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四·樂集 (3)
卷四·樂集 (3)
1. 病機
諸痛瘡癢,皆屬於心;〔熱甚則瘡痛,熱微則瘡癢。〕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;〔膹者,喘急上逆;郁者,痞塞不通。肺主氣,氣有餘者,本經自伏之火;氣不足者,則火邪乘之,虛實所當精辨。〕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,〔脾司運化,又主肌肉,內受濕淫,肌體腫滿,故屬於脾。
土氣太過則濕邪盛行,其病驟至,法當分疏土氣;不及則木乘水侮,其病漸成,法當補脾。二者易治比於操刃。〕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;〔諸風者,風病不一也。掉,搖動也。眩,昏花也,風木善動,肝家之症也。掉眩雖同,而虛實有別,不可不察也。〕諸寒收引,皆屬於腎;〔收,斂束也。
白話文:
各種疼痛、瘡瘍和搔癢,都屬於心臟的病症;熱度高則瘡痛,熱度低則瘡癢。各種氣喘、胸悶、氣逆,都屬於肺臟的病症;氣喘上逆稱為膹,胸悶不通稱為郁。肺主宰呼吸,氣充足時,火氣自然潛伏在經絡中;氣不足時,火邪就會乘虛而入,所以要精細辨別虛實。各種水腫、腹脹,都屬於脾臟的病症;脾臟負責運化水谷精微,也主宰肌肉,如果體內受到濕邪侵襲,就會造成肌肉腫脹,所以屬於脾臟的病症。土氣過盛就會導致濕邪猖獗,病情驟然出現,應當疏散土氣;土氣不足就會導致木氣乘虛而入,水氣侵犯,病情逐漸形成,應當補脾。這兩種情況的治療,如同操刀一樣,需要謹慎。各種風寒、頭暈眼花,都屬於肝臟的病症;風寒的症狀很多,頭部搖動稱為掉,眼花稱為眩,風性善於流動,是肝臟的病症。掉和眩雖然症狀相同,但虛實不同,不可不察。各種寒涼收縮的症狀,都屬於腎臟的病症;收,是指收斂束縛。
引,牽急也。筋脈攣急,本是肝症,而屬於腎者?一則以腎肝之症同一治,一則腎主寒水之化,腎虛則陽氣不足,榮衛凝滯,肢體攣蜷,所謂寒則筋急也。〕諸厥固泄,皆屬於下;〔厥者,自下而上逆也。陰衰於下,則為熱厥,陽衰於下,則為寒厥。固者,二便不通也。陽虛則無氣,而清濁不化,寒閉也;火盛則水衰,而精液乾枯,熱結也。
泄者,二便不固也。命門火衰,則陽虛失禁,寒泄也;腎空水衰,則火邪迫注,遺熱泄也,腎開竅於二陰居下故也。〕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;〔痿有脈痿、肉痿、筋痿、骨痿之辨,故曰諸痿。凡肢體痿弱,多在下部,而曰屬於上者何也?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,肺居上焦,故屬於上,氣急曰喘,病在上也,有聲有物曰嘔,病在胃口也,逆而不降者,皆上焦之病。
白話文:
引,是指肌肉或筋脈收縮、繃緊的意思。筋脈攣急,本是肝臟的病症,但為何歸屬於腎臟呢?一方面是因為肝腎病症的治療方法相同,另一方面是因為腎臟主宰寒水的運化,腎虛則陽氣不足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肢體就會攣縮蜷曲,這就是所謂的“寒則筋急”。
諸厥、固泄,都是屬於下焦的病症。厥,是指從下往上逆的症狀。陰氣衰弱於下焦,就會出現熱厥,陽氣衰弱於下焦,就會出現寒厥。固,是指大小便不通。陽虛則無氣,導致清濁不分,寒氣阻滯;火盛則水衰,導致精液乾枯,熱氣鬱結。
泄,是指大小便失禁。命門火衰,則陽氣虛弱,就會出現寒泄;腎臟空虛、水氣衰弱,則火邪就會迫使精液外泄,出現遺精、遺尿等症狀,這是因為腎臟開竅於二陰,位於下焦的緣故。
諸痿、喘、嘔,都是屬於上焦的病症。痿,是指肌肉萎縮無力,分為脈痿、肉痿、筋痿、骨痿等。雖然肢體痿弱多發生在下部,但為何屬於上焦呢?這是因為五臟因肺熱葉焦,就會導致痿躄,而肺臟位於上焦,所以屬於上焦的病症。氣急稱之為喘,也是上焦的病症。有聲音、有東西吐出來稱之為嘔,病在胃口,屬於上逆不降,也是上焦的病症。
〕諸熱瞀瘛,皆屬於火;〔昏悶曰瞀,抽掣曰瘛,邪熱傷神則瞀,亢陽傷血則瘛,雖皆屬火,亦有虛實。〕諸躁狂越,皆屬於火;〔躁者,煩躁也。狂者,妄亂也。越者,如登高而歌之類。又有陰盛發躁,欲坐井中,但欲水不得飲,此陽已先亡,再投寒藥必死。狂陽病也。然亦有虛狂者,如經言魂傷則狂,魄傷則狂,學者不可不察。
〕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;〔喘咳嘔吐,氣滿逆急,皆沖逆之症,火性炎上,故屬於火也。〕諸禁鼓慄,如喪神守,皆屬於火;〔寒厥咬牙曰噤,鼓頷也。慄,戰慄也。寒戰而神不自持,如喪神守者,皆火也,心火亢極,反兼勝已之化,所謂熱極生寒也,此實火也。陽虛陰盛,氣不外衛,而寒慄者,此火虛者也。
白話文:
各種發熱神志不清的症狀,都屬於火。昏迷稱為瞀,抽搐稱為瘛,邪熱傷神則昏迷,陽氣過盛傷血則抽搐,雖然都屬於火,但也有虛實之分。
各種躁狂失控的症狀,都屬於火。躁指的是煩躁不安,狂指的是胡言亂語,失控指的是像登高唱歌那樣不受控制的行為。還有一種陰氣盛而發躁的症狀,患者想要坐在井裡,卻又想喝水卻喝不到,這是陽氣先衰竭,再服用寒涼藥物就會死亡。這種症狀屬於狂陽病。但也存在著虛狂,正如經書所說,魂魄受傷也會導致狂躁,學習者不可不察。
各種氣逆衝上的症狀,都屬於火。喘咳嘔吐、氣滿胸悶、氣逆急促,都是氣逆衝上的症狀,火性向上,所以都屬於火。
各種禁聲顫抖、神志失守的症狀,都屬於火。寒厥咬牙叫做禁聲,鼓動頷部叫做鼓頷。顫抖,指的是身體發冷而顫抖。寒戰而神志不清,像丟了魂一樣,這些都是火的症狀,心火極度亢盛,反過來剋制了自身,這就是「熱極生寒」的道理,這是實火。陽虛陰盛,氣血不足以抵禦外寒,而出現寒戰,這是虛火。
〕諸病胕腫,疼酸驚駭,皆屬於火;〔胕腫者,浮腫也。胕腫疼酸者,火在經也。驚駭不寧者,火在臟也。然胕腫疼酸,屬於寒濕者,不少,驚駭不寧,屬於不足者常多也〕。諸脹腹大,皆屬於熱;〔熱氣內盛者,在肺則脹於上,在脾胃則脹於中,在肝腎則脹於下。此以火邪所至,乃為煩滿,故皆屬熱。
然經又曰臟寒生滿病,又曰胃中寒則脹滿,此皆言寒脹也。〕諸病有聲,鼓之如鼓,皆屬於熱;〔有聲、謂腸鳴也。鼓之如鼓,謂腹脹也。皆陽氣逆壅,故曰屬熱,二症亦有屬寒者。〕諸轉反戾,水液渾濁,皆屬於熱;〔筋轉攣蜷,燥熱所致,小便渾濁,清化不及,故皆屬熱。
白話文:
各種疾病出現浮腫、疼痛、酸楚、驚慌害怕,都屬於火氣。浮腫疼痛、酸楚,是因為火氣在經絡裡;驚慌害怕、心神不寧,是因為火氣在臟腑裡。不過,浮腫疼痛、酸楚,屬於寒濕的也不少,而驚慌害怕、心神不寧,屬於虛弱的反而更多。
各種肚子脹大的症狀,都屬於熱氣。熱氣盛到內部,在肺部就會上半身脹滿,在脾胃就會中腹部脹滿,在肝腎就會下半身脹滿。這是因為火邪到達了這些部位,導致氣機鬱結而感到滿悶,所以都屬於熱氣。
不過經書裡也說「臟寒生滿病」,還有「胃中寒則脹滿」,這些都是指寒氣引起的脹滿。
各種疾病出現腸鳴聲,用手按壓肚子像敲鼓一樣,都屬於熱氣。有聲音指的是腸鳴,用手按壓像敲鼓指的是肚子脹滿。這些都是陽氣逆流阻塞,所以稱為屬於熱氣,不過這兩種症狀也可能屬於寒氣。
各種筋骨轉動反覆、僵硬蜷縮,水液混濁不清,都屬於熱氣。筋骨轉動反覆、僵硬蜷縮,是燥熱引起的,小便混濁不清,是清氣不足以化解,所以都屬於熱氣。
