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一·禮集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禮集 (11)

1. 草部

天麻,〔辛平,入肝經。酒浸煨熟焙乾。〕治風痰,定眩暈。〔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東垣言:目黑頭旋,風痰內作,非此不能除。為治風神藥,頭風頭痛亦用之也。〕療四肢濕痹麻木,〔風藥能勝濕也。〕醫小兒風癇驚風。〔小兒發癇,或因風邪,或因驚駭入肝,定風消痰則安矣。〕

雖不甚燥,畢竟風劑助火,若火炎頭暈,血虛頭痛等症咸忌。

甘菊花,〔甘苦微寒,入肺、肝、腎三經。〕治頭目風熱,眩痛淚出。〔能益金水二臟,益金所以平木,木平則風自熄;補水能祛風,除熱即所以制火,火降則熱自除。故治頭眩頭痛,目痛淚出諸病。〕祛身上游風,皮膚死肌。〔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皮膚不營,則為不仁。祛風而能補陰血,則遊風愈,而死肌得和矣。〕除胸中煩熱,〔血虛則煩,陰虛則熱收於內。補陰益血,則煩熱併除。〕救垂死疔瘡。〔疔乃風火之毒,搗汁飲之即活。根葉俱良。〕獨稟金精,專制風木,為祛風除熱益血之要藥。與枸杞相對久服,終身無目疾中風疔瘡之患。作枕大能明目。

鉤藤,〔甘微寒,入肝、心、包絡三經,嫩鉤更效。臨起入藥一、二沸,久煎便無力。〕平肝風,除心熱,治頭目眩暈,療小兒驚癇,〔因驚駭叫號恍惚是也。驚癇眩暈,皆肝風相火之病。平肝木,通心包,風靜火息,上症自愈。〕祛肝風而不燥。幼科珍之,用治寒熱驚啼瘛瘲諸疾。

威靈仙,〔苦溫,入膀胱經。忌茶茗面。〕諸風皆治,痛風更宜。〔其性好走,亦可橫行,痛風上下皆宜。〕去腹內冷滯,〔能宣通五臟,以其性溫走而不守也,〕去膈間痰水,〔風能勝濕而消飲也,〕性快,風藥之善走者也。

多服泄人五臟真氣,氣弱者勿服。

香薷,〔辛微溫,入心、脾、胃三經。忌見火。〕解寒鬱之暑氣,理霍亂之吐瀉。〔夏月乘涼飲冷,陽氣為陰邪所遏,以致頭痛發熱惡寒,無汗,霍亂吐瀉,用之以發越陽氣,散水和脾則愈。〕辛散溫通,為夏月解表而帶和中之藥。又能散水腫者,除濕利水之功也。

若勞役受熱,反用香薷,重虛其表,而又濟之以溫,大誤。故無表邪者不可用。今人謂能避暑,概用代茶,真癡人說夢也。

黃連,〔苦大寒,入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六經。治心經之火生用,肝膽之火豬膽汁炒,上焦之火酒炒。中焦之火薑汁炒,下焦之火,鹽水炒,食積之火,黃土炒,氣分濕熱之火吳茱萸湯炒,血分塊中伏火乾漆水炒。忌豬肉。解巴豆附子毒。川產者佳。〕瀉少陰君火,〔苦先入心,為瀉君火之主藥。〕祛中焦濕熱。〔苦燥濕,寒勝熱。〕止煩躁而定驚悸,〔君火得寧也。〕止痢疾而解酒毒。〔除濕熱之功,故赤白痢疾及因酒毒下血腹痛者,必用之。〕天行熱病宜投,心下痞滿須簡。〔苦寒能清解熱邪也。〕除心腹之痛,口療舌之瘡,〔皆滌熱清火之功。〕目疼赤腫淚流必需,〔熱盛則為痛、為赤、為腫,肝熱則淚出,故為治目要藥。〕蛔動瘡家痘症均求。〔蛔蟲得苦則安,諸瘡皆屬心火,痘症必宜解毒。〕理婦人陰中腫痛,〔清肝火而自安。〕醫小兒疳熱諸蟲。〔疳以濕熱為咎,故多生蟲,祛濕熱而又苦能殺蟲也。〕

白話文:

天麻,味辛性平,主要作用於肝經。通常會用酒浸泡後煨熟,再烘乾使用。它能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痰,並能止住眩暈。各種因風引起的暈眩,都與肝有關。名醫李東垣說過:「眼睛發黑、頭暈目眩,是因風痰在體內作祟,只有天麻才能去除。」所以天麻是治療風邪的神藥,也能用於治療頭風和頭痛。它還可以治療四肢的濕痺麻木,因為祛風藥能克制濕氣。天麻也能治療小兒的風癇和驚風。小孩發作癲癇,可能是因為感受風邪,也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肝氣失調,只要平息風邪、消除痰液,病情就能穩定。

