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松園醫鏡》~ 卷十·御集 (2)
卷十·御集 (2)
1. 積聚
同,蜜為丸,桐子大,每服二丸,一日三服。如積不去,每服再加一丸,漸加至積去暫停,服補脾藥數日,仍如上法再服,積去大半即止。凡治痞塊,俱宜丸散,外用化痞膏貼之。
此利氣清痰,破瘀削積攻下之劑。經曰:堅者削之。故大積大聚,若不用峻厲之藥,早為除去,恐有養虎害身之患。按吳鶴皋云:東垣治五積諸方,率以攻下溫熱之品,類聚為丸。夫五臟積氣,在腸胃之外,而用巴霜乾漆等峻劑,以攻腸胃之內,非其治也。余直以為此非東垣之方,借曰為之,則無脾胃論矣,明者辨之。
又按仲淳論治五積,俱忌破氣攻下,甚符鶴皋之論,附其治法於左,以俟臨症參酌用之。
仲淳方,治肥氣。〔屬氣血兩虛,肝氣不和,逆氣與瘀血相併而成。〕
當歸,撫芎〔和肝。〕鬱金,香附,沉香,砂仁〔調氣。〕紅花,赤芍,玄胡,山楂,肉桂〔活血化瘀。〕
此和肝調氣,活血化瘀之劑。
仲淳方,治息賁。〔屬肺經氣虛,痰熱壅結所致。〕
桑皮,紫菀,鬱金〔降氣。〕天冬〔清熱。〕栝蔞,貝母,花粉,茯苓〔開痰。〕桔梗〔入肺開發。〕,射干〔散結氣,療瘀血,消積痰,破癥結。〕
此降氣清熱,開痰散結之劑。
仲淳方,治伏梁。〔屬心經氣血兩虛,以致邪留不去。〕
茯神,遠志,丹參,當歸〔安神養血。〕,鬱金,乳香
沒藥,赤芍,玄胡,五靈脂〔活血行滯。〕,菖蒲〔辛能四達,以散結邪。〕
此安神養血,活血行滯之劑。
仲淳方,治痞氣。〔屬脾經氣虛,及氣壅所致。〕
人參,白芍〔健脾。〕,木香,砂仁,橘紅,香附〔理氣。〕,神麯,麥芽〔消滯。〕
此健脾理氣散滯之劑。
仲淳方,治奔豚。〔屬腎火虛衰,陰凝結氣,上攻所致。〕
附子,肉桂〔溫腎。〕,沉香,砂仁,牛膝〔散結。〕,人參,山藥,茯苓,澤瀉〔扶脾制邪。〕
此溫腎散結,扶脾制邪之劑。
大安丸,〔見腫脹,〕治食積。
本方合雞金散,甚者加三稜、莪朮。
礞石滾痰丸,〔見痰。〕治痰積。
聚寶丹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氣積。〔經言內傷於憂怒,則氣逆不行,凝血成積,此性情乖戾者多有之。〕
大黃䗪蟲丸,〔見虛勞。〕治血積。
萬應丸,〔見胃脘痛。〕治蟲積。
此五方皆能去積,但宜審明何物致積,即髮直入之兵以討之。如虛弱者加人參以贊助之。
異功散,歸脾湯,六君子湯,〔俱見中風。〕
或再加香、砂、沉、蔻之屬。熱加黃連。〔平治會萃云:治塊當降火,消食,消痰是也。〕寒加肉桂。〔辛以散之,熱以行之也。〕
資生丸,〔見虛勞。〕
此四方養正則邪自除,非大積大聚,或病久虛羸,不可用克削之劑者,擇而加減用之。
白話文:
將蜂蜜和藥材混合製成丸子,像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兩顆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積聚沒有消除,每次服用可再加一顆,逐漸增加到積聚消除時暫停。之後服用補脾的藥物數日,然後再像之前一樣服用,積聚去除大半即可停止。凡是治療痞塊,都應該用丸劑或散劑,外用化痞膏貼敷。