然而寒則筋急,如冬月嚴寒,則角弓增勁,心腎不足,多有便濁,經云: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讀者通之。〕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;〔胃膈熱甚則為嘔,火炎之象也。酸者,肝木之實也。暴注者,卒暴注泄,腸胃熱甚,而傳化失常,火性急速故也。下迫者,後重裡急迫痛,火性急速而能燥熱故也。
〕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;〔暴,猝也。強直,筋病強直不柔和也。肝主筋,其化風,故曰屬風,非外來虛風八風之謂。內風多燥,若與風劑則益燥,故有治風光治血,血行風自滅之說也。輕與疏風則益燥,且腠理開張,反招風入。〕諸痙項強,皆屬於濕:〔痙者,風濕而屈伸不利也。
白話文:
然而天氣寒冷就會導致筋脈緊縮,就像冬天的嚴寒會使弓弦變得更堅硬一樣。心腎不足的人,常常會有小便混濁的現象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中氣不足,小便和大便就會出現異常」,讀者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各種嘔吐、反酸、突然腹瀉、肛門墜脹疼痛,都屬於熱證。胃和膈膜熱盛就會導致嘔吐,這是火熱的表現。酸是肝木氣盛的表現。突然腹瀉,指的是突然暴瀉,這是腸胃熱盛,導致消化功能失常,火性急躁引起的。肛門墜脹疼痛,指的是下腹部沉重,里急後重,這是火性急躁導致燥熱引起的。
各種突然發作的四肢僵硬,都屬於風證。突然發作,指的是突然發病。四肢僵硬,指的是筋脈病變導致四肢僵硬,失去柔軟度。肝臟主宰筋脈,其氣化為風,所以說屬於風證,這不是指外來的虛風或八風。內風多燥,如果使用祛風藥物,就會更加燥熱,因此有「治風光治血,血行風自滅」的說法。輕微地祛風,會更加燥熱,而且會使毛孔開張,反而會招致風邪入侵。
各種頸項僵硬,都屬於濕證。痙攣,指的是風濕導致肢體屈伸不利。
項屬足太陽寒水,水即濕也。〕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屬於寒。〔水液者,上下所出皆是也。澄沏清冷者,皆得寒水之化,如秋冬寒冷,水必澄清也。〕肺,手太陰也。是動則病肺脹滿,膨膨而喘咳,〔動者變也,變常而病也。肺脈起中焦,循胃口上膈屬肺,故病如此。〕缺盆中痛,〔缺盆近肺,肺病則痛。
〕甚者交兩手而瞀,此為臂厥。〔瞀,麻木也。肺脈出腋下,行肘臂者臂厥。〕是主肺所生病者,咳上氣喘渴,〔渴者金令燥也。〕煩心胸滿,臑臂內前廉痛厥,掌中熱。〔太陰之脈,直入掌中,故為痛厥掌熱。〕氣盛有餘,則肩臂痛,〔手太陰經結於肩,臟附於背,邪氣盛則痛。
白話文:
脖子屬於足太陽經,足太陽經屬寒水,水性本就濕潤。所有疾病中,凡是體液呈現澄澈、清涼的狀態,都屬於寒性。體液指的是人體上下各部位分泌的液體,這些液體只要呈現澄澈、清涼的狀態,都是寒水所造成的變化,就像秋冬季節天氣寒冷,水就會變得澄澈一樣。肺屬於手太陰經,如果手太陰經活動異常,就會導致肺部脹滿,呼吸急促並伴隨咳嗽。肺經從中焦開始,沿著胃部往上穿過膈肌連接到肺部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病症。鎖骨凹陷處疼痛,是因為鎖骨凹陷處靠近肺部,肺部生病就會導致疼痛。嚴重的情況下,兩隻手會麻木無力,這叫做臂厥。臂厥是因為肺經從腋窩出來,經過肘部和手臂,所以會出現這種症狀。肺部生病的主要症狀包括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口渴、心煩、胸悶、上臂內側前緣疼痛麻木、手掌發熱。手掌發熱是因為手太陰經直通手掌,所以會出現疼痛麻木和發熱的症狀。如果體內氣血過盛,就會導致肩部和手臂疼痛,因為手太陰經連接到肩膀,臟器附著在背部,邪氣盛行就會導致疼痛。
〕風寒汗出中風,〔肺主皮毛,而風寒在表,故汗出中風。〕小便數而欠,〔母病及子也,〕氣虛則肩背痛寒,少氣不足以息,〔肩背處上焦,為陽分,氣虛則陽病,故為寒為痛,而怯然少氣。〕溺色變。〔金衰則水涸,故溺變黃赤。〕大腸,手陽明也。是動則病齒痛頸腫。
〔大腸支脈,從缺盆上頸貫頰,入下齒中。〕是主津液所生病者,〔大腸或泄或秘,皆津液病也。〕目黃口乾,鼽衄喉痹,肩前臑痛,大指次指痛不用。〔皆大腸脈所及。〕氣有餘,則當脈所過者熱腫,虛則寒慓不復。〔言不易溫也。〕胃,足陽明也,是動則病洒洒振寒,〔肝風盛也。
白話文:
風寒引起汗出,就會中風,因為肺主皮毛,而風寒在表,所以會導致汗出中風。小便次數多且不足,是因為母病及子,氣虛則會導致肩背疼痛發寒,氣不足以呼吸,因為肩背處在上焦,屬於陽分,氣虛則陽病,所以會寒痛,而且感到虛弱少氣。小便顏色改變,是因為金衰則水涸,所以小便顏色會變黃變赤。大腸屬於手陽明經,如果它活動就會導致病齒痛、頸腫。大腸支脈從缺盆上頸貫穿頰部,進入下齒中,因此主導津液的病變。大腸或泄瀉或便秘,都是津液病變。目黃口乾、鼻衄喉痹、肩前臑痛、大拇指和食指疼痛無力,都是大腸脈所影響到的。氣有餘,則當脈所經過的地方會熱腫,氣虛則會寒痛而不易溫暖。胃屬於足陽明經,如果它活動就會導致身體發抖,感到寒冷,這是因為肝風盛。
〕善呻數欠,〔胃之郁也。〕顏黑,〔土病則黑色反見於顏。〕病至則惡人與火,〔陽明熱甚也。〕聞木音則惕然而驚,〔土惡木也。〕心欲動,獨閉戶塞牖而處,〔火動則畏光明也。〕甚則欲上高而歌,〔火性上越也。〕棄衣而走。〔熱盛於身也。〕責響腹脹,是為骭厥。
〔賁響者,腹如雷鳴也。骭,足脛也。陽明之脈,自膝下脛,故脛骭厥逆。〕是主血所生病者,〔陽明受谷,而為多血之經。〕狂瘧溫淫,汗出,〔熱盛則狂,風盛則瘧,溫氣淫䴇則汗出。〕鼽衄,口喎,唇胗,頸腫,喉痹,〔皆胃脈所及。〕大腹水腫,〔土病不能制水。〕膝臏腫痛,循膺乳氣衝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,中指不用。
白話文:
病人常嘆氣、打嗝,說明胃氣鬱結。臉色發黑,表示脾土受損。病況嚴重時,厭惡人及火,是陽明經熱盛的表現。聽到木頭的聲音便會驚跳,因為土克木。心裡想動,卻獨自關門閉窗待著,是火氣旺盛怕光。更嚴重時,想爬到高處唱歌,因為火性向上。脫掉衣服亂跑,表示身體熱度極高。腹中響亮且脹痛,腳脛發冷,這是陽明經氣逆的表現。
腹響指的是肚子像雷聲一樣響。腳脛發冷,是因為陽明經脈從膝下脛部循行,因此出現脛骭厥逆。這些都是血氣病變引起的,因為陽明經負責吸收食物,血液豐富。狂躁、瘧疾、溫熱病、出汗,都是熱盛、風盛、溫氣過盛造成的。流鼻血、嘴歪、嘴唇發麻、脖子腫、喉嚨堵塞,都是胃經病變引起的。肚子大且水腫,是因為脾土功能失調,無法控制水分。膝蓋腫痛,疼痛沿著胸部、乳房、氣衝穴、伏兔穴、外踝、足跗上蔓延,中指不能使用,都是陽明經病變的徵兆。
〔胃脈從缺盆下乳,扶臍腹前陰,由股下足以入中趾。〕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,溺色黃。〔此陽明實熱,在經在臟之辨也。〕氣不足,則身以前寒慄,胃中寒則脹滿。〔此陽明虛寒在經在臟之辨也。〕脾,足太明也。是動則病舌本強,〔脾脈連舌本也。
〕食則嘔,〔脾病不運也。〕胃脘痛,腹脹善噫,〔陰盛而上走陽明,故氣滯為噫〕,得後與氣,則快然如衰,〔後,大便也。氣,轉矢氣也。通氣故快。〕身體行重。〔脾主肌肉,脾主濕,濕復則體重,〕是主脾所生病者,舌本痛,體不能搖動,食不下咽煩心,心下急痛,〔脾脈支者,上鬲注心。故為煩心心痛。
