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七 (1)
卷七 (1)
1. 中風
中風有真假內外之別,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何者?西北土地高寒,風剛猛,真氣空虛之人,猝為所中,如《金匱》云:邪中於絡,肌膚不仁。邪方入衛,氣不得運,故皮膚不仁。邪中於經,即重不勝。邪入榮脈之中,內骨外肉,皆失所養,故著重不勝。邪中於腑,即不識人。
入腑必歸於胃,熱蒸津液,結為痰涎,胃氣壅逆,故不識人。邪中於臟,舌即難言,口吐涎沫。諸臟受邪至盛,必入於心而亂其神明,則舌縱難言,廉泉開而流涎沫矣。中臟者死,中腑者成廢人,中經絡者可調理而瘳。治法先宜解散風邪。嘉言云:挾虛者,非補虛則風不出;挾痰者,非豁痰則風不出;挾火者,非清熱則風不出,挾氣者,非開鬱則風不出,挾濕者,非導濕則風不出。故風中經絡,總宜宣之使散。
白話文:
中風真假內外之別:
中風有真假、內外之別,細微差異,結果卻大相逕庭。
何謂真假內外?
西北地區地勢高寒,風勢猛烈。體質虛弱、真氣不足的人,容易被風所襲,如同《金匱要略》所言:「邪中於絡,肌膚不仁。」邪氣侵犯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所以皮膚失去知覺。
若邪氣進一步入侵衛氣,則氣血更難運行,故皮膚麻木無感。邪氣侵犯經脈,則會感到沉重無力。邪氣侵入榮脈,則骨肉失去滋養,導致身體沉重無力。
邪氣侵犯腑臟,則會失去意識,不認識人。邪氣入腑必先入胃,熱氣蒸騰津液,形成痰涎,胃氣阻塞,因此失去意識。邪氣侵犯臟器,則會導致舌頭僵硬難言,口吐涎沫。
若邪氣入侵臟器至極,必侵入心臟,擾亂心神,因此舌頭僵硬難言,下巴張開,口流涎沫。
中風預後:
中風侵犯臟器者,往往會導致死亡;侵犯腑臟者,則會變成廢人;侵犯經絡者,則可以通过調理而痊癒。
治療方法:
治療中風,首要之務是驅散風邪。古人云:「挾虛者,非補虛則風不出;挾痰者,非豁痰則風不出;挾火者,非清熱則風不出,挾氣者,非開鬱則風不出;挾濕者,非導濕則風不出。」
因此,治療風中經絡,總宜採用宣散之法,使其散開。
其藥如人參敗毒散,九味羌活湯之屬,為加減主治。不可誤下,使風邪乘虛內入臟腑,釀患無竅。次則即當治本,以補養氣血為要。若中臟之症,方書多以宜下為言,夫中臟之候,多有平素積虛,臟真不守者,下之立亡。
惟在胃腑一症,內實便秘者,間有可下,然不過微下以解其煩熱,豈遂可以下為定法耶!至若風勢稍定,即宜禁用風燥之品,避居密室,毋食肥鮮,惟用甘寒藥,頻頻熱服,俾內不招風,外無從入之路,且甘寒一可熄風,二可補虛,三可久服,必得謹調千日,庶可重享天年。此論真中風之大綱如此,方治星羅,余可無贅。
白話文:
治療中風,藥物應根據個人情況加減使用,例如人參敗毒散、九味羌活湯等,不可誤用瀉下藥,以免風邪乘虛而入,損傷臟腑。治療應以補養氣血為主,針對根本病因。中風患者常有積虛體弱、臟氣不足的情況,不可隨便使用瀉藥,否則可能危及生命。
只有胃腑實證、便秘者,可適當使用瀉藥,但應以微下為主,解煩熱即可,不可一味使用瀉法。風勢稍定後,應禁用風燥藥物,避居密室,忌食肥膩之物,改用甘寒藥物頻頻熱服,以防止風邪侵襲,同時補虛益氣。甘寒藥物可熄風、補虛、久服,必須謹慎調養千日,才能恢復健康長壽。以上是治療中風的總綱,其他細節不需贅述。
乃類中風症,治法尚未盡善,不得不為陰之。按仲淳云:東南地方,絕無剛猛之風,而多濕熱之氣,質多柔脆,往往多熱多痰,真陰既虧,內熱彌甚,煎熬津液,凝結為痰,壅塞氣道,不得通利,熱極生風,亦致猝然僵仆。類中風症,或不省人事,或語言謇澀,或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。
其將發也,外必先顯內熱之候,或口乾舌苦,或大便秘澀,小便短赤,此其驗也。河間所謂此症良由將息失宜,心火暴甚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。丹溪所謂有氣虛,有血虛,有濕痰是也。此即內虛暗風,確係陰陽兩虛,而陰虛者為多,與外來風邪迥別。法當清熱〔二冬、甘菊、白芍、童便。
白話文:
這類像中風的症狀,治療方法還沒完全完善,不得不從陰虛的角度來考慮。根據仲淳的說法,東南地區沒有猛烈的風,但濕熱之氣很重,體質多柔弱,因此容易出現熱證和痰證。由於真陰虧損,內熱加劇,煎熬津液,凝結成痰,堵塞氣道,無法通暢,熱極生風,也會導致突然昏倒。這種類似中風的症狀,可能出現神志不清,或言語不清,或口眼歪斜,或半身不遂。
