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19)
卷十一·書集 (19)
1. 虛勞所忌飲食諸物及卻病之法並忌火炙
大黃䗪蟲丸,《金匱》云:五勞虛極羸瘦,〔經謂五勞所傷,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,是氣血肉骨筋,各有虛勞病也。然必至脾胃受傷,而虛乃難復。故虛則羸瘦,大肉欲脫也。〕腹滿,〔脾不健運也。〕不能飲食。〔胃不容納也。〕食傷、憂傷、飲傷、房室傷、肌傷、勞傷、經絡營衛氣傷,〔言其受病之源不同,皆可以漸而至極。〕內有乾血,〔諸傷臟腑,則真氣不能統血於周身,榮血痹著而不行於經絡,痛積不散,內有乾血,〕肌膚甲錯,〔甲錯者,如鱗也。〕兩目黯黑,〔肝主血。主目、乾血之氣內乘於肝,則上熏於目而黯黑。〕緩中補虛,此丸主之。〔瘀血得去,飲食自進,則氣自復,故為緩中補虛。〕
大黃〔酒蒸。〕,䗪蟲〔各三兩。〕,乾漆〔炒至煙盡。〕,虻蟲〔去足翅炒。〕,蠐螬〔炙。〕,水蛭〔炒至枯黃,各五錢。上四味太峻,去之。或止用乾漆二兩。〕桃仁〔皆破血行瘀之品,君以大黃,是聽令於將軍矣。去皮尖,炒。三兩。〕黃芩〔以清熱血,久必生熱也。
酒炒一兩。〕,杏仁〔利氣。以氣滯則不行也。去皮尖三兩。〕,生地〔四兩。〕芍藥〔收養陰血,酒炒。三兩。〕甘草〔調和諸藥,一兩。〕〔共十二味為末,蜜丸小豆大,酒送五丸,日三服。〕
比方破血行瘀,乃世俗所稱乾血勞之良方也。內有乾血,瘀積之久,牢不可破,新生之血,不可周灌,與日俱積,決無生理。仲景施活人手眼,以潤藥潤其血之干,以蠕動啖血之物,行其死血,峻藥緩圖,陸續漸除,俾瘀積去而虛勞庶幾可復,真死裡求生之方也。
嘉言云:有勞之極,血痹不行,日就乾枯,皮鮮滑澤,面無榮潤,於是氣之所過,血不為動,徒蒸血為熱,或日哺,或子午,始必乾熱,候蒸氣散,微汗而熱解,日復一日,熱蒸不已,陰盡血枯,不死何待。甚有熱久則蒸其所瘀之血,化而為蟲,遂成傳屍勞症。又云:嘗觀童子臟腑脆嫩,才有寒熱積滯,易於結癖成疳,待其血痹不行,氣蒸發熱,即不可為。女子血乾經閉,發熱不止,癆瘵之候更多,待其勢成,縱有良法,治之無及。
倘能服膺仲景機先之哲,於男子、女子瘵病,將成未成之際,胃氣尚可勝藥,宜急導其血,同人參以行之,如瓊玉膏中加桃仁泥、大黃末之屬,或用此丸,以瓊玉膏潤補之藥送之,行瘀退熱,全生保命,所關甚大,第牽常者,弗能用耳。愚按此方,乃攻擊之劑,因乾血而設,非虛勞常用之方,若見之不真而誤投,多速之斃矣。
獺肝散,治傳屍勞瘵。〔必有惡蟲,須用乳香,熏病人手背,以帛復之,良久出毛長寸許,白而黃者可治,紅者少難,青黑者即死。若熏之良久無毛者,屬尋常虛勞瘵。又法病人吸安息香菸不嗽者,非傳屍也。〕
白話文:
《大黃䗪蟲丸》這方子,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用來治療五種勞損導致的身體極度虛弱、消瘦。(所謂五勞,是指長期用眼傷血、久臥傷氣、久坐傷肉、久立傷骨、久行傷筋,這表示氣、血、肉、骨、筋都有可能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。但最終一定會傷及脾胃,導致虛弱難以恢復。所以身體虛弱就會消瘦,肌肉好像要脫落一樣。)腹部脹滿,是因為脾的運化功能不好。不能進食,是因為胃無法容納食物。各種飲食損傷、憂愁傷身、飲酒傷身、房事損傷、肌肉損傷、勞累損傷、經絡營衛之氣損傷,這些都是致病的原因,而且可能會逐漸發展到極為嚴重的程度。體內有乾血,是因為各種損傷影響了臟腑,導致真氣無法將血液輸送到全身,榮養的血液停滯在經絡中無法運行,疼痛積聚不散,體內形成乾血。皮膚粗糙,像魚鱗一樣。兩眼暗淡無光,是因為肝臟主管血液,也主管眼睛,體內的乾血之氣侵襲肝臟,就會向上熏蒸到眼睛,使眼睛暗淡。這個藥方主要功能是緩慢地調理脾胃,補養虛弱。(瘀血去除後,就能恢復食慾,氣也會跟著恢復,所以說這個藥方能緩慢地調理脾胃,補養虛弱。)