白話文:
胃經從鎖骨下方開始,沿著乳房,經過腹部前方,到達陰部,再向下經過大腿內側,最後到達足中趾。
如果體內陽氣旺盛,則身體前半部會感到熱,如果陽氣過盛於胃,就會食慾旺盛,消化良好,並且小便顏色偏黃。這是陽明經實熱的表現,無論是經絡還是臟腑都會有這種症狀。
如果體內陽氣不足,則身體前半部會感到寒冷,胃部寒冷則會感到脹滿。這是陽明經虛寒的表現,無論是經絡還是臟腑都會有這種症狀。
脾經屬於足太陰經,如果脾經活動過度就會導致舌根發硬。因為脾經與舌根相連。
如果脾經病變,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,就會出現嘔吐。
如果脾經病變,就會導致胃脘疼痛、腹部脹滿並且容易打嗝。這是因為陰氣過盛,上衝陽明經,導致氣機阻滯而打嗝。
如果通過大便排出宿便,並順暢排氣,就會感到輕鬆舒服,因為通暢排氣才能讓身體感到輕鬆。
如果脾經病變,會導致身體沉重。因為脾臟主肌肉,也主濕氣,濕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沉重。
脾經病變的主要症狀是舌根疼痛、身體無法搖動、食慾不振、心中煩躁、心窩處劇烈疼痛。這是因為脾經分支向上連接到心臟,所以會導致心煩心痛。
〕溏瘕泄,〔脾寒為溏瀉,脾滯為癥瘕。〕水閉黃疸不能臥,〔脾病不能制水,水閉則濕熱重而為疸,為不臥。〕強立股膝內腫、厥,足大指不用。〔脾脈起於足拇趾以上膝股也。〕心,手少陰也。是動則病嗌乾,心痛,〔心脈支者,從心系上咽也。〕渴而欲飲,〔火炎則液耗。
〕是為臂厥。〔脈循臂內也。〕是主所心生病者,目黃脅痛,臑臂內後廉痛厥,掌中熱痛。〔皆心脈所及也。〕小腸,手太陽也。是動則病嗌痛,頷腫,不可以顧,肩似拔,臑如折。〔小腸脈循咽下膈,支者循頸上頰,循臑繞肩故也。〕是主液所生病者,〔小腸分水穀故主液。
白話文:
腹瀉伴有腹脹,這是脾虛寒導致的腹瀉,脾胃積滯則會導致腹脹;水腫伴有黃疸,無法平躺,這是脾臟失調無法控制水液,導致水液積聚,濕熱加重而形成黃疸,無法平躺;腿部內側腫脹,伴有厥逆,大腳趾無力,這是脾經循行於足大趾至膝蓋,故而出現此症狀;心臟是手少陰經所屬,因此心臟出現問題時,會感到咽喉乾燥、心痛,這是因為心經分支上連咽喉,心火旺盛導致津液消耗而口渴;手臂厥逆,這是因為心經循行於手臂內側;心臟病患者還會出現眼黃、脅肋痛、手臂內後側疼痛、手心灼熱疼痛,這些都是心經所循行部位出現的病症;小腸是手太陽經所屬,因此小腸出現問題時,會感到咽喉疼痛、頸部腫脹、不能轉頭、肩膀像是被拔開、手臂像是折斷,這是因為小腸經循行於咽喉、頸部、肩膀,因此出現這些症狀;小腸負責消化食物和水液,因此小腸出現問題,也會導致身體液體代謝出現問題。
〕耳聾、目黃。頰腫、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。〔皆小腸脈所及。〕膀胱足太陽也。是動則病沖頭痛,〔膀胱脈上額,交巔入腦,故邪氣衝而頭痛。〕目似脫,項如拔,脊痛腰似析,髀不可以曲,膕如結,踹如裂,是為踝厥。〔皆膀胱脈所及之病。〕是主筋所生病者,〔周身筋脈,惟足太陽至多至大,故筋症皆足太陽水虧。
〕痔、瘧、狂、癲疾,〔脈入肛,故為痔。經屬表、故為瘧。邪入於陽明,故為癲狂,〕頭囟項痛,目黃淚出,鼽衄,項背腰尻膕踹腳皆痛,小指不用。〔皆膀胱脈所過之病。〕腎,足少陰也。是動則病飢不欲食,〔水中有火,為脾之母,真火不能生土則脾虛,雖飢不能食。
白話文:
耳朵聽不見、眼睛泛黃,臉頰腫脹,脖子、下巴、肩膀、胳膊外側後方疼痛,這些都是小腸經脈所導致的。膀胱經是足太陽經脈,它會導致活動時頭部疼痛,因為膀胱經脈向上經過額頭,與頭頂交匯進入腦部,所以邪氣上衝就會引起頭痛。眼睛好像要掉出來,脖子像被拉扯一樣,脊椎疼痛,腰部像要斷裂,大腿無法彎曲,膝蓋像打結一樣,腳踝像要裂開,這些都是膀胱經脈所導致的病症。膀胱經主司全身筋脈,而足太陽經脈是全身最長、最粗大的經脈,所以筋絡疾病都是由於足太陽經脈水氣虧損造成的。痔瘡、瘧疾、狂躁症、癲癇,這些病症都是因為膀胱經脈經過肛門,所以會導致痔瘡;膀胱經脈屬於表層,所以會導致瘧疾;邪氣侵入陽明經脈,所以會導致癲狂。頭頂、後腦勺、脖子疼痛,眼睛泛黃、流眼淚,鼻出血,脖子、後背、腰部、臀部、膝蓋、腳踝、腳掌都疼痛,小指頭沒力,這些都是膀胱經脈經過的地方所導致的病症。腎臟是足少陰經脈,它會導致活動時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,因為腎臟中含有真火,是脾臟的母親,如果真火不足,無法生土,就會導致脾臟虛弱,即使感到飢餓,也無法進食。
〕面如漆柴,〔腎之本色見者,精衰故也。精衰則枯,故如漆柴。〕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〔吐血與喘,水虛而火刑金也。〕坐而欲起,〔陰虛則不能靜也。〕目䀮䀮如無所見,〔目之明在瞳子,瞳子者腎之精也,腎水虧則目昏〕。心如懸,若飢狀。〔心腎不交,則精神離散,故心如懸。
陰虛則內餒,故常若飢狀。〕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〔腎主恐,腎氣怯,故如捕也。〕是為骨厥。〔厥逆在骨,腎主骨也。〕是主腎所生病者,口熱舌乾,咽腫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心痛,〔皆腎脈所過之病。〕黃疸腸澼,〔皆由熱濕,水虛者亦有之。〕脊骨內後廉痛,痿厥,嗜臥,足下熱而痛。
白話文:
病人面色蒼白如枯柴,這是腎氣不足的徵兆,精氣衰竭導致身體虛弱。咳嗽或吐口水時帶血,呼吸急促,這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,虛火上炎。病人坐著想要站起來,這是陰虛導致身體無法安定的表現。眼睛無神,像是沒有看見東西,這是腎精不足導致視力下降。心神不寧,像是在懸空一樣,感覺飢餓,這是心腎不交,精神渙散的表現。氣虛導致容易恐懼,心神不安,像是有人要抓捕自己一樣,這是腎氣不足的徵兆。這些症狀都屬於骨厥,是腎臟疾病的表現。病人還會出現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心煩心痛等症狀,這些都是腎脈受損導致的。此外,黃疸、腹瀉、腰背痛、四肢痿軟、嗜睡、腳底發熱等症狀,也有可能是腎臟虛弱所致。
〔皆腎脈之所及,精竭者神疲,故嗜臥。〕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。是動則病手心熱,臂肘攣急,腋腫,甚則胸脅支滿,心中憺憺大動,〔憺憺,動而不寧之貌,皆心主脈所及之病。〕面赤目黃,〔心之華在面,目者,心之使也。〕喜笑不休。〔心在聲為笑。〕是主脈所生病者,〔心主血脈。
〕煩心心痛,掌中熱。〔包絡之脈起於心胸,入掌中也。〕三焦,手少陽也。是動則病耳聾,渾渾沌沌,〔不明貌。〕嗌腫,喉痹。〔三焦脈所及之病。〕是主氣所生病者,〔三焦為水瀆之府,水病必由於氣也。〕汗出,目銳皆痛,頰腫,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
白話文:
腎經所經之處,精氣衰竭就會神疲乏力,因此嗜睡。心臟主宰著手厥陰心包絡,如果心臟氣血失調,就會出現手心發熱、手臂肘部攣縮、腋窩腫脹,嚴重者胸脅脹滿,心中煩躁不安,面色發紅,眼珠發黃,喜笑不止。這些都是心經所經之處出現病變的徵兆。心臟主宰著血脈,因此還會出現心煩心痛、手掌發熱的症狀。三焦屬手少陽經,如果三焦氣血失調,就會出現耳聾、神志不清、咽喉腫痛、喉嚨阻塞等症狀。三焦是水液代謝的通道,水液病變通常是由氣血失調引起的,因此還會出現汗出、眼睛疼痛、面頰腫脹、耳後、肩、肘、臂外側疼痛,小指和食指無力等症狀。
〔三焦出氣以溫肌肉,充皮膚,故為汗出,其他諸病,皆本經之脈所及。〕膽,足少陽也。是動則病口苦,〔膽病則汁溢,故口苦,〕善太息,〔膽鬱則不舒,故太息。〕心脅痛,不能轉側,〔膽之別脈,貫心循脅。〕甚則面微有塵,體無膏澤,〔膽之別脈,散於面,膽受金殘則燥症見矣。
〕足外反熱,〔膽脈出外踝之前。〕是為陽厥。〔熱上逆也。〕是主骨所生病者,〔膽而主骨病者,乙癸同源也。凡驚傷膽者,其骨必軟,即其明證也。〕頭痛頷痛,目銳眥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俠癭,〔馬刀,瘰癧也。俠癭,俠頸之瘤屬也,〕汗出振寒,瘧,〔少陽居三陽之中,半表半裡者也,故陽盛則汗出,風盛則振寒為瘧。〕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,及諸節皆痛,小指次指不用。
白話文:
三焦負責將氣散布到全身,溫暖肌肉,滋潤皮膚,所以汗液能從皮膚排泄出來。其他各種疾病,也都是因為三焦經絡所影響的。膽經是足少陽經,膽經不暢會出現口苦的症狀,因為膽汁無法正常運作,就會溢出造成口苦。膽經氣血不暢還會讓人容易嘆氣,因為膽氣鬱結,導致身體不舒服,所以才會嘆氣。心脅疼痛,不能翻身,也是膽經不暢的表現,因為膽經的支脈會穿過心臟,沿著脅肋運行。如果病情嚴重,還會出現面部發黃,身體沒有光澤的症狀,因為膽經的支脈會散佈到面部,膽氣不足就會導致皮膚乾燥。腳外側發熱,是因為膽經從腳踝外側經過。這屬於陽厥的症狀,也就是熱氣上逆。膽經主骨頭方面的疾病,因為膽經和腎經同源。膽經受傷的人,骨頭通常會比較軟,這就是明顯的證據。頭痛、脖子痛、眼角痛、鎖骨窩腫痛、腋窩腫、頸部兩側腫瘤、發汗發冷、瘧疾,都是膽經不暢的表現。因為膽經位於三陽經的中心,半表半裡,所以膽經火旺就會發汗,風邪入侵就會發冷,導致瘧疾。胸部、脅肋、髖骨、膝蓋外側、小腿外側、腳踝前、關節部位疼痛,小指和無名指無力,也是膽經受阻的表現。
〔皆膽經脈所過之病。〕肝足厥陰也,是動則病腰痛,不可以俯仰,〔肝之支別,結於腰踝。〕丈夫㿉疝,婦人少腹腫,〔肝脈繞陰器,故控睪而痛為疝症。婦人少腹腫,即疝病也。〕甚則嗌乾,面塵脫色。〔肝脈循喉上額,支者從目系下頰。〕是主肝所生病者,胸滿,嘔逆,飧泄,狐疝,遺溺,閉癃。
〔肝脈上行者,挾胃貫膈,下行者,過陰器抵少腹。〕心為噫,〔噫,噯氣也。心、脾、胃三臟皆有是症。蓋由火土之郁,而氣不得舒故也。〕肺為咳,脾為吞,〔脾受五味故為吞。〕肝為語,〔問答曰語。〕腎為欠,〔呵欠也。〕為嚏,〔嚏噴也。〕胃為氣逆,〔胃不和則氣逆。
白話文:
這些都是膽經脈經過的病症。肝足厥陰經,如果活動就會腰痛,無法彎腰或仰頭,因為肝經的支脈會連接到腰部和腳踝。男性患有睪丸下降的疾病,女性患有小腹腫脹,都是因為肝經脈繞過陰部,所以控制著睪丸,疼痛就導致疝症。女性小腹腫脹,也是疝病。嚴重的情況下,會出現咽喉乾燥、面容憔悴失色。因為肝經脈循行於喉嚨、額頭,分出的支脈從眼睛連接到下顎。
這些都是肝臟生病引起的症狀:胸部脹滿、嘔吐、腹瀉、睪丸下降、尿失禁、閉經。
肝經脈向上行,沿著胃,穿過橫膈膜;向下行,經過陰部,到達小腹。心臟會打嗝,脾臟會吞嚥,肺臟會咳嗽,肝臟會說話,腎臟會打哈欠,打噴嚏,胃臟會氣逆。
〕為噦,〔呃逆也。〕為恐,〔恐腎志也,土邪傷腎則為恐。〕膽為怒,小腸大腸為泄,下焦溢為水,〔下焦為分注之所,氣不化則津液不行,故溢於肌肉而為水。〕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,是謂五病。久視傷血,〔久視則勞神,故傷血。〕久臥傷氣,〔久臥則陽氣不伸,故傷氣。
〕久坐傷肉,〔久坐則血脈滯於四肢,故傷肉。〕久行傷筋,久立傷骨,是為五勞所傷。心氣虛則悲,實則笑不休。肺氣虛則鼻塞不利,少氣;實則喘喝,胸盈仰息。〔胸盈脹滿也,仰息,仰面而喘也。〕脾氣虛則四肢不用,五臟不安:〔脾為五臟之原。〕實則腹脹,溲而不利。
白話文:
打嗝叫做噦,呃逆也是。恐懼叫做恐,因為恐懼是腎臟的情志表現,土氣邪氣傷害腎臟就會導致恐懼。膽臟負責主管怒氣,小腸和大腸負責主管排泄,下焦(指腹部以下)的津液溢出就叫做水腫,因為下焦是水分輸注的地方,氣機不暢通,津液就無法運行,所以會溢出肌肉形成水腫。膀胱功能失調就叫做癃,無法控制大小便就叫做遺溺,這五種都是病症。
長時間看東西會傷血,因為長時間看東西會勞損精神,所以會傷血。長時間躺著會傷氣,因為長時間躺著會導致陽氣無法舒展,所以會傷氣。長時間坐著會傷肉,因為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停滯在四肢,所以會傷肉。長時間走路會傷筋,長時間站立會傷骨,這五種都是勞損造成的傷害。
心臟氣虛就會感到悲傷,心臟氣實就會不停地笑。肺臟氣虛就會鼻塞不通,呼吸短促;肺臟氣實就會喘不過氣,胸悶憋氣,仰面呼吸。脾臟氣虛就會四肢無力,五臟不安,因為脾臟是五臟的根本;脾臟氣實就會腹部脹滿,小便不暢通。
肝氣虛則恐,實則怒。腎氣虛則厥,實則脹。陰之所生,本在五味,陰之五宮,〔五臟。〕傷在五味。愁憂恐懼則傷心,形寒冷飲則傷肺,以其兩寒相感,中外皆傷,故氣逆而上行。〔在表則為寒熱疼痛,在裡則為喘咳嘔噦等症。〕有所擊僕,若醉入房,汗出當風,則傷脾。
〔擊僕傷其骨肉,醉後入房,汗出當風者,困於酒食,故所傷皆在脾。〕有所墮墜,惡血留內,若有所大怒,氣上而不下,積於脅,則傷籲。〔肝藏血,其經行脅下也。〕有所用力舉重,若入房過度,汗出浴水,則傷腎。〔腎主精於骨,用力舉重則傷骨,入房過度則傷精,汗出浴水,則水邪犯其本臟,故所傷在腎。〕心,怵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自失,破䐃脫肉,〔心虛則脾亦薄也。
白話文:
肝氣虛弱的人容易感到恐懼,肝氣充實的人容易發怒。腎氣虛弱的人容易昏厥,腎氣充實的人容易感到腹脹。五味是陰氣的來源,五臟受損是因為五味所傷。愁慮、憂傷、恐懼會傷心,形體寒冷、飲用冷飲會傷肺,因為寒氣互相感應,內外皆受損,所以氣逆而上行。如果受到外力撞擊、酒醉後進入房間、出汗後吹風,會傷脾。如果受到墜落、瘀血留在體內、突然大怒導致氣上不去而積聚在脅肋部位,會傷肝。如果用力舉重、房事過度、出汗後立刻洗澡,會傷腎。心神受到驚嚇、思慮過度會傷神,神受損傷則會感到恐懼、失神、皮膚破損、肌肉消瘦。
〕毛悴色夭,〔皮毛憔悴,顏色枯焦。〕死於冬。肺,喜樂無極則傷魄,〔喜本心志,而亦傷肺者,火乘金也。〕魄傷則狂,〔不能靜鎮也。〕狂者意不存入,〔傍若無人也。〕皮革焦,〔肺主皮毛,故更甚也。〕毛悴色夭,死於夏。脾,愁憂而不解則傷意,〔憂本肺志,而亦傷脾者,母子同氣也。
〕意傷則悗亂,〔憂則氣滯而不運。〕四肢不舉,〔脾主四肢。〕毛悴色夭,死於春。肝,悲哀動中則傷魂,〔悲哀亦為肺志,而傷肝者,金剋木也。〕魂傷則狂忘不精,〔或狂亂或健忘而不精明。〕不精則不正,〔精明失,而邪妄不正也。〕當人陰縮而攣筋,〔肝脈過陰器,肝主筋也。
