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二·書集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·書集 (1)

1.

喘病無不本於肺。故經曰: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。蓋肺主氣,氣逆則喘。肺位最高,故曰屬上也。巢氏、嚴氏、本《內經》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之說止言實熱。獨王海藏辨華陀肺氣盛為喘,《活人書》氣有餘則喘,二語云:氣盛則當氣衰,有餘當作不足。若肺氣果盛,果有餘,則清肅之令下行,豈復為喘?皆以火入於肺,炎灼真氣,真氣衰與不足而喘。所謂盛與有餘者,乃肺中之火,而非肺之真氣也。

斯言誠超出前人。然余觀昔賢之論,悉有所本,不可偏廢。審果實熱有餘所致者,則從巢之諸說治之。審果火爍肺金,真氣不足所致者,則從海藏治之。故因風寒者解其邪;因暑濕者,滌其煩;火實者,清之;氣鬱者,疏之;痰壅者,開之,食滯者,消之。氣虛而火入於肺者,補氣為主;陰虛而火乘金者,壯水為急;腎虛氣不歸原,納氣歸根;腎虛水邪氾濫,逐水下流。如上諸款,皆其大綱。

然致喘之因甚多,須一隅三反,方不愧為明通之醫矣。

疏邪利金湯,〔見傷風。〕

此治風寒致喘之劑。

竹葉石膏湯,〔見傷寒。〕

此治傷暑致喘之劑。

瀉白散,〔見火。〕

加茅根。〔肺熱喘急,一味煎飲如神。〕

此治肺熱致喘之劑,實火加苦寒,虛火加甘寒。

沉香降氣散

真沉香,砂仁,蘇子,橘紅,鬱金,枇杷葉〔治喘蜜炙,治嘔姜炙。〕白茯苓,麥冬〔皆下氣降逆之品。〕肺壅喘甚者加甜葶藶,〔以瀉肺氣之壅逆。〕挾熱者加茅根,〔涼金定喘。三、五兩。〕煎湯煎藥。

此治氣鬱致喘之劑。

順氣開痰飲,〔見中風。〕

或加二冬、沙參之屬。

此治痰壅致喘之劑。按士材云:《內經》論喘,其因眾多,究不越於火逆上而氣不降。斯言深得要領。所以仲淳云:喘病屬肺虛有熱,因而痰壅,此方可宗而加減用之。若果屬痰,因而致喘,方可用二陳、六君子等湯治之。

保和丸,〔見泄瀉。〕

此治傷食致喘之劑,加減用之。

生脈散,〔見暑。〕

本方加蘇子,茅根,貝母。〔氣虛則喘,人參補之。喘則氣耗,五味斂之。肺喜潤,故用麥冬,肺欲利,故用蘇子,肺惡熱以茅根清火,肺惡塞,以貝母消痰。〕

此方喘因氣虛、而火入於肺者宜之。

八仙長壽丸,〔見虛勞。〕

原方加麥冬〔合麥冬以清肺。〕牛膝〔各六兩。〕

紫河車〔峻補其腎,一、,二具。〕或再加青鉛〔色黑導腎鎮墜之劑,降痰如神,鐵銚內溶化,去渣腳,收用,二兩。〕真沉香,砂仁〔如氣從臍逆沖而上者,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非沉香、砂仁引導不濟。各五錢。〕〔茅根湯送下。〕

此方、喘因陰虛而火乘金者宜之。

六味腎氣丸,〔見腫脹。〕

此方喘因腎虛,水邪氾濫者宜之。若果有火衰症脈者,方可用濟生腎氣丸。

白話文:

喘的病症沒有不是源於肺的。所以古書說:「各種痿軟、喘咳、嘔吐,都屬於上部的毛病。」這是因為肺主管氣,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喘。肺的位置最高,所以說屬於上部。巢元方、嚴用和等人,根據《內經》所說的「各種氣逆衝上」都屬於火的觀點,只認為是實熱引起的。只有王海藏分辨出華佗認為的肺氣盛也是喘,以及《活人書》所說的氣有餘會導致喘,並解釋說:「氣盛應當是氣衰,有餘應當是不足。」如果肺氣真的旺盛,真的有餘,那麼肺的清肅之氣就會向下運行,怎麼還會喘呢?這些都是因為火進入肺中,燃燒真氣,導致真氣衰弱不足而喘。所謂的盛和有餘,是指肺中的火,而不是肺的真氣。

