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·數集 (1)

1. 眩暈

眩暈者,目花黑暗旋倒也。其狀頭眩目閉,身轉耳聾,如立舟車上,惕惕然不能鎮定之象。經曰: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又曰: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酸眩冒。故仲淳以眩暈責之肝血少,兼腎水虛所致。丹溪云:無痰不作眩,痰在上,火在下,火炎上而動其痰,故作眩暈。

然致眩之因亦不一,有外感六淫之邪而眩暈者,宜各從本門以施治。如因血少陰虛者,補其肝腎;因火炎痰動者,治其痰火,有因氣虛眩暈者,宜用異功、補中益氣之屬;因失血過多〔或上或下皆是。〕眩暈者,選用保陰、集靈、歸脾之屬;有腎中陽衰,濁陰上逆眩暈者,最惡之候,急用人參、沉、砂、八味之屬,直達陽氣歸原為主。有產婦眩暈,不省人事,謂之血暈,亦最惡之候,治在本門。

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,多宜消痰降火,或兼補氣之藥,人黑瘦而作眩者,治宜滋陰補腎,而兼養肝之劑,此治眩暈之大旨也。

逍遙散,〔見虛勞。〕

宜加甘菊,鉤藤。〔平肝降眩要藥,通可加用。〕因肝血虛者,再加棗仁、枸杞,因肝火甚者,用加味逍遙,再加羚羊角、天麻。

此肝經之要藥,諸風掉眩屬肝,通主此加減治之。

六味湯,左歸飲,〔俱見虛勞。〕

宜加甘菊,鉤藤,白芍。〔丹溪言:治眩暈藥中,宜加制肝藥為佐使。菊、藤雖言平木、白芍,雖言制肝,然皆不克伐。〕棗仁〔補肝養陰。〕牛膝〔益精填髓。〕

此二方,眩暈屬腎水虛者,通可採用。

保陰煎,集靈膏,歸脾湯,〔俱見虛勞。〕

此三方,眩暈屬血虛者,宜分別用之。如吐衄過多,有肺熱痰嗽者,則宜保陰加甘菊、鈞藤、白芍、棗仁;無肺熱者,可用集靈膏加上藥;崩漏便血,及產後失血過多,則宜歸脾加甘菊、鉤藤、地、芍、天冬之屬。亦有不宜者,仍用保陰之屬。

異功散,〔見中風。〕,補中益氣湯,〔見泄瀉。〕

此二方,眩暈屬氣虛者,可採用之。
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

宜加天麻,枳殼,香砂。如挾火者,加芩、連,挾虛者,加參、術。

此治濕痰厥逆眩暈之劑。

白話文:

眩暈指的是眼睛昏花、眼前一片黑暗、感覺天旋地轉要跌倒的情況。這種狀況會感到頭暈目眩、閉上眼睛感覺身體在旋轉、耳朵聽不清楚,就像站在船上或車子上一樣,內心感到恐慌、無法穩定下來。醫書上說:「所有因為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,都歸屬於肝。」又說:「髓海不足,就會腦袋昏沉、耳朵鳴叫、小腿痠痛、頭暈目眩。」所以,張仲淳認為眩暈是肝血不足,同時也因為腎水虛弱所導致。朱丹溪認為,沒有痰就不會產生眩暈,痰在上方,火在下方,火往上竄動而使痰也跟著動,所以就產生了眩暈。

然而,導致眩暈的原因有很多,有的是因為外感六種邪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而引起的眩暈,應該根據病因分別治療。如果是因為血虛陰虛引起的,就應該補養肝腎;如果是因為火氣旺盛、痰液蠢動引起的,就應該治療痰火;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眩暈,就應該使用異功散、補中益氣湯這類的藥方;如果是因為失血過多(不論是從上還是從下出血)引起的眩暈,就應該選用保陰煎、集靈膏、歸脾湯這類的藥方;如果是因為腎陽虛衰、體內濁陰之氣往上逆行引起的眩暈,這是最危險的情況,必須趕緊使用人參、沉香、砂仁、八味丸這類的藥方,直接讓陽氣回到正常位置。如果是產婦發生眩暈、昏迷不醒人事,稱之為血暈,也是非常危險的情況,治療應該根據產科的原則。

一般來說,體型肥胖白皙的人發生眩暈,多半適合使用化痰降火,或兼具補氣功效的藥物;體型黑瘦的人發生眩暈,治療應該滋養陰液、補養腎氣,同時兼顧養肝的藥物。這就是治療眩暈的大致原則。

逍遙散(相關內容請參考虛勞的章節)可以加上菊花、鉤藤。(菊花、鉤藤是平肝降眩的重要藥物,通常可以一起使用。)如果是因為肝血虛弱,可以再加入酸棗仁、枸杞;如果是因為肝火太旺,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,再加入羚羊角、天麻。逍遙散是治療肝經的重要藥方,所有因為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,都屬於肝的問題,通常可以用這個方子做加減來治療。

六味湯、左歸飲(相關內容請參考虛勞的章節)可以加入菊花、鉤藤、白芍。(朱丹溪說,治療眩暈的藥方中,應該加入能抑制肝臟的藥物作為輔助。菊花、鉤藤雖然說能平息肝氣,白芍雖然說能抑制肝氣,但它們都不是強力的剋伐藥。)還可以加入酸棗仁(補肝養陰)、牛膝(益精填髓)。這兩個藥方,適合眩暈是因為腎水虛弱的狀況。

保陰煎、集靈膏、歸脾湯(相關內容請參考虛勞的章節)這三個藥方,適合眩暈是因為血虛的狀況,應該根據情況分別選用。如果因為吐血或流鼻血過多,有肺熱咳嗽的狀況,就適合使用保陰煎,加上菊花、鉤藤、白芍、酸棗仁;如果沒有肺熱的狀況,可以使用集靈膏加上述藥材;如果是因為崩漏、大便出血,以及產後失血過多,就適合使用歸脾湯,加上菊花、鉤藤、地黃、白芍、天冬等藥材。也有不適合的情況,仍然要使用保陰煎這類的藥方。

異功散(相關內容請參考中風的章節)、補中益氣湯(相關內容請參考泄瀉的章節)這兩個藥方,適合眩暈是因為氣虛的狀況。

二陳湯(相關內容請參考中風的章節)可以加入天麻、枳殼、砂仁。如果兼有火氣,就加入黃芩、黃連;如果兼有虛弱,就加入人參、白朮。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濕痰上逆引起的眩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