白話文:
毛髮枯萎,顏色憔悴,這類人通常會在冬天死去。肺臟喜歡快樂,如果過度歡樂就會傷到魄,魄受損就會精神失常。精神失常的人,心神不集中,行為舉止如同旁人一般,膚色焦黑。這是因為肺臟主管皮毛,所以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。毛髮枯萎,顏色憔悴,這類人通常會在夏天死去。脾臟主管憂愁,如果過度憂愁就會傷到意,意受損就會精神恍惚,四肢無力。這是因為脾臟主管四肢。毛髮枯萎,顏色憔悴,這類人通常會在春天死去。肝臟主管悲傷,如果過度悲傷就會傷到魂,魂受損就會精神失常、健忘、思緒不清晰,行為舉止不正常,陰部收縮,筋脈痙攣。這是因為肝臟的經脈流經陰部,並且主管筋脈。
〕兩脅骨不舉,〔兩脅者肝之分,肝敗則不舉。〕毛悴色夭,死於秋。腎,盛怒而不止則傷志,〔怒本肝志,而亦傷腎者,母子氣通也。〕志傷則喜忘其前言,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。〔腰為腎之府,脊為腎之路。〕毛悴色夭,死於季夏。恐懼而不解則傷精,〔恐則氣下而陷故也。
〕精傷則骨酸痿厥,〔痿厥二症,皆傷腎也。〕精時自下。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則失守而陰虛,〔五臟各有其精,傷之則陰虛,以五臟之精皆陰也。〕陰虛則無氣,〔以精能化氣也。〕無氣則死矣。〔氣散則死,然氣之散,由陰精之竭,養生者當知重之。〕心病者,舌卷短顴赤。
白話文:
兩邊肋骨抬不起來,說明肝臟出了問題,肝臟衰敗就會導致肋骨抬不起來。毛髮枯黃、面色蒼白,會在秋天死去。腎臟受到盛怒的傷害,會損傷志氣,因為怒氣本屬於肝臟,而肝腎相連,所以也會傷到腎臟。志氣受損就會容易忘記之前說過的話,腰部和脊椎無法彎曲伸展。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脊椎是腎臟的通道。毛髮枯黃、面色蒼白,會在夏季末死去。恐懼害怕無法解除就會傷到精氣,因為恐懼會讓氣往下沉。精氣受損就會骨頭酸痛無力,精氣會從下體流失。所以五臟都掌管著精氣,不能受傷,受傷就會失守導致陰虛,因為五臟的精氣都是陰氣。陰虛就會沒有氣,沒有氣就會死亡。氣散就會死亡,但氣散是因為陰精耗竭,養生的人應該重視精氣的保護。心臟有病的人,舌頭會捲縮變短,顴骨會發紅。
肺病者,喘息鼻張。脾病者,唇黃。肝病者,眥青。腎病者,顴與顏黑。心肺有邪,其氣留於兩膕。〔心肺屬手經故也。〕脾有邪,其氣留於兩髀。肝有邪,其氣留於兩腋。腎有邪,其氣留於兩膕。〔肝脾腎屬足經故也。〕凡入虛者,〔即入溪也。筋骨之隙,氣血之所流注者是也。
〕皆機關之室,真氣之所過,血絡之所遊,邪氣惡血固不得留住,留住則傷經絡,骨節機關,不得屈伸,故局攣也。風盛則動,〔風盛者,為振掉搖動之病。〕熱盛則腫,〔熱盛者,為丹毒癰腫之病。〕濕盛則濡瀉,〔濕盛者,必侵脾胃,為水穀不分,濡瀉之病。〕燥盛則干,〔燥盛者,為津液枯涸,內外乾燥之病。
白話文:
患肺病的人,會喘不過氣,鼻子張開;患脾病的人,嘴唇會發黃;患肝病的人,眼角會發青;患腎病的人,顴骨和臉色會發黑。心肺有邪氣,就會停留在膝蓋窩;脾臟有邪氣,就會停留在兩腿之間;肝臟有邪氣,就會停留在腋窩;腎臟有邪氣,就會停留在膝蓋窩。這是因為心肺屬於手經,而肝脾腎屬於足經。所有進入虛處的地方,都是經絡的通道,真氣流經之處,血脈流動之處,邪氣和惡血都不應該停留,停留就會傷及經絡、骨骼關節,導致肢體不能伸縮,因此就會僵硬。風盛則會導致肢體震顫搖動;熱盛則會導致皮膚紅腫;濕盛則會導致水腫、腹瀉;燥盛則會導致乾燥。
〕寒盛則浮。〔寒盛者,陽氣不行,為脹滿浮虛之病。〕春氣病者在頭,〔陽氣上升也。〕夏氣者病在臟,〔在臟言心,心通夏氣,為諸臟之主也。〕秋氣病者在肩背,〔肺之應也。〕冬氣者病在四肢。〔四肢氣薄,易於受邪。〕水穀之海有餘,則腹滿;〔水穀留滯子中也〕。
水穀之海不足,則飢不受穀食。〔胃虛不納,脾虛不運。〕髓海有餘,則輕勁多力,自過其度;〔自有過人之度也。〕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〔腦空而暈,似旋轉也。髓虛者精必衰,陰虛則耳鳴也。〕脛酸眩冒,〔髓空無力,則脛酸,精衰則氣去,故眩冒不知人。〕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
白話文:
寒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浮腫。寒氣過盛,陽氣無法運行,就會造成腹脹、身體虛浮的病症。
春天容易生病的地方是頭部,因為陽氣上升。夏天容易生病的地方是內臟,因為心臟主導夏季,與夏氣相通,是所有臟腑的君主。秋天容易生病的地方是肩背,因為這是肺臟的部位。冬天容易生病的地方是四肢,因為四肢氣血薄弱,容易受到外邪入侵。
如果水穀之海(胃腸)積累過多,就會導致腹部脹滿。這是因為水穀停滯在胃腸中。
如果水穀之海(胃腸)不足,就會導致飢餓卻無法進食。這是因為胃氣虛弱無法消化,脾氣虛弱無法運化食物。
如果髓海(腦髓)充盈,就會感覺輕盈有力,甚至超過一般人的程度。
如果髓海(腦髓)不足,就會出現頭昏眼花、耳鳴等症狀。腦髓空虛就會頭暈目眩,像旋轉一樣。髓液虛弱,精氣必然衰退,陰虛則會導致耳鳴。
腿部酸痛、頭昏眼花,也是因為髓海空虛無力,精氣衰退,導致氣血不足,所以無法辨識周遭事物,感到昏昏欲睡。
〔皆精氣衰之故。〕上氣不足,腦為之不滿,耳為之苦鳴,頭為之苦傾,〔沉重不能安也。〕目為之眩,中氣不足,溲便為之變,〔水由氣化故也。或赤黃或短澀,多有情欲勞倦,過傷精氣而然,概認為火,非也。〕腸為之苦鳴;下氣不足,乃為痿厥心悗。〔經言腎氣熱則腰脊不舉,枯骨而髓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。
厥有寒熱之分,陰衰於下,則為熱厥,陽衰於下,則為寒厥。升降不交,故心氣不舒而悶。〕脾病而四肢不用,何也?曰:四肢皆秉氣於胃,而不得至經,必因於脾,乃得秉也,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,四肢不得秉水穀氣,氣日以衰,脈道不利,筋骨肌肉,皆無氣以生,故不用焉。犯賊風虛邪者,陽受之,食飲不節,起居不時者,陰受之。
白話文:
所有這些都是精氣衰弱的原因。上氣不足,腦部就會感到空虛,耳朵就會發出耳鳴,頭部會感到沉重,無法安穩。眼睛也會感到眩暈,中氣不足,排泄就會異常,可能是因為水氣轉化失常,尿液顏色可能是紅色或黃色,也可能是排泄困難。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過度的情欲、勞累,損傷了精氣而導致的。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火氣,其實並非如此。腸胃也會發出鳴響,下氣不足,就會出現痿厥和心悸。經書上說,腎氣過熱,就會導致腰脊無法抬起,骨骼乾燥,骨髓減少,因此腳無法支撐身體,就會出現骨痿。