這些是疏通氣機、清除痰液、破除瘀血、削弱積聚、攻下積滯的藥物。古書說:「堅硬的要削弱它。」因此對於大的積聚,如果不用強烈的藥物及早去除,恐怕會有養虎為患的後果。吳鶴皋認為:東垣治療五積的方子,大多用攻下和溫熱的藥物,集合起來做成丸劑。五臟的積氣在腸胃之外,卻用巴霜、乾漆等強烈的藥物去攻腸胃內部,這是不對的。我認為這些不是東垣的方子,即使是,也失去了《脾胃論》的宗旨,明智的人應該辨別清楚。
仲淳論述治療五積,都忌諱破氣攻下,這和鶴皋的觀點一致。我把他的治療方法附在下面,供臨床參考使用。
仲淳方,治療肥氣。(屬於氣血兩虛,肝氣不調,逆氣和瘀血相互結合而成。)
- 當歸、川芎:調和肝臟。
- 鬱金、香附、沉香、砂仁:調理氣機。
- 紅花、赤芍、玄胡、山楂、肉桂:活血化瘀。
這是調和肝臟、調理氣機、活血化瘀的方子。
仲淳方,治療息賁。(屬於肺經氣虛,痰熱壅結所導致。)
- 桑白皮、紫菀、鬱金:降氣。
- 天門冬:清熱。
- 栝蔞、貝母、花粉、茯苓:開痰。
- 桔梗:引藥入肺,宣發肺氣。
- 射干:散結氣、治療瘀血、消除積痰、破除癥結。
這是降氣清熱、開痰散結的方子。
仲淳方,治療伏梁。(屬於心經氣血兩虛,以致邪氣停留不去。)
- 茯神、遠志、丹參、當歸:安神養血。
- 鬱金、乳香、沒藥、赤芍、玄胡、五靈脂:活血行氣。
- 菖蒲:辛味能使藥力到達四方,以散結邪。
這是安神養血、活血行氣的方子。
仲淳方,治療痞氣。(屬於脾經氣虛,以及氣機壅滯所導致。)
- 人參、白芍:健脾。
- 木香、砂仁、橘紅、香附:理氣。
- 神麯、麥芽:消食導滯。
這是健脾理氣、消食導滯的方子。
仲淳方,治療奔豚。(屬於腎火虛衰,陰氣凝結,氣機上攻所導致。)
- 附子、肉桂:溫補腎陽。
- 沉香、砂仁、牛膝:散結。
- 人參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:扶助脾胃,制約邪氣。
這是溫補腎陽、散結、扶助脾胃、制約邪氣的方子。
大安丸(在腫脹篇提到),治療食積。
本方配合雞內金散,情況嚴重者加入三稜、莪朮。
礞石滾痰丸(在痰篇提到),治療痰積。
聚寶丹(在胃脘痛篇提到),治療氣積。(古書說:內傷於憂愁憤怒,則氣機逆亂不行,凝結成積聚,這種情況在性情乖戾的人身上比較常見。)
大黃䗪蟲丸(在虛勞篇提到),治療血積。
萬應丸(在胃脘痛篇提到),治療蟲積。
這五個方子都能去除積聚,但是應該仔細辨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積聚,然後直接用相應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體質虛弱,可以加入人參來輔助。
異功散、歸脾湯、六君子湯(都在中風篇提到),或者再加入香附、砂仁、沉香、豆蔻之類的藥物。有熱象的加入黃連。(《平治會萃》說:治療積塊應當降火、消食、消痰。)有寒象的加入肉桂。(用辛溫的藥物來散寒,用熱性的藥物來通行氣血。)
資生丸(在虛勞篇提到)
以上這四個方子都能扶助正氣,使邪氣自然消除。對於不是很大的積聚,或病久體虛的人,不宜使用過於強烈的攻伐藥物,應當選擇以上方子加減使用。