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射集 (2)

1. 舉例

八,宋徽宗常食冰,因致腹痛,國醫進藥俱不效。楊吉老診之,用理中湯。上曰:服之屢矣。吉老曰:所進湯使不同,陛下之疾,得之食冰,今臣以冰煎藥,此已其受病之原也。果一劑而愈。

九,一婦因鬱怒患腹痛,連小腹、上支心,晝夜無間,兩寸關俱伏,獨兩尺實大,按之愈甚。此肝木鬱於上中之故。與柴胡疏肝散,〔柴、芎、香附、枳、橘、芍、草。〕即噯氣數聲而痛止。

十,一婦食蕎麥麵,著怒,遂病胃脘當心痛不可忍。用吐、下、行氣、化滯諸藥,皆入口即吐,不能奏功,大便三日不通。時珍云:心痛欲死,速覓玄胡。遂用玄胡末三錢,溫酒調下,食即納入,少頃大便行而痛遂止。

十一,一婦因經水多,服澀藥止之,致腹作痛。立齋用失笑散二劑而愈。

十二,一婦小腹腫痛而有塊,立齋曰:此瘀血為患也。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玄胡、牛膝、木香,二劑血下而痊。

十三,一產婦小腹疼痛,小便不利。立齋以苡仁湯二劑痛止,更以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下瘀血升許而愈。凡瘀血停滯,宜急治之、緩則腐化為膿,最難療治,若流注骨節間,則患骨疽矣,失治多成敗症。

十四,一婦小腹疼痛,大便秘澀,腹脹轉側作水聲,立齋曰:脈洪而數,膿當內潰,急進大黃丹皮湯,加犀角末,一劑下瘀血,諸症退,更用苡仁湯四劑而愈。

十五,一人患腸癰,傴僂不能伸屈。有道人教以飲黃犬血二碗,和白酒服。其人竟飲四碗,次日下膿血甚多,遂愈。蓋癰由血壅,取以血入血,而溫散之義。

白話文:

**八、**宋徽宗常常吃冰,因此導致肚子痛,國醫開的藥都沒效。楊吉老診斷後,使用理中湯。皇上說:「這個藥我吃過很多次了。」楊吉老說:「雖然用的藥方相同,但煎藥的方法不同。皇上您的病是吃冰引起的,現在我用冰來煎藥,這樣就能解除您得病的原因。」結果一劑藥就治好了。

**九、**一位婦女因為心情鬱悶生氣而肚子痛,連帶小腹、上方胸口都痛,整天痛不停。把脈時,兩手的寸關脈都沉伏,只有兩尺脈很強大,按壓會更痛。這是肝氣鬱結在上方和中間的緣故。給她吃了柴胡疏肝散(包含柴胡、川芎、香附、枳殼、橘皮、白芍、甘草),她打了幾聲嗝,疼痛就停止了。

**十、**一位婦女吃了蕎麥麵,又生氣,結果胃部和胸口中間痛到難以忍受。用了催吐、瀉下、疏通氣機、化解積滯等藥,但吃下去就吐出來,都沒有效果,而且三天都沒排便。李時珍說:「心痛得快要死了,趕快找玄胡。」於是就用了三錢玄胡末,用溫酒調著喝下去,馬上就能吞下去了,過了一會兒就排便,疼痛也停止了。

**十一、**一位婦女因為月經量太多,吃了收澀的藥止血,結果導致肚子痛。李東垣用了失笑散兩劑就治好了。

**十二、**一位婦女小腹腫痛而且有硬塊,李東垣說:「這是瘀血造成的。」用了四物湯加上桃仁、紅花、玄胡、牛膝、木香,兩劑藥後排出瘀血,病就好了。

**十三、**一位產婦小腹疼痛,小便不順暢。李東垣用薏苡仁湯兩劑後疼痛停止,又用四物湯加上桃仁、紅花,排出約一升多的瘀血,病就好了。凡是瘀血停滯在體內,應該趕快治療,如果拖延太久,瘀血會腐爛化膿,非常難治療,如果流到骨頭關節之間,就會患上骨疽,沒有及時治療,大多會變成無法治癒的疾病。

**十四、**一位婦女小腹疼痛,大便乾澀,肚子脹氣,翻身時肚子裡會有水聲。李東垣說:「脈象洪大而且跳得快,這表示體內將要潰爛化膿,必須趕快用大黃牡丹皮湯加上犀角末,一劑藥就排出瘀血,所有症狀都減退了,再用薏苡仁湯四劑就痊癒了。」

**十五、**有個人得了腸癰,彎腰駝背不能伸直。有道士教他喝兩碗黃狗血,用白酒調和著喝。這個人竟然喝了四碗,第二天排出很多膿血,病就好了。因為癰是血瘀造成的,用血來引導血,達到溫通散瘀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