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六·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·數集 (1)

1. 卷十六·數集

2. 調經

調經乃治女病之首重。蓋女子以血為主。一月一行,謂之月經。經者常也,如月之盈虧有常期也,若或前或後,或乍前乍後,或閉或通,此皆失其常候,不可不用藥以調之。調之之法,昔人專以理氣補養心脾為主。以脾為生化之源,心統諸經之血,若心脾和平,則經候自調。

然推其不調之因,亦復不一。須審其為熱則寒之,虛則補之,滯者行之,留者攻之,滑者固之,陷者舉之,隨症施治,自無不效。丹溪云:先期而至者熱血也,其色鮮紅,若紫黑者,為熱之甚,成片成塊者;雖雲氣之滯,亦熱極所致。治宜涼血清熱而補肝腎。然有因恚怒傷肝,肝火盛而沸血妄行先期者,有因鬱結傷脾,鬱火發而逼血妄行先期者,有因思慮傷心,虛火動而致血錯行先期者,各隨其所因以施治。後期而至者,血虛也,其色淡紅;若淡白者,為虛之甚。

亦有因恚怒傷肝,因鬱結傷脾,致血少後期,甚至經閉者,有因肥人濕痰壅滯,而經水後期,或致行不省,或補血,或消痰,隨症治之。至若經。期乍前乍後,不一其症,氣亂悉從虛治。經閉不行,宜分虛實。無有他病,而經閉不行者,乃屬陰虛,血少火盛,不可以毒藥通經。

有病虛勞而經閉不行者,因腎水不足,相火妄動,煎熬真陰,熏蒸血海,血日以枯,俗謂乾血勞是也。有因情欲傷心,勞倦傷脾,以致病及於胃,失生化精血之源,而經閉不行者,此即經所謂二陽〔胄與大腸。〕之病發心脾,在女子則為不月者是也。有因心事不遂,致心血虧少,乏血歸肝,而經閉不行者,此皆屬虛之所致。

其有因血瘀內積而閉者,有因恚怒鬱結,氣滯血凝而閉者,有因經水適來,形寒飲冷,血凝而閉者,此皆易治,不過一通之而已。若經水過多,但責之熱,亦宜涼血清熱,補肝腎為主。過多而不止者,當加酸澀之藥,或兼升舉之品。若經水來少者血虛也,肥人或屬之痰壅、氣滯所致。

凡經將行而腰腹作痛者,責之氣滯血實;行後綿綿作痛者,責之血虛氣滯。此調經大旨之常法如是。復有變常,而古人未言及者。如士材云:有終身不月,而血錯行,從大便出者,有至經期而血逆行,或吐或衄,或從耳目出,謂之倒經者,有三月一行,而謂之居經者;有一年一行,而謂之避年者,有一生不行,而受胎,謂之暗經者,有受胎之後,月月行經,而產子,謂之垢胎者,有受胎數月,血忽大下,而胎仍不隕,謂之漏胎者,雖以氣血有餘不足為言,亦異於常矣。經言。

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七七而天癸絕,其常也。有女年十二、十三而產子者,有婦年五十、六十而產子者,此又異常之尤者也。醫者亦不可不知。

歸脾湯,〔見虛勞。〕治心、脾、肝虛,經水不調,或前或後,或乍前乍後,或經閉不行,或月事過多,淋瀝不斷,悉主此方加減。

白話文:

調理月經是治療女性疾病的首要重點。因為女性以血為本,每個月來一次月經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就像月亮的盈虧有固定週期一樣。如果月經週期提前或延後,或時前時後,或閉經或經血過多,這些都是月經失常的表現,必須用藥物來調理。

古人調理月經的方法,主要以理氣、補養心脾為主。認為脾是產生氣血的源頭,心掌管全身血液的運行,如果心脾功能平和,月經自然就會正常。

但仔細推究月經失調的原因,也是多種多樣的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,是熱證就用寒涼藥物,是虛證就用補益藥物,氣血運行不暢就用活血藥物,有瘀血就用化瘀藥物,經血滑脫就用固澀藥物,氣虛下陷就用升提藥物,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,自然就能見效。