發病之前,一定會先出現內熱的徵兆,例如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,這就是症狀的預兆。河間先生認為,這種病症主要是因為生活起居不正常,心火過盛,腎水虛弱,無法制約心火。丹溪先生也說過,這種病症有氣虛、血虛、濕痰三種情況。這其實是內虛引起的暗風,確實是陰陽兩虛,而陰虛者居多,與外來的風邪完全不同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為主,可以使用二冬、甘菊、白芍、童便等藥物。
〕順氣,〔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鬱金。〕開痰,〔貝母、花粉、栝蔞、竹瀝。〕以救其標,次當治本。陰虛則益血,〔地、冬、杞、芍、牛膝、棗仁、胡麻、首烏、人乳、鱉甲。〕陽虛則補氣,〔參、耆、朮、茯、鹿茸。〕氣血兩虛,則氣血兼補,久之自瘳。設誤認為真中風,而以風藥治之,則燥復傷陰,散復傷氣,輕者變重,重者必死。
白話文:
順暢氣機,可以用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鬱金。化解痰液,可以用貝母、花粉、栝蔞、竹瀝。先治標,再治本。陰虛體質就應該滋補血液,可以用生地、熟地、枸杞、芍藥、牛膝、棗仁、胡麻、首烏、人乳、鱉甲。陽虛體質就應該補益元氣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鹿茸。氣血兩虛就應該同時補氣補血,久而久之自然會痊癒。如果誤認為是中風,而使用祛風藥物治療,就會導致燥熱傷陰、散氣傷氣,病情輕者會加重,嚴重者甚至會死亡。
景岳言:真中風,乃自外而入,必先發熱惡寒,頭疼身痛等症,顯然可察。類中風,則由內而病,絕無外症,而忽病如風,皆因酒色勞倦,七情口腹,致傷臟氣,陰虛而然。治宜培補真陰,以救根本為主。但陰虛有二,有陰中之水虛,有陰中之火虛。水虛者,壯水之主,六味、左歸之屬;火虛者,益火之源,地黃引子、八味之屬。
能求水火而治之,斯可謂良工矣。
搐鼻法,治口噤不開。
細辛,皂莢〔為末合。〕吹鼻取嚏,無嚏者肺絕死。此二味皆辛散之藥,能透頂通關醒神,類中忌用,以其走泄真氣故也。
白話文:
張景岳說:真正中風,是從外而來的,一定會先出現發熱惡寒、頭痛身痛等症狀,很明顯可以觀察出來。類似中風的,則是從內而生的疾病,完全沒有外在症狀,卻突然像中風一樣發病,都是因為喝酒、縱慾、勞累,七情(喜怒哀樂憂思恐驚)過度、飲食不節,損傷了臟腑之氣,導致陰虛所致。治療應當以培補真陰,拯救根本為主。但陰虛分為兩種,一種是陰中之水虛,一種是陰中之火虛。水虛者,就要壯水之主,使用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等藥;火虛者,就要益火之源,使用地黃引子、八味丸等藥。
能夠根據水火虛實而對症下藥,這才是真正的好醫生。
搐鼻法,用來治療口緊閉不開的。
細辛、皂莢,研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,吹入鼻腔,引發打噴嚏,如果沒有打噴嚏,就表示肺部機能已經停止,病人已經死了。這兩種藥都是辛散的藥物,能穿透頭頂,疏通經絡,醒神開竅,類似中風的患者忌用,因為它們會消耗真氣。
烏梅擦牙關方,亦治口噤不開。
烏梅肉擦其牙關。〔牙關痠軟,則易開矣。〕
改容膏,口眼喎斜在左,血塗其右,喎斜在右,血塗其左。
鱔血〔尾上取之,鱔善穿穴,無足而竄,與蛇同性,故能走經絡,療風邪。〕冰片,麝香〔取其利氣而走竅,各少許。〕
此二方,真中類中俱可用之。鱔血即紅繕魚之血。
桂枝,〔見傷寒。〕風從外來,入客經絡,留而不去,此方為中風一症群方之祖,用以治真中風者,以風從外入,必當驅從外出故也。
白話文:
烏梅肉可以擦牙關,也能治療口噤不開。如果牙關痠軟,就容易張開。
改容膏可以治療口眼歪斜。如果歪斜在左邊,就把藥塗在右邊,如果歪斜在右邊,就把藥塗在左邊。
鱔魚尾部的血可以治療歪斜,因為鱔魚善於穿穴,沒有腳卻能快速竄行,和蛇的特性相同,所以能走經絡,治療風邪。冰片和麝香可以通氣走竅,各取少許。
這兩個方子,無論是真中風還是類中風都可以使用。鱔血就是紅燒魚的血。
桂枝可以治療風從外侵入經絡,留而不去的情況。這個方子是治療中風的祖方,用來治療真中風,因為風從外侵入,必須驅趕它從外出去。
