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1)
卷六·射集 (11)
1. 舉例
一,一人夏月為炎威所逼,飲水十餘碗,歸家便悶脹不能食。旬日腹如抱甕,氣高而喘。士材曰:六脈堅實,皮薄而光,水停不化也。其病暴成,法當利之。用小胃丹,每服二錢,再劑而二便湧決如泉,後進一錢五分,腹減如故,用六君子湯,十帖痊愈。
二,一人大怒之後,復大醉。至明日目下微腫,七日而肢體皆腫,不能轉側,二便不通,煩悶欲絕。土材曰:脈沉且堅,當逐其水,用疏鑿飲子一服而二便快,再服而四肢寬,更以五皮飲服三日而愈。
三,一婦病鼓脹,遇方士,授一方,以陳葫蘆一枚去頂入酒,以竹筋松其子,仍用頂封固,重湯煮數沸,去子飲酒,一吐幾死。吐後腹漸寬,調理漸愈。蓋元氣有餘而有痰故也。
四,一少年,患單腹脹大,二便不通,口臭喉爛,齒牙動搖,兼時夢遺。余詢得由,知曾患黴瘡,中水銀藥毒所致。記仲淳有鉛收一法醫案,因仿其治,用銀花四兩,犀角、生地、麥冬、粉草各兩許。桔梗三錢,加黑鉛四兩,以土茯苓四兩,煎湯煎藥。外用黑鉛、銀花斤余,粉草四兩,煎湯洗浴漱口,服後二便去黑水甚多,二劑竟愈。
五,一人稟畀素壯,病餘肥甘過度,腹脹氣粗。士材診之,脈盛而滑,按之不甚虛,宜以利氣之藥,少佐參、術,病家畏疑。李曰:即畏參不用,攻擊之劑,決不可投,後仍用理脾疏氣之劑而安。
六,一人患鼓脹,脾氣消損,猶能飲食,第腹痛而暴脹。虞天民謂此火也,以香連丸、白朮湯下之,遂失氣甚多,而脹痛皆愈。一醫謂脾氣大虛,與補劑二、三服,脹痛仍作,脈反虛小。乃曰:脈小不補,病安能痊,乃大補之,竟成不救。又一人鼓脹,腹痛而兼吐,亦屬火也,與清涼降氣和中之劑,病尋愈矣。
一醫云:真元下陷,非大補不可,自後愈補愈脹,腹如裂狀頓死。由是觀之,則知治是病者,清補當適其宜,不可執一。
七,一人中年無子,患鼓脹,勢甚危。仲淳令其靜養別室,翛然獨坐獨宿,用歸脾湯,六味丸,朝暮間服不輟,食淡五年,連舉二子。
八,一人因肚腹鼓脹,飲食少思,服二陳、枳實之類,小便不利,大便不實,痰嗽腹脹。服破氣利水之劑,手足俱冷。立齋曰:此足三陰虛寒之症也。用濟生腎氣丸,不月而康。
九,一婦素有痰熱,治者多用寒涼,偶得小康,四年餘,屢進屢退,於是元氣消灼,忽患遍身浮腫,手足麻冷,日夜咳嗽,煩躁引飲,小水不利,大肉盡去,勢將危殆。立齋診其脈,洪大無倫,按之如無虛。此虛熱無火,當益火之源,以生脾土。與濟生腎氣丸料服之,小便湧決如泉,日服前丸,及補脾之藥,二十餘劑而愈。
白話文:
一,有個人在夏天被暑熱所逼,喝了十幾碗水,回家後就覺得胸悶腹脹,吃不下東西。過了十天,肚子像抱著一個甕一樣大,氣喘吁吁。醫生說,他的脈象強勁有力,皮膚薄而光滑,這是水液停留在體內無法化開。因為病發突然,應該用藥疏導。於是給他服用小胃丹,每次兩錢,吃了兩次,大小便就如同泉水般湧出。之後再服用一錢五分,肚子就恢復到原來的樣子。最後用六君子湯調養了十帖,病就痊癒了。
二,有個人在非常生氣之後又喝醉了酒,第二天眼睛下面微微腫起,過了七天全身都腫了,不能翻身,大小便不通暢,煩躁不安。醫生說,他的脈象沉而有力,應該用藥排除體內的水。於是給他服用疏鑿飲子,一次就讓大小便通暢,再服一次四肢就寬鬆了,接著服用五皮飲三天就痊癒了。
三,有個婦人患了腹部脹大的鼓脹病,遇到一個術士,給了她一個方子,把一個陳舊的葫蘆的頂部去掉,倒入酒,用竹籤攪鬆裡面的籽,再把頂部封好,隔水煮幾次,取出酒喝,結果吐得差點死掉。吐完後肚子漸漸鬆緩,調理後就逐漸康復。這是因為她元氣充足,體內有痰導致的。
