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六·數集 (1)
卷十六·數集 (1)
1. 產後
產後十人九虛,皆由懷胎十月,氣血半蔭其兒;加之產下,去其惡露,子宮空虛。故丹溪云:產後宜大補氣血為要,雖有雜症,以末治之。又仲淳曰:治產後大法,宜行敗血,次宜補血清熱,總宜補養心脾肝腎為主,忌破氣升提,燥熱苦寒汗、吐、下諸藥。稽方書論產後病症甚多,姑舉大略言之。
如昏暈不省人事,或因去血過多,氣血兩虛而致者。〔清魂散、參蘇湯之屬。〕或因瘀血不行,反逆衝上而致者,〔黑神散治之。〕乍寒乍熱如瘧,或由氣血虛損,營衛不和而作者,〔加味歸脾、逍遙之屬。〕或由瘀血停留,相連肝膽經脈而作者。〔黑神散。〕頭痛或由血虛火炎者。
〔四物加甘菊、銀花、二冬、牛膝之屬。〕或由敗血入肝,隨經上衝巔頂者。〔黑神散。〕腰痛若悠悠隱隱,喜人按摩者,血去多而腎虛也,〔六味加牛膝、杜仲、續斷之屬。〕若脹痛如刺時作時止,手不可按著,敗血流入腰腎間也。〔黑神散。〕少腹痛而按之即止者,為血虛。
〔芍甘湯加歸地、牛膝、續斷、沉砂之屬。〕按之愈痛者為瘀凝。腹中有塊,時上時下,痛不可忍,此名兒枕塊痛,乃宿血也。〔黑神散。〕脅痛亦以可按為肝經血虛氣逆,〔生地、歸、芍、甘菊、續斷、羚羊、鬱金、降香之屬。〕拒按者,為肝經血凝氣滯。〔黑神散。〕嘔惡有因胃氣虛逆。
〔宜分寒熱。熱者、竹茹湯加參、苓、橘紅、木瓜之屬,寒者異功去朮、甘,加豆寇、生薑之屬。〕腹脹有因脾陰衰弱,〔異功去朮、甘,加白芍、棗仁、蓮肉、扁豆之屬。〕二症亦有因敗血入脾胃而然者。〔調榮散去莪朮,加楂肉、黑豆之屬。〕氣急喘促,因血脫氣無所依,上逆胸中,名曰孤陽,〔人參固本湯,加蘇子、橘紅、栝蔞仁、枇杷葉、童便之屬。〕最為難治。
亦有因敗血入肺所致者。〔茅根、桑皮、藕汁、童便之屬。挾虛者、合參蘇湯。〕若心神恍惚,睡臥不安,語言失度,如見鬼狀者,此屬血舍空虛,神魂不寧之故。亦有因血少不能上榮於舌,而言語含糊謇澀者〔補心丹,接命丹之類。〕若心下脹滿,煩躁犯亂譫言妄語,如見鬼狀者,此原敗血停滯,上干心君所致。
亦因敗血上衝,而神昏舌強不語,以心藏神而舌為心苗故也。〔犀角地黃湯加丹參,琥珀、羚羊之屬。〕惡露不下,而痛不甚者,陰血素虛,敗血亦少之故。〔柏仁丸、加丹參、黑豆之屬。〕小腹脹滿刺痛者,此責停滯之咎。〔黑神散。〕惡露不止,肝虛不藏,有因脾虛不攝者,有因血熱妄行之不同。
〔宜參調經門諸方以治之。〕然諸條總不越血氣大虛為病,敗血為殃二端。若別有所因者,又當隨其所因,而各從本門參酌治之。按《金匱》論新產婦人有三病:一曰病痙。因新產血虛多汗出,易中風邪所致。然痙病多由亡血,筋無所榮,不必拘定復中風邪而然。二曰病鬱冒,東垣言:婦人分娩,及半產漏下,昏冒目瞑,蓋因血暴亡,而火上熾,但補其血,則神自昌。三曰大便難。
白話文:
產後,十個婦女有九個都會呈現虛弱的狀態,這是因為懷孕十個月期間,氣血都被用來孕育胎兒;加上生產時,又會排出惡露,導致子宮空虛。因此,朱丹溪說:「產後最重要的是大補氣血,即使有其他雜症,也要把補氣血放在最後。」另外,戴仲淳也說:「治療產後病症的原則,應該先排除體內的瘀血,接著補血清熱,總的來說是以補養心、脾、肝、腎為主。要避免使用會破氣、升提、燥熱、苦寒、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等藥物。」醫書上記載的產後病症非常多,這裡先大概說明一下。
像是產後昏迷不省人事,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氣血兩虛所引起的(可以用清魂散、參蘇湯之類的方劑)。也可能是因為瘀血阻滯不通,反而逆衝向上引起的(可以用黑神散治療)。有時會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的症狀,可能是氣血虛弱,營衛不和所引起的(可以用加味歸脾湯、逍遙散之類的方劑)。也可能是因為瘀血停留,牽連到肝膽經脈引起的(可以用黑神散)。頭痛可能是因為血虛而產生虛火(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甘菊、銀花、二冬、牛膝之類的藥材),也可能是因為敗血進入肝臟,隨著經脈上衝到頭頂所引起的(可以用黑神散)。