小續命湯
麻黃,杏仁〔仲景治太陽症之傷寒無汗者宜之。〕,桂枝,芍藥〔仲景治太陽症之傷風自汗者宜之。凡症見頭痛發熱惡寒,身疼腰痛脊強者,當分別採用。〕,人參,甘草〔補氣,氣虛者宜用。〕,川芎〔同芍藥補血,血虛者宜用。〕,防風〔風淫末疾,故用之。〕,防己〔溫淫腹疾,故用之。
白話文:
小續命湯由麻黃、杏仁、桂枝、芍藥、人參、甘草、川芎、防風、防己組成,針對頭痛發熱、惡寒、身疼腰痛、脊強等症狀,根據患者體質選擇不同的藥材比例,例如氣虛者可用人參、甘草補氣,血虛者可用川芎、芍藥補血。
〕,黃芩〔陽淫熱疾,故用之。各一錢。〕,附子〔陰淫寒疾,故用之。五分。蓋病不單來,雜揉而至,所以用藥兼該之。〕
此方古人混治中風無分經絡,不辨虛實寒熱,若不對症加減,反增病劇。按敗毒散方中,有參、苓補虛,羌活湯中,有芩、地清熱,採治真中風,隨症加減甚穩。
順氣開痰飲,〔自制〕治類中風,熱痰壅盛者。
蘇子,橘紅,枇杷葉,鬱金〔順氣〕,貝母,花粉,栝蔞霜,茯苓,竹瀝〔開痰〕若痰滯心包,而致昏冒者,加犀角、羚羊角,調服牛黃、天竺黃。
白話文:
這方子裡用黃芩治療陽性熱病,附子治療陰性寒病。但疾病往往不是單一出現,而是多种因素混合導致的,所以用藥也需兼顧各種症狀。然而,古人治療中風時不分經絡,也不辨虛實寒熱,如果不对症加減,反而会加重病情。像敗毒散里有參、苓補虛,羌活湯里有芩、地清熱,這些都是治療中風的有效方劑,可以根據病症加減用藥,更為穩妥。
“順氣開痰飲”這個方子是自創的,用於治療類似中風、熱痰壅盛的患者。方子中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鬱金能順氣,貝母、花粉、栝蔞霜、茯苓、竹瀝能開痰。如果痰滯心包導致昏迷,則可以加犀角、羚羊角,並用牛黃、天竺黃調服。
此方先用順氣開痰,以治其標。蓋治痰必以順氣為先,氣順則痰自下降。然又當以清肺為本,肺喜清肅,熱則煎熬津液,濃稠成痰,壅塞氣道,而升降不利。所以肺有熱者,不宜服參,恐反助火傷肺,益致聲重痰多,甚至熱干津液,無以下滴而通水道,不可不審。
接命丹,治類中風,失音不語,〔痰火壅塞上竅之故。〕手足癱瘓,〔癱者坦也,筋脈馳縱,坦然而不舉也。瘓者渙也,血氣渙散而不用也。皆屬痰火所致。〕四肢疼痛,動履不便,〔亦痰火凝滯經絡所致。〕飲食少進諸症。〔熱痰瀰漫,胃氣不舒也。〕又治氣血虛弱,痰火上升,虛損之症。
白話文:
這方子首先用順氣開痰的方法,來治療表面的症狀。因為治療痰症必須先順氣,氣順了痰就會自然下降。然而,清肺才是根本,肺喜清肅,如果肺熱就會煎熬津液,使津液濃稠變成痰,堵塞氣道,影響氣機升降。因此,肺熱的人不宜服用人參,以免助火傷肺,反而加重聲音嘶啞、痰多,甚至熱氣耗損津液,無法向下流動暢通水道,不可不慎。
接命丹,可以治療類中風、失音不語(這是因為痰火壅塞上竅導致的)、手足癱瘓(癱是指筋脈鬆弛無力,渙是指血氣渙散無力,這些都是痰火造成的)、四肢疼痛、行動不便(也是痰火凝滯經絡所致)、飲食減少等症狀(熱痰瀰漫,導致胃氣不舒)。此外,還可以治療氣血虛弱、痰火上升、虛損等症狀。
人乳〔乳乃血化,補陰甚捷。二杯。〕,梨汁〔降火消痰,一杯。〕隔湯頓滾,五更溫服。〔恐其與食同進,成積滯而發瀉也。〕痰多加竹瀝。〔性滑流利,走竅逐痰。一杯〕。此方補陰清火消痰,以人補人,其妙無加。
加味地黃湯,治心火暴甚,腎水虛衰,不能制之,或兼喜怒思悲恐,五志有所過極,則熱氣拂鬱,以致心神昏冒,卒倒無知,或語言謇澀,〔真陰虧損,津液衰少,舌絡無所榮養,故伸縮不能自由。〕或口眼喎斜,或手足牽掣,〔此因水不榮筋,筋急而縱也。俗云風者,乃風淫末疾之假象,風自火出也。〕或大便燥結,〔腎主五液,又主二便,虛則不能濡潤。〕或小便疾出難忍,且有餘瀝。〔火性急速故也。〕
白話文:
母親的乳汁可以快速補充陰氣,喝兩杯;梨汁可以降火消痰,喝一杯。將這兩種材料隔著水煮沸,在五更(凌晨三點到五點)溫熱服用。避免與食物一起食用,以免造成積滯而引起腹瀉。如果痰多,可以加入竹瀝,竹瀝性滑流利,可以通暢竅道,排出痰液,喝一杯即可。此方可以補充陰氣、清熱、消痰,以人體補充人體,效果極佳。
加味地黃湯可以治療心火過旺,腎水虧虛,無法抑制心火,或者伴隨著喜怒思悲恐等情緒過度,導致熱氣鬱結,進而出現心神昏迷、突然昏倒、神志不清,或者言語不清,這是因為真陰虧損,津液減少,舌頭經絡失去滋養,因此伸縮不靈活;或者口眼歪斜,手腳抽搐,這是因為腎水虧虛,無法滋養筋脈,筋脈緊繃而失控,俗稱風,其實是風邪乘虛而入的假象,風是由火引起的;或者大便乾燥難解,這是因為腎臟主宰五液,也主宰大小便,腎虛則無法潤滑;或者小便急迫難忍,而且還有餘瀝,這是因為火性急躁的緣故。
