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·書集 (5)

1. 虛勞

所以童子、室女不生歡笑,及鰥、寡、僧、尼易犯此病者,謂非針藥之可治,必須消遣情懷,隨遇皆安,然後療治,庶能愈病,乃今之患此症者,徒仗諸草木,奉為復原之品,外則疲勞形體,內則沉湎七清,酒色不屏,辛熱不戒,此乃自趨死徑,間有知戒酒色,節勞逸,而於七情多所難釋。不知心有妄動,氣隨心散,氣散不聚,精逐氣亡。

故廣成子曰:必靜必清,無勞汝形,無搖汝精,乃可以長生。斯言真可為虛勞調攝之良法也。余觀世人,患虛勞者,十常六、七,然百中難保其一者,以病者治之不早,醫者治之不善。余少得斯疾,調養二十餘年,至今無恙者,可見此病之非不可療也。

顧余每論此病,痛切憂心,故特發明致陰虛成病之因,次及方書之混列,更推真陰易虛之故,以及諸症標本傳乘,並誤治之弊,而始之以治要,其旨歸如是,非敢矯當世之偏,實本諸先哲之經驗發明,余又親歷之而不爽,故剖衷相告,幸醫者、病者,咸三複於茲篇云爾。

白話文:

所以未成年的男孩女孩不愛笑,以及鰥夫、寡婦、出家人容易罹患這種病的原因,是因為這種病不是靠針灸或藥物可以治療的,必須要排解心中的鬱悶,對一切都能安然接受,然後再進行治療,或許才能治好病。但是現在患這種病的人,只是一味依賴草藥,把草藥當作恢復健康的物品,外在又過度勞累身體,內在又沉迷於情慾,不戒酒色,不忌辛辣燥熱的食物,這根本是自己走向死亡的道路。其中有些人雖然知道要戒酒色,節制勞逸,卻很難放下心中的七情慾望。不知道心中如果胡思亂想,氣就會隨著心思散開,氣散了就無法凝聚,精氣就會隨著氣散失而消亡。

所以廣成子說:「一定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清澈,不要讓你的身體過度勞累,不要讓你的精氣動搖散失,這樣才可以長壽。」這句話實在可以作為調養虛勞的良方。我觀察世人,患虛勞的人,十個裡面常常有六七個,但是百個人中很難有一個能夠完全康復,那是因為病人沒有及早治療,醫生又沒有好好治療。我年輕時也曾患過這種病,調養了二十多年,到現在都還安然無恙,可見這種病並非不能治癒。

因此我每次談到這種病,都感到十分痛心憂慮,所以特別說明導致陰虛而生病的起因,接著講述醫書中混亂的記載,更進一步推論真陰容易虛損的原因,以及各種症狀的表象和根本的傳遞變化,還有錯誤治療的弊端,然後從治療的要點開始談起,其宗旨就是如此,並不是敢於矯正在世人的偏見,而是根據先賢的經驗加以發揚,我個人又親身經歷過而確實有效,所以才誠心誠意地告訴大家,希望醫生和病患,都能仔細再三地閱讀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