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六·射集 (1)
卷六·射集 (1)
1. 舉例
一,一人患陰虛內熱。仲淳曰:法當用甘寒,不當用苦寒,然非百劑不效,慎勿更吾方,欲加減,使吾徒略為增損也。藥用二冬滋陰清肺,蘇子、枇杷葉、貝母下氣消痰,桑皮瀉火,骨皮、鱉甲、除蒸,白芍、五味、收斂,果百劑而安。大抵此症,傷損未重,內熱未甚,初起即便調治,大劑久服自效。
二,一人患目珠痛,如欲墜,胸脅及背,如捶碎狀,晝夜咳嗽,眠食俱廢,自分不起。仲淳令日進童便三大碗,七日下黑血無數,病即除,嗽熱如故。再投二冬、童便,以清肺熱,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貝母、竹瀝以下痰氣,青蒿、鱉甲、白芍以治肝火,久之未痊。病家疑其虛,自投黃耆二錢,入藥嘗之,竟夕悶熱不寐,始守前方,兼服噙化丸不輟,逾月而平。蓋此病本於親喪過哀,更觸惱怒,肺經熱甚,肝火上衝所致,故不宜參、耆。
三,一童子年十五,患寒熱咳嗽,面赤鼻塞,夜劇。家人以為傷風。仲淳視之曰:陰虛也。蓋傷風之症,面色宜黯,今反赤而明;傷風發熱,必晝夜無間,今只夜劇。鼻塞者,因火上升壅肺,故鼻塞,以是知其陰虛也。投龜甲以除寒熱,生地以補腎陰,麥冬、桑皮、貝母、沙參、百部清肺降火,五味救肺斂火,不四劑而安。
四,一人客邸耽於青樓,且多拂意之事,至冬底,忽大發寒熱咳嗽。醫者皆用發表和解,以外感治之。神色消耗,脈數虛中,時復一結,咳嗽有血,臥不貼席。仲淳曰:此陰虛症也。水虧火旺,故脈虛數;內有瘀血,故脈時見結,肺肝葉損,所以臥不能下,症屬不治。況誤認外感,多服發散,復蹈虛虛之戒耶!不數日而歿。
五,一人形體卑弱,神氣短少,且素耽酒色,時常齒衄。春間偶患右乳傍及肩背作痛異常,手不可近,捫之如火,日夜不眠。醫用桃仁、紅花、乳、沒、延胡、靈脂等藥二十餘劑,不效。仲淳診視,六脈虛數,肝腎為甚,斷為陰虛火旺之症。當滋養陰血,扶持脾胃,俾陰血漸生,虛火降下,則痛不求止而自止。
如必以和傷治痛為急,則徒敗胃氣,克削真元,非所宜也。疏一方付之,用地、芍、枸杞、牛膝、麥冬滋養陰血,石斛、甘草扶持脾胃,桑枝、續斷、丹皮調和血脈,囑其十劑方有效。以陰無驟補之法耳。服至八劑後,脈氣漸和,精神漸旺,向未出房室,至此則能步至中堂,但痛處未盡除,然而生機則躍如矣。惜其欲速太過,惑於淺見,棄置不服,復以前方雜進。
一月後胃氣果敗,作嘔逆;陰血愈耗,發潮熱;脾氣傷盡,作腹脹,再半月而死矣。
六,一人病失血,歲二、三發。其後所出漸多,咳嗽發熱,食減肌削,屢至小康,不以為意。夏秋間偶發寒熱如瘧狀,每夜達曙,微汗始解。嗣後寒熱稍減,病轉下痢,進以參、術,胸膈迷悶,喉喑窒塞,服茯苓、山藥,預收紅鉛末,下黑血塊數升,胸喉頓舒,面容亦轉,以為得竹破竹補之法也。加用桂、附二劑,於是下利晝夜十數行,飲食難入,神識不清,病轉增劇。
白話文:
[舉例]
一、有個人因為陰虛導致體內發熱。醫生仲淳說:應該用甘涼的藥來治療,不該用苦寒的藥。這種病不是吃一兩百劑藥就會好的,千萬不要隨意更改我的藥方,如果想要調整,請讓我的學生稍微增減就好。藥方用麥冬、天冬來滋養陰液、清肺熱,紫蘇子、枇杷葉、貝母來降氣、化痰,桑白皮來瀉肺火,地骨皮、鱉甲來退除虛熱,白芍、五味子來收斂。這樣吃了約一百劑藥才痊癒。總體來說,這種病是身體損傷不嚴重,體內發熱也不厲害,剛開始就治療,用大劑量藥慢慢服用,自然就會有效。