六味地黃湯,〔補腎壯火。〕,加麥冬犀角〔清心解熱。〕,羚羊角,鉤藤勾〔平木舒筋。〕,
人乳〔補陰益血。〕,梨汁,竹瀝〔降火消痰。〕,人參〔隨宜加入。〕宜桑枝〔三、四兩炒。〕煎湯煎藥。〔能通利關節,療四肢拘攣,故偏風俱宜用之。〕此方補腎壯水為主,佐以清心平肝,降火消痰之劑,然金為水母,水虛者,又當兼用生脈散,以滋其化源。
補氣養血湯,〔自制〕治類中風,半身不遂,即經所謂偏枯者也。〔經曰:偏枯,身偏不用而痛,言不變,志不亂,病在分腠之間。又云:虛邪偏客於身半,其入深者,內居榮衛,衰則真氣去,邪氣獨留,發為偏枯。其邪氣淺者,脈偏痛。此雖以外感為言,然是症總以痛者為輕。〕男子發左,〔右為逆,左為從。〕女子發右。〔左為逆,右為從。〕不喑舌轉可治,三十日起。〔雖逆於經,未甚於臟也。〕其從者喑三歲起。〔若男發於右,女發於左,症雖順而聲則喑,是外輕而內重也。〕年不滿二十者,三歲死。〔氣血方剛之年,即見偏枯廢疾,此稟賦不足,早凋之兆也。〕
白話文:
六味地黃湯方劑解說
六味地黃湯,〔功效:補腎壯火。〕,
加麥冬犀角〔功效:清心解熱。〕,羚羊角,鉤藤勾〔功效:平木舒筋。〕,
人乳〔功效:補陰益血。〕,梨汁,竹瀝〔功效:降火消痰。〕,人參〔隨宜加入。〕宜桑枝〔三、四兩炒。〕煎湯煎藥。〔能通利關節,療四肢拘攣,故偏風俱宜用之。〕
此方以補腎壯水為主要功效,輔以清心平肝、降火消痰等藥物。然而,金為水母,水虛者,又當兼用生脈散,以滋養其化源。
補氣養血湯方劑解說
補氣養血湯,〔自制〕治類中風,半身不遂,即經所謂偏枯者也。〔經文曰:偏枯,身偏不用而痛,言不變,志不亂,病在分腠之間。又云:虛邪偏客於身半,其入深者,內居榮衛,衰則真氣去,邪氣獨留,發為偏枯。其邪氣淺者,脈偏痛。此雖以外感為言,然是症總以痛者為輕。〕
男子發病於左側,〔右為逆,左為從。〕女子發病於右側。〔左為逆,右為從。〕不喑舌轉可治,三十日起。〔雖逆於經,未甚於臟也。〕其從者喑三歲起。〔若男發於右,女發於左,症雖順而聲則喑,是外輕而內重也。〕年不滿二十者,三歲死。〔氣血方剛之年,即見偏枯廢疾,此稟賦不足,早凋之兆也。〕
解釋
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两种中药方剂:六味地黄汤和补气养血汤。
六味地黄汤主要用于治疗肾虚,并辅以其他药物清热解毒、舒筋活络。
补气养血汤则用于治疗半身不遂,即中医学上的“偏枯”。
文字还详细解释了偏枯的发病原因、症状以及男女发病部位的区别,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判断预后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具体情况而定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人參,黃耆〔補氣〕,地黃,當歸,白芍,首烏,胡麻,甘菊〔熄風清熱。〕天冬,麥冬〔滋陰清熱。〕,秦艽,牛膝,續斷〔通調血脈。〕,虎骨〔壯其筋骨。〕,茯苓,橘紅〔同梨汁竹瀝,降火消痰。〕加人乳,梨汁,竹瀝,桑枝湯煎藥。
此方補氣滋陰養血為主,而佐以通血脈,壯筋骨,清痰熱之劑,或有兼瘀血者,則加消瘀之品。按偏枯一症,皆由氣血不調,譬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,而枝葉偏枯,其根本尚屬未壞,故但宜如上治法。丹溪以左為死血,右力濕痰,亦為太拘,且不甚驗。經言: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。
白話文:
人參、黃耆可以補氣,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首烏、胡麻、甘菊可以熄風清熱。天冬、麥冬可以滋陰清熱。秦艽、牛膝、續斷可以通調血脈。虎骨可以壯其筋骨。茯苓、橘紅與梨汁、竹瀝一起可以降火消痰。此外,還可以加入人乳、梨汁、竹瀝、桑枝湯煎藥。
這個藥方主要功效是補氣滋陰養血,同時輔以通血脈、壯筋骨、清痰熱的藥材。如果患者還有瘀血,可以加一些消瘀的藥物。偏枯症是因氣血不調而引起的,就像樹木的一邊沒有水分滋潤而枯萎,但根部並沒有壞死,所以只需要按照上述方法治療即可。丹溪先生認為左側是死血,右側是濕痰,這種說法太過拘泥,實際效果也不佳。經書中說:「左右是指陰陽運行之道。」