厥症分為寒厥和熱厥,陰氣衰弱在下,就會出現熱厥,陽氣衰弱在下,就會出現寒厥。升降失調,所以心氣無法舒展,就會感到胸悶。脾臟病變,四肢就會無力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四肢都依靠胃氣,但無法直接從經脈中獲取氣血,必須依靠脾臟才能獲取氣血。現在脾臟生病,無法為胃消化食物提供津液,四肢就無法得到水穀精氣,氣血日漸衰弱,經脈不通暢,筋骨肌肉都缺乏氣血滋養,所以就會無力。感染賊風虛邪,就會損傷陽氣;飲食不節,作息不規律,就會損傷陰氣。
陽受之則入六腑,陰受之則入五臟。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,〔不能以時臥也。〕上為喘呼,入五臟則䐜滿閉塞〕下為飧泄,久為腸澼。陽病者上行極而下,陰病者下行極而上。傷於風者,上先受之,傷於濕者,下先受之。陽虛則外寒,〔陽受氣於上焦,以溫皮膚分肉之間,陽虛無以衛外,雖不感邪,亦必畏寒。
〕陰虛則內熱,〔五臟失守則傷精,精傷則水虧不能制火,內熱自生。〕陽盛則外熱,〔腠理閉塞,玄府不通,衛氣不得泄越,所謂人傷於寒,則病為熱,此外感症也。〕陰盛則內寒。〔溫氣去,寒獨留,故內寒。〕血氣者,喜溫而惡寒,寒則澀不能流,溫則消而去之。〔消散而運行也。
白話文:
陽氣受之則進入六腑,陰氣受之則進入五臟。進入六腑則身體發熱,無法正常入睡,呼吸急促喘息;進入五臟則腹脹閉塞,排泄失調,久而久之則會腹瀉不止。陽氣病變則從上往下走,陰氣病變則從下往上走。受風邪者,上半身先發病;受濕邪者,下半身先發病。陽氣虛弱則畏寒,陰氣虛弱則內熱。陽氣過盛則外熱,陰氣過盛則內寒。血液喜歡溫暖,厭惡寒冷,寒冷會導致血液凝滯,溫暖則能使血液流通。
〕寒氣客於小腸,小腸不得成聚,〔陽氣不化,水穀不得停留。〕故後泄腹痛矣;熱氣留於小腸,腸中痛,瘴熱,焦渴,則堅幹不得出,故痛而閉不通矣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〔邪必因虛而入。〕風者百病之長,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也。〔故曰風為百病之始。〕無常方,然致有風氣也。
〔言變化之多,而其致之者,皆因風氣。〕
勞風,〔因勞傷風。〕法在肺下,〔凡人勞則氣喘,勞能動肺可知。〕其為病也,使人強上冥視,〔邪在肺下,則為喘逆,故令人強上不能俯首,風熱上壅,則畏風羞明,故令人冥目而視。〕唾出若涕,〔風熱傷陰,則津液稠濁。〕惡風而振寒。〔肺主皮毛,衛氣受傷。〕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以救俯仰。
白話文:
寒氣入侵小腸,小腸無法正常運作,陽氣無法轉化,食物無法停留在腸胃中,因此導致腹痛和腹瀉;熱氣停留在小腸,引起腸痛、發燒、口渴,導致大便乾硬無法排出,因此疼痛且排便不通。疾病的發生,往往是因為人體虛弱。風是百病之源,它的變化會導致其他疾病。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,但所有的疾病都與風有關。
風的變化很多,而導致這些變化的,都是因為風氣。
勞風,是因為勞累傷風所致,主要影響肺部,人勞累時會喘氣,可見勞累會影響肺部。這種病會讓人抬頭仰視,因為風邪在肺下,會引起喘逆,所以讓人抬頭而無法低頭,風熱上壅,會讓人怕風畏光,因此閉眼視物。唾液像鼻涕一樣,因為風熱傷陰,導致津液稠濁。怕風而且發冷,因為肺主皮毛,衛氣受傷。問如何治療?岐伯說:要治療就要讓患者恢復正常抬頭低頭的動作。
〔溫肺則風散,俯仰安矣,若郁久成熱,然後清解。〕巨陽引精者三日,〔風邪病肺,必由足太陽風門、肺俞、等穴內入於臟,太陽為水府,故當引精上行,咳出青黃痰涕,而使風邪不留。〕中年者五日,不精者七日。〔精衰故引精遲。〕咳出青黃涕,其狀如膿,大如丸,從口中與鼻中出,不出則傷肺,傷肺則死也。
〔即所謂乾咳嗽,難治。〕有病身熱,〔濕熱傷筋。〕汗出如浴,〔濕熱熏蒸。〕惡風少氣,〔汗出則衛虛,故惡風,衛虛則氣泄,故少氣。〕此為何病?曰:病名酒風。〔因酒得風而病。〕面腫曰風,〔陽受風氣也。〕足脛腫曰水。〔陰受濕氣也。〕病成而變何謂?〔成言病之本,變言病之標,標本不同,是謂之變也。
白話文:
溫暖肺部就能散去風寒,呼吸順暢,若積鬱久了化成熱症,再加以清熱解毒。陽氣旺盛的人引導精氣只需三天,風寒入侵肺部,必定從足太陽經的風門、肺俞等穴位進入臟腑,太陽經為水氣匯聚之處,所以要引導精氣上行,咳出青黃痰液,才能將風寒驅除。中年人則需要五天,精氣不足的人則需要七天,因為精氣衰弱,引導精氣上行速度慢。咳出的青黃痰液,形狀像膿,大小像丸,從嘴巴或鼻子排出,不排出就會損傷肺部,損傷肺部就會危及生命。
這就是所謂的乾咳,很難治癒。病人身體發熱,濕熱損傷筋脈,汗出如洗,濕熱蒸騰,怕風氣喘,這是因為汗出導致衛氣虛弱,所以怕風,衛氣虛弱就會氣虛,所以氣喘。這是什麼病?叫做酒風,因為喝酒受風而得病。面部腫脹叫做風,陽氣受風寒影響;小腿腫脹叫做水,陰氣受濕氣影響。病症形成後又出現變化,這指的是什麼?病症形成叫做本,病症變化叫做標,本標不同,這就是病症變化。
〕曰:風成為寒熱,〔風為陽邪,善行數變,或並於里,則陽虛,則外寒,或並於表,則陽盛而外熱。又曰:因於露風,乃生寒熱。〕瘴成則為消中,〔瘴熱也,熱積於胃,故病善食易飢。〕厥成為巔疾,〔厥,逆也。氣逆於上。則為疼痛,為眩僕,而成巔頂之疾。〕久風為飧泄,〔久風則木剋土,而為下利清穀。
〕脈風成為癘,〔風寒客於血脈,久而不去,則肌由內敗壞,而為癧病。〕病之變化,不可勝數。〔不特此數端。〕百病生於氣,喜則氣緩,〔緩則漸至渙散,故曰暴喜傷陽。又曰喜樂者,神精憚散而不藏。〕悲則氣消,〔悲則心肺傷而榮衛不散,熱氣在中,故令氣消也。〕思則氣結,〔思則氣凝神聚,氣乃留而不散。
白話文:
風寒熱交雜,風性善變,或侵犯內里導致陽虛外寒,或侵犯外表導致陽盛外熱。露風也能引起寒熱。瘴氣積聚於胃,導致消瘦食慾不振。氣逆上衝,引發頭部疼痛、眩暈,稱為巔疾。久吹風則脾胃受損,出現腹瀉清谷。風寒侵襲血脈,久久不散,導致肌肉內部潰爛,形成癘病。疾病變化多端,不可勝數。百病皆源於氣,喜悅則氣緩散,傷陽氣;悲傷則氣消散,傷心肺;思慮則氣凝結,氣滯難散。
〕怒則氣上,〔氣逆則血升,故因怒而嘔血。〕恐則氣下,〔恐則傷腎,而精時自下,非氣下陷之徵乎。〕驚則氣亂,〔大驚卒恐,則神志飄蕩,血氣散亂。〕勞則氣耗,〔勞則喘息汗出,內外皆越而氣耗矣。〕寒則氣收,〔寒束於外,則元府閉密,陽氣收斂於中,而不得散矣。
〕熱則氣泄。〔熱則腠理開,汗大泄,而氣從汗散矣。〕有病胸脅支滿者,〔滿如支膈也。〕妨於食,病至則先聞腥臊臭,〔臭氣也,肺氣腥,肝氣臊,肺肝濁氣上逆,故聞腥臊之氣。〕出清液,〔肺虛則鼻流清涕,脾虛則口吐清涎。〕失吐血,〔腎水不能制火也。〕四肢清,〔清冷也,脾氣不能四達也。
白話文:
生氣就會使氣往上衝,氣逆流就會使血往上湧,所以因生氣而嘔血。害怕就會使氣往下走,害怕會傷腎,而精氣就會從下往外流,這不就是氣往下陷的徵兆嗎?驚嚇就會使氣亂,突然驚恐,就會使神志飄忽,血氣散亂。勞累就會使氣耗損,勞累就會喘不過氣、出汗,內外都失衡,氣就耗損了。寒冷就會使氣收縮,寒冷束縛於體外,就會使元氣閉塞,陽氣收縮於體內,而無法散發。
炎熱就會使氣散發,炎熱就會使毛孔張開,大量出汗,氣就隨著汗液散發出去。有胸脅脹滿的病症,滿得像撐住隔膜一樣,妨礙進食,病發前會先聞到腥臊臭味,臭味來自肺氣腥臭、肝氣臊臭,肺肝濁氣上逆,所以聞到腥臊的味道。會流出清液,肺虛就會流鼻涕,脾虛就會流口水。會吐血,腎水不能抑制心火。四肢冰冷,脾氣不能通達全身。
