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二·書集 (2)
卷十二·書集 (2)
1. 喘
參附湯,治真陽不足,上氣喘急,氣短頭暈,〔陽欲上脫。〕汗出肢冷。〔陽欲外脫。〕
人參〔一、二、三兩。〕製附子〔一、三、五錢。〕
此方果系真陽欲脫致喘者,急用以挽之,否則切勿妄投。
麻杏甘石湯,治哮喘。
麻黃〔炒。三、五、七錢。〕杏仁〔散風寒。〕甘草,石膏〔清肺熱。〕合二陳加栝蔞〔消痰。〕蘇子,桑皮,枳殼〔下氣。〕
此降氣消痰清火而兼散邪之劑。此病禁用熱劑,亦不可純用寒涼,恐外邪難解。蓋哮症良由痰火鬱於內,風寒束於外而致者居多。或因過食酸鹹,或因積火熏蒸,病根深久,難以卒除,宜避風寒,節厚味可也。
喘病之脈,不宜急疾。
喘病汗出小便利者死,若下利不止者亦死,汗出如油、喘而不休者死。久病肉脫作喘,六脈如平者〔燈盡火焰之兆。〕必死。
白話文:
參附湯:
用來治療身體真陽之氣不足,導致呼吸急促、喘氣,同時伴隨氣短、頭暈,這是因為陽氣快要脫離身體的表現。患者還會出現流汗、四肢冰冷等情況,也是陽氣即將外散的徵兆。
藥方組成:人參(一到三兩)、炮製過的附子(一到五錢)。
這個藥方如果確實是因為真陽快要脫離身體才引起的喘,應該趕緊使用來挽救,如果不是這種情況,千萬不要隨意使用。
麻杏甘石湯:
用來治療哮喘。
藥方組成:麻黃(炒過,三到七錢)、杏仁(有散風寒的作用)、甘草、石膏(能清除肺熱)。可以搭配二陳湯再加入栝蔞(用來化痰),以及蘇子、桑白皮、枳殼(用來降氣)。
這個藥方是降氣、化痰、清熱,同時兼具驅散外邪的功效。這種病不能用熱性的藥,但也不能只用寒涼的藥,否則外邪很難解除。哮喘大多是因為痰火鬱積在體內,加上外感風寒引起的。有些是因為吃太多酸鹹的食物,或是體內積熱向上熏蒸所致,病根很深很難立刻消除,應該注意避開風寒,飲食清淡才行。
關於喘病:
喘病的脈象不應該是急促的。
喘病如果出現大量流汗、小便正常就代表病情危險,如果腹瀉不止也很危險。流汗像油一樣,喘氣不停歇也代表病情危險。長期生病,身體消瘦導致喘氣,如果脈象看起來正常,這是身體快要枯竭的徵兆,通常代表病情很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