四,有個年輕人,患了腹部單獨脹大,大小便不通,口臭喉嚨潰爛,牙齒鬆動,還經常遺精。醫生詢問後得知,他曾經得過梅毒,用過含水銀的藥物治療導致的。醫生想起仲淳有一個用鉛來收斂毒性的醫案,於是仿照他的方法治療,用了銀花四兩,犀角、生地、麥冬、甘草各兩錢,桔梗三錢,加上黑鉛四兩,用土茯苓四兩煎湯來煎藥。外用黑鉛、銀花各一斤多,甘草四兩煎湯洗澡和漱口。服用後大小便排出很多黑水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
五,有個人天生體格強壯,病癒後又過度吃肥膩甘甜的食物,導致腹脹氣粗。醫生診斷後,發現他的脈象洪盛而滑,按下去不是很虛弱,認為應該用疏導氣機的藥,少佐用一些人參、白朮,病家卻很害怕。醫生說,就算害怕人參不用,也不能用攻伐的藥,後來還是用了調理脾胃疏通氣機的藥物而痊癒。
六,有個人患了鼓脹病,脾氣虛弱,雖然還能吃東西,但肚子疼痛並且突然脹大。醫生虞天民認為這是火熱所致,用香連丸、白朮湯給他服用,結果排了很多氣,腹脹和疼痛都好了。另一個醫生卻認為是脾氣大虛,給他服用補藥兩三次,腹脹和疼痛仍然發作,脈象反而變得虛弱細小。那個醫生說,脈象細小不補,病怎麼能好,於是就給他大量進補,結果導致病人死亡。另一個人患了鼓脹,腹痛且嘔吐,也屬於火熱,給他服用清涼降氣和中藥,很快就好了。
一個醫生說,這是真元下陷,必須大補才行,結果越補越脹,肚子像要裂開一樣,很快就死了。由此可見,治療這種病,清熱和補益應該恰當運用,不能執著於一種方法。
七,有個人中年沒有孩子,患了鼓脹病,病情十分危急。醫生仲淳讓他靜養在別的房間,獨自一人生活起居,用歸脾湯和六味丸早晚服用,飲食清淡五年,後來連續生了兩個兒子。
八,有個人因為肚子脹大,食慾不佳,服用二陳湯、枳實等藥,小便不暢,大便不成形,還有痰咳嗽和腹脹。服用破氣利水的藥後,手腳都變冷了。醫生立齋說,這是足三陰虛寒的症狀,用濟生腎氣丸,不到一個月就好了。
九,有個婦人平素有痰熱,醫生們大多用寒涼的藥物治療,偶爾有好轉,但四年多來反覆發作,元氣被耗損,突然患了全身浮腫,手腳麻木冰冷,日夜咳嗽,煩躁口渴,小便不暢,肌肉都消退了,病情危急。醫生立齋診斷她的脈象,發現脈搏洪大有力,按下去卻像沒有一樣,判斷為虛熱而無實火,應該補益火的根源,來生脾土。於是給她服用濟生腎氣丸,小便像泉水般湧出,每天服用這個藥丸,加上補脾的藥物,二十多劑就痊癒了。
2. 嗝
噎塞反胃,總是血液衰耗,胃脘乾槁,以致不能遊溢精氣輸脾,脾不散精歸肺,氣耗者難於下水,津傷者難於下食,津傷則噎,氣耗則嗝,治者慎之。肺之津液先竭,氣不下順,水飲可行,食物難入,名曰噎塞,其槁在上;食物可入,良久復出,名曰反胃,其槁在下,皆謂之嗝。經所謂嗝則閉絕,多屬氣衰、血耗、火衰,張機峰以為神思間病。
《內經》以為此暴憂之疾。大抵氣血虧損,復因悲思憂恚,則脾胃益傷,血液愈耗,氣鬱則生痰生火。故治嗝之法,補氣、養血、潤燥、為本,降火、消痰、開鬱、順氣為佐。須得病者慎自能養靜,可保延年。若縱七情,雖用藥得當,終難挽回。其有屬實者,或因瘀血,或因積痰,或因食滯,或因氣鬱,或因火、因蟲,各隨見症而理之。方書論反胃,雖有屬寒之條,然卒少見。
必如《金匱》所云:脾傷則食不磨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穀不化者,正合《內經》澄澈清冷,皆屬於寒,王太僕謂食久反出,是無火也之說,又必小便清白為據,方可議投理中、八味之屬。若不審辨,而概投香燥熱藥,適以速其亡也,可不慎諸。
參乳利嗝湯,〔自制。〕嗝症主此加減。
