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一·書集 (4)
卷十一·書集 (4)
1. 虛勞
心賴之,則君主以明;肺賴之,則治節以行;脾胃賴之,濟倉廩之富;肝膽賴之,資謀慮之本;膀胱賴之,則三焦氣化,大小腸賴之,則傳導自分。故水火之功,缺一不可。然火衰者甚少,而水虛者恆多。王節齋云:少年腎水正旺,似不必補,然施泄過度,豈能充滿。中年欲心雖減,然少年斫喪既多,焉得復實。
既至老年,天真漸絕,只有孤陽。故人自少至老,所生疾病,靡不由於真陰不足。即童子稟賦弱者,從幼填補真陰,亦有可復之天。所以補陰之藥,亦自少至老,不可或缺,況虛勞因入房太甚而得者乎?故保陰、六味、左歸之屬,皆甘寒滋水添精之品,補陰以配陽,正王太樸所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,丹溪所謂滋其陰則火自降,譬之燈殘火焰,添油則焰光自小也。然須制大劑,長久服之。
蓋益陰之藥,必無旦夕之效,以陰無速補之法也。至若因於酒者,清金潤燥為主,而保陰之屬,仍不可廢。何則?好飲之人,仍有不患虛勞者,以腎水虛也。虛則必寡於畏,而復灼久傷之肺,焉得不病!補北方正所以瀉南方而救肺也。因於思慮者,清心養血為主,而保陰之屬,仍不可缺,所謂水壯而火熄,勿亟亟於瀉心是也。因於勞倦者,培補脾陰為主,而佐以保陰之劑。
經曰: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於腎。故知勞倦傷脾,內熱者必及於腎也。若忿怒傷肝動血,保陰、六味丸為正治之劑。蓋水旺則龍水不炎,而雷火亦不能發,乃腎肝同治之法也。二曰,培脾土。脾胃為後天之根本,經曰,安穀則昌。蓋精生於穀,飲食多,自能生血化精,精血漸生,雖有邪熱,藥得以制之消之,久則火自降而陰自復。若脾胃一弱,則飲食少而血不生,血不生則陰不足以配陽,而五臟齊損。
故曰,又歸重於脾胃。而言一損損於肺,皮聚而毛落:二損損於心,血脈不能榮養臟腑;三損損於脾,飲食不為肌膚,四損損於肝,筋緩不能自收持,五損損於腎,骨痿不能起於床。從上而下者,過於胃則不治,至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;從下而上者,過於脾則不治,至皮聚而毛落者死。所以仲景治虛勞,惟用甘藥,建立中氣,以生血化精,充溢臟腑,為復虛勞諸症之良法。
一遵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之旨也。味非獨藥也,五穀之味皆味也,補以味而節其勞,則積貯漸富,大命不傾。經云:陰陽形氣俱不足者,調以甘藥。蓋藥食之入,必先脾胃,而後五臟得稟其氣。脾胃強,則五臟俱盛,脾胃弱,則五臟俱衰。故中氣不足者,非甘不可。況土強則金旺,金旺則水充。
又男子以脾胃為生身之本,女子以心脾為主命之根。故治虛勞者,毋論何臟致損,皆當以調養脾胃為主。三曰,慎調攝。虛勞之因,因於酒色者最多,其因於憂愁思慮,抑鬱多怒者,復亦不少。
白話文:
心臟依賴它,就能像明君一樣英明;肺臟依賴它,就能正常運作調節;脾胃依賴它,能使倉庫豐足;肝膽依賴它,能提供思考決策的根本;膀胱依賴它,三焦氣化就能順暢;大小腸依賴它,就能各自正常傳導。所以水和火的作用,缺一不可。然而,火衰弱的情況很少,而水不足的情況卻常常發生。王節齋說:年輕人腎水正旺盛,似乎不必補,但如果過度性行為,又怎能保持充盈呢?中年人慾望雖然減少,但年輕時的耗損已經很多,又怎能恢復充實呢?