這個說法確實超越了前人的觀點。但我認為過去賢人的論述,都有其依據,不能偏廢。如果確實是實熱有餘引起的,就按照巢元方等人的說法治療。如果確實是火灼傷肺金,導致真氣不足引起的,就按照王海藏的說法治療。所以,因為風寒引起的,要解除其邪氣;因為暑濕引起的,要清除其煩躁;火實引起的,要清火;氣鬱引起的,要疏通氣機;痰壅引起的,要開解痰液;食滯引起的,要消化積食。因為氣虛而導致火入肺的,要以補氣為主;因為陰虛而導致火侵犯肺金的,要以滋陰為急;腎虛導致氣不歸於丹田的,要引導氣回歸根本;腎虛導致水邪氾濫的,要疏導水往下流。以上這些,都是治療的大綱。

然而,導致喘的原因很多,必須要舉一反三,才能稱得上是明智通達的醫生。

疏邪利金湯(參見傷風):這是治療風寒導致喘的方劑。

竹葉石膏湯(參見傷寒):這是治療暑熱導致喘的方劑。

瀉白散(參見火): 加茅根(肺熱導致喘急,單獨煎服茅根效果極佳)。 這是治療肺熱導致喘的方劑,實火加苦寒藥,虛火加甘寒藥。

沉香降氣散: 真沉香、砂仁、蘇子、橘紅、鬱金、枇杷葉(治療喘,用蜜炙;治療嘔吐,用薑炙)、白茯苓、麥冬(都是降氣的藥物)。肺氣壅滯,喘得很厲害的,要加甜葶藶(用來瀉肺氣的壅逆)。有熱的要加茅根(清肺熱,平喘,用三到五兩)。用水煎服。 這是治療氣鬱導致喘的方劑。

順氣開痰飲(參見中風): 或加二冬、沙參之類。 這是治療痰壅導致喘的方劑。按醫家說《內經》論述喘,原因很多,但都不外乎是火氣上逆導致氣不下降。這個說法深得要領。所以張仲淳說:喘病屬於肺虛有熱,因而痰液壅塞,這個方子可以作為基礎加減使用。如果確實是因為痰而導致喘的,就可以用二陳湯、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。

保和丸(參見泄瀉): 這是治療因飲食積滯導致喘的方劑,可以加減使用。

生脈散(參見暑): 原方加蘇子、茅根、貝母(氣虛就會喘,用人參來補氣。喘說明氣消耗,用五味子來收斂。肺喜歡滋潤,所以用麥冬;肺需要疏通,所以用蘇子;肺討厭熱,用茅根來清火;肺討厭阻塞,用貝母來化痰。)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氣虛,導致火入於肺引起的喘。

八仙長壽丸(參見虛勞): 原方加麥冬(合用麥冬來清肺)、牛膝(各六兩)、紫河車(大補腎,一兩個),或者再加青鉛(黑色的可以引導腎氣下沉的藥物,化痰效果很好。在鐵鍋中融化,去除雜質,收集使用,二兩),真沉香、砂仁(如果氣從肚臍向上衝,這是腎虛不能納氣歸於根本,不是沉香、砂仁引導不能有效。各五錢。用茅根湯送服)。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陰虛導致火侵犯肺金引起的喘。

六味腎氣丸(參見腫脹): 這個方子適合治療因為腎虛導致水邪氾濫引起的喘。如果確實有腎陽衰弱的症狀和脈象,才可以用濟生腎氣丸。

參附湯:治療真陽不足,導致氣喘急迫、氣短頭暈(陽氣要向上脫散)、出汗、四肢冰冷(陽氣要向外脫散)。 人參(一到三兩)、製附子(一到五錢)。 這個方子如果真的是因為真陽將要脫散而導致的喘,要趕緊用來挽救,否則不要胡亂使用。

麻杏甘石湯:治療哮喘。 麻黃(炒,三到七錢)、杏仁(散風寒)、甘草、石膏(清肺熱)。合用二陳湯加瓜蔞(化痰)、蘇子、桑白皮、枳殼(降氣)。 這是降氣、化痰、清火,兼有散邪作用的方劑。這個病不能使用溫熱的藥物,也不能純粹使用寒涼的藥物,擔心外邪難以解除。哮喘大多是由於痰火鬱積在內,風寒束縛在外的原因導致的。也可能是因為過食酸鹹的食物,或者是因為積熱熏蒸,病根很深,難以立即消除,應該避免風寒,節制油膩厚味的食物。

喘病的脈象,不應該是急促的。

喘病如果出汗且小便順暢的,就會死亡。如果腹瀉不止,也會死亡。如果出汗像油一樣、喘個不停的,就會死亡。久病導致肌肉消瘦而喘,六脈看起來正常的(像是燈油燃盡的徵兆),必定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