〕目眩,〔肝血虛也。〕時時前後血,〔心、脾、肝、腎虧損,故二陰不時便血,而月事又無期矣。〕病名曰何?何以得之?曰:病名血枯,〔月水斷絕也。〕此得之年少時,有所大脫血,〔如產多及崩淋吐血之類是也〕。若醉入房,〔五臟反復,百脈搖動。〕中氣竭,〔精耗則氣竭。
〕肝傷,〔肝主疏泄之故。〕故月事衰少不來也。〔一因大脫血,一因醉入房,治宜補養陰氣,使其血充自至。此雖以女子為言,若男子有犯此症,亦不免為精枯之病,勞損之屬皆是也。〕凡治消癉、僕擊,〔消癉熱消也。僕擊,暴僕如擊也。〕偏枯、痿厥,〔偏枯,半身不遂也。
白話文:
頭昏眼花,是肝血虛弱的表現。時常前後流血,是心、脾、肝、腎虧損,導致陰虛不時便血,月經也變得不規律。這種病叫做血枯,意思是月經停止。這是由於年輕時失血過多,例如生產過多、崩漏、吐血等造成的。如果醉酒後行房,五臟六腑功能紊亂,百脈震動,中氣耗竭,精氣損傷就會導致氣虛,肝臟受損,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調,因此月經量少或停止。
治療方法應該滋補陰氣,使血液充盈,自然會恢復月經。雖然以上說的是女性,但男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也是精氣枯竭,過度勞損的表現。
治療消瘦、熱病、暴病、半身不遂、痿厥等疾病,方法各不相同。
痿,痿弱無力也。厥,四肢厥逆也。〕氣滿、發逆,肥貴人則膏粱之病也。〔肥而且貴,必多膏粱厚味,熱蓄於內,多傷其陰,故有此諸疾。〕隔則閉絕,上下不通,則暴憂之病也。〔愁憂者,氣閉塞而不行,故或上或下,致為痞塞,而水穀乃不通矣。〕暴厥而聾,偏塞閉而不通,〔暴厥,氣暴厥逆也。
〕內氣暴薄也。〔薄,侵迫也。此以內氣之逆,暴有所侵迫而然。〕不從內、外中風之病,〔言病不從內,而外中風也。〕故瘦留著也。〔邪留住不去,則伏而為熱,故致燔爍消瘦。〕蹠跛〔蹠者足下不能行也,跛者一足偏廢也。〕寒,風濕之病也。黃疸暴痛癲厥狂,久逆之所生也。
白話文:
痿,就是身體虛弱無力。厥,是指四肢冰冷發麻。氣滿、發熱,這是肥胖富貴之人常患的膏粱厚味之病。肥胖且富貴,必定經常食用膏粱厚味,熱氣積聚在體內,過度損傷陰氣,所以會出現這些疾病。隔,就是阻塞不通,上下氣血運行不暢,這是突然憂愁所導致的疾病。愁憂之人,氣機閉塞不暢,所以會出現上實下虛或下實上虛的症狀,導致腹脹不適,水穀難以消化。突然發作的厥逆,伴隨耳聾,這是氣血運行受阻,局部阻塞不通導致的。這種情況是內氣逆行,突然侵犯所致。不從內而外中風,是外邪入侵,導致身體消瘦。邪氣停留在體內,會化熱,進而灼傷身體,導致消瘦。腳掌不能行走,一腳跛行,這是風濕所致的疾病。黃疸、暴痛、癲癇、厥逆、狂躁,這些都是長期氣血逆行所導致的。
〔此以氣逆之久,而陰陽榮衛有所不調,然成此諸證,皆非一朝所致也。〕五臟不平,六腑閉塞之所生也。〔六腑閉塞,則水穀無以化,津液無以行,精氣失所養。故五臟有不平矣。〕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〔腸胃兼六腑,六腑屬三陽,皆偏於九竅也。〕熱中消中,〔多飲數溲,謂之熱中,多食數溲,謂之消中,皆富貴人肥甘所致之疾。
〕不可服膏粱,〔厚味也。〕芳草,〔辛香之品。〕石藥。〔煅煉金石之藥,三者皆助熱消飲。〕小便黃者,少腹中有熱也。陰氣少而陽氣盛,故熱而煩滿也。〔陰虛者,陽必湊之,陽邪實於陰分,故熱而煩滿。〕有病口甘者,名曰脾癉,〔脾熱也。〕此肥美之所發也。其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。
白話文:
這都是因為長期氣逆導致陰陽榮衛失調造成的,並非短時間內形成的。五臟失衡,六腑阻塞才會導致這些症狀。六腑阻塞,水穀無法消化,津液無法運行,精氣無法滋養,因此五臟才會失衡。頭痛耳鳴,九竅不通都是腸胃問題造成的。腸胃包括六腑,六腑屬於三陽,都與九竅有關。熱中消中都是富貴人家過度食用肥甘厚味導致的疾病。不可服用膏粱厚味,辛香之品,以及煅煉的金石藥物,這三種東西都會助長熱氣,消耗津液。小便發黃表示少腹有熱,陰氣不足,陽氣過盛,因此感到燥熱煩悶。口渴愛喝甜水叫做脾癉,是脾熱引起的,多半是吃太多肥美食物造成的,這種人一定經常吃甜食和油膩食物。
肥者令人內熱,〔味厚助陽也。〕甘者令人中滿,〔性緩不散也。〕故其氣上溢,〔脾氣熱而上溢為甘。〕轉為消渴。〔久則轉變而為消渴。〕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〔甘寒清香,能生津止渴,可除陳積蓄熱之氣〕。有病口苦者,名曰膽瘴,〔膽熱也。〕此人者,數謀慮不決,〔肝膽俱勞,勞則必虛。
〕故膽虛氣上溢,而口為之苦,〔虛則氣不固,而上溢為苦。〕膏粱之變,足生大疔,受如持虛,〔足,多也。厚味太過,蓄為內熱,其變多生大疔。熱侵陽分,感發最易,如持空虛之器,以受物也。〕營氣不從,〔不順也。〕逆於肉裡,乃生癰毒。癧者,有營氣熱腐,其氣不清,故使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,風寒客於脈而不去,名曰癘風。〔風寒客於血脈,久留不去,則營氣化熱,皮膚腐潰,氣血不清,敗壞為癧。
白話文:
肥胖的人容易內熱,因為厚味食物助陽。甜食會讓人感到飽脹,因為它的性質緩慢,不容易消化。所以這些食物的氣就會上溢,因為脾氣熱就會上溢而形成甜味,久而久之就會轉變成消渴症。用蘭草治療可以去除陳舊之氣,因為蘭草甘寒清香,可以生津止渴,去除積蓄的熱氣。
患有口苦的人,叫做膽瘴,是因為膽熱。這樣的人往往思慮過多,猶豫不決,因為肝膽勞累,勞累就會虛弱。所以膽虛氣就會上溢,導致口苦。
過度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,容易生出大疔瘡,就像拿著空虛的器皿來盛放東西一樣容易受到影響。因為厚味過度,積蓄成內熱,容易生出大疔瘡。熱氣侵犯陽氣,很容易引起感染,就像拿著空虛的器皿來盛放東西一樣容易受到影響。營氣不順,逆行於肉中,就會產生癰毒。
癧是一種疾病,是由於營氣熱而腐敗,氣血不清,導致鼻柱壞死,皮膚潰爛。風寒侵入血脈,久留不去,就會導致營氣化熱,皮膚腐敗潰爛,氣血不清,最終形成癧。
〕頭者精明之腑,〔臟腑之精氣上升於頭,以成七竅之用。〕頭傾視深,〔頭垂不舉,目陷無光。〕精神將奪矣。背者胸中之腑,〔背乃臟腑所繫。〕背曲肩隨,腑將壞矣。腰者腎之腑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膝者筋之腑,〔筋雖主於肝,而維絡關節,以立此身者,惟膝膕之筋為最。
〕屈伸不能,行則僂附,筋將憊矣。骨者髓之腑,不能久立,行則振掉,骨將憊矣。大骨枯搞,〔肩垂項傾,腰重膝敗也。腎主骨,骨枯則腎敗。〕大肉陷下,〔尺膚削,臀肉枯也。脾主肉,肉陷則脾敗。〕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〔肺主氣,氣滿喘息則肺敗。〕其氣動形,〔氣不歸元,形體振動,真陰虧而孤陽浮矣。
白話文:
頭部是精明之處,臟腑的精氣上升到頭部,才能使七竅正常運作。頭部低垂,眼睛深陷無神,表示精神將要耗竭。背部是胸中臟腑所繫之地,背部彎曲,肩膀下垂,表示臟腑將要衰敗。腰部是腎臟所在,腰部轉動困難,表示腎臟將要衰弱。膝蓋是筋絡所在,膝蓋屈伸困難,行走時身體佝僂,表示筋絡將要衰弱。骨骼是骨髓所在,無法長時間站立,行走時身體搖晃,表示骨骼將要衰弱。骨骼枯竭,肩膀下垂,頭部傾斜,腰部沉重,膝蓋無力,表示腎臟衰敗。肌肉萎縮下陷,手臂皮膚消瘦,臀部肌肉枯萎,表示脾臟衰敗。胸部氣滿,呼吸困難,表示肺臟衰敗。氣息浮動,身體搖晃,表示真陰虧損,陽氣虛浮。
