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·御集 (5)
卷十·御集 (5)
1. 舉例
一人病疸,腹大如鼓,百藥不效,徐忠可用豬膏發煎,一劑而愈。
白話文:
有個病人得了黃疸,肚子腫得像個鼓一樣,各種藥都治不好。但經過徐忠的治療,使用了一種叫做「豬膏發煎」的方子,一次就治好了病。
2. 積聚
積聚之症,《難經》分屬臟腑。云:氣之所積,名曰積,五臟所生。其始發有常處,其痛不離其部。肝之積曰肥氣,在左脅下、如覆杯。曰肥氣者,肥之為言盛也。肺之積曰息賁,在右脅下如覆杯。曰息賁者,其氣或息或賁也。心之積曰伏梁,起臍上大如臂,上至心下。曰伏梁者,伏而不動,如梁木然也。
脾之積,曰痞氣,在胃脘,覆大如盤。曰痞氣者,痞塞而不通也。腎之積、曰奔豚,發於少腹,上至心,若豚狀,上下無時。曰奔豚者,若江豚之奔走於水面,不常定也。氣之所聚,名曰聚。聚者六腑所成,其始發無根本,其痛無常處。所謂症者,按之有形可徵。即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者也。
白話文:
中醫古籍《難經》將積聚之症分為臟腑積聚。氣積聚於臟腑,稱為積,五臟各有所生。積聚初發有固定部位,其疼痛也不離開該部位。肝積聚稱為肥氣,位於左脅下,形狀如覆杯。肥氣是指氣盛之狀。肺積聚稱為息賁,位於右脅下,形狀如覆杯。息賁是指氣息時而停滯時而奔涌。心積聚稱為伏梁,起於臍上,大小如手臂,向上至心下。伏梁是指氣積聚不動,如樑木般。脾積聚稱為痞氣,位於胃脘,覆蓋範圍如盤子。痞氣是指氣阻塞不通。腎積聚稱為奔豚,起於少腹,上至心臟,形狀像豚,上下無定時。奔豚是指如江豚在水面奔走,不定時。氣積聚於六腑,稱為聚,其初發無固定部位,其疼痛也無常處。所謂症,是指按壓可觸摸到形狀,即積聚成塊,不能移動的狀態。
亦名痞塊。皆氣滯痰凝,食積死血所為,病在腸胃之間,男女小兒咸有之。瘕者,假物成形,其塊移易能動,如血鱉石瘕之類,瘀血所成,多在少腹,隱闢而痛,獨生於婦女。按積之成也,正氣不足,而後邪氣踞之。如小人在朝,由君子之衰也。正氣與邪氣,勢不兩立,若大積大聚,不搜逐之,則邪氣日昌,正氣日削,而喪亡從之矣。
審如何經受病,何物成積。如因食者,大安丸和雞金散,加三稜、莪朮之屬。因痰者,礞石丸之屬。因氣者,聚寶丹之屬。因瘀血者,大黃䗪蟲丸之屬。因蟲者,檳黃萬應丸之屬。見之既確,髮直入之兵以討之,自無不愈。經曰:大積大聚,其可犯也,衰其大半而止。故去積及半,即當補氣健脾為主,脾能健運,則破殘之餘積,不攻自走。
白話文:
所謂的痞塊,都是因為氣滯、痰凝、食積和死血導致的,病症出現在腸胃之間,男女老少都會有。瘕指的是假性腫塊,形狀可以移動,像是血塊、石塊之類,是由瘀血形成的,多見於下腹,隱隱作痛,只有女性才會出現。積塊形成的原因是正氣不足,邪氣趁虛而入,就好像小人當道,是因為君子衰弱一樣。正氣和邪氣不能共存,如果積塊越來越大,不趕快治療,邪氣就會越來越強,正氣就會越來越弱,最終就會導致死亡。
要判斷病因,找出造成積塊的因素,才能對症下藥。如果因為飲食造成的,可以用大安丸、雞金散,再加上三稜、莪朮等藥物;如果因為痰造成的,可以用礞石丸;如果因為氣造成的,可以用聚寶丹;如果因為瘀血造成的,可以用大黃、䗪蟲丸;如果因為蟲造成的,可以用檳黃、萬應丸。確認病因後,就要果斷用藥,就像發起進攻一樣,一定能治癒。古書說:積塊太大,就不要勉強去攻,只要消掉大部分就好了。所以,積塊消掉一半後,就要以補氣健脾為主,脾臟機能健運,剩下的殘積就會自然消失。
