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三·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書集 (1)

1. 麻木

麻木之症,有但麻而不木者,有麻木兼作者,麻為輕而木為重;木則不知痛癢寒熱,即經所謂不仁也。有因風傷衛氣,氣凝不行而致者,有因寒傷榮血,皮膚不榮〔無血以和之。〕而致者,有因濕傷肌肉,脈理不通而致者,宜參治痹方治之。亦有因氣虛,因血少,因氣滯,因死血,因濕痰之不一,各有的症可憑,詳審投劑,庶不致誤。

養陰清熱潤燥湯,〔見燥。〕治血液苦澀,虛火作麻,甚則不仁。

原方宜加甘菊,首烏,秦艽之屬,手臂麻木,宜桑枝煎湯代水,兩足麻木加牛膝。

補中益氣湯,〔見泄瀉。〕果屬氣虛麻木者,主此加減。

順氣開痰飲,〔見中風。〕治肺氣鬱滯不行麻木者,加減用之。

犀角地黃湯,〔見傷寒。〕果屬瘀血停留中宮,氣滯不行於四肢作麻木者用之。

原方宜加桃仁,紅花,降香之屬。

二陳湯,〔見中風。〕果屬濕痰停留,氣滯不行麻木者用之。

原方宜加蒼朮,天麻,膽星之屬。

此五方審其所因而用之。按東垣言麻木是氣不行所致,宜疏利肺氣,開散鬱滯。又丹溪曰:麻是氣虛,木屬濕痰死血。愚謂瘦弱人麻木,多因血液枯澀,虛火所致。

經曰:榮氣虛則不仁,〔不知痛癢。〕衛氣虛則不用,〔不能舉動。〕俱虛則不仁且不用,肉如故也。人身與志不相有,〔身不與五志相有。〕曰死。

白話文:

麻木這種病症,有的只有麻的感覺而沒有木的感覺,有的則是麻和木的感覺同時出現。麻的程度比較輕,木的程度比較重;木的感覺是感覺不到疼痛、搔癢、寒冷或熱的,也就是醫書上所說的「不仁」。

麻木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風邪傷害了衛氣,導致氣凝結不順暢而引起的;有的是因為寒邪傷害了榮血,導致皮膚得不到滋養(沒有足夠的血液來調和)而引起的;有的是因為濕邪傷害了肌肉,導致經絡不通暢而引起的。這些情況應該參考治療痺症的方法來治療。

另外,也有因為氣虛、血少、氣滯、死血、濕痰等不同原因造成的麻木,這些都有各自的症狀可以辨別,仔細審視判斷後再投藥,才不會造成誤診。

「養陰清熱潤燥湯」(見燥症)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血液枯澀、虛火引起的麻木,嚴重的話甚至會失去感覺。

原方可以加入菊花、何首烏、秦艽等藥材。如果是手臂麻木,可以用桑枝煎湯代替水來服用;如果是雙腳麻木,可以加入牛膝。

「補中益氣湯」(見泄瀉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氣虛引起的,可以以此方為基礎進行加減。

「順氣開痰飲」(見中風),可以治療因為肺氣鬱結不通暢引起的麻木,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材。

「犀角地黃湯」(見傷寒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瘀血停留在身體中間部位,導致氣滯不通暢,無法到達四肢而引起的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
原方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、降香等藥材。

「二陳湯」(見中風),如果麻木確實是因為濕痰停滯,導致氣滯不通暢引起的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
原方可以加入蒼朮、天麻、膽星等藥材。

以上這五個方子,要根據不同的病因來選擇使用。按照李東垣的說法,麻木是因為氣不通暢引起的,所以應該疏通肺氣,打開鬱結。朱丹溪則認為,麻是由於氣虛,木是由於濕痰和死血。我認為,瘦弱的人出現麻木,大多是因為血液枯澀,虛火引起的。

醫書說:「榮氣虛弱就會失去感覺(不知痛癢),衛氣虛弱就無法運動(不能舉動);如果兩者都虛弱,就會既失去感覺又無法運動,但肌肉外觀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。人體如果與意志不相協調(身體無法配合五種情志),就表示這個人快要死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