〕期六月死。〔一歲陰陽之更變也。〕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。〔可因克賊之日,而決死期,不在六月之例矣。〕大骨枯搞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內痛引肩項,〔病及心也。〕期一月死。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。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內痛引肩項,身熱,〔陰氣去也。
〕脫肉破膕,〔破膕者,臥久骨露而筋肉敗也。〕真臟見,十日之內死。〔天干盡而旬氣易也,〕大骨枯蒿,大肉陷下,肩髓內消,動作益衰,真臟未見,期一歲死。〔雖諸證未全,真臟未見,然脾腎敗竭己兆,僅支一年,歲易氣新,不能再振矣。〕見其真臟,乃予之期日。
白話文:
若病人出現真臟脈,預估六月內死亡。真臟脈出現,便可預測死亡日期,不一定要按照六月這個時間。若病人骨骼枯槁,肉體消瘦,胸悶氣喘,內痛牽連肩頸,預估一月內死亡。真臟脈出現,便可預測死亡日期。若病人骨骼枯槁,肉體消瘦,胸悶氣喘,內痛牽連肩頸,且身體發熱,預估十天內死亡。若病人肌肉消瘦,膝蓋骨突出,真臟脈出現,預估十天內死亡。若病人骨骼枯槁,肉體消瘦,肩胛骨髓消減,行動更加衰弱,即使真臟脈尚未出現,也預估一年內死亡。即使症狀尚未完全顯現,真臟脈也尚未出現,但脾腎已衰敗,僅能維持一年,等到氣候轉換,便無法再恢復。若真臟脈出現,便可預測死亡日期。
大骨枯搞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腹內痛,心中不便,肩項身熱,破膕脫肉,目匡陷,真臟見,目不見人,立死。〔五臟敗症既見,而目匡陷,真臟見,目不見人,神氣已脫也。〕其見人者,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。〔神氣猶在,必待克賊之時死耳。〕急虛,〔言元氣暴傷而忽易也。
〕身中卒至,〔邪中於身,必猝然而死。〕五臟絕閉,脈道不通,氣不往來,譬猶墮溺,不可為期。〔譬之墮者溺者,旦夕莫測,不可以常期論。〕其脈絕不來,〔脈絕不至。〕若人一呼五、六至,〔皆臟氣絕而命當盡也。〕其形肉不脫,真臟雖不見,猶死也。〔非如上之一漸衰憊而死有期也。
白話文:
大骨枯瘦,大肉凹陷,胸部脹滿,腹部疼痛,心中不適,肩背及頭頸發熱,腿部肌肉鬆脫,眼眶凹陷,內臟已現病徵,眼睛不能看人,立即死亡。[當五臟病徵出現後,如果眼眶凹陷,內臟現病徵,眼睛不能看人,表示神氣已經散失。]如果還能看見人,等到不能承受的時刻就會死亡。[即使還存有神氣,也必須等待對抗疾病的時刻才會死亡。]突然虛弱,[表示元氣突然受傷且迅速變化。]身體突然受到攻擊,[疾病突然侵入身體,必然會立即死亡。]五臟斷絕閉塞,脈絡不通,氣息無法來回,就像墮水溺水,無法預測。[比喻像墮水溺水的人,隨時都有可能,無法預測。]脈搏完全停止,[脈搏完全沒有來到。]如果每呼吸一次有五、六次心跳,[都表示臟腑氣血已絕,生命將盡。]即使皮膚和肌肉未顯著消瘦,即使內臟未現病徵,仍會死亡。[不像上述情況逐漸衰弱而有死期。]
〕脈盛,〔心受邪也。〕皮熱,〔肺受邪也。〕腹脹,〔脾受邪也,〕悶瞀,〔即昏悶,肝受邪也。脈貫膈氣逆上也。〕前後不通,〔腎受邪也。〕此謂五實死。身汗,〔則表邪解。〕得後利,〔則里邪除。〕則實者活。〔內外通和故也。〕脈細,〔心虛。〕皮寒,〔肺虛。
〕氣少,〔肝虛。〕飲食不入,〔脾虛。〕泄利前後,〔腎虛。〕此謂五虛死。漿粥入胃,〔脾漸蘇也。〕泄注止,〔腎漸固也。〕則虛者活。〔根本氣回故也。〕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奪氣也,〔氣虛之甚,聲不接續。肺臟失守也。〕衣被不斂,言語善惡,不避親疏者,此神明之亂也。
白話文:
脈搏強勁,表示心臟受到邪氣侵襲。皮膚發熱,代表肺部受到邪氣侵襲。腹部脹滿,表示脾臟受到邪氣侵襲。昏迷、神志不清,表示肝臟受到邪氣侵襲,脈象貫穿橫膈膜,氣逆上行。大小便不通,表示腎臟受到邪氣侵襲。這些都是五實死症。如果出汗,表示表邪已經解除。如果大便通暢,表示里邪已經清除。這樣實症患者就可以活下來,因為內外氣血調和。
脈搏微弱,表示心臟虛弱。皮膚冰冷,表示肺部虛弱。氣息短促,表示肝臟虛弱。飲食不進,表示脾臟虛弱。大小便失禁,表示腎臟虛弱。這些都是五虛死症。如果喝了米湯粥,表示脾臟逐漸恢復。如果大小便失禁停止,表示腎臟逐漸恢復。這樣虛症患者就可以活下來,因為根本之氣回歸。說話聲音微弱,一天只說一次話,這是氣虛的極端表現,肺臟失守。衣衫不整,言語無忌,不分親疏,這是神志失常。
〔心臟失守。〕倉廩不藏者,是門戶不要也。〔門戶不固,所以泄利不禁,為脾臟之失守。〕水泉不止者,是膀胱不藏也。〔遺溲不禁,為腎臟之失守。〕氣脫者目不明,〔五臟六腑精陽之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精,故陽氣脫,則目不明也。〕血脫者色白,天然不澤,其脈空虛。
津脫者,腠理開,汗大泄。液脫者,骨屬屈伸不利,色夭,〔色枯而夭。〕腦髓消,脛酸,耳數鳴。精脫者,耳聾,目內陷者死,〔陽精脫矣。〕皮膚著者死,〔謂皮膚枯者著骨。〕脫肉身不去者死。〔不去者,身重不能動搖來去也。〕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者何如?曰:手足溫則生,〔四肢為諸陽之本,溫則陽氣猶存。
白話文:
心臟失去守護,就像倉庫不儲藏糧食,等於放棄了家門。門戶不堅固,導致脾臟失守,造成泄瀉不止。水泉不停止流淌,就像膀胱不儲藏,導致遺尿不止,腎臟失守。氣息衰敗,眼睛看不清,這是五臟六腑精氣陽氣都往上注入了眼睛,陽氣衰敗,眼睛自然看不清。血液衰敗,面色蒼白,失去光澤,脈搏空虛。津液衰敗,腠理疏鬆,汗液大量流失。體液衰敗,骨骼屈伸不利,面色枯槁,腦髓消減,小腿痠痛,耳朵經常鳴響。精氣衰敗,耳朵失聰,眼睛內陷,就會死亡。皮膚乾枯緊貼骨骼,也會死亡。肌肉脱落,身體沉重無法移動,也會死亡。嬰兒生病發熱,脈搏微弱,怎麼辦?如果手腳溫暖,就能活下來,因為四肢是陽氣的根本,溫暖說明陽氣尚存。
〕寒則死,〔邪勝其正,元陽去矣,故死。所謂從者,手足溫也,所謂逆者,手足寒也。〕乳子中風熱,喘鳴息肩者,脈何如?曰:脈實大也,緩則生,〔大而緩則胃氣存。〕急則死。〔大而急則真臟見。〕
白話文:
"寒邪會導致死亡,因為邪氣勝過了正氣,使得元陽離去,所以會死亡。所謂順行的情況是,手腳保持溫暖;所謂逆向的情況是,手腳變得寒冷。
對於懷孕期間出現風熱,伴有喘息和呼吸聲在肩膀處的病症,脈搏應該是怎樣的?回答是:脈搏強大且大。如果脈搏緩慢,那麼病情有可能得到改善,也就是說,如果脈搏又大又緩,那麼胃部的氣血還存在。然而,如果脈搏快速,那麼病情就可能危及生命,即如果脈搏又大又急,那麼可能是真臟之氣外露的徵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