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二·禮集 (7)
卷二·禮集 (7)
1. 木部
凡病非寒滯者大忌。
蜀椒,〔辛熱有毒,入脾、腎二經。閉口者殺人。〕殺蛔蟲,〔蛔見椒則頭伏。〕止泄瀉。〔溫脾胃,暖命門,則虛寒之瀉可除。又能散風祛寒除濕。〕
椒目〔苦辛〕利小便,消水腫。
非命門火衰,中氣寒冷者大忌。
雷丸,〔苦寒,入胃、大腸二經。白者可用,赤者殺人。〕專主殺蟲,〔濕熱則生蟲,寒能清熱,苦能除濕殺蟲。〕亦解蠱毒,〔苦寒能除辛熱故也。〕
無毒積者勿用。
蕪荑,〔辛苦平,小者不可入藥。〕最殺諸蟲,能除疳枳。
多服損胃。
乾漆,〔辛溫有毒,入肝經。炒至煙盡為度。中其毒者,多食蟹及甘豆湯解之。〕行瘀血之神丹,〔瘀血見之,即化為水。〕殺諸蟲之上品。
虛者及慣生漆瘡者大忌。孕婦戒投。
皂莢,〔辛鹹溫,有小毒。刮去皮弦及子,酥炙。〕豁痰開胸膈,〔疏導壅滯,洗滌垢膩之功,取汁熬膏,丸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,治胸中痰結。〕搜風治癲疾。〔開竅通關,辛散殺蟲之力,一方用皂刺三斤,燒灰蒸曬,研末,大黃煎湯空心調服一錢匕,下蟲而愈。〕吹喉痹,熏便秘,〔二便因氣秘不通者,燒煙燻之。〕殺蟲治癬,〔醋熬嫩刺,塗癬甚良。〕敷毒消腫。〔便毒癰疽,醋熬膏敷之有效。〕
性極尖利,無閉不開,無堅不破,為濟急之神丹。皂角刺功用同皂英,更能直達瘡所,為癰毒未潰之神藥。
類中風症,多有陰虛,世人每用稀涎散吐之,是愈竭其津液也,法所最忌,孕婦亦禁。
巴豆,〔辛熱,大毒,反牽牛。炒熟去油,只用釐許,不可過分。〕諸般積滯,〔痰食蟲血是也。〕立皆盪滌;臟腑氣血,悉被侵傷。辛熱大毒,迅速下瀉之厲藥。明礬〔三錢煎溶,入豆七粒。〕同煅,〔去豆研,用少許。〕吹喉痹,出熱涎,立開如神。
稟火烈之氣,以少許著肌,頃刻發泡,況腸胃柔質豈能堪此乎!慎勿用。火能灼物,故主爛胎,孕婦大忌。
白話文:
[木部]
凡是疾病不是因為寒冷停滯引起的,都非常忌用以下藥物。
蜀椒,味辛辣性熱且有毒,歸脾經和腎經。閉口的蜀椒會使人喪命。能殺蛔蟲,因為蛔蟲遇到蜀椒就會頭向下伏地。能止瀉,因為它能溫暖脾胃,溫補命門之火,這樣虛寒引起的腹瀉就能消除。蜀椒也能散風、驅寒、去除濕氣。
椒目,味苦辛,能利小便,消除水腫。
不是因為命門火衰弱,中氣虛寒的人,都非常忌用。
雷丸,味苦性寒,歸胃經和大腸經。白色的雷丸可以使用,紅色的會使人喪命。主要作用是殺蟲,因為濕熱會產生蟲,而寒能清熱,苦能除濕殺蟲。也能解蠱毒,因為苦寒能夠去除辛熱的毒。
沒有毒積的人不要使用。
蕪荑,味辛苦性平,小的蕪荑不能入藥。最能殺各種蟲,能去除小兒疳積和積滯。
多吃會損傷胃。
乾漆,味辛性溫且有毒,歸肝經。要炒到煙盡為止。中毒的人,多吃螃蟹和甘豆湯可以解毒。是活血化瘀的神藥,因為瘀血遇到它就會化成水。也是殺各種蟲的上品。
體虛的人和容易生漆瘡的人都非常忌用。孕婦禁止使用。
皂莢,味辛鹹性溫,有小毒。要刮去外皮和籽,用酥油炙烤。能豁痰開胸膈,因為有疏通壅塞、洗滌污垢的作用,取汁熬成膏,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丸,可以治療胸中痰結。能搜風治癲疾,因為有開竅通關、辛散殺蟲的作用。有一個方子是用皂刺三斤,燒成灰蒸曬,研成末,用大黃煎湯空腹調服一錢匕,可以下蟲治癒。能吹治喉痹,熏治便秘,如果是因為氣滯引起的二便不通,用燒煙熏可以通便。能殺蟲治癬,用醋熬嫩刺,塗抹癬效果很好。能敷治毒瘡消腫,對於便毒癰疽,用醋熬成膏敷上有效。
藥性非常尖銳,沒有不能打開的,沒有不能破壞的,是急救的神藥。皂角刺的功效和皂莢一樣,更能直達瘡瘍部位,是癰毒未潰時的神藥。
類中風的症狀,多數是因為陰虛,世人常常用稀涎散催吐,這會更加耗竭體內的津液,這是醫學上最忌諱的,孕婦也禁止使用。
巴豆,味辛性熱,有大毒,與牽牛相反。要炒熟去油,只能用很少的量(釐許),不能過量。各種積滯,如痰、食、蟲、血等,都能立即清除;但是會侵傷臟腑氣血。因為味辛性熱且有大毒,是迅速下瀉的猛藥。用明礬(三錢煎溶,加入巴豆七粒)一起煅燒(去掉巴豆研成末,用少許),吹入咽喉,可以清除熱痰,效果非常神奇。
巴豆稟賦火性猛烈的氣,少量接觸皮膚,頃刻間就會起泡,何況腸胃這麼柔嫩的組織怎能承受呢?一定要謹慎使用。因為火能灼傷物體,所以會導致墮胎,孕婦非常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