到了老年,天生的精氣逐漸耗盡,只剩下虛火。所以人從年輕到年老,所生的疾病,沒有不是因為真陰不足引起的。即使是天生體質虛弱的孩子,從小就補足真陰,也有恢復健康的機會。因此,補陰的藥物,從年輕到年老,都是不可或缺的,更何況虛勞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引起的呢?所以像保陰煎、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這類的藥方,都是甘甜寒涼、滋養腎水、補充精液的藥品,用來補陰以配合陽氣,正是王太樸所說的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」,丹溪所說的「滋其陰則火自降」,如同燈油將盡時火焰微弱,添加燈油後火焰自然變小。但必須服用大劑量,長期服用才有效。
因為滋養陰液的藥物,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見效,因為陰液沒有快速補充的方法。至於因飲酒引起的虛勞,要以清肺潤燥為主,而像保陰煎這類的藥方,仍然不可廢棄。為什麼呢?因為愛喝酒的人,仍然有不患虛勞的,是因為腎水不足。腎水虛就會變得不怕冷,反而會灼傷久已受損的肺,又怎能不生病呢!補養腎水正是為了瀉掉虛火,救治肺部。因思慮過度引起的虛勞,要以清心養血為主,而像保陰煎這類的藥方,仍然不可缺少,這就是所謂的「水旺而火熄」,不要急於瀉心火。因勞累疲倦引起的虛勞,要以培補脾陰為主,並輔以保陰的藥劑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遠行勞累疲倦,又遇到大熱天氣而口渴,口渴則陽氣內耗,內耗則熱邪會留在腎。」由此可知,勞累會損傷脾,內熱必定會影響到腎。若是因憤怒傷肝而動血,保陰煎、六味地黃丸是主要的治療藥方。因為腎水充足則虛火不會上炎,而肝火也不能妄動,這是腎和肝同時治療的方法。第二個重點是,培補脾土。脾胃是後天之本,《黃帝內經》說「能夠消化食物就能身體健康」。因為精氣來自於食物,飲食充足,自然能產生血和精,精血逐漸增多,即使有邪熱,也能用藥物控制消解,時間久了,火自然下降而陰氣恢復。如果脾胃虛弱,就會飲食減少而不能產生血,血不足則陰液不足以配合陽氣,而導致五臟俱損。
所以說,又要重視脾胃。如果五臟損傷依序是:第一損是肺,皮膚會變得鬆弛,毛髮脫落;第二損是心,血脈不能夠濡養臟腑;第三損是脾,飲食不能化為肌肉;第四損是肝,筋脈鬆弛不能自己收縮;第五損是腎,骨頭萎軟不能從床上起來。從上往下損壞的,如果病及胃部就無法治療,到骨頭萎軟不能從床上起來就死了;從下往上損壞的,如果病及脾部就無法治療,到皮膚鬆弛毛髮脫落就死了。所以張仲景治療虛勞,只用甘味的藥物,建立中焦的脾胃之氣,以此產生血和精,使臟腑充盈,這是治療虛勞各種症狀的好方法。
這符合「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」的原則。味不僅僅指藥物的味道,五穀雜糧的味道也屬於味。用味道來補充,並節制勞累,就能使身體的儲蓄逐漸豐富,使生命不至於衰敗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陰陽形氣都虛弱的,用甘味的藥物來調養。」因為藥物和食物進入身體後,必須先經過脾胃,然後五臟才能得到滋養。脾胃強壯,則五臟都興盛;脾胃虛弱,則五臟都衰敗。所以中氣不足的人,非用甘味藥不可。況且脾土強盛則肺金旺盛,肺金旺盛則腎水充足。
又說,男子以脾胃為生命之根本,女子以心脾為生命之根基。所以治療虛勞,無論是什麼臟腑損傷引起的,都應當以調養脾胃為主。第三個重點是,謹慎調養。虛勞的原因,因酒色過度引起的最多,因憂愁思慮、抑鬱憤怒引起的,也不在少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