人參〔補氣,二、三錢。〕人乳〔養血,一杯,或用牛乳。〕麥冬〔潤燥,五錢。〕蘆根汁〔降火。〕竹瀝〔消痰,各一錢。〕鬱金〔開鬱,一錢。〕蘇子〔三錢炒研。〕橘紅〔一錢。〕枇杷葉〔順氣。去毛、薑汁炙,四大片。〕白芍〔斂逆氣,安脾胃。三錢,酒妙。〕山楂〔行結氣,消滯血,三錢。〕
此方補氣、養血、潤燥為主,佐以降火消痰,開鬱順氣之劑,虛者宜之。
再造丹,嗝病不治之症,亦能挽回奏效。
川黃連〔二兩,先同金銀各二兩,煎濃汁三碗。〕大田螺〔五十個,仰擺盤內,以黃連汁挑點螺眼上,頃刻化成水,將絹濾收,同黃連、金銀器煎至碗半。〕入煎蘿蔔子汁〔半碗,煎至碗半。〕入菲菜汁〔半碗,煎至碗半。〕入側柏葉汁〔半碗,煎至碗半。〕入梨汁〔一碗,煎至碗半。
〕入竹瀝〔一碗,煎至碗半。〕入童便〔一碗,煎至碗半,取出金銀器。〕入人乳〔二碗,煎至一碗。〕入羊乳〔二碗,煎至一碗。〕入牛乳〔二碗,微火煎至成膏,取膏入瓷罐內,封口埋土內一夜,以去火氣,每用一酒杯,白湯下。極重者三服全愈,如湯水不能進者,將膏挑置舌上,隨津嚥下,遂能飲食,只可食糜粥,一月後方可用飯。〕
昔人治反胃症愈後,只用人參〔五錢。〕陳皮〔一錢。〕黃米〔一兩。〕作湯細啜,旬日後,方與粥,恐倉廩未固,復致敗壞耳。
此方清火消痰,祛瘀滋陰,養血潤燥之劑,得之何氏家傳效方,稱其能回垂絕之症,以再造名之。
六味地黃湯,〔見虛勞。〕治陰虛嗝症。
六味合竹如湯,加人乳,蔗漿,梨汁,青鉛之屬。〔癸水之精,色黑通腎,鎮墜之劑。〕
此壯水、滋陰、潤燥,求本之治也。《醫貫》云:經言三陽結謂之嗝。三陽者,大、小腸,膀胱也。大、小腸主津液,膀胱藏津液,三陽熱結,則津液燥竭,氣亦耗損,以致前後閉塞,下既不通,必反於上,直犯清空,上衝吸門喉咽,所以噎塞不下,縱稍能入,反引動胃中之火,終必胃反而出也。然三陽之所以致結熱,多由腎水乾枯之故。
蓋腎主五液,司二便,腎合膀胱也。此症男子年高色欲者常患之。老人天癸已竭,只有孤陽,當以養陰為主。褚氏所謂上病療下,須用六味丸料,大劑煎飲,久服可挽於十中、之一、二,又須宜遠房幃,薄滋味也。若曰溫胃,胃本不寒。若用開鬱香燥之品,適以助火。若下承氣,苦寒損胃則津液愈竭。
無如補陰,則焰光自滅,世俗不明,余特詳揭。
大黃䗪蟲丸,〔見虛勞。〕治胃脘停瘀成嗝,食下作痛。
宜去甘草。可用韭汁泛丸,一方用韭汁〔消瘀。〕牛乳〔養血潤燥,〕二味和勻服。〔胃弱者勿用。〕
旋覆代赭湯,治積飲成嗝,肥人宜之,並治呃逆。
旋覆花〔味鹹潤下,能祛痰飲,一、二錢。煎成絹濾清服。〕代赭石〔性重墜下,能鎮逆氣,煅研細末,調服錢許。〕半夏〔治飲止嘔,一、二錢。〕生薑汁〔開痰止嘔,二、三小匙。〕人參〔壯胃止嘔。〕可加白蜜合參、半即大半夏湯。〕原方有甘、棗。〔嘔家忌甘,去之。〕
人參利嗝丸,〔自訂。〕治脾胃食滯成嗝,痞滿不利,大便燥結。
人參,白芍〔恐承氣太峻,故用參,芍以監之。〕大黃〔通結,九制。〕枳實,厚朴,檳榔〔破滯,各等分。〕沉香〔降氣減半。〕〔水泛為丸,每服錢許。白湯送下,一日三服。〕
沉香降氣散,〔見喘門。〕治氣滯成嗝。
宜加甘蔗漿,蘆根汁,梨汁,羚羊角〔降氣逆,治噎塞。〕之屬。
竹茹湯,〔見傷寒。〕治胃中積熱成嗝。
宜加黃連〔薑汁炒。〕大田螺汁〔皆至寒清胃,數大匙。〕童便〔恐有瘀凝,童便能降火而行瘀。〕竹瀝〔恐有痰滯,竹瀝能除熱而逐痰,各一杯。〕加金銀器同煎。〔鎮安逆氣。〕
檳黃丸,萬應丸,〔俱見胃脘痛。〕治蟲積成嗝。
此七方嗝症之屬實者,隨其所因,選而用之。
脈緊而澀難治。〔見賊克之脈也。〕年滿六旬者難治。〔稟厚善守禁忌,尊信醫藥亦有生者。〕糞如羊屎者不治。〔腸干小而不寬大者。〕口吐白沫者不治,皮肉乾枯者不治。胸腹嘈痛、如刀割者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