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六·數集 (2)
卷十六·數集 (2)
1. 調經
宜加地、芍、四制香附。〔為血中氣藥。氣調則血亦從之而和暢。同艾醋浸二宿,分作四分。一分鹽水浸炒,一分酒浸炒,一分童便浸炒,一分人乳浸炒。〕如因鬱結傷脾先期者,加柴胡、〔取其能引脾胃之氣上行,兼賴其升提之力。〕山梔、〔能清鬱火血熱。〕麥冬、鱉甲,〔益陰除熱,〕或再加吳茱萸、炒黃連。
〔能達心脾之鬱火。〕如因鬱結傷脾後期,或經來血少、或經閉不行者,加柏仁、枸杞、糜角、人乳。〔皆補血之品。日飲人乳一碗,能通經水。〕如過多淋瀝不止加麥冬、鱉甲。〔寒以清熱。〕蓮鬚、牡蠣。〔澀以固脫。〕五味、萸肉、〔酸以收斂。〕發灰。〔發為血之餘,同氣相求也。
〕
此方乃心、脾、肝三經之藥也。立齋云:心主血,肝藏血,皆統攝於脾,補脾和胃,血自生矣。故調經每多用之,胃弱脾虛者更宜。
按此方宋嚴用和所創,以治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者也。陽明胃與大腸為二陽。蓋人之情欲,本以傷心,母傷則病及其子;勞倦本以傷脾,臟傷則病連於腑。故凡內而傷精,外而傷形,皆能病及於胃,此二陽之病所以發於心脾也。不得隱曲,陽道病也。夫胃為水穀氣血之海,主化營衛而潤宗筋,如經云: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:太陰、陽明之所合也。胃病則失生化精血之原,故為陽衰少精。
其在女子,則為不月。又云:其傳為風消,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。胃家受病,久而傳變,則肝木勝土,風淫而肌體消削,胃病則肺失所養。故氣息奔急。氣竭於上,由精虧於下,敗及五臟,故死不治。所以病才見端,即為治療。原方無遠志、當歸,薛氏加入,以治血虛。又加丹皮、山梔,以治血熱,而陽生陰長之理乃備。
隨手變化,通於各症,無不神應。
地芍涼血湯,〔自制。〕治血熱經水先期。色鮮紅,或紫黑,或成片成塊。或過多不止。
生地,白芍〔涼血。〕骨皮,鱉甲〔清熱。〕竹葉〔或竹茹。〕麥冬〔清心以主血。〕山藥,甘草〔補脾以統血。〕枸杞,杜仲〔補肝益腎。〕或加白薇〔苦鹹性寒,益陰除熱,〕壯實人血熱,甚者可暫加知、柏、芩、梔之屬。如過多不止,加蓮鬚、〔固澀。〕棗仁〔斂攝。〕
此涼血清熱,而補肝腎之劑,隨宜加減用之。陰虛內熱人,不能服參、術者甚宜,或用六味地黃湯,參前藥治之。
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治肝脾經虛,經水不調,或前或後,或經閉不行,或過多不止。
宜加四制香附。如因鬱怒傷肝,而先期者,參加地、芍涼血湯方藥;如因鬱怒傷肝後期,或經來血少,或經閉不行者,加柏仁、枸杞、牛膝,熟地;如過多不止,加蓮鬚、棗仁、萸肉之屬。
此方辛散酸收,甘緩養血,而兼寧心扶脾之劑,乃肝經主要藥,女科之神劑,調經者多主此加減用之,多郁多怒者,最相宜也。
白話文:
調經
適合加入熟地、芍藥和經過四種方法炮製的香附。這些藥材是針對血液中的氣進行調理的藥物,氣順了,血自然也會跟著順暢。將香附與艾草醋浸泡兩晚後,分成四份。第一份用鹽水浸泡後炒,第二份用酒浸泡後炒,第三份用童子尿浸泡後炒,第四份用人乳浸泡後炒。