腰痛如果是隱隱作痛,喜歡被人按摩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腎虛(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牛膝、杜仲、續斷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腰痛脹痛像針刺一樣,時痛時止,而且手不能按壓,這是因為敗血流到腰腎之間(可以用黑神散)。小腹痛,按壓後疼痛會減輕,這是因為血虛(可以用芍藥甘草湯加上當歸、熟地、牛膝、續斷、沉砂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按壓後疼痛加劇,這是因為瘀血凝結。如果腹部有硬塊,時上時下,痛得難以忍受,這叫做「兒枕痛」,是因為體內有殘留的瘀血(可以用黑神散)。脅痛如果是可以按壓的,這是肝經血虛氣逆引起的(可以用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甘菊、續斷、羚羊角、鬱金、降香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拒絕按壓,這是肝經血凝氣滯引起的(可以用黑神散)。噁心嘔吐可能是因為胃氣虛弱逆行(應該根據寒熱性質來分別治療。屬於熱性的,可以用竹茹湯加上人參、茯苓、橘紅、木瓜之類的藥材;屬於寒性的,可以用異功散去除白朮和甘草,加上豆蔻、生薑之類的藥材)。腹脹可能是因為脾陰衰弱(可以用異功散去除白朮和甘草,加上白芍、棗仁、蓮子、扁豆之類的藥材)。以上兩種症狀,也有可能是因為敗血進入脾胃引起的(可以用調榮散去除莪朮,加上山楂肉、黑豆之類的藥材)。氣喘急促,是因為失血導致氣無所依,向上逆行於胸中,叫做「孤陽」,這是最難治療的(可以用人參固本湯,加上蘇子、橘紅、瓜蔞仁、枇杷葉、童便之類的藥材)。
也有可能是因為敗血進入肺部所引起的(可以用茅根、桑白皮、藕汁、童便之類的藥材;如果同時有虛弱的症狀,可以合用參蘇湯)。如果心神恍惚、睡臥不安、胡言亂語,甚至出現看到鬼怪的樣子,這是因為血舍空虛,導致神魂不安。也有可能是因為血液不足,無法滋養舌頭,導致說話含糊不清(可以用補心丹、接命丹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心下脹滿、煩躁不安、說胡話,甚至出現看到鬼怪的樣子,這是因為敗血停滯,向上干擾心神所引起的。
也有可能是因為敗血上衝,導致神志不清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這是因為心藏神,而舌頭是心的苗竅(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上丹參、琥珀、羚羊角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惡露不下,但疼痛不嚴重,這是因為陰血原本就虛弱,導致敗血也比較少(可以用柏子仁丸,加上丹參、黑豆之類的藥材)。如果小腹脹滿刺痛,這是因為惡露停滯不通(可以用黑神散)。如果惡露持續不止,可能是肝虛導致無法藏血,也可能是脾虛導致無法統攝血液,還可能是因為血熱妄行等不同的原因(應該參考調經門的各種方劑來治療)。總的來說,以上各種症狀都離不開氣血大虛和敗血作祟這兩大原因。如果還有其他原因,就應該根據病因,從相關的方面來參照治療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產後婦女有三種常見的疾病:第一種是「痙病」。因為產後失血虛弱,容易出汗,導致容易受到風邪侵襲。但痙病大多是因為失血過多,導致筋脈失養,不一定是由於受到風邪侵襲所引起的。第二種是「鬱冒」。東垣認為,婦女分娩或是流產後,出現昏迷、眼睛發黑的症狀,是因為失血過多,虛火上炎,只要補血,神智自然就會清醒。第三種是「大便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