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五·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·數集 (1)

1.

淋者,欲尿而不能出,脹急痛甚,不欲尿而點滴淋瀝。仲淳云:此屬腎虛,兼有濕熱。丹溪則有五淋之分。氣滯不通,臍下悶痛者,為氣淋,溺血而痛者,為血淋,溺出如麵糊而痛者,為膏淋;溺出如砂石而痛者,為砂淋;此以火灼膀胱,溺陰凝結,煮海為鹽之象也。遇勞即小便淋澀而痛者,為勞淋。

但宜辨其因心勞、脾勞、腎勞之不同。凡治五淋,總宜壯水滋陰滲濕,分利小便為主;然虛各實異,宜補宜瀉臨症之頃,所當詳審。

五淋湯,〔自制。〕淋症主此加減。

生地〔壯水滋陰。血淋多用。〕二冬〔清肺氣,化及州都,小便自然順利。〕知母〔泄膀胱腎家之火,又能利水。〕黃柏〔利水竅澀痛。〕甘草梢〔止莖中作痛。〕牛膝〔獨用兩許煎飲,治小便不利,莖中痛甚者立效,血淋更宜。〕車前〔開竅通淋。〕茯苓〔滲濕利水。〕氣淋加沉香、鬱金;血淋,加茅根、藕汁;膏淋加川萆薢、川石斛;砂淋,加滑石末調服。〔滑可去著,為下石淋要藥,〕因房勞傷腎者,加枸杞、蓯蓉;〔取其滑潤。

〕因思勞心者,加柏仁,丹參;因勞倦傷脾者,加人參。

此方通治五淋,須隨症活法加減用之。按方書有冷淋一症,言是腎虛丹田有寒所致。余考《內經》云: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又《金匱》云:熱在下焦則尿血,亦令淋,秘不通。丹溪言淋雖有五,皆主於熱,此其常耳。

海藏瀉腎丸,〔見火。〕治或因懼泄強忍,或因思欲不遂,致敗精流溢閼塞竅道,澀痛異常者。〔外用吮法,或令御女一番,使敗精盡行送出。〕宜加牛膝、車前,火盛加知柏。

此方下所列之症,即所謂精淋也,故宜滋陰通利為主。

淋症之脈,實大可療,澀小難醫。〔精血敗壞之徵。〕

白話文:

所謂「淋」,指的是想小便卻無法順暢排出,感到脹痛難忍,或是沒有尿意但卻點滴淋漓。名醫仲淳認為,這是腎虛,同時兼有濕熱所致。而名醫朱丹溪則將淋分為五種。

若因氣機不暢,導致肚臍下方悶痛,這是「氣淋」;小便帶血且疼痛,這是「血淋」;小便混濁如米漿且疼痛,這是「膏淋」;小便有砂石狀物且疼痛,這是「砂淋」,這種情況就像火燒灼膀胱,使尿液中的陰液凝結,如同煮海水製鹽一樣。若因勞累導致小便澀痛,這是「勞淋」。

但要仔細辨別其病因,是心勞、脾勞還是腎勞所致。治療各種淋症,總體原則是滋養腎陰、利水滲濕,以通利小便為主。然而,虛證和實證各有不同,要補還是要瀉,需根據臨證情況詳細審察。

「五淋湯」是治療淋症的主要方劑,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。

方中,生地能滋養腎陰,多用於血淋;麥冬、天冬能清肺氣,使水道暢通,小便自然順利;知母能瀉膀胱、腎經的火氣,又能利水;黃柏能利尿竅,治療尿道澀痛;甘草梢能止莖中疼痛;牛膝單獨煎服,能治療小便不通、莖中劇痛,對血淋效果更佳;車前子能開竅通淋;茯苓能滲濕利水。

氣淋可加沉香、鬱金;血淋可加茅根、藕汁;膏淋可加川萆薢、川石斛;砂淋可加滑石末調服(滑石能去除阻塞,是治療砂淋的重要藥物)。因房勞傷腎者,可加枸杞、肉蓯蓉(取其滋潤作用);因思慮過度傷心者,可加柏子仁、丹參;因勞累傷脾者,可加人參。

此方可治療各種淋症,但需根據病情靈活加減藥物。另外,有些醫書提到「冷淋」,認為是腎虛、丹田有寒所致。但我考證《內經》認為:「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」《金匱要略》也說:「熱在下焦則尿血,亦令淋,秘不通。」朱丹溪認為,淋雖有五種,但主要病因是熱,這是常見的道理。

「海藏瀉腎丸」適用於因恐懼泄精而強忍,或因慾望無法滿足,導致敗精流出阻塞尿道,引起澀痛異常的情況(外用吮吸法,或讓女子性交一次,使敗精全部排出)。可加牛膝、車前子,若火氣旺盛可加知母、黃柏。

此方所列的症狀,就是所謂的「精淋」,所以治療以滋陰通利為主。

淋症的脈象,如果脈象洪大有力,容易治療;如果脈象細小而澀,則難以治癒(這是精血敗壞的徵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