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四·數集 (1)
卷十四·數集 (1)
1. 卷十四·數集
2. 頭痛
頭為天象,六腑清陽之氣,五臟精華之血,皆會於此。故外感六淫之邪,與臟腑上逆之氣,或蔽復其清明,或瘀塞其經絡,咸能作痛。昔人云:頭者身之元首,一有痛楚,無論標本,宜先治焉。但致痛之因不一,宜各推類求之。
如因外感六淫之邪而頭痛者,當辯明何邪、何經,而從本門以施治;有陰虛頭痛者,必挾腎虛內熱之症,六味湯加減,有血虛頭痛者,痛在日晚,四物湯加減,有氣虛頭痛者,痛在清晨,補中益氣加減;有挾邪熱頭痛者,宜辛寒解散;有挾痰頭痛者,宜豁痰降氣;飲食自倍,胃氣不行壅逆頭痛者,宜消食下氣,怒氣傷肝,肝氣暴逆上衝頭痛者,宜平肝降氣;眉稜骨痛,多屬陰虛血虧,治宜補血益陰,然亦有挾外邪者,亦當審察。
須知淺而暴者,但名頭痛;深而遠者,即為頭風,作止不常,愈後復發,昔人分偏左痛者為血虛,偏右痛為氣熱。仲淳則俱責之血虛肝家有熱:以養血清熱為主。若治之不急,必致損目。經謂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。目者肝之竅,肝風動,則邪害空竅矣。察內外之因,分虛實之症,胸中洞然,則手到病除矣。
疏邪利金湯,〔見傷寒。〕羌防香蘇散
葛根湯小柴胡湯
柴胡丹皮湯柴胡骨皮湯
竹葉石膏湯,〔俱見傷寒。〕羌活勝濕湯
活人敗毒散,〔俱見濕。〕
此九方,外感六淫之邪而頭痛者,須審察明系何邪、犯何經,而分別治之。
清上散,〔自制。〕治風熱、火熱頭痛,亦治偏頭風痛,有實火者。
石膏〔辛能散邪,寒能清熱。〕薄荷〔辛能發散,涼能清利。〕甘菊〔養血清熱。〕忍冬,黑豆〔祛風除熱。〕枯黃芩〔酒炒。〕陳松蘿〔降火清上。〕可用土茯苓〔祛風、祛濁、分清。二、三、四兩。〕煎湯煎藥。熱極目昏便燥者,可加大黃。〔酒蒸。〕
此散邪清熱降火之劑,功勝清寧膏。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治肥人濕痰滿中,氣壅逆上,頭痛眩暈。
宜加天麻〔痰厥頭痛,非半夏不療;風虛眩暈,非天麻不除。〕枳殼,木香,砂仁〔利氣。以氣滯則不能運痰。〕黃芩〔瀉火。以氣積則有餘為火。〕
此方果系肥人內有濕痰,以致頭痛眩暈者,用之自效。若陰虛內熱有痰者,此方不可與也。
保和丸〔見泄瀉。〕治飲食自倍,胃氣不行,壅逆頭痛,主此加減。
宜加香附,紫蘇,淡豉。〔理氣消食,倘兼感風寒,又能散邪。〕因傷酒,加葛根、甘菊、松蘿。〔以解酒毒。〕
此方總以消食為主,絕不用風藥者,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。
沉香降氣散,〔見喘。〕治怒氣傷肝,肝氣暴逆上衝頭痛,主此加減。
宜加甘菊,鉤藤,羚羊角〔平肝除熱。羚角則兼下逆氣。〕綠豆〔下氣壓熱。〕松蘿〔下氣降火。〕
白話文:
頭部如同天象,是六腑清陽之氣和五臟精華之血匯聚的地方。所以,外感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六種邪氣,或是臟腑之氣上逆,都可能導致頭部不清明,或是經絡被瘀塞,這些都會引起頭痛。古人說:「頭是身體的元首,一旦發生疼痛,無論是病在根本還是枝節,都應該先治療。」但引起頭痛的原因有很多,應該仔細推究其類別。