士材云:積之為義,日積月累,匪伊朝夕。所以去之,亦當有漸,太急則正氣轉傷,故宜分初、中、末三法治之。初病、邪氣尚淺,正氣尚強,則任受攻;中則邪氣漸深,正氣漸衰,則任受且攻、且補:末者,病久,邪氣侵凌,正氣消殘,則任受補。余制攻積丸一方,藥品稍峻,用之有度,補中數日,然後攻伐,不問其積去多少,又與補中,待其神壯,則復攻之。屢攻屢補,以平為期,百發百中者也。
潔古云:壯盛無積,虛人則有之,故當養正則邪自除,譬之滿座皆君子,一、二小人,自無容身之地。此論治輕淺之積,其法甚善,學者均宜究心焉。
白話文:
積聚成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因此去除積聚也要循序漸進,太過急切反而會傷到正氣。應該根據病情發展分為初、中、末三種方法治療。初期病邪尚淺,正氣尚強,可以單純攻邪;中期病邪漸深,正氣漸衰,則需要攻邪同時補正;末期病久,邪氣侵凌,正氣衰弱,就必須以補正為主。我制定的攻積丸,藥性偏峻,使用時需把握分寸,先補中幾日,再攻伐積聚,不論積聚去除多少,都要再補中,待氣力恢復後,再繼續攻伐。如此反覆攻伐,補中調節,以達到平衡為目標,就能藥到病除。
潔古認為,身體強壯的人不會有積聚,虛弱的人才容易產生積聚。因此,應該養護正氣,邪氣自然就會消散,就像滿屋都是君子,一兩個小人自然無處容身。這個論點針對的是輕微的積聚,方法非常有效,學習者都應該用心研究。
陰陽攻積丸,〔重訂。〕治積聚癥瘕,一切皆效。
三稜,蓬朮〔消積聚癥瘕之要藥。〕,香附〔漆渣制之,化氣破瘀,且漆渣同檳榔,兼能殺蟲。燒酒、醋各浸三日,漆渣拌炒去之。只此二味,治痞塊神效。〕,枳實,檳榔,青皮〔凡積必由氣結,氣利而積消,故用枳、檳、青皮,破氣散結滯之氣。〕,桃仁,䗪蟲,海石,瓦楞子〔凡積必假血依痰,故用桃、䗪、海石,瓦楞子,消瘀化血。〕,黃連〔邪聚則熱,用連之苦寒以清之。
白話文:
陰陽攻積丸
重訂版
此丸專治積聚癥瘕,凡此病症皆可奏效。
藥材分析:
- 三稜、蓬朮: 消積聚癥瘕之要藥。
- 香附: 用漆渣制之,可化氣破瘀,且漆渣與檳榔同用,兼能殺蟲。 將香附以燒酒、醋各浸三日,再拌炒去漆渣。 此二味藥單獨使用,即可治痞塊,功效顯著。
- 枳實、檳榔、青皮: 凡積聚必由氣結所致,氣通則積消,故用枳、檳、青皮,以破氣散結滯之氣。
- 桃仁、䗪蟲、海石、瓦楞子: 凡積聚必假血依痰,故用桃仁、䗪蟲、海石、瓦楞子,以消瘀化血。
- 黃連: 邪氣聚則生熱,用黃連之苦寒以清熱。
〕巴豆霜〔盪滌一切有形之物,辛熱大毒,性最猛烈,不可輕用,一錢,余各五錢。〕,人參〔恐專用克削。脾虛不運,積愈難去。故用參補助脾元。〕,皂莢〔五錢。〕,〔宣壅導滯,性極尖利,無閉不開,無堅不破。〕煎汁。
同,蜜為丸,桐子大,每服二丸,一日三服。如積不去,每服再加一丸,漸加至積去暫停,服補脾藥數日,仍如上法再服,積去大半即止。凡治痞塊,俱宜丸散,外用化痞膏貼之。
此利氣清痰,破瘀削積攻下之劑。經曰:堅者削之。故大積大聚,若不用峻厲之藥,早為除去,恐有養虎害身之患。按吳鶴皋云:東垣治五積諸方,率以攻下溫熱之品,類聚為丸。夫五臟積氣,在腸胃之外,而用巴霜乾漆等峻劑,以攻腸胃之內,非其治也。余直以為此非東垣之方,借曰為之,則無脾胃論矣,明者辨之。
白話文:
巴豆霜能清除一切有形的東西,它性辛熱,毒性很大,非常猛烈,不能輕易使用。每次用量一錢,其他藥材各用五錢。人參則擔心專用會損害脾氣,脾虛運化不暢,積聚更難去除,因此用人參來補益脾氣。皂莢五錢,它能宣通壅塞,導除滯留,性情極為尖銳,沒有什麼堵塞它打不開的,沒有什麼堅硬它不能攻破的。將這些藥材煎成汁。