雖然天麻藥性不算太燥熱,但畢竟是屬於祛風的藥物,容易助長火氣,所以像是因為火氣上炎導致的頭暈,或是因為血虛引起的頭痛等症狀,都應該避免使用。

甘菊花,味甘苦性微寒,主要作用於肺、肝、腎三經。它能治療頭部和眼睛因風熱引起的疾病,像是頭暈目眩、疼痛、流淚等。它能滋養肺和腎,滋養肺可以平息肝氣,肝氣平穩則風邪自然消散;補益腎水能祛除風邪,清除熱氣就能抑制火氣,火氣下降熱氣自然消失。因此能治療頭暈、頭痛、眼睛痛、流淚等各種疾病。甘菊花還能祛除身體上的游走性風邪和皮膚的壞死組織。治療風邪要先從調理血液入手,血流順暢風邪自然消散。皮膚無法得到滋養,就會變得麻木不仁。祛風的同時又能滋養陰血,游走性風邪就能痊癒,壞死的皮膚也能恢復。它還可以消除胸中的煩熱,因為血虛會產生煩躁,陰虛則熱氣會往內收斂。補益陰血,煩躁和發熱就能一起消除。甘菊花甚至能救治垂死的疔瘡。疔瘡是因風火之毒引起的,搗汁飲用能有起死回生之效,根莖葉子都有良好的藥效。甘菊花獨具金氣的精華,專門克制風木,是祛風、除熱、滋養血液的重要藥物。如果能和枸杞一起長期服用,可以終身避免眼睛疾病、中風和疔瘡的困擾。將甘菊花做成枕頭,也能達到明目的效果。

鉤藤,味甘性微寒,主要作用於肝、心、心包絡三經,嫩枝效果更好。在藥快煎好時再放入,煮沸一兩次即可,煮太久會失去藥效。它能平息肝風,消除心火,治療頭暈目眩,也能治療小兒的驚癇,這種驚癇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大叫、神情恍惚。驚癇和眩暈都是肝風心火引起的疾病。平息肝氣、疏通心包絡,風邪平靜、火氣消退,這些症狀自然就會好轉。鉤藤能祛除肝風,但藥性不燥熱。在兒科中非常重視鉤藤,常用於治療發冷發熱、驚嚇啼哭、抽搐等各種疾病。

威靈仙,味苦性溫,主要作用於膀胱經。服用時要避免飲用茶和麵食。它能治療各種風病,尤其是痛風。藥性走竄,可以上下通行,所以痛風無論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都適合使用。威靈仙能去除腹內的寒氣積滯,因為它能疏通五臟,藥性溫和且走竄而不停滯。它能去除膈膜間的痰濕,因為風邪能克制濕氣,並消除積水。威靈仙藥性快速,是祛風藥中行走能力很強的藥物。

但如果長期服用,會消耗五臟的精氣,所以體質虛弱的人不要服用。

香薷,味辛性微溫,主要作用於心、脾、胃三經。不能接觸火。它能解除因為受寒氣鬱結而引起的暑熱,也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和腹瀉。夏天貪涼飲冷,陽氣被陰邪所遏制,就會出現頭痛、發熱、怕冷、無汗、霍亂吐瀉等症狀,使用香薷可以發散陽氣,散水濕、調和脾胃,使病症痊癒。它藥性辛散溫通,是夏季解表,且能兼顧調和脾胃的藥物。香薷也能消除水腫,有除濕利水的功效。

如果因為勞累過度或受熱而使用香薷,反而會使體表更加虛弱,再加上藥性溫熱,會造成大錯。所以沒有表證的人不能使用香薷。現在的人認為香薷能避暑,就把它當作茶飲用,真是癡人說夢。

黃連,味苦性大寒,主要作用於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膽、大腸六經。治療心經之火要生用,肝膽之火要用豬膽汁炒,上焦之火要用酒炒,中焦之火要用薑汁炒,下焦之火要用鹽水炒,食積之火要用黃土炒,氣分濕熱之火要用吳茱萸湯炒,血分內的伏火要用乾漆水炒。忌食豬肉。黃連能解巴豆和附子的毒性。其中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。黃連是瀉心經君火的主要藥物,因為苦味最先入心。它能祛除中焦的濕熱,因為苦能燥濕,寒能勝熱。它能止住煩躁,安定驚悸,因為君火平靜了。黃連能止住痢疾,並能解除酒毒,因為它能除濕熱,所以對於赤白痢疾以及因酒毒導致下血腹痛的症狀,必須使用黃連。對於流行性熱病可以使用黃連,但如果心下痞滿則要慎用。黃連能消除心腹疼痛,治療口瘡舌瘡,這些都是因為它能清除熱火。黃連對於眼睛疼痛、發紅腫脹、流淚的症狀也必不可少,因為熱氣旺盛就會導致疼痛、發紅、腫脹,肝熱就會導致流淚,所以黃連是治療眼睛疾病的重要藥物。它對於蛔蟲躁動、瘡瘍、痘疹等症狀都有療效,因為苦味能使蛔蟲安靜,而各種瘡瘍都屬於心火引起的,痘疹也需要解毒。黃連也能治療婦女陰部腫痛,因為它能清除肝火,使病情自然好轉。它能治療小兒的疳熱和蟲積,因為疳積是因為濕熱引起的,容易生蟲,而黃連能祛除濕熱,苦味也能殺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