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三·書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書集 (2)

1. 疝(疝字從山,取根深重著之義。)

廣筆記方,〔重訂。〕治疝痛。

七味丸去萸肉,加枸杞〔四兩。〕巴戟,牛膝〔各二兩。〕茴香,沉香〔各一兩。將糯米一升拌藥,如常造白酒法,俟漿足,用燒酒五十斤入糟中,封置大缸內,一月開用,空心飢時飲一、二杯神驗。〕

此方腎虛人感寒濕成疝作痛者宜之。

金鈴黃柏散,〔自制。〕治諸疝病屬濕熱者,主此加減。

金鈴子〔導小腸膀胱,濕熱疝氣,要藥。去核。〕黃柏〔苦寒除濕熱。〕車前,茯苓〔各二錢。〕澤瀉〔利水滲濕熱。錢許。〕川萆薢〔同熱藥祛寒濕。同涼藥祛濕熱。五錢。〕玄胡,山楂〔行瘀血,各二錢。〕青皮〔疏滯氣,錢許。〕橘核〔苦平下氣,最止疝痛。炒研,五錢。

〕,如濕熱內蘊,寒氣外束者,加茴香、吳茱萸。〔以散外寒。錢許。外煎濃紫蘇湯,熏洗。〕如墜逆氣,檳榔、代儲石。散瘀血,蒲黃、五靈脂。清肝火,龍膽、黑山梔。舒筋,羚羊角。燥濕,蒼朮。隨宜採用。

此苦寒清熱祛濕之劑,合丹溪治疝法也。

海藏瀉腎湯,〔見火。〕治疝痛。

原方宜加知母黃柏牛膝車前橘核之屬。

此方腎虛人,屬濕熱疝痛者宜之。

龍膽瀉肝湯,〔見脅痛。〕治肝經濕熱火旺,莖中作痛,裡急筋縮,或作癢、或作挺縱不收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,名曰筋疝,主此加減。

此方但責之肝經濕熱之火旺,腎不虛者宜之。

白話文:

疝(疝這個字從「山」,取其根深蒂固、難以動搖的意思。)

《廣筆記方》 (經過重新修訂的版本)治療疝氣疼痛的方子。

七味丸改良方:去除原方中的山茱萸肉,加入枸杞(四兩)、巴戟天、牛膝(各二兩)、小茴香、沉香(各一兩)。將糯米一升與藥材混合,按照平常釀造白酒的方法製作,等米漿發酵完成後,將五十斤燒酒倒入酒糟中,密封在大缸裡,一個月後打開飲用。空腹飢餓時喝一、兩小杯,效果神奇。

這個方子適合腎虛體質,又因感受寒濕而導致疝氣疼痛的人使用。

《金鈴黃柏散》 (自製的藥方)治療各種屬於濕熱引起的疝氣,此方可做為主方,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

金鈴子(能引導小腸和膀胱的氣機,是治療濕熱疝氣的重要藥材。需去核使用)、黃柏(味苦性寒,能清除濕熱)、車前子、茯苓(各二錢)、澤瀉(能利水滲濕熱,用一錢左右)、川萆薢(與熱性藥材同用能祛除寒濕,與涼性藥材同用能祛除濕熱,用五錢)、玄胡、山楂(能活血化瘀,各二錢)、青皮(能疏通氣機,用一錢左右)、橘核(味苦性平,能降氣,是止疝痛最好的藥材。需炒過研磨,用五錢)。

如果體內有濕熱,體表又被寒氣束縛,可加入小茴香和吳茱萸(用來散外寒,各用一錢左右),並用濃煎的紫蘇湯來熏洗患處。如果氣機下墜逆行,可加入檳榔、代赭石。如果需要化瘀血,可加入蒲黃、五靈脂。如果需要清除肝火,可加入龍膽草、黑山梔。如果需要舒緩筋脈,可加入羚羊角。如果需要燥濕,可加入蒼朮。以上藥材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選用。

這個方子屬於苦寒清熱、祛濕的藥方,與朱丹溪治療疝氣的方法相符合。

《海藏瀉腎湯》 (見於治療火證的方劑中)治療疝氣疼痛。

原方適宜加入知母、黃柏、牛膝、車前子、橘核之類的藥材。

這個方子適合腎虛體質,又因濕熱引起的疝氣疼痛的人使用。

《龍膽瀉肝湯》(見於治療脅肋疼痛的方劑中)治療肝經濕熱火旺,導致陰莖疼痛,腹部拘急,筋脈收縮,或者出現瘙癢、陰莖勃起後難以縮回,或者有像精液一樣的白色分泌物隨著小便排出,這種病症稱為「筋疝」,此方可做為主方,並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

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肝經濕熱火旺,而腎臟本身不虛的人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