一切瘀血,童便調服三、五錢,能使化為黃水。〕敷金瘡至效。〔酸能斂血,復能化瘀,敷之即合,仍不作膿。〕

無瘀血停留者勿用。

雄黃,〔辛苦溫,有毒,入胃、肝二經。〕殺蟲神品,化瘀血而消痰涎,塗蛇傷而敷惡瘡,中病即止。

白話文:

[金石部]

朴硝/芒硝/馬牙硝/玄明粉:

朴硝是水煎後沉澱在底部的粗糙結晶,又稱皮硝、鹽硝。它的性質厚重混濁,藥力強勁且不平和,只適合體格強壯的人使用,或外敷於腫毒、丹毒。在水煎後,浮在上層的像麥芒一樣的是芒硝,像牙齒一樣的是馬牙硝,它們的質地比較清澈。取質地清澈的芒硝再經過煎煉,就成為更加精純的玄明粉。它們的功效基本上相同,都能夠清除熱邪,消散結塊,磨除堅硬之物,推動積滯之物。它們的藥性勇猛直前,所以對於邪熱深入、堅硬結塊、無法通暢的情況,使用它們會非常有效。

但如果不是邪氣結聚在下焦,而且疼痛到無法按壓的情況,就不要使用,以免誤傷了真正的陰氣。對於血枯津液乾涸,導致大腸乾燥便秘的人,絕對不要使用。它們雖然能通利大便、墮胎,但孕婦若需要使用時,可以用玄明粉代替,而且必須配合大黃一起使用,這樣才能直接進入腸胃,潤燥軟堅、瀉熱,使母子都平安。但是,在農曆三、四月和七、八月不宜使用。那些方士誇大玄明粉能治病延年,是沒有根據的說法。

風化硝:

將芒硝置於風日中,使其水分散盡,自然形成輕飄的白色粉末,稱為風化硝。它能治療上焦心肺的痰熱,但不會導致腹瀉。

硝石:

又稱火硝、焰硝。煉丹術士用它來煉製五金八石,銀匠用它來熔化金銀,軍隊用它來製作火藥。它的功效和朴硝相似。但朴硝的藥性只能向下走,不能上升,屬於陰中之陰;而硝石的藥性只能上升,屬於水中的火。

綠礬:

味酸澀性涼,用醋煅燒至紅色後研成細末。能燥脾去濕、化解痰涎,消除積滯、治療疳蟲病。凡是腹中肉食積聚、各種藥物難以消化時,可以與健脾消食的藥物一起製成藥丸服用,效果很好。對於小兒因疳蟲病而吃土或生食者,也有神奇療效。它還可以治療腹脹、黃腫,以及腸風、瘧疾等疾病。綠礬的顏色青色,味道酸澀,煅燒後會變成紅色。它能入血分,具有伐木(疏肝)又能燥濕的功效,還能化解痰涎、消除積滯,所以能治療腹脹、黃腫、瘧疾和疳氣等疾病。它治療腸風下血,是因為它能燥濕除熱,兼有收斂的作用。

綠礬能引起腹瀉,胃腸虛弱的人不宜多用。服用綠礬後,終生都忌食蕎麥和河豚,否則會立即死亡。

白礬:

味酸澀性寒。配合黃蠟製成藥丸服用,能保護身體組織,防止癰腫毒素內侵。凡是治療癰疽時,應當服用白礬來保護組織,如果組織沒有破損,即使病情嚴重也能痊癒。曾經有人全身長瘡,形狀像蛇頭,服用白礬後痊癒。可以用白礬和苦參煎湯浸泡雙腳,治療腳氣衝心,取其除熱、燥濕、降濁的作用。可以吹入咽喉治療喉痹,取其除熱解毒的作用。可以用來清洗脫肛,取其收澀的作用。

白礬具有降濁解毒、除熱燥濕的功效,但藥性峻急,且有收斂作用,服用過多會導致上吐下瀉。

赤石脂:

味辛甘酸性溫,歸心、腎、胃、大腸四經。研成細末後宜調服。能止久痢、腹瀉,清除崩漏、淋漓赤帶。下焦虛脫,沒有閉藏能力時,其他藥物固澀作用輕浮,只有赤石脂質地厚重、藥性澀滯,能直接進入下焦血分而固脫。對於經常嘔吐清稀痰液、小便失禁者,調服赤石脂就能止住。對於肛門下脫、肌肉難以生長者,敷用赤石脂就能見效。一切瘡癰不收口時,用赤石脂研末撒在上面,就能快速生肌。

痢疾、積滯未完全清除時,服用赤石脂會產生禍害。

花蕊石:

味酸辛性溫,煅燒後研成粉末。消除瘀血有神奇的功效,一切瘀血,用童子小便調服三五錢,就能使瘀血化成黃水。外敷於金瘡,效果極佳,它能收斂止血,又能化解瘀血,敷用後能使傷口癒合,而且不會化膿。

沒有瘀血滯留者,不要使用花蕊石。

雄黃:

味辛苦性溫,有毒,歸胃、肝二經。是殺蟲的神藥,能化解瘀血、消除痰涎,外塗蛇傷、敷治惡瘡,病情好轉就應停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