二、有個人眼睛疼痛,感覺眼珠要掉出來一樣,胸口、肋骨和背部都像被捶打一樣疼痛,白天晚上都咳嗽,吃不下睡不著,自己覺得快要死了。仲淳讓他每天喝三大碗童子尿,七天後排出很多黑血,病就好了,但咳嗽發熱依舊。再用麥冬、天冬、童子尿來清肺熱,紫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貝母、竹瀝來化痰降氣,青蒿、鱉甲、白芍來治療肝火,但很久都沒好。病人家屬懷疑他虛弱,就自己加了兩錢黃耆進去,試藥後,當晚就覺得悶熱睡不著。只好繼續用之前的藥方,並持續服用噙化丸,過了一個月才康復。這個病是源於過度悲傷親人過世,又受到刺激生氣,導致肺經熱氣旺盛,肝火上衝所致,所以不適合用人參、黃耆。
三、有個十五歲的少年,患有忽冷忽熱的咳嗽,臉色發紅,鼻子堵塞,晚上病情加重。家人以為是感冒。仲淳看了說:這是陰虛。一般感冒臉色會暗沉,現在反而紅潤明亮;感冒發熱,應該是白天晚上都發熱,現在只有晚上加重。鼻子堵塞,是因為火氣上湧堵塞肺部,所以鼻子不通,由此可見是陰虛。於是開了龜甲來退除忽冷忽熱,生地來補腎陰,麥冬、桑白皮、貝母、沙參、百部來清肺降火,五味子來救肺斂火,吃了四劑藥就好了。
四、有個人住在旅店,沉迷於酒色,又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,到了冬天,突然發作忽冷忽熱的咳嗽。醫生都用解表和解的藥,當作外感來治療。結果病人精神越來越差,脈搏虛數,時而出現間歇,咳嗽帶血,無法躺平睡覺。仲淳說:這是陰虛的病症。因為體內陰液不足,火氣旺盛,所以脈搏虛數;體內有瘀血,所以脈搏時有間歇;肺和肝都受損,所以無法躺平。這病已經難以治療了。況且還誤認為是外感,吃了太多發散的藥,更加虛弱!沒過幾天就死了。
五、有個人身體虛弱,精神不足,又經常喝酒、好色,時常牙齦出血。春天時,偶爾右邊乳房旁邊及肩膀背部疼痛異常,手不能碰,摸起來像火燒一樣,日夜都睡不著。醫生用了桃仁、紅花、乳香、沒藥、延胡索、五靈脂等藥二十多劑,都沒有效果。仲淳診斷,發現他六脈虛數,肝腎的脈象更虛,判斷是陰虛火旺的病症。應該要滋養陰血,扶持脾胃,讓陰血慢慢產生,虛火自然會降下來,疼痛就會自己停止。如果急著用活血止痛的方法,只會傷害脾胃,消耗元氣,不適合這樣做。於是開了一張藥方給他,用生地、白芍、枸杞、牛膝、麥冬來滋養陰血,石斛、甘草來扶持脾胃,桑枝、續斷、丹皮來調和血脈,囑咐他十劑藥就會有效。因為陰虛不能馬上補足。吃了八劑藥後,脈象漸漸平和,精神漸漸好轉,之前都不能出房間,現在可以走到大廳了,雖然疼痛還沒有完全消除,但已經有活下去的希望了。可惜他太急著想要痊癒,聽信了淺薄的見解,不吃藥,又亂吃以前的藥方。一個月後,脾胃果然敗壞,開始嘔吐;陰血更加消耗,發燒;脾氣傷盡,開始腹脹,過了半個月就死了。
六、有個人因為失血,每年都會發作兩三次。後來出血量越來越多,開始咳嗽發熱,食慾減退,肌肉消瘦,多次好轉一點點,也不在意。到了夏秋之間,偶爾發作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的症狀,每天晚上到天亮才稍微出汗停止。後來忽冷忽熱的情況稍微減輕,病情轉變成拉肚子,吃了人參、白朮,胸口悶悶的,喉嚨發不出聲音,吃了茯苓、山藥,又預先準備了紅鉛末,拉出好幾升黑血塊,胸口和喉嚨頓時舒服很多,面色也變好,以為這是「以竹破竹補」的方法。又加用了桂枝、附子兩劑藥,結果拉肚子一天十幾次,吃不下東西,神智不清,病情更加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