方中的藥物有:大黃(用酒蒸)、䗪蟲(各三兩)、乾漆(炒至煙盡)、虻蟲(去掉足翅炒)、蠐螬(炙)、水蛭(炒至枯黃,各五錢)。後面這四味藥藥性太過峻猛,可以去掉不用。或者只用乾漆二兩。桃仁(這些藥都是破血、活血的藥,大黃在其中是君藥,起到統領作用。去掉皮尖,炒。三兩)、黃芩(用來清除體內的熱邪,久病必然會產生熱象,用酒炒。一兩)、杏仁(用來疏通氣機。因為氣機阻滯,血液就無法正常運行。去掉皮尖。三兩)、生地(四兩)、芍藥(收斂並滋養陰血,用酒炒。三兩)、甘草(調和各種藥物的藥性,一兩)。一共十二味藥,研磨成末,用蜂蜜做成小豆大的藥丸,每次用酒送服五丸,一天三次。
這個方子能夠破除瘀血,活血化瘀,是民間所說的治療乾血勞的良方。體內有乾血,瘀積時間久了,就會變得非常頑固,難以去除,新生的血液無法流通,日子久了就越來越嚴重,沒有任何生還的希望。張仲景(東漢醫學家)施展救命的醫術,用滋潤的藥物來滋養乾涸的血液,用能蠕動吞噬血液的蟲類藥物,來推動死血的運行,使用峻猛的藥物慢慢地調理,逐漸地去除瘀血,使瘀血去除後,虛勞的病症才能恢復,這真是從死亡邊緣救活生命的方子。
《嘉言》中說:勞損到了極點,血液運行不暢,會一天天變得乾枯,皮膚失去光澤,面色沒有紅潤,這是因為氣血運行受阻,血液無法正常滋養肌膚,只是空虛地產生熱,有的在傍晚,有的在子時或午時,一開始會覺得身體發熱,等虛熱散去,微微出汗後熱就退了,但每天都這樣反覆發熱,陰液耗盡、血液枯竭,離死亡就不遠了。更有甚者,熱邪久積會將瘀積的血液蒸發成蟲,從而形成傳屍勞這種病症。《嘉言》中又說:我觀察到小孩子的臟腑很脆弱,如果有寒熱積滯,很容易形成癖積,如果發展到血脈不暢、氣機鬱滯而發熱,就難以治療了。女子如果出現血乾經閉、發熱不止,那就是勞瘵的徵兆,如果病情發展到難以挽回的地步,即使有良方,也無濟於事了。
如果能夠遵循張仲景的醫學思想,在男子、女子癆瘵將要形成但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階段,在胃氣還能承受藥力的時候,應該儘快疏導血液運行,可以和人參一起服用,比如在瓊玉膏中加入桃仁泥、大黃末等藥材,或者服用這個藥方,並用瓊玉膏這種滋補的藥來送服,可以達到活血化瘀、退熱保命的效果,這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,只是普通人往往不敢使用這些藥物。依我來看,這個藥方是針對乾血而設的峻猛藥方,不是治療一般虛勞常用的藥方,如果沒有仔細辨別清楚病情就誤用,很可能會加速患者死亡。
《獺肝散》這個方子,用來治療傳屍勞瘵。(這個病症必定有惡蟲作祟,需要用乳香熏病人的手背,再用布蓋住,過一會兒取出,如果長出一寸左右的毛髮,白色或黃色的還可以治療,紅色的比較難治,青黑色的就沒救了。如果熏了很久都沒有長毛,那就是普通的虛勞癆瘵。另外,如果讓病人吸安息香的煙,卻不咳嗽,那就不是傳屍勞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