如果因為情緒鬱結傷到脾胃,導致月經提前,可以加入柴胡,因為它能引導脾胃之氣向上運行,同時具有升提的作用。再加入山梔子,可以清除鬱積的火氣和血熱;加入麥冬和鱉甲,可以滋養陰氣,消除熱邪;或者再加入吳茱萸和炒黃連,可以疏通心脾的鬱火。
如果因為情緒鬱結傷到脾胃,導致月經延後、經血量少或閉經,可以加入柏子仁、枸杞、鹿茸角和人乳,這些都是補血的藥材。每天喝一碗人乳,有助於疏通經水。如果經血過多淋漓不止,可以加入麥冬和鱉甲,利用其寒涼性質來清除熱邪;加入蓮鬚和牡蠣,利用其澀性來固澀止脫;加入五味子和山茱萸,利用其酸性來收斂;加入頭髮燒成的灰,因為頭髮是血的餘物,可以同氣相求。
這個方子是針對心、脾、肝三經的藥物。李東垣說:心主血,肝藏血,都由脾統攝,補養脾胃,血自然就會生成。所以調理月經經常使用這個方子,脾胃虛弱的人更適合使用。
這個方子是宋代嚴用和創立的,用來治療二陽(陽明胃經和大腸經)之病發作於心脾,表現為情緒隱晦,女子月經不調的症狀。人的情慾原本就會傷心,母親傷了,就會影響到孩子;勞累原本就會傷脾,臟腑受傷,就會影響到其他臟腑。所以凡是內傷精氣,外傷形體,都能影響到胃,這就是二陽之病發作於心脾的原因。情緒隱晦是陽氣虛衰的表現。胃是水穀氣血的海洋,負責運化營衛、滋潤宗筋。如同醫書所說:前陰是宗筋匯聚的地方,也是太陰經和陽明經交匯的地方。胃病就會失去產生精血的源頭,所以會導致陽氣衰弱,精血不足。
對於女性來說,就會表現為月經不調。醫書還說:如果胃病傳變成消渴症,或者傳變成氣喘,就難以治癒。胃病久了會傳變,導致肝木克制脾土,風邪作祟,導致身體消瘦;胃病也會使肺失養,所以會氣喘。氣喘是氣機上逆,是精氣虧虛於下,敗壞五臟,所以無法治癒。因此,一旦發現疾病的徵兆,就要立即治療。原本的方子沒有遠志和當歸,薛立齋加入了,用來治療血虛;又加入了丹皮和山梔子,用來治療血熱,這樣就具備了陽生陰長的道理。
可以隨時根據情況變化,應對各種症狀,效果非常顯著。
地芍涼血湯(自製)
治療血熱導致月經提前,經血顏色鮮紅或紫黑,或成塊狀,或經血過多不止。
藥物組成:生地、白芍(涼血);地骨皮、鱉甲(清熱);竹葉(或竹茹);麥冬(清心以主血);山藥、甘草(補脾以統血);枸杞、杜仲(補肝益腎)。可加入白薇(苦鹹性寒,滋陰清熱)。體質強壯、血熱嚴重的人,可暫時加入知母、黃柏、黃芩、山梔子等藥。如果經血過多不止,可加入蓮鬚(固澀)、酸棗仁(斂攝)。
此方是涼血清熱、同時補肝腎的方劑,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加減。適合陰虛內熱、不能服用人參、白朮等藥物的人,或與六味地黃湯搭配使用。
逍遙散(詳見虛勞篇)
治療肝脾經虛,導致月經不調,經期或提前或延後,或閉經不行,或經血過多不止。
宜加入四種炮製方法處理過的香附。如果因為情緒鬱怒傷肝,導致月經提前,可以參考地芍涼血湯的藥物;如果因為情緒鬱怒傷肝,導致月經延後、經血量少或閉經,可以加入柏子仁、枸杞、牛膝和熟地;如果經血過多不止,可以加入蓮鬚、酸棗仁、山茱萸等藥材。
此方具有辛散、酸收、甘緩養血的功效,同時兼顧寧心扶脾的作用。是肝經的主要藥物,也是婦科的常用方劑,調節月經經常使用此方進行加減。對於情緒容易鬱悶、容易發怒的人最為適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