氣虛則氣滯,而血脈不能運動,左右儘可為死血,氣虛則氣閉而津液不能通流,左右儘可為濕痰。又有分左為血虛,右為氣虛。又趙氏謂:男子左屬水,女子右屬水,凡人半肢風者,男多患左,女多患右,皆由水不能營,治宜補陰壯水為主。愚謂是當仿此法,以推測病情,合宜而治,不可執一。
又趙氏謂:有一等平人,身半以上俱無恙如平人,身半以下,軟弱麻痹,小便或澀,或自遺,此足三陰之虛症也,不可不知。
集靈膏,益氣補血,滋陰壯水,延年益壽。
人參〔補氣,大氣周流,無臟不有,故其用無往而不利。〕,二冬二地〔生地生精,天冬引入所生之處,熟地補精,麥冬引入所補之處。〕,牛膝〔強筋壯骨。〕,枸杞〔填精養營。各半斤。〕此方補氣血益精髓之神劑,虛人皆可服之。二陳湯治肥人痰涎壅盛而屬濕者。〔痰必清稀,口必不渴。〕
白話文:
氣虛就會導致氣滯,血液無法正常流通,就像死血一樣;氣虛也會導致氣閉,津液無法順暢流動,就像濕痰一樣。身體左側代表血虛,右側代表氣虛。趙氏認為,男性左側屬水,女性右側屬水,因此半邊身體出現風症,男性多半是左側,女性多半是右側,都是因為水氣無法滋養所致,治療應以補陰壯水為主。我認為應該仿照這個方法推測病情,對症下藥,不可拘泥於一種方法。
趙氏還說,有些人上半身跟正常人一樣,但下半身軟弱麻痺,小便可能澀滯或不自禁,這是足三陰虛弱的表現,不可不知。
集靈膏可以益氣補血,滋陰壯水,延年益壽。
人參可以補氣,使全身氣血循環通暢,沒有任何器官不受其益處,因此用途廣泛。生地生精,天冬將精氣導入到需要的地方;熟地補精,麥冬將精氣導入到需要補的地方。牛膝可以強筋壯骨,枸杞可以填精養營。這些藥材各取半斤,是補氣血、益精髓的神奇藥方,虛弱的人都可以服用。二陳湯可以治療肥胖、痰涎壅盛、屬於濕邪的人,服用後痰液會變得清稀,口渴的症狀也會消失。
半夏〔燥濕。〕,茯苓〔滲濕,濕去則痰無由生。〕,橘紅〔理氣,氣利則痰無留滯。〕,甘草〔補脾,脾旺則土能制濕。〕可合星香散,〔南星、木香二味。南星本祛風痰,得牛膽九制,則燥性減,可借用。〕加竹瀝、薑汁。本方加膽星、枳殼,名導痰湯。
此燥濕理氣化痰之劑,果屬濕痰可用,勿混投之。
獨參湯,治諸虛氣弱,危急之症。又治暴眩僕絕。〔陰虛則孤陽無附,亦自飛越。〕喉無痰聲,〔過不在痰。〕身無邪熱。〔病不因感。〕此陰虛陽暴絕也,急用大劑灌之。
白話文:
半夏可以燥濕。茯苓能滲濕,濕氣去除,痰就無處產生。橘紅可以理氣,氣流通暢,痰就不會停滯。甘草可以補脾,脾氣旺盛,土就能制濕。這些藥材可以組合成星香散,星香散中還含有南星和木香。南星原本是祛風痰的藥,经过牛膽九制,燥性減弱,可以借用。再加入竹瀝、薑汁。這個方子如果加入膽星、枳殼,就叫做導痰湯。
這個方子是燥濕理氣化痰的藥,如果確實是濕痰引起的病症可以用,不要亂用。
獨參湯用於治療各種虛弱、危急的病症。也用於治療突然昏倒、昏迷不醒。陰虛則陽氣無依,也會自行亂竄。喉嚨沒有痰音,是因為病不在痰。身體沒有邪熱,因為病不是因為外感引起的。這是陰虛陽氣暴亂的病症,需要緊急服用大量藥物灌下去。
人參〔一兩至三兩。〕陰虛者可加熟地。〔人參隨熟地,能直入三陰。一、二兩。〕煩躁脈微者,加童便。〔責其虛而有火。〕痰多者加竹瀝。〔責其痰隨氣亂。〕加黃耆名參耆湯。〔氣虛自汗可用。〕加白朮名參朮湯,〔脾胃虛弱可用。〕加附子〔一、二、三錢。〕名參附湯。
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頭暈,〔陽欲上脫。〕汗出肢冷,〔陽欲外脫。〕方可暫用,切勿妄投。
此方固元益氣,單用多用,取其有專力耳。蓋有形之陰血,不能速生,無形之陽氣,所當急固。陽虛氣弱者,固宜用之,血虛陰虛者,亦可暫投,使其一息尚存,庶可以次第而生生矣。加諸藥方,因其所宜而施之。
白話文:
人參可以用一到三兩,如果陰虛可以加熟地,人參和熟地一起用,能直達三陰,用量是一到兩兩。如果患者煩躁、脈搏微弱,可以加童便,因為這是針對虛火。痰多的患者可以加竹瀝,因為痰氣混亂。加入黃耆稱為參耆湯,適合氣虛自汗的人。加入白朮稱為參朮湯,適合脾胃虛弱的人。加入附子一到三錢稱為參附湯。
如果患者真陽不足,出現上氣喘急、氣短頭暈、汗出肢冷等症狀,說明陽氣想要上脫或外脫,此時可以暫時使用人參,切勿隨意使用其他藥物。