將煎好的藥汁與蜂蜜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兩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積聚沒有去除,每次服用再加一丸,逐漸增加直到積聚去除,停止服用。服用補脾藥物數日後,再按照上述方法服用,積聚去除大半就停止。凡是治療痞塊,都應該用丸散,同時在外部貼上化痞膏。
此方藥能利氣清痰,破瘀削積,攻下積聚。經書上說:“堅硬的東西要削去。”所以大的積聚,如果不用峻猛的藥物,早點把它們去除,恐怕會有養虎為患的危險。據吳鶴皋說,東垣治療五積的藥方,大多用攻下溫熱的藥材,混合在一起製成丸藥。其實五臟積氣,是在腸胃之外,而用巴豆霜、乾漆等峻猛藥物,去攻治腸胃之內,這就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我認為這不是東垣的藥方,借東垣的名義來使用,就沒有脾胃論了,明智的人應該辨別清楚。
又按仲淳論治五積,俱忌破氣攻下,甚符鶴皋之論,附其治法於左,以俟臨症參酌用之。
仲淳方,治肥氣。〔屬氣血兩虛,肝氣不和,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。〕
當歸,撫芎〔和肝。〕鬱金,香附,沉香,砂仁〔調氣。〕紅花,赤芍,玄胡,山楂,肉桂〔活血化瘀。〕
此和肝調氣,活血化瘀之劑。
白話文:
此外,根據仲淳的五積病治療方法,都忌諱破氣攻下,這與鶴皋的論點十分相符。我把仲淳的治療方法附在左側,以便在臨床上參考使用。
仲淳方,用於治療肥氣。(肥氣屬於氣血兩虛,肝氣不和,逆氣與瘀血結合而形成。)
當歸、川芎(和肝)、鬱金、香附、沉香、砂仁(調氣)、紅花、赤芍、玄胡、山楂、肉桂(活血化瘀)。
這個方子可以和肝調氣,活血化瘀。
仲淳方,治息賁。〔屬肺經氣虛,痰熱壅結所致。〕
桑皮,紫菀,鬱金〔降氣。〕天冬〔清熱。〕栝蔞,貝母,花粉,茯苓〔開痰。〕桔梗〔入肺開發。〕,射干〔散結氣,療瘀血,消積痰,破癥結。〕
此降氣清熱,開痰散結之劑。
仲淳方,治伏梁。〔屬心經氣血兩虛,以致邪留不去。〕
茯神,遠志,丹參,當歸〔安神養血。〕,鬱金,乳香
白話文:
仲淳方,治療息賁,是由於肺經氣虛,痰熱阻塞所引起。方劑以桑皮、紫菀、鬱金降氣,天冬清熱,栝蔞、貝母、花粉、茯苓開痰,桔梗入肺開發,射干散結氣、療瘀血、消積痰、破癥結。此方具有降氣清熱、開痰散結的作用。
仲淳方,治療伏梁,是由於心經氣血兩虛,導致邪氣停留在體內所引起。方劑以茯神、遠志、丹參、當歸安神養血,鬱金、乳香活血化瘀。
沒藥,赤芍,玄胡,五靈脂〔活血行滯。〕,菖蒲〔辛能四達,以散結邪。〕
此安神養血,活血行滯之劑。
仲淳方,治痞氣。〔屬脾經氣虛,及氣壅所致。〕
人參,白芍〔健脾。〕,木香,砂仁,橘紅,香附〔理氣。〕,神麯,麥芽〔消滯。〕
此健脾理氣散滯之劑。
仲淳方,治奔豚。〔屬腎火虛衰,陰凝結氣,上攻所致。〕
附子,肉桂〔溫腎。〕,沉香,砂仁,牛膝〔散結。〕,人參,山藥,茯苓,澤瀉〔扶脾制邪。〕
白話文:
沒藥、赤芍、玄胡、五靈脂可以活血化瘀,去除瘀滯;菖蒲辛辣,能通達四肢,散結消邪。這些藥材合用,能安神養血,活血化瘀,適合治療脾經氣虛和氣滯引起的痞氣。
人參、白芍健脾;木香、砂仁、橘紅、香附理氣;神麴、麥芽消食化滯。這些藥材合用,能健脾理氣,消食散滯,適合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。
附子、肉桂溫腎;沉香、砂仁、牛膝散結;人參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補脾制邪。這些藥材合用,能溫腎壯陽,散結消癥,扶脾固本,適合治療腎虛火衰,陰氣凝滯,上衝心胸引起的奔豚病。
