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)
卷六·射集 (1)
1. 舉例
一,一人面赤作渴,痰多盛頭暈。立齋曰:此腎虛水泛為痰。用六味而愈。
二,一閨女患痰症,累月不食,起居如常,每發厥逆,不省人事,良久而蘇。諸藥不效。余曰:中焦有痰,胃氣亦賴以養,方能不食不飢。以琥珀丸服之而愈。廣筆記載:治一小兒尪甚,善哭。周歲,每哭即氣絕,一飯時方蘇。至三歲外,其病日深,哭而氣絕,甚至經時方蘇。
初或一月一發,半月一發,後則頻發,有日再發者。投以此藥,人參圓肉湯數丸,遂愈。
三,一人患病抽痛,手不能舉,或左右時復轉移。此由伏痰在內,中脘停滯:四肢屬脾,脾滯而氣不下,故上行攻臂作痛。以茯苓丸治之,得愈。方書云:有人為痰所苦,夜間兩臂如人抽牽,兩手戰掉,不能舉動,服者遂愈。痰藥多方,惟此立效。
四,一人遍體如蟲螫,口舌糜爛,朝起必見二鬼執盤飧以獻。士材診其脈,乍大乍小,疑其為鬼祟。細察兩關弦滑而大,遂作痰飲治。投滾痰丸三錢,雖微有所下,而患病如故。更以小胃丹與之,〔即十棗湯之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五錢,加製大黃一兩五錢,黃柏三兩,白朮煎膏丸,如卜子大。臨臥白湯送下四、五分,取膈下濕熱痰積。
欲利、空心下一錢。〕復下痰積十餘碗,遍體之痛減半,至明早,鬼亦不見矣。更以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煎湯服小胃丹二錢,大瀉十餘行,約有二十碗,病若失矣。乃以六君子為丸,服四斤而痊。
五,一人患寒濕,不食久之,勢甚危。以治寒熱劑投之,不應。仲淳作飲症治之,立愈。蓋飲症原有作寒熱之條,故治飲病自去矣。
六,一婦因作家郁勞,患飲症,每發嘔吐不已,腸如欲出,所吐俱清水盈盆,日夜不止,不思飲食。醫以健脾消痰,行氣開鬱藥投之。愈劇。仲淳即以前方加人參三錢,一劑吐止,再劑霍然。隨食粥,脾氣漸復。至後每病作,檢方服之即平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,有個人臉色赤紅,容易口渴,痰很多,而且常常頭暈。醫生說:這是因為腎虛導致水液代謝失常,水濕停聚而形成痰。服用六味地黃丸後就痊癒了。
二,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子患了痰病,好幾個月都吃不下東西,日常生活卻和常人一樣,只是每次發病時會突然昏厥,不省人事,過很久才會醒來。用了很多藥都沒效。醫生說:這是因為中焦有痰,胃氣也依賴中焦的滋養,才能讓人不覺得餓。用琥珀丸給她服用後就痊癒了。 另外有筆記記載:曾經治療過一個發育不良的小孩,很愛哭鬧。滿周歲時,每次哭就會氣絕,要過一頓飯的時間才會醒來。到了三歲多,病情越來越嚴重,哭鬧時氣絕的時間甚至長達一小時。起初可能一個月發作一次,後來變成半個月發作一次,最後頻繁到一天發作兩次。後來用人參圓肉湯做成藥丸給他服用,就痊癒了。
三,有個人患病,身體抽痛,手臂抬不起來,疼痛的位置有時在左邊,有時在右邊。這是因為體內有潛伏的痰,停留在中脘(胃部),四肢屬於脾,脾氣停滯不通,氣無法往下走,所以會往上跑到手臂造成疼痛。用茯苓丸治療後就痊癒了。 醫書上說:有人被痰所苦,晚上兩臂像被人拉扯一樣,兩手顫抖,無法舉起,服用這個藥就能治好。治療痰的藥方有很多,只有這個藥方效果最快。
四,有個人全身像被蟲咬一樣,嘴巴和舌頭都潰爛,早上起床一定會看到兩個鬼拿著食物來獻給他。醫生診斷他的脈象,一下大一下小,懷疑是鬼怪作祟。仔細檢查他的兩手關脈,發現脈象弦滑而有力,於是判斷是痰飲引起的。給他服用滾痰丸三錢,雖然稍微排了一些痰,但病情沒有好轉。接著又給他服用小胃丹(用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五錢,加上製大黃一兩五錢、黃柏三兩,白朮熬膏做成的藥丸,像小豆子一樣大。睡前用開水送服四、五分,目的是排除膈下的濕熱痰積。)又排出了十幾碗的痰液,全身的疼痛減輕了一半,到第二天早上,鬼也不見了。接著再用人參三錢、白朮二錢煎湯,配著小胃丹二錢服用,結果大瀉了十幾次,排出約二十碗的穢物,病就好了。最後再用六君子湯做成藥丸,服用了四斤就痊癒了。
五,有個人患了寒濕病,長期吃不下東西,情況非常危急。用治療寒熱的藥物治療,沒有效果。醫生改用治療水飲的方法,立刻就治好了。因為水飲的病證中本來就有出現寒熱的情況,所以治療水飲的病就能治好。
六,有個婦人因為操勞家務,心情鬱悶,得了水飲病,每次發病都會不停嘔吐,腸子好像要跑出來一樣,吐出來的都是清水,而且一直吐不停,不想吃東西。醫生用健脾消痰、疏理氣機、開解鬱悶的藥物治療,結果病情反而更嚴重。醫生立刻用之前的藥方加上人參三錢,服用一次就止吐了,再服一次病就完全好了。之後就可以吃稀粥了,脾胃功能也漸漸恢復。之後每次病發,只要用這個藥方就立刻能治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