朱丹溪說:月經提前到來,是體內有熱,經血顏色鮮紅,如果顏色紫黑,說明熱邪更盛;經血成塊,雖然說是因為氣滯,也是熱邪太盛導致的。治療應該用涼血清熱,同時補肝腎的方法。但也有因為發怒傷肝,導致肝火旺盛,迫使血液提前妄行的;也有因為心情抑鬱傷脾,導致脾鬱化火,迫使血液提前妄行的;還有因為思慮過度傷心,導致虛火妄動,使血液錯亂提前妄行的。要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。

月經延後到來,是體內血虛,經血顏色淡紅,如果顏色淡白,說明虛弱更嚴重。也有因為發怒傷肝,或心情抑鬱傷脾,導致血少而延後到來,甚至閉經的;也有肥胖的人因為體內濕痰壅滯,導致經血延後到來,或者經血量很少。治療時,要麼補血,要麼化痰,根據症狀來治療。

至於月經週期忽前忽後,沒有固定規律,這是因為氣機紊亂,大多屬於虛證。閉經也要區分虛實。如果沒有其他疾病,而出現閉經,大多屬於陰虛,血少而有內熱,不能用強烈的藥物來通經。

如果因為身體虛弱而導致閉經,是因為腎水不足,虛火妄動,煎熬體內陰液,熏蒸血海,導致血液日益枯竭,民間俗稱“乾血勞”。也有因為情慾過度傷心,勞累過度傷脾,導致疾病影響到胃,失去了產生精血的源頭,而出現閉經,這就是醫書上說的“二陽(胃與大腸)”的病發作在心脾,在女性則表現為不來月經。還有因為心事不順,導致心血虧少,無血可歸於肝,而導致閉經,這些都屬於虛證導致的。

有些是因為瘀血內積而導致閉經,有些是因為發怒鬱結,氣滯血凝而導致閉經,有些是因為月經剛來時,身體受寒或飲用寒涼之物,導致血凝而閉經。這些都比較容易治療,只要疏通氣血即可。

如果經血過多,一般認為是體內有熱,也要用涼血清熱,同時補肝腎的方法。如果經血過多不止,要加入酸澀收斂的藥物,或配合升提的藥物。如果經血量少,大多屬於血虛,肥胖的人也可能是痰濕壅滯、氣機不暢導致。

凡是月經將來時出現腰腹疼痛,多是因為氣滯血瘀;月經來後持續隱隱作痛,多是因為血虛氣滯。以上是調理月經的一般原則和方法。

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,是古人沒有提到的。比如,有的女性終身不來月經,但血液會錯亂地從大便排出;有的在月經來潮時,血液會逆行,從口、鼻、耳朵或眼睛流出,這叫“倒經”;有的三個月來一次月經,叫“居經”;有的一年來一次月經,叫“避年”;有的終身不來月經,卻能懷孕,叫“暗經”;有的懷孕後,每月還會來月經,卻能順利生產,叫“垢胎”;有的懷孕數月後,突然大量出血,但胎兒仍然沒有流產,叫“漏胎”。這些情況,雖然也能用氣血有餘不足來解釋,但畢竟與常規情況不同。醫書上說,女子十四歲天癸(性腺發育成熟)來臨,四十九歲天癸衰竭,這是正常規律。但有的女孩十二、三歲就生孩子,有的婦女五、六十歲還能生孩子,這些都是極其異常的情況,醫生也應該了解。

歸脾湯(具體內容見《虛勞》篇)可以治療心、脾、肝虛引起的月經不調,包括月經提前、延後,或時前時後,閉經,或月經過多、淋漓不斷等症狀,都可以用此方加減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