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靖遠

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·御集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·御集 (3)

1. 積聚

按立齋云:若形氣虛弱者,先調補脾胃為主,而佐以消積之品,若形氣壯實者,當先疏導為主,而佐以補脾之藥;應補應攻,自在醫者望、聞、問、切之明辨,則投劑不致有虛虛實實之誤矣。又考劉氏云:癥瘕痞塊,若久遠無礙,不妨任其自然,切不可委外科治療,及過服消導藥。每見急於攻塊,反增他病,如痞散成鼓之類,遂至不救。

脈沉有力為積,堅強者生,虛弱者死。

白話文:

立齋說:如果身體虛弱、氣力不足的人,應該先以調理脾胃為主,再輔助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;如果身體強壯、氣力充足的人,就應該先以疏通氣血為主,再輔助一些補脾的藥物。應該補還是應該攻,完全要看醫生透過觀察、聽聞、詢問、把脈來判斷清楚,這樣用藥才不會犯下虛證用攻、實證用補的錯誤。

另外,劉氏說:像是癥瘕、痞塊這些腫塊,如果很久了也沒有造成什麼影響,不妨順其自然就好,千萬不要隨便找外科醫生治療,或是過度服用消食導滯的藥物。常常看到有人急著要消除腫塊,反而導致其他疾病,像是痞塊消散變成腹脹等等,最後造成無法挽救的局面。

脈象沉而有力是積,腫塊堅硬有力是能活,虛弱無力是會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