如果是因為外感六淫邪氣引起的頭痛,就應辨明是哪種邪氣,侵犯了哪條經絡,然後按照所屬的病因進行治療。如果是陰虛引起的頭痛,通常會伴隨腎虛內熱的症狀,可以用六味湯加減藥物治療;如果是血虛引起的頭痛,疼痛通常在傍晚加重,可以用四物湯加減藥物治療;如果是氣虛引起的頭痛,疼痛通常在清晨加重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物治療;如果頭痛伴隨邪熱,應該用辛涼的藥物來解散邪氣;如果頭痛伴隨痰,應該用化痰降氣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是飲食過量,導致胃氣不順暢而引起的頭痛,應該用消食下氣的藥物來治療;如果是因為發怒傷肝,導致肝氣上逆而引起的頭痛,應該用平肝降氣的藥物來治療;眉稜骨疼痛,多半是因為陰虛血虧,治療應該補血益陰,但也有可能是伴隨外邪,也要仔細辨別。
要知道,淺表的、突然發作的頭痛,只能稱為頭痛;深層次的、病程較久的頭痛,則稱為頭風,發作和停止的時間不固定,痊癒後還會復發。古人認為,偏左側的頭痛是血虛引起的,偏右側的頭痛是氣熱引起的。但仲淳認為,不論偏左偏右,都是血虛且肝臟有熱引起的,治療應該以養血清熱為主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很可能會損害眼睛。經書上說,春天的風邪會導致肝病,眼睛是肝臟的竅孔,肝風發動,邪氣就會侵犯空竅。要仔細觀察內外的原因,區分虛實的症狀,了解清楚,治療就會得心應手。
以下是一些可用的方劑:
-
疏邪利金湯(見傷寒)
-
羌防香蘇散
-
葛根湯、小柴胡湯
-
柴胡丹皮湯、柴胡骨皮湯
-
竹葉石膏湯(皆見傷寒)
-
羌活勝濕湯
-
活人敗毒散(皆見濕) 這九個方劑,是用來治療外感六淫邪氣引起的頭痛的,要仔細辨別是哪種邪氣,侵犯了哪條經絡,然後分別用藥治療。
-
清上散(自製):治療風熱、火熱引起的頭痛,也治療偏頭痛,特別是實火引起的。 此方藥物組成:石膏(辛能散邪,寒能清熱)、薄荷(辛能發散,涼能清利)、甘菊(養血清熱)、忍冬、黑豆(祛風除熱)、枯黃芩(酒炒)、陳松蘿(降火清上),可加入土茯苓(祛風、祛濁、分清,用二、三、四兩)。煎湯或煎藥服用。如果熱到極點,眼睛昏花,大便乾燥,可以加大黃(酒蒸)。 這個方劑是散邪、清熱、降火的藥物,效果比清寧膏更好。
-
二陳湯(見中風):治療肥胖的人,體內有濕痰,氣壅逆上,引起的頭痛眩暈。 此方可加:天麻(痰厥頭痛,非半夏不癒;風虛眩暈,非天麻不除)、枳殼、木香、砂仁(理氣,因為氣滯就不能運化痰液)、黃芩(瀉火,因為氣積就會產生火)。 如果確實是肥胖的人,體內有濕痰引起的頭痛眩暈,服用此方就會有效。但如果陰虛內熱有痰,就不能使用此方。
-
保和丸(見泄瀉):治療飲食過量,導致胃氣不順暢,壅塞逆上引起的頭痛,此方可以加減藥物治療。 此方可加:香附、紫蘇、淡豆豉(理氣消食,如果兼感風寒,還能散邪)。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度引起的頭痛,可加葛根、甘菊、松蘿(解酒毒)。 這個方劑主要是以消食為主,絕對不使用祛風的藥物,這就是所謂的治病求本。
-
沉香降氣散(見喘):治療因發怒傷肝,導致肝氣上逆衝頭引起的頭痛,此方可以加減藥物治療。 此方可加:甘菊、鉤藤、羚羊角(平肝除熱,羚羊角還能降逆氣)、綠豆(下氣壓熱)、松蘿(下氣降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