這個方子可以固本益氣,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多用,主要是利用人參的專效。因為有形狀的陰血無法快速產生,而無形狀的陽氣需要急需固護。陽虛氣弱的患者,當然應該使用人參,血虛陰虛的患者,也可以暫時使用,讓他們能有一線生機,慢慢調養。在其他藥方中加入人參,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。
六君子湯,治肥人氣虛,卒然昏憒,〔肥人多類中,以氣盛於外,而斂於內也。〕不省人事。〔氣不攝痰,痰迷心竅也。〕痰涎壅盛,〔肥人多濕痰也。〕舌本硬強,語言不清,口眼喎斜,肢體不遂等症。〔皆痰之故也。〕
人參〔一錢至一兩。〕,白朮,茯苓〔各一、二、三錢。〕,甘草〔補中氣以化痰。五、七分。酒家去之。〕,橘紅〔利氣以行痰。〕,半夏〔燥濕以制痰。各一、二、三錢。〕加竹瀝〔開經絡,導痰涎。一杯。〕,薑汁〔開痰。數匙。〕可合星香散。平素善飲酒患此症者,加甘蔗汁。
白話文:
六君子湯治病說明
六君子湯,用於治療體型肥胖、氣虛之人,突然昏迷不醒。肥胖者多半氣盛於外,卻內斂於內,導致氣無法攝住痰液,痰迷心竅,造成昏迷。
患者常伴隨痰涎壅盛,舌根僵硬,言語不清,口眼歪斜,肢體麻痺等症狀。這些都是痰濕所致。
方劑組成:
- 人參(一錢至一兩):補氣益血,回陽救逆。
- 白朮、茯苓(各一、二、三錢):健脾燥濕,利水滲濕。
- 甘草(五、七分):補中氣,化痰。酒家製作時去除。
- 橘紅:理氣行氣,化痰止咳。
- 半夏: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。
另加:
- 竹瀝(一杯):開通經絡,引導痰涎排出。
- 生薑汁(數匙):溫中散寒,開痰。
六君子湯可以與星香散合用。
若患者平時愛喝酒,患此症者,可加入甘蔗汁。
〔一杯。以解酒毒。〕如口渴者,本方去薑汁、半夏,加麥冬、石膏,〔清肺胃之熱,此方允為治虛風之儀式。〕桑枝湯煎藥。
此益氣健脾燥濕化痰之聖劑,若系肺經燥痰,非所宜也。按嘉言云:肥人最多熱痰,故口眼喎斜,手足麻木,不論左右,俱作痰治,誠為當矣。但肥人多虛風,宜用一派甘寒之藥,〔人參、葳蕤、胡麻、甘菊、生地。麥冬、栝蔞、石膏、梨汁、竹瀝之屬。〕忌用燥劑,臨症宜審。
按酒客每多類中風者,蓋酒為濕熱之物,能釀痰涎,痰多則內火易動,當少壯時,血強氣雄,不能為害,中年以後,經脈骨肉漸為糟粕之味所漬,穀食漸減,蒸胃腐腸,雖或色澤紅華,而中實敗壞,一或內傷勞役,或六淫七情,少有所觸,皆能卒中。譬如枯楊生華,忽遇大風而摧折矣。
白話文:
這方子可以用來解酒毒。如果口渴,可以去掉薑汁和半夏,加入麥冬和石膏,清肺胃之熱,這方子是治療虛風的最佳選擇。桑枝湯煎藥。
這是一個益氣健脾、燥濕化痰的良藥,但是如果屬於肺經燥痰,就不適合使用。據說肥人容易有熱痰,所以口眼歪斜、手足麻木,不論左右,都應該用化痰的方法治療,確實是對的。但是肥人大多有虛風,應該使用甘寒的藥物,例如人參、葳蕤、胡麻、甘菊、生地、麥冬、栝蔞、石膏、梨汁、竹瀝等。忌用燥性藥物,用藥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
酒客很容易中風,因為酒是濕熱之物,能產生痰涎,痰多就會容易內火上升。年輕力壯時,血氣旺盛,不至於造成傷害,但到了中年以後,經脈骨肉逐漸被糟粕侵蝕,食量減少,胃腸腐敗,即使表面紅潤,內裡卻已敗壞。如果稍有不慎,勞累過度,或受到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,以及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所傷,都可能中風。就像枯木逢春,卻突然遇到大風而被折斷一樣。
故沉湎致虛而中,與房勞致虛而中,均為危症。趙晚林雲:酒客類中,宜大補胃氣,多加人參以挽之。
四君子湯,治面色痿白,〔望之而知其氣虛矣〕言語輕微;〔聞之而知其氣虛矣。〕四肢無力,〔問之而知其氣虛矣。〕脈來虛弱者。〔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〕
人參〔補五臟之元氣。〕白朮〔補五臟之母氣。〕茯苓〔能致五臟之清氣。〕甘草〔能調五臟愆和之氣。〕加橘紅,名異功散。
此補氣之要劑,須隨症加減用之。
歸脾湯,治類中風,心、脾、肝三經俱虛,或怔忡驚悸,眠則易醒,〔心血不足也。〕或飲食減少,食則難化,〔胃氣弱,脾陰虧也。〕或煩惱多怒。〔肝血少,肝火旺也。〕
白話文:
古人曾提到,沈溺於酒精或過度房事都可能導致虛弱的身體狀況,這都是非常危險的情況。趙晚林認為,對於那些因酒精問題而感到不適的人來說,應該補充胃部的元氣,並加入大量的人參以幫助恢復。
「四君子湯」是一種治療面色蒼白、聲音輕微、四肢乏力和脈搏虛弱的方子。這意味著在觀察病人的外貌、聽他們說話、詢問他們的症狀以及觸診脈搏時,可以發現這些都是氣虛的徵兆。
人參能補充五臟的根本能量,白朮則能補充五臟的母親能量,茯苓能夠引導五臟清新的氣息,甘草則能調節五臟失衡的氣息。加上橘紅,這種藥方就被稱為「異功散」,是補充氣息的重要藥方,需要根據症狀進行調整使用。
「歸脾湯」則專門針對中風後,心、脾、肝三經皆虛的患者,或者出現心神不寧、容易驚醒、血液不足;或是飲食減少、消化困難、胃氣衰弱、脾陰損傷;或者經常情緒焦慮、易怒、肝血不足、肝火旺盛等情況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甘草〔補脾。〕茯神,遠志,棗仁,元肉〔安神。〕當歸〔養血。〕木香〔快氣。〕肝火旺,加丹皮、黑山梔。〔瀉火。〕
此補氣養血安神,陰陽和平之劑,活法對症加減用之,自臻神效。
加味逍遙散,治類中風多食。〔風木太過,脾土受克,故求助於食。〕又治肝經風熱,血燥筋攣,肢體不遂,內熱晡熱,往來寒熱諸症。
柴胡〔肝木氣鬱,必下克脾土,用柴胡辛以散其束縛,升以舉其抑遏。〕芍藥〔味酸而收,能制肝木之太過。〕當歸〔肝傷則血病,用以養血。〕茯神〔水實則火燥,取其寧心。〕白朮,甘草〔木盛則土衰,用以扶其所不勝。〕丹皮,黑山梔〔用以瀉火。各一錢。〕
白話文:
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能補脾;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元肉能安神;當歸能養血;木香能快氣。如果肝火旺盛,可以加入丹皮和黑山梔來瀉火。
這是一帖補氣養血安神,平衡陰陽的藥方。在使用時,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加減藥物,達到最佳療效。
加味逍遙散適用於中風後食慾過盛、肝經風熱、血燥筋攣、肢體不遂、內熱午後發熱、寒熱交替等症狀。
柴胡能疏肝解鬱,芍藥能收斂肝木之氣,當歸能養血,茯神能寧心安神,白朮和甘草能補脾,丹皮和黑山梔能瀉火。各取一錢即可。
此瀉肝安脾之治法,當再加人參、橘紅,以合異功散補脾,則食自如常矣。若肝經風熱血燥等症,去歸、術,加滋陰之品,用桑枝煎藥。
不識人,治舌喑不能言,足痱不能行。
熟地,萸肉,五味〔壯水之主。〕巴戟天,肉蓯蓉,附子,官桂〔益火之源。〕遠志〔水火併補。〕石菖蒲〔芳香能通利關竅。〕石斛〔強腎,療腳膝痹弱。〕茯苓〔腎氣厥逆,痰如潮壅。苓則下行伐腎,降水泛之痰。況濁陰既上逆,下竅必不通。苓則引濁陰仍走下竅,亦因桂、附雄入之勢,驅濁陰而利以導之者也。
白話文:
治療肝火旺盛脾虛的病症,應該再加入人參和橘紅,以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,這樣飲食就能恢復正常。如果是肝經風熱血燥等症狀,就應該去除歸脾和術,加入滋陰的藥材,用桑枝煎藥。
對於不能說話、足部麻木不能行走的人,可以用熟地、萸肉、五味子壯腎水,巴戟天、肉蓯蓉、附子、官桂益腎火,遠志補腎水腎火,石菖蒲芳香通竅,石斛補腎強筋骨,茯苓下行水濕,治療腎氣逆亂、痰多壅塞的症狀。
〕麥冬〔等分。〕薄荷〔減半。陰火上炎,胸膈正燎原之地,故以二味涼膈清心,又加梨汁、人乳、竹瀝,亦熱因寒用之法也。〕引用薑、棗,加
人乳、梨汁、竹瀝。
此方補腎以益火之原。按經曰:內奪而厥,則為喑痱,此腎虛也。內奪者,奪其精也,精奪則氣奪而厥。厥者逆也。氣逆則亂,故聲喑於上,體痱於下,元陽大虧,病本在腎。以腎脈上挾舌本,下走足心也。果系腎中之火衰者,方可議用。然世之火衰成病者,千百難逢一、二,故喑痱之症,屬腎中之水虛者為多。
當用六味加牛膝、杜仲、石斛、龜甲、人乳、梨汁、竹瀝之屬,大忌辛熱。又經曰:痱之為病也,身無痛者,四肢不收,志亂不甚,言微可治,甚則不能言,不可治也。故知喑痱並見,原為危險之症。
白話文:
麥冬與薄荷等分,薄荷減半。這是針對陰火上炎,胸膈如同烈火焚燒的症狀,用麥冬和薄荷來清熱涼心,再加上梨汁、人乳和竹瀝,屬於熱因寒用之法。此外,加入生薑、大棗,以及人乳、梨汁和竹瀝,目的是補腎以益火之源。根據古籍記載,內虛導致精氣虧損,就會出現聲啞和痱子,這是腎虛的表現。腎虛會導致元陽大虧,病根在腎。腎經上連舌根,下通足心。如果真的是腎中之火衰弱,才可考慮使用這個方子。然而,火衰成病的案例非常罕見,因此聲啞和痱子多半屬於腎中之水虛。治療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牛膝、杜仲、石斛、龜甲、人乳、梨汁、竹瀝等藥物,絕對不能用辛熱藥物。古籍中也記載,痱子的病症,如果身體沒有疼痛,四肢不能收縮,精神恍惚不嚴重,聲音微弱,是可以治療的。但如果嚴重到不能說話,就無法治癒。因此,聲啞和痱子同時出現,本就屬於危險的症狀。
十全大補湯,治類中風,氣血兩虛,不能榮養筋骨,以致遍身疼痛。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甘草〔用四君子,加黃耆以補氣。〕熟地,當歸,白芍,川芎〔用四物湯以補血,四君、四物即八珍湯也。〕肉桂〔氣虛者多挾寒,寒者熱之,故用肉桂。且氣藥得之可以益衛,血藥得之可以調榮。〕加秦艽〔活絡舒筋。〕續斷〔通關利節。〕杜仲〔除腰膝之疼痛,利遍體之機關。〕虎骨〔治肢體攣痛。〕鹿角膠〔療肢體痠疼〕
白話文:
「十全大補湯」用於治療類似中風的症狀,以及因氣血兩虛導致筋骨無法得到滋養,進而出現全身疼痛的情況。
方劑中包含:
- 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:這五味藥材構成「四君子湯」,加上黃耆補氣。
- 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:這四味藥材構成「四物湯」,補血。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合稱「八珍湯」。
- 肉桂:氣虛的人大多伴隨寒症,寒者宜熱之,所以加入肉桂。肉桂能增強氣藥的功效,促進衛氣,同時也能調和血藥,滋養營血。
- 秦艽:活絡舒筋。
- 續斷:通利關節。
- 杜仲:消除腰膝疼痛,舒利全身關節。
- 虎骨:治療肢體攣痛。
- 鹿角膠:治療肢體痠痛。
此方治氣血俱衰,陰陽並弱之症,誠足貴也。但世人患陰虛者多,類中,亦多由陰衰而致。方中肉桂辛熱,川芎辛香上竄,皆能傷陰。此方果屬虛寒者,方可投之,否則忌用。若身體疼痛,屬經脈不和者,宜調氣和血之品,治之自效。若病後肢體痠痛,宜多飲牛乳,補血益陰除熱,功效甚捷。
凡大指次指麻木,或不用者,三年內有中風之患,須預防之。節飲食,戒七情,遠房事,此至要者也。如腎水虛者,六味、左歸,真火衰者,八味、四聖之屬。脾虛弱者,歸脾、六君之屬,才有裨益,若用風藥,適所以招風取中也。
白話文:
这方子治疗气血两虚,阴阳俱衰的病症,确实十分宝贵。但世人患阴虚的人多,这类病症,也多因阴气不足而引起。方子里的肉桂性辛热,川芎辛香上行,都容易伤阴。如果患者确实是虚寒体质,才能用这方子,否则就要忌用。如果身体疼痛,是经脉不通畅导致的,就应该用调理气血的药方治疗,效果自然显著。如果病后四肢酸痛,就应该多喝牛奶,补血益阴去热,效果很快。
凡是大拇指和食指麻木,或者不能活动,三年内有中风的风险,一定要预防。节制饮食,戒除七情,远离房事,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。如果肾水不足,可以用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;如果真火不足,可以用八味地黄丸、四圣丸。如果脾虚弱,可以用归脾汤、六君丸,这样才会有帮助,如果用风药,只会招风引来中风。
中風之脈,遲浮者吉,堅大急疾者凶。
口開心絕,手撒脾絕,眼合肝絕,遺尿腎絕,聲如鼾肺絕。〔五症不全見者,急用大劑獨參湯,亦有得生者。若用牛黃、蘇合等丸,入口即斃〕。吐沫直視,肉脫筋痛,頭髮勁直,搖頭上竄,面赤如妝,汗出如珠,喘而不休,皆屬不治。諸中或蘇或未蘇,忽吐紅紫血者,後必不治。
白話文:
中風患者脈象遲緩浮動者预兆较好,脉象沉实有力、急促者预兆凶险。嘴巴张开无法闭合,手无力下垂,眼睛闭合,小便失禁,呼吸如鼾声,这些症状如果出现五种中的几种,应立即服用大量人参汤,也有可能起死回生。但如果服用牛黄、苏合丸等药,则会立即死亡。吐沫直流,肌肉脱落疼痛,头发直立,头摇晃着上窜,面部发红像涂了胭脂,汗水像珠子一样流出,喘息不止,这些症状都属于不治之症。即使患者暂时恢复意识,但突然吐出红紫色血,也必将无法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