此溫腎散結,扶脾制邪之劑。
大安丸,〔見腫脹,〕治食積。
本方合雞金散,甚者加三稜、莪朮。
礞石滾痰丸,〔見痰。〕治痰積。
聚寶丹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氣積。〔經言內傷於憂怒,則氣逆不行,凝血成積,此性情乖戾者多有之。〕
大黃䗪蟲丸,〔見虛勞。〕治血積。
萬應丸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蟲積。
此五方皆能去積,但宜審明何物致積,即髮直入之兵以討之。如虛弱者加人參以贊助之。
異功散,歸脾湯,六君子湯,〔俱見中風。〕
白話文:
這個溫腎散方子,是扶助脾胃、抑制邪氣的藥劑。
大安丸,如果出現腫脹,可以用來治療食積。
這個方子可以配合雞金散使用,病情嚴重者可以加三稜、莪朮。
礞石滾痰丸,如果出現痰,可以用來治療痰積。
聚寶丹,如果出現胃脘痛,可以用來治療氣積。經書上說,內傷於憂怒,就會導致氣逆不通,凝結形成積塊,這種性情乖戾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
大黃䗪蟲丸,如果出現虛勞,可以用來治療血積。
萬應丸,如果出現胃脘痛,可以用來治療蟲積。
這五個方子都能夠去除積聚,但是要仔細判斷是什麼原因導致積聚,然後用相應的藥物來治療,就像直接用武器對付敵人一樣。如果患者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來增強體力。
異功散、歸脾湯、六君子湯,如果出現中風,都可以使用。
或再加香、砂、沉、蔻之屬。熱加黃連。〔平治會萃云:治塊當降火,消食,消痰是也。〕寒加肉桂。〔辛以散之,熱以行之也。〕
資生丸,〔見虛勞。〕
此四方養正則邪自除,非大積大聚,或病久虛羸,不可用克削之劑者,擇而加減用之。
按立齋云:若形氣虛弱者,先調補脾胃為主,而佐以消積之品,若形氣壯實者,當先疏導為主,而佐以補脾之藥;應補應攻,自在醫者望、聞、問、切之明辨,則投劑不致有虛虛實實之誤矣。又考劉氏云:癥瘕痞塊,若久遠無礙,不妨任其自然,切不可委外科治療,及過服消導藥。每見急於攻塊,反增他病,如痞散成鼓之類,遂至不救。
脈沉有力為積,堅強者生,虛弱者死。
白話文:
可以用香、砂、沉、蔻等香料,熱症加黃連。書上說,治積塊要降火,消食,消痰。寒症加肉桂。辛味能散,熱能行。
這個藥方是治療虛勞的。
這四個方子是為了養正氣,邪氣就會自然消失。不是大積大聚,或久病體虛,就不可以用克削的藥物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加减使用。
書上說,如果體虛氣弱,就先調補脾胃為主,再輔以消積的藥物;如果體壯氣實,就先疏導為主,再輔以補脾的藥物。要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是補還是攻,這需要醫生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來辨別,這樣用藥才不會弄錯。另外,書上也說,癥瘕痞塊,如果很久了,沒有什麼影響,就不用管它,不要去用外科方法治療,也不要過度服用消導藥物。經常看到有人急於攻塊,反而引起其他病症,比如痞散成鼓,就無法救治了。
脈沉有力是積塊,脈強